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在新的“长征”路上
——记红军老战士卢从发同志
一九五二年三月的一天,广州部队某仓库来了一位副主任。战士们仔细打量这位新领导,只见他:身着旧军装,脚穿粗布鞋,身上有泥巴,肩上扛的马褡子装着他的全部家当,从头到脚,普普通通。大伙从心底里喜欢这位艰苦朴素的好领导。但是,当有些人了解到这位新领导是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并且是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的时候,觉得诧异,问他:“你为什么不要求留在城市工作,硬要一头扎到这山沟里看仓守堆?这究竟图个啥罗?”这位新领导笑着回答:“咱们共产党员干革命,一不图升官,二不为发财,图的是共产主义呀!”
这位红军老战士的名字叫卢从发。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他出生入死,曾荣获“人民功臣”等光荣称号。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后,组织上对于他的工作分配问题,曾考虑了三个去向:一是到上海某军医大学学习,二是安排在城市医院,三是去较偏僻的药材仓库工作。卢从发琢磨: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到比较艰苦的岗位上去战斗。于是,他毅然选择了最后一个去向。到仓库后,他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居功,不骄傲,从担任仓库副主任、主任到兵站副站长,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穿的和战士一个样,吃的是集体伙食,住的是集体宿舍。管理股长多次动员他搬进“单间宿舍”,他总是说:“听到小伙子们热热闹闹的欢笑声我心里乐,和小伙子们住在一个屋里我睡得香。”可不是嘛,卢从发住在这里以后,时刻把干部、战士的冷暖挂在心头。战士黄丰成家庭有困难,卢从发瞒着他寄出自己的薪金。汽车司机夜里出车回来,每次总是卢从发等门。一天晚上,卢从发发现司机梅乾德出车未归。他带着不安的心情等到深夜一点钟,直到小梅安全归来才放了心。通讯员谢石章病了三天三夜,他忙了三天三夜。……卢从发为啥一直不搬家,管理股长打心眼里明白了。
卢从发同志外出办事很少坐小车。一次,他从外地开会回来,深夜下了火车,一个人冒着小雨,步行了十八里路。到家时,天已亮了。出操归来的政委见他一身汗水、一身泥,心疼地说:“你怎么不来个电话?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嘛!”卢从发回答说:“战士们从那里下车都是走回来的,我有什么特殊的?”政委解释说:“你年纪大呀。”卢从发却说:“年纪大、资格老,不是闹特殊的理由。”
卢从发同志出差乘火车,按规定可以买软卧或软座,可他却坐硬席,还经常带着一个折叠式小凳子,放在提包里。每当旅客多,座位紧张时,他便取出小凳子,找个空地方坐下来。这样常来常往,列车上的乘务员都认识他了,亲切地称他那折叠式的小凳子是“老红军的特号座”。
卢从发同志在领导岗位上,把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兢兢业业地全部用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一次,卢从发同志离别三十多年的弟弟从福建农村来探望他。弟弟觉得,哥哥是红军老战士,想让哥哥帮助找个工作。有的同志看卢从发年老体弱,便劝他给弟弟安排个工作,好留在身边,有个照应。卢从发对这些同志说:“我参加红军,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加入共产党,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我不能把资历和职权当成资本,向党索取报酬,谋取个人私利。”他和弟弟一起忆苦思甜,帮助他树立艰苦奋斗、扎根农村的思想,使弟弟愉快地重新返回了农业生产第一线。
卢从发同志随时注意引导干部战士沿着我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前进。一天午饭时,卢从发发现碗里的饭和以往不同,便找司务长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司务长高兴地告诉他:“驻地粮管站打米用小机子,米里砂子多,淘米很费时间,炊事班人手又少,我就找了个窍门,从县粮食局买来了这种米。”卢从发想:上级规定部队在驻地购买粮食,司务长却违反规定跑到县城里买米。这件事看起来是司务长和炊事班想把伙食搞好,但它反映了一部分同志头脑里还存在着部队特殊的思想。他向司务长指出了这种特权思想的危害性,教育他要严格遵守党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规定,带头做执行纪律的模范。卢从发同志又和炊事班的同志一起,采用了自制的淘米流砂装置,清除米中砂粒,坚持和驻地群众吃同一种米。炊事班的同志说:“我们淘掉的不仅是米中的砂子,而且淘掉了头脑里的特权思想。”
卢从发同志,这位当年长征路上的年轻小伙子,现在已满头银发,而且多种疾病缠身,但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在他身上却丝毫没有减退。最近,他努力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更加振奋革命精神,决心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能上能下
共产党员、湖南省华容县胜峰公社粮站负责人严协民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二十多年来,职务多次变动,不论是上,还是下,他都看作是党的信任,阶级的委托,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群众称赞他是“能上能下的好党员”。
严协民同志在合作化时期,担任胜峰乡党总支副书记。一九五七年,为了加强基层建设,党组织将他下放到龙竹高级社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有人担心他想不通。严协民却说:“一事当前,应该先想到党的利益,不能只打个人的小算盘,计较个人的得失。上来下去,都是革命的需要,都是为人民服务。”他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龙竹。听说严协民回来了,一些过去和他一起做长工的老贫农纷纷来看望他,对他说:“协民,你回来得正好,现在一小撮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煽动一些富裕户,刮起退社妖风,妄图搞垮合作社,你还是象以前当农会主席那样,领着我们干吧!”龙竹社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严重斗争,贫下中农的殷切希望,使严协民意识到,虽然自己职务低了,但是肩上的担子并没有减轻。他紧紧依靠群众,同阶级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龙竹这个“天旱一把刀,落雨一团糟”的穷地方,变成了盛产粮、棉的“金银窝”。
一九六一年冬天,党组织根据工作的需要,决定调严协民到三封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兼社长。消息传开,人们又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回老严可上去了。”严协民却想: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职务变了,地位高了,只能说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更应该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党组织决定调他的通知下达时,严协民正在水利工地上劳动。公社党委为了使他能早日到公社工作,就派人去给他担行李,严协民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去工作的,不是去当官的,行李我自己能挑。”就这样,他脚穿草鞋,肩挑行李,来到了公社。严协民在三封公社工作时,正是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他看到有些干部在物资供应上搞了些脱离群众的名堂,觉得不对劲,就耐心地向这些同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他说:“我们只有为人民多做工作的义务,没有向人民多要待遇的权利。生活越是艰苦,越应该首先想到群众。”在严协民的帮助和影响下,公社干部自觉地坚持和贫下中农同甘苦,不搞特殊,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一九六九年,党组织又把严协民调到胜峰公社粮站当主任。严协民认识到粮食部门的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建设。接到调令,他就愉快地来到了粮站。初到粮站,工作中碰到不少困难。他虚心地向同志们学习,很快熟悉了业务。批林整风以来,他坚持每天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几年来,他团结全站同志艰苦奋斗,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粮站本身的任务,还为全公社提供良种二十多万斤,试制成功醣化饲料,并推广到全公社。这个粮站被评为全县粮食系统的先进单位。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不能把技术当成私有财产
“一个共产党员,要把党和人民教给的技术,用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用来扩大同其他社员的差别。”这是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公社西园子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李洪启同志联系自己的经历,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体会。
一九六二年初,李洪启响应党的号召,从县建筑队回村参加农业生产。当时,他下了很大的决心,表示要把自己学到的技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可是,由于刘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和小生产自发势力的引诱,不久,他就放下了队里的农活,只顾外出做工赚现钱。当时有人曾提醒他说,你钱挣多了,可是路走错了。他还不以为然,心想:咱凭技术吃饭有啥错?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一次忆苦会上,李洪启回忆了自己苦难的家史:旧社会,父亲当木匠几十年,盖起新房千百间,自己却落得个“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他明白了,自己错就错在把党和人民教给的一点技术,当作私有财产;错就错在被“私”字迷住了心窍,走错了道路。他决心改正错误,用自己的技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一九六九年,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根据“立足长远、狠抓当前”的安排,决定抽出少量劳力在村北沙坡上建库房、学校和饲养棚。李洪启主动挑起了这副重担。他和专业队的同志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干苦干了六年。这六年中,他和社员们采用土办法绘了一张张图纸,盖起了一栋栋新房,而拿的工分报酬,却和同等劳力一样多。
这六年中,不断有人请李洪启出外做工。他们说:“凭你这份手艺,到哪里也比西园子强。”李洪启却说:“西园子的贫下中农需要俺,俺留在这里是铁心了!”
李洪启同志用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着西园子大队的赤脚医生、木工、铁工以及电工、机手等有专门技术的人们。他们自觉地同轻视农村、鄙视农业劳动和技术私有等旧的传统观念作斗争,争当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模范。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一事当前先替群众打算
“一事当前,要先替群众打算,才能不脱离群众。”这是新干部、辽宁省兴城县委副书记孙兴舟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
孙兴舟同志的住房比较狭窄,有时干部和群众晚上来家商量工作,孩子们只好到外面去玩,经常不能按时入睡。县委有关部门考虑到这些情况,几次提出要给他换房子,他都谢绝了。去年十二月,离县委机关不远的地方又腾出了三间好房。县委几位领导商量:这次说啥也得让老孙搬去住。老孙的爱人也说:“你不搞特殊化我赞成,但也得考虑考虑实际情况啊!”孙兴舟耐心地对她说:“实际情况是还有一些群众的住房比较狭窄,等大家都住上好房,咱们再换房也不晚啊。再说,我们的房子过去能住,当了县委副书记就觉得不能住,这就说明我们已经沾染了特殊化思想。”他把这番话也同样讲给县委的领导同志听,大家都很受教育。后来,孙兴舟建议把这三间房子让给了一位住房有困难的老工人。那位老工人看着宽敞明亮的三间房子,回想自己在旧社会十四岁就当勤杂工,过着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苦难生活,抚今思昔,热泪盈眶,无限感激共产党,无限感激毛主席。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共江苏省海安县委副书记杨华,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带头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图为他和干部、社员一起畅谈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体会。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教育新干部增强党的观念
河南省扶沟县练寺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的教导,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教育新干部增强党的观念,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一元化领导,进一步加强了老、中、青三结合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练寺公社党委成员中,有百分之六十是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干部。他们工作积极热情,敢说敢干,富有革命朝气。但这些同志入党时间短,缺乏党内生活的锻炼,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不太了解,个别同志有时不按照党委决议办事,影响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批林批孔运动中,公社党委针对这些问题,组织新干部反复学习党章和毛主席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结合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和当前阶级斗争的实际,狠批林彪反党集团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反革命罪行。通过学习和批判,大家认识到,增强党的观念,严格党的纪律,是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必要条件。每个党委成员必须把自己置于党委之内,不能摆在党委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党委之上。要坚决遵守党的纪律,讲路线,讲大局,讲团结,讲党性,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使党委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战斗指挥部。认识提高后,他们都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执行党的决议,自觉维护党委的集体领导。
今年年初,党委派新干部王志军到斗争复杂、条件较差的王村大队蹲点。王志军不怕困难,不畏艰苦,坚决服从党委决定。在王村大队,他带领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调查研究,分析情况,及时向党委汇报这个大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情况。公社党委根据他汇报的情况,作出了决议。他根据党委决议,协助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狠批修正主义、狠批资本主义,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发扬,使这个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很快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坚决执行党委的决议
今年三月,广西梧州市纸厂党委,为了加快废碱回收车间的工程进度,决定组织会战突击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抄成、动力车间有十多个人被抽调去参加会战,其中有一部分是车间班组的骨干。这个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孔昭雄为此发了愁。他想:“自己刚刚担任领导,现在一下子调走这么多骨干,今后车间的工作怎么开展?”想来想去,心里的算盘怎么也拨拉不开,迟迟没有通知参加会战的同志作准备。后来,他学习了毛主席有关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论述,增强了组织观念。他想,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才能保证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厂党委的决定对迅速解决废碱液的污染问题,促进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如果以本车间一些困难为理由,不执行党委的决议,就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认识提高以后,孔昭雄及时召开了支委会,传达了党委决议,打通了大家的思想,高高兴兴地送走了参加会战的同志。
参加会战的同志走了以后,孔昭雄仍然以深厚的阶级感情经常关心参加会战的同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同时,他认真组织车间的工人、干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注意在斗争实践中培养骨干,合理安排工作,并亲自带领脱产工作人员轮流顶班参加劳动,保证了本车间生产的正常进行。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经常进行党的纪律教育
山西省陵川县古郊公社党委
党的纪律教育是思想政治路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经常化。
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我们在全社的三十一个支部中,普遍建立、健全了党课制度,坚持每月向全体党员上二至三次党课,进行党的章程和党的纪律教育。公社每年还要举办两次党的纪律教育学习班,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毛主席关于党的纪律的论述,学习党的章程,总结执行纪律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经验,帮助广大党员认识“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这一真理,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为了防止破坏党的纪律的现象发生,我们经常分析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情况,发现违犯党的纪律的苗头,及时进行帮助教育。公社党委要求各支部定期组织党员过好组织生活,每季度进行一次小整风,用党员必须做到的五条标准检查对照自己,然后发动党内外群众进行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反映:小整风就是好,能够帮助同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