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反对外国垄断资本掠夺剥削 不断展开国有化斗争
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本国资源巩固民族独立
新华社巴格达电 伊拉克基尔库克和巴斯拉等地人民六月一日举行活动,庆祝把属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伊拉克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三周年。
一九七二年六月一日,伊拉克总统贝克尔宣布把外国的“伊拉克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三年来,伊拉克人民为维护本国石油资源不断开展斗争,并取得胜利。
六月一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萨达姆·侯赛因访问了石油和矿业部以及伊拉克国营石油公司,他鼓励那里的工作人员为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石油和矿业部长塔耶·阿卜杜勒·卡里姆为纪念这个日子对报界发表了声明。他说,国有化的决定“是符合人民要求恢复对被石油垄断资本掠夺的石油资源的主权的愿望的”。
为纪念这个日子,伊拉克各群众组织纷纷发表声明。伊拉克报纸为此还发表社论和文章。报纸一致强调,反对外国垄断的石油战,说明了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利用他们的资源来反对外国霸权。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电据“刚果革命之声”电台不久前广播,刚果政府把设在刚果的意大利阿及普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从四月十三日起,这家公司的股票、动产和不动产移交给刚果国家石油勘探和开采公司。
这项国有化措施是四月十二日在恩古瓦比总统主持下举行的国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
刚果矿业和动力部长阿尔方斯·内萨四月十三日就这项措施指出,刚果政府注意到,两个多月来,阿及普公司几乎所有的供油站都已关闭。不再向刚果出售石油产品。内萨部长还谴责阿及普公司停止在刚果的一切商业活动。这种情况有损于刚果国家的利益,因为刚果在这家公司中占有百分之五十的资本。
阿尔方斯·内萨部长强调指出,正是这种原因,刚果政府和人民认为有必要采取这项国有化措施,以便捍卫国家利益和刚果国家发展的政策。
一九七四年年初,当壳牌、莫比尔、德士古等八家外国石油公司在刚果企图抬高石油产品价格来破坏刚果经济时,刚果政府把这些公司收归了国有。阿及普公司是在刚果的最后一家外国石油公司。这样,从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三日起,在刚果的所有外国石油公司都国有化了,并移交给刚果国家石油勘探和开采公司。
新华社坎帕拉电 据《乌干达之声》报不久前报道,乌干达总统阿明宣布乌干达政府接管在乌干达的两家比利时公司——国际海运公司和国际运输公司。
阿明总统是在视察这两家外国公司时宣布这一决定的。他说,这两家外国公司将交给乌干达远洋运输公司经管。
他接着说,乌干达有能力来完成它把货物运往卢旺达、扎伊尔、苏丹等邻国和从这些国家运进货物的责任。
新华社讯 金斯敦消息:牙买加总理迈克尔·曼利不久前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牙买加政府取得了对美资雷诺斯金属公司在牙买加的子公司雷诺斯牙买加铝矿有限公司的控制权。
据牙买加报纸报道,牙买加政府在和美资雷诺斯金属公司进行了近四个月的谈判后,就牙买加在这家公司的采矿活动中拥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权、买回它的六万多英亩土地和农业设施达成了协议。
曼利总理说:“这项协议进一步确定了民族资源的原则”,“也是政府要把一切能够生产的土地归牙买加人民全部所有和控制的决心的进一步表示”。
雷诺斯公司是牙买加政府实行的对外国公司参与股份权和买回土地的第三家外国公司。在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牙买加政府曾先后对美资凯塞铝土公司和里维尔牙买加铝土有限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资源,牙买加政府从去年一月一日起,大幅度地增加了对这些外国公司的生产税,随后,又同它们就收回铝土矿租让地和参与经营铝土工业等问题进行了谈判。
新华社利马电 秘鲁政府不久前颁布法令,征收美资海湾石油公司在秘鲁的子公司秘鲁海湾有限公司的财产。这项决定使国营秘鲁石油公司掌握了秘鲁全部汽油销售。
这项法令使秘鲁海湾有限公司在秘鲁的经营活动全部停止。这家公司从一九六七年以来一直在秘鲁营业,它的主要活动是销售燃料和润滑剂。它在秘鲁全国拥有十三个售油站,此外还有储油设施和一些办事机构。
五月十三日征收法令颁布后,国营秘鲁石油公司立即开始接管工作。当天晚上,秘鲁石油公司的工人把秘鲁海湾有限公司的十三个售油站的“海湾”牌子全部摘掉,换上了秘鲁石油公司的牌子。


第5版()
专栏:

自力更生建立学校 摆脱外国控制和影响
第三世界国家积极发展民族文教事业
 新华社亚丁电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第二省不久前举行萨勒姆牧民学校竣工典礼。总统委员会主席萨勒姆·鲁巴伊·阿里和第二省负责人以及当地农民、渔民、牧民数百人参加了竣工典礼。
萨勒姆牧民学校是民主也门政府和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的。这所学校于一九七二年动工,在整个修建过程中,当地军民积极参加义务劳动。这所学校可以容纳大约一千二百名学生,为当地群众的子女、特别是牧民的子女提供了学习文化的机会。
新华社桑给巴尔电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政府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成就。
一九六四年桑给巴尔革命前,桑给巴尔岛上的教育制度是为少数外国殖民主义者的利益服务的。学校的教学课程、考试制度甚至学校的名称都是外国的。中学教师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外国人。
一九六四年革命后,桑给巴尔政府立即宣布斯瓦希利语为民族语言。现在,斯瓦希利语已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桑给巴尔教育部门还编写和出版了一些斯瓦希利语的书籍。
为了使更多的桑给巴尔学龄儿童有入学的机会,在城镇和农村,政府给予物资和设备的援助,由群众和学生自己动手,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学校。十一年来,小学已从六十二所增加到一百零七所。中学从四所增加到八十二所。在校的学生人数也一年比一年增加。
桑给巴尔政府还重视培训当地教师的工作。目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学教师已由本地人担任。
新华社讯 科托努消息:达荷美内阁六月四日开会,决定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这次会议发表的一项公报说:根据内阁会议通过的一项法令,新的学校必须摆脱任何外国的控制。它说,学校教育应该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公报说,在各级学校中都要进行军事教育,并且要逐步在教育中使用民族语言。公报说,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家教育研究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等法令。
新华社利马电 据秘鲁《纪事报》报道,第一期克丘亚语版的《纪事报》从六月三日起在秘鲁全国发行。
克丘亚语《纪事报》的发行是秘鲁政府在今年五月二十七日颁布法令规定克丘亚语同西班牙语并列为秘鲁官方语言之后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克丘亚语《纪事报》发行后,原来的西班牙语版《纪事报》就改为两种语文同时出版。
据宣布,秘鲁不久还将出版克丘亚语的语法书和字典。
克丘亚语是南美印第安人使用的一种古老语言。在秘鲁有三百万人只讲克丘亚语,另有四百多万人既讲西班牙语又讲克丘亚语。但是,由于殖民统治的影响,这种语言却一直没有文字,直到一九六五年前才确定字母,有了文字。


第5版()
专栏:

日本自民党议员藤山爱一郎强调指出
应把反霸条款写进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正文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六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自由民主党国会议员藤山爱一郎,六月十五日在东京羽田机场会见日本记者时指出,应该把反霸权条款写进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正文中去。
藤山在谈到反霸权条款应当写进条约的前言还是正文的问题时说:“同写进前言比较,不如写进条约的正文中去痛快。我想,不写入正文,就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由于是一个政治问题,三木首相要下决心”。
藤山爱一郎是在访华之后于十五日回到东京的。


第5版()
专栏:

叙利亚举办中国现代版画展览
新华社大马士革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四日电 由叙利亚文化和国家指导部举办的中国现代版画展览六月十四日在大马士革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有:叙利亚文化部部长助理兼美术司司长阿迪卜·拉吉米,叙利亚外交部和文化部官员以及叙利亚文化界和其他叙利亚人士。
中国驻叙利亚大使曹克强和一些国家驻叙利亚的外交使节也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的版画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受到叙利亚观众的赞赏。
他们认为,展品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第5版()
专栏:

伊拉克—伊朗边界和睦邻条约在巴格达签字
伊朗国王致电伊拉克总统表示祝贺
新华社巴格达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四日电 据六月十四日在巴格达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说,伊拉克—伊朗边界和睦邻条约六月十三日在巴格达签字。
伊拉克外交部长萨敦·哈马迪和伊朗外交大臣阿巴斯·阿里·哈拉巴里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布特弗利卡也在条约上签了字。
在此之前,三位外交部长(大臣)从六月十二日至十三日在巴格达举行了两天的会议,研究了条约草案及其附属文件,并且取得了最后的协议。此外,他们还签署了伊拉克和伊朗之间关于重划陆地边界议定书、关于划分水域边界议定书和关于边境安全议定书以及附属的备忘录。
公报说:“到目前为止,阿尔及利亚协议一直是在友好和合作的精神下、在建设性和合作的气氛中执行的。”
公报对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和布特弗利卡外长为实现伊拉克—伊朗协议所作的真诚的努力表示感谢。
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六日电 据波斯通讯社报道,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六月十五日打电报给伊拉克总统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祝贺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签订边界和睦邻条约。
电报说:“当伊朗和伊拉克条约在巴格达签字之际,我想向阁下表示我的十分高兴和满意的心情。”
电报说:“我相信,这一条约将揭开伊朗和伊拉克两国关系的新的一章,并将使我们加强我们两个兄弟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这个条约的基础是在阿尔及尔会议期间同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萨达姆·侯赛因先生一起奠定的。”
伊朗国王还打电报给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对布迈丁主席和布特弗利卡外长在伊朗和伊拉克会谈的各个阶段所作出的宝贵努力和斡旋表示感谢。


第5版()
专栏:

巴基斯坦和伊朗签订文化合作协定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四日电 据《巴基斯坦时报》报道,巴基斯坦和伊朗六月十三日在拉瓦尔品第签订了一项文化合作协定。协定规定两国在教育、文化艺术、电影、新闻、科学、体育、广播和电视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在签字仪式上,巴基斯坦教育部长阿卜杜勒·哈菲兹·皮尔扎达和伊朗驻巴基斯坦大使马努切尔·泽利分别讲话,认为这一协定的签订将会进一步加强目前存在于巴、伊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5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前进中的俾路支省
五月中旬,我们到巴基斯坦最大的省俾路支斯坦进行访问。长期的殖民统治在这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这个省的人民,正以坚强的决心,辛勤的劳动,医治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创伤。他们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使沉睡的大地在苏醒,生活开始变了样。
俾路支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牧业,但是这里的自然条件很差,每年降雨量从五十点八毫米到一百六十七点八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不少地方夏季的气温,常常高达摄氏五十度以上,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因此,解决水的问题,是发展农牧业的关键。
为了得到水,俾路支人民向大自然开战。在首府奎塔郊区,我们参观了独具特色的地下引水系统,当地叫作“卡列兹”。为了避开日晒蒸发和地面沙石渗漏,人们沿山脚而下,打一长串的水井,水井之间通以在地下的暗渠,将泉水引到低处的村舍和农田。在离山泉较远的地方,当地居民打了许多敞口井,用骆驼水车抽水,称之为“波斯水井”。这些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传统灌溉系统,在独立以后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在农牧业生产中起着很大作用。最近几年,政府在全省进行了地下水利资源的勘查,并陆续打了二千六百多口机井。在去边境市镇恰曼的路上,我们看过一口这样的机井,井深六十呎,用柴油机带动抽水。井的主人说,一口井可浇地三十英亩。在有河水和山泉的地方,都尽量修筑水坝,不让宝贵的水白白流掉。引印度河水的巴特·费德尔灌溉工程正在加宽,俾路支省南部的哈布水坝正在兴建。
因为有了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已由从前的占可耕地面积的不到百分之三,增加到一半,农业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牲畜已达一亿多头,每年出口可为国家换回四千八百多万卢比的外汇收入。
因为有了水,许多过去荒旱地区改变了面貌。沿奎塔到库兹达镇的公路两旁,曾经是著名的干旱地带,如今却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景象:鸡鸣羊叫,果硕菜绿,一片生气。
过去,帝国主义者曾经断言:俾路支是个穷地方,它的地下象地上一样贫瘠。但是,独立以后的巴基斯坦人民,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以事实作出回答:俾路支是个聚宝盆,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金、铜、煤、铁、镍、石油、天然气等。独立时,全省只有两家规模不大的煤矿,现在,已成为巴基斯坦重要的燃料和矿产的供应基地。探矿和采矿工作正在全面进行。穆斯林巴镍矿,年产量达到二十五万吨,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有色金属矿。苏伊地区的天然气,年产三千多亿立方呎,可以满足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能源需要,每年为国家节省十四亿卢比的燃料进口费用。查格地区的铁矿,正在开发,将为建立中型钢铁厂提供充足的原料。在江达南等地区已发现石油,钻探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随着农牧业和采矿工业的发展,现代工业也相继兴办起来。独立初期,俾路支省连一家工厂也没有,本省出产大量的皮革,但人们穿的皮鞋,却要由别处运来。现在,全省已建立了制鞋、纺织、面粉、制药等十一家工厂。今天,俾路支生产的皮鞋,已远销全国各地。目前,年产量六千吨的植物油厂正在兴建,由卡拉奇和拉合尔制造的机器设备已经运到,安装工作正加紧进行,不久即可投入生产。由巴基斯坦和伊朗合办的两座各有五万纱绽的纺织厂,也即将动工兴建。
在殖民统治时代,俾路支省仅有五百多公里的公路,而且集中在奎塔附近,广大地区处于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就连省中部的马里—布格底地区,也没有公路。从前,马和骆驼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人们旅行,十分艰辛。最近几年来,巴基斯坦政府为了进一步开发山区,加速俾路支省交通运输建设,广大筑路员工,冒酷暑,顶风雪,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全省修建了纵横交错的公路,总长度近七千公里。现在,全省主要城镇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从首府奎塔,南至全国的最大海港城市卡拉奇,北通白沙瓦,东至拉合尔和首都伊斯兰堡,西到友好邻邦伊朗,均有公路相通。
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独立前夕,全省只有一百三十八所小学,十六所初级中学,十一所高级中学,一所临时技术学校。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全省已有小学二千三百六十多所,相当于当时的十六倍,初级中学二百三十多所,高级中学一百三十所,学院也由原来的一所增加到十八所。许多山区,第一次有了小学。在牧区,还开办了十二所流动学校,使更多牧民的孩子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在科努,我们参观了一所地毯技术学校,三年前开办时只有学生八十名,现已增加到二百多名。学生一边学文化,一边学编织地毯。他们大都是来自附近的农牧民家庭。我们去参观时,他们正坐在织毯机旁,聚精会神地学习。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告诉我们:他的父亲是牧羊的,他能在这里学习文化和技术,感到很高兴。
访问即将结束时,俾路支省的一位官员热情地对我们说:“独立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俾路支省的发展是显著的,但这仅仅是开始,还有大片地区尚待开发,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俾路支省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本报记者(附图片)
建设中的巴基斯坦拉卡纳糖厂。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