1975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老挝下寮地区数省万象军队官兵纷纷起义
宣布脱离万象方面第四军区,归属老挝爱国力量
新华社万象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八日电 据巴特寮电台六月十七日报道,老挝下寮地区塞东、占巴塞、沙拉湾、阿速坡、西潘顿和瓦比坎通等省的万象军队全体官兵六月十五日凌晨举行起义,宣布脱离万象方面第四军区,归属老挝爱国力量。
领导这次起义的起义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出于对腐朽的旧军事系统的无比愤怒和厌恶,我们一起发动起义,以扫除美帝国主义和卖国反动派建立的旧军事组织。我们庄严宣告:从此以后,坚决跟着人民和爱国力量走,永远献身于人民。”
起义委员会还宣布,彻底废除原万象方面第四军区的一切旧的军事组织和指挥系统,将一切指挥机关及其所有的指挥工具和文件归属起义委员会。
另据《巴特寮新闻》报道,驻沙湾拿吉省农沙潘地区的万象方面第三旅的第三零五营和第三零九营的官兵六月九日凌晨举行起义,宣布同老挝人民解放军合作,并且驱逐了这两个营的反动军官。
在此之前,六月五日,万象方面第一军区空军官兵也举行了起义。
起义官兵谴责第一军区空军司令反对和平与民族和睦,并且表示同各爱国力量和争取和平的群众运动合作。他们要求老挝人民解放军进驻第一军区。


第4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和老挝建交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八日电 据阿尔巴尼亚报纸十八日报道,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王国临时民族联合政府本着发展友好和合作关系的愿望,决定在两国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第4版()
专栏:

罗马尼亚积极发展造船工业和公路运输事业
齐奥塞斯库同志勉励造船工人为取得更大成绩而继续努力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据罗马尼亚《火花报》最近报道,罗马尼亚本国制造的第一艘五万五千吨远洋矿砂轮“托米斯”号,不久前正式试航。
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罗马尼亚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等党政领导人在视察了“托米斯”号之后,参加了康斯坦察造船厂的群众集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同志在会上发表讲话说:“第一艘五万五千吨矿砂轮的建成,标志着罗马尼亚造船工业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它象征着罗马尼亚造船工人和罗马尼亚工业的技术能力,显示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他还赞扬了康斯坦察造船厂的共产党员和广大职工的工作,勉励他们为取得更大成绩而继续努力。
“托米斯”号是罗马尼亚首批制造的三艘五万五千吨远洋轮船中的第一艘。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近年来,罗马尼亚公路运输事业迅速发展,公路运输已经成为促进工农业发展、促进城乡交流的重要环节。
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三年,罗马尼亚国家管理的柏油公路总长度已由八千多公里增加到一万二千多公里。目前,全国各县、市、重要村镇、建筑工地、重要工厂之间都有公路联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罗马尼亚中部地区山多丘陵多,建设公路有不少困难。筑路工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这里修筑了一条条通往全国各地的公路。去年建成的弗格拉什穿山公路,就是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峻岭之中建设起来的。在修筑这条公路时,筑路工人同军队战士和当地人民群众一起,挖掘土方三百八十万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是岩石),建造桥梁二十七座,修筑了八十公里长的护墙和一条长达八百八十七米的隧道,终于完成了罗马尼亚公路建造史上最艰巨、最复杂的工程。
罗马尼亚运输部门在加速公路建设的同时,还非常注意公路的养护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在三千一百公里的公路上安装了萤光路标,在两千公里路上安置了灯标。这些措施方便了车辆的行驶,减少了事故的发生。雅洛米察县对这个县的一些公路进行了合理规划,尽量使公路少占农田,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解放前,罗马尼亚不生产汽车,现在,已可以制造四十种各种类型的汽车。有关部门还努力制造各种筑路机械,提高了筑路工程的机械化水平。
公路运输在罗马尼亚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九七三年,全国公路货运量达到三十万吨,比一九三八年增加了二十多倍。


第4版()
专栏: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积极采取措施
越南北方修筑堤坝准备战胜水灾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八日电 越南北方人民积极采取措施,修筑堤坝,准备战胜洪水灾害。
今年以来,越南北方人民除了要修补和加固几千公里长的原有大坝外,还集中力量修筑底江分洪工程。这项由许多部门和省份配合修筑的水利工程,包括改造原有的底江水闸,修筑沿岸长达二百四十公里的堤坝,建成后将大大提高红河的分洪能力,为战胜洪水灾害创造有利条件。
这项工程自今年年初开工以来,每天有许多职工、机关干部、人民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参加劳动。他们连续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据越南通讯社报道,截至五月十五日止,在参加这项工程的九个省市中,已有海兴、河北、太平、永富、河内、海防六个省市提前完成了筑堤任务。南河、河西、宁平三省也正在增加劳动力,加速筑堤进度,决心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任务。
在改造底江水闸枢纽工程工地上,各个施工单位的职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紧密配合,闯过了许多技术难关。到五月十九日,主要工程已经完成。
各省人民在积极修筑底江分洪工程的同时,还调拨劳动力修筑和加固各地方的堤坝系统。截至五月二十日止,各省已经完成修筑地方堤坝计划百分之五十以上。海防市到五月初已经提前一个月完成修筑地方堤坝的计划。清化省发动了“庆贺南方全部解放”的竞赛运动,有近两万人连续奋战在各县的筑堤工地上。宁平省制订了战胜特大洪水的方案,并动员机关干部、人民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参加筑堤劳动,把全省的堤坝系统加高了零点五米至一米。
今年的堤坝管理工作也比往年好。目前,负责堤坝管理工作的专业干部比以前有所增加。他们依靠群众,及时检查了不安全的堤段,保证了堤坝的质量和安全。
目前,越南北方人民正在大力推进防汛工作,为在汛期到来之前全部完成筑堤计划而努力奋斗。


第4版()
专栏: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领导人接见即将离任的我大使
新华社萨那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七日电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哈姆迪六月十六日上午在萨那接见了即将离任回国的中国大使张灿明,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也门指挥委员会委员兼政府总理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卜杜勒—加尼也于十七日上午接见了张灿明大使。
张灿明大使最近先后拜会了也门指挥委员会的一些委员、政府副总理、部长和知名人士。


第4版()
专栏:

西德官员接见我政府代表团并举行会谈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七日电 西德联邦外交部国务秘书萨克斯十六日下午接见了正在西德访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外贸部副部长柴树藩,副团长、青海省革委会副主任狄子才和部分团员,并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同一天,西德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罗韦德尔和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进行了会谈。中国驻西德大使王殊参加了接见和会谈。
中国政府代表团是应西德政府的邀请前来这里进行友好访问的。代表团先后访问了黑森州和来因兰—法尔茨州,参观了钢铁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受到这两个州政府和工业界人士的热情接待。


第4版()
专栏:

马尔加什共和国成立最高革命委员会和新政府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六日电 马尔加什共和国最高革命委员会和新政府六月十五日宣布成立。前马尔加什军事领导委员会成员迪迪埃·拉齐拉卡海军中校担任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当天,在塔那那利佛的原军事领导委员会总部举行了拉齐拉卡主席的就职仪式。前军事领导委员会主席吉尔·安德里亚马哈佐少将在仪式上宣布,经过军事领导委员会十四日的投票表决,迪迪埃·拉齐拉卡当选为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并被授予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的权力。安德里亚马哈佐还宣布,今年二月十二日组成的马尔加什军事领导委员会从六月十五日起由最高革命委员会代替。
马尔加什最高革命委员会由九名成员组成。新政府共有十四名成员,其中国防和武装部队部长由拉齐拉卡主席兼任,内政部长由最高革命委员会成员乔纳·曼皮拉兼任,外交部长由雷米·蒂安德拉扎担任。
据报道,作为咨询机构的马尔加什军人发展委员会也在六月十五日组成,由安德里亚马哈佐少将任主席。


第4版()
专栏:弗里敦通讯

中国医疗队在塞拉利昂
跨进塞拉利昂南方省罗蒂丰克镇医院,到处可以看到反映中、塞人民友谊的生动场面。在门诊室和病房里,塞拉利昂和中国的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为病人治病。在病房外,治愈的病人怀着感激的心情,向两国医务人员道谢告别。自从两年前中国医疗队到达这个医院工作以来,中国医务人员同塞拉利昂医务人员和病人朝夕相处,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小 林 奇 站 起 来 了
不久前,记者访问了罗蒂丰克医院。在医院的院子里,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塞拉利昂小姑娘,拄着一根拐棍在练习走路。她一见到中国阿姨、叔叔就点头微笑,显得十分亲热,逢人便讲述自己治病的经过。
这个小姑娘名叫林奇,两岁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经过多方治疗,仍不能站立和走路。小林奇的身体越来越畸形发展,两腿肌肉严重萎缩,而手和胳膊却异常粗壮。去年三月,小林奇的姥姥带着她来到罗蒂丰克医院看病。经过对她的病情细心诊察以后,中国医生决定采取针灸、按摩、穴位注射和吃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来给她治病。这个治疗方法,得到院方的同意。在治疗过程中,塞拉利昂医务人员同中国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小姑娘也积极配合治疗。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林奇的病情明显好转,她能够扶着墙站起来了。为了加强腿部的锻炼,她以很大的毅力忍着踝、膝关节和髋骨的剧烈疼痛,一次又一次地扶着墙或按着凳子练习站起来,一次比一次站得时间更长。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苦练,腿上的肌肉开始丰满起来,她能拄着一根拐棍走路了,从而实现了她用双脚走路的愿望。就在她用双脚走路的这一天,小林奇和她姥姥非常激动,一老一少拉着中国医生的手,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在工作中,中国医疗队得到医院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特别是医院院长朱马尼,为了帮助中国朋友增加对热带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知识,主动把他多年积累的有关资料(包括幻灯片和详细说明)提供给中国医疗队参考学习。每当中国朋友提起此事,他总是友好地说:“帮助你们增长知识和了解情况,是我们应该做的。”
中国医生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介绍给塞拉利昂朋友。塞拉利昂医务人员为发展祖国的医疗事业,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中国医务人员。
塞拉利昂护士舍曼是个虚心好学的青年。他憎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的医疗制度。他常气愤地说:在那时,塞拉利昂护士只能做一般勤杂工作,象静脉注射的技术都不准学。今天我们国家独立了,我要尽快学会为祖国服务的本领。舍曼来院工作后不久就主动学习输液、输血等技术。平时,他细心观察中国医生的技术操作过程,认真作笔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中国医生也总是耐心地给予解答。下班后,他还常常在家里结合白天遇到的病例查阅各种医学书籍,自学到深夜。星期日,他放弃休息,主动来院加班,并且向值班的医生学习。这样,经过半个多月的勤学苦练,舍曼很快就掌握了静脉注射、输血和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护理病人等技术。
在手术室里,学习麻醉的实习生邦古拉也象舍曼一样勤奋好学。他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医务技术。他经常主动要求参加急诊手术,从不放过一次从实践中学习的机会。有一天,他参加手术后,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这时,突然送来了一个急诊病人要作手术。中国医生见邦古拉工作了一天,就劝他回家休息,让别人来接替他的工作。但是,他怎么也不肯回家,又走进了手术室。在五个多小时的手术中,邦古拉迅速敏捷地做好每一步配合工作,全神贯注地观察病情的变化,详细地作记录。这一天,邦古拉虽然连续工作了十三个小时,但是他一直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当别人问他累不累时,他笑着说:“多一次临床实习,就为人民治病多学到点本领,再累我也高兴。”辛勤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不到半年,邦古拉就掌握了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技术,并且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
亲 切 的 关 怀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七日,罗蒂丰克镇晴朗的天空中忽然传来一阵阵隆隆的马达声。不一会,只见一架直升飞机在医院附近徐徐着陆。“总统来了!”“总统来了!”人们欢呼着。原来是史蒂文斯总统来看望中国医疗队了。总统一下飞机就来到门诊室。顿时,那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接着,他视察了医院的各个科室,同正在那里工作的中国医疗队员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史蒂文斯总统赞扬两国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和真诚合作。中国医务人员表示要虚心向塞拉利昂人民学习,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临别前,史蒂文斯总统和全院的塞中两国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中国医疗队在这个友好之邦,到处都感受到塞拉利昂人民的亲切关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中国医疗队经常得到塞拉利昂人民的大力支持。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听到中国医生在学习当地语言时遇到了困难,第二天他就送来了一本地方语的书本,并在每一页上详细地写上了英文注解。一天夜里,中国医疗队食堂的冰箱漏油起火,火势越烧越旺,食堂和医疗队的宿舍处于危险之中。在这紧急的时刻,医院附近的塞拉利昂群众立即赶来抢救。医院里的塞拉利昂老护士科罗马表现特别勇敢。他奋不顾身地去灭火,坚持进行抢救工作。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一场火灾被扑灭了,医疗队的财产得到了保护。塞拉利昂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的情谊,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中国医疗队全体成员,不断地激励着他们更好地为塞拉利昂人民服务。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在刚果工作的中国医疗队医务人员和刚果医务工作者密切合作,互相学习,为刚果人民服务。图为中、刚两国医务人员共同为患者作心脏手术。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