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职务变了 工人阶级的本色不变
——记湖南省金竹山煤矿一工区党委副书记赵仲生的事迹
湖南省涟邵矿务局金竹山煤矿一工区党委副书记赵仲生,参加煤矿建设二十年来,几上几下,从当工人到当队长,从当队长到当工人,又从当工人到当工区副主任、工区党委副书记。岗位换了又换,职务变了又变,但是,他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却越来越坚定。
当队长也要劳动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赵仲生由班长提升为队长了。工作第一天,老赵就下井,请新任班长安排工作。
新任班长疑惑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赵仲生一愣,心想:为什么职务变动了一下,再回到自己的班组劳动,就变成奇怪的事情了呢?这不正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资产阶级等级观念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吗!他笑着对新班长说:“没什么别的意思,当了队长,还要劳动嘛。不劳动人就要变。往后,我就留在班里考勤吧!”说着,他顺手操起电煤钻,“突突突”地打起炮眼来。
工人们满意地说:“班长当了队长,还和我们一个样。”
的确,赵仲生当了干部以后,仍然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处处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一次,一连下了几场暴雨,井下涌水量猛增,急需增加一台新排水泵。安装水泵,要运生铁水管,一根三百多斤重,要抬着走六百多米远的陡坡巷道,任务艰巨。老赵把水管往自己肩上一放说:“来,我抬前头!”说完,他和一个工人抬着水管直往井下走去。在他的带领下,水泵很快安装好了,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不久,赵仲生又由队长提拔为工段的副教导员。赵仲生想:职务高了,担子重了,更要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决不能有一点特殊。他仍然和从前一样,经常随身带着一把斧子、一把岩矛,同工人们滚在煤堆里。每逢外出开会,上午回矿,下午下井,下午回矿,晚上下井。有时第二天要出差,他就坚持晚上做个零点班才走。在当队长、副教导员期间,他平均每月下井二十二天以上。
普通工人不普通
一九六九年,矿里调整劳动组织,合并了一些基层队、组。这样,原有的基层干部多了,赵仲生又下班组当了工人。有人议论说:“赵仲生怕是犯了什么错误吧?”爱人也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有人认为从当干部变为当工人就一定是犯了错误?他意识到:这种绝对化的看法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一种反映。他对爱人说:只有剥削阶级才时刻想到升官发财。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当工人和当队长,都是革命,都是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那就会当资产阶级思想的俘虏。
有人说:“无官一身轻,干八小时工作就行了。”赵仲生当了普通工人以后,却不是这样。他仍然时时想着全局,处处以身作则,拣最重的担子挑。哪个同志思想上有疙瘩,他就登门拜访,谈心,做工作。星期天,他蹲在队里和班长一起研究工作,出主意,成了队里有名的“管得宽”。
赵仲生下班组当工人不久,采煤工作面上半部遇到一个“变薄带”,只有几十厘米高,取煤很困难,费工又费力。有人主张,干脆丢开这一块算了。
赵仲生坚定地说:“不能!煤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宝,一两也不能丢!”
有人劝他说:“老赵,你现在是普通工人了,这样的事,由队里去决定吧。”
老赵说:“我是普通工人,但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班长,把采‘变薄带’的任务交给我吧!”
就这样,赵仲生带着几个青年小伙子,爬在底板上,一岩矛、一岩矛地挖,一箢箕、一箢箕地端,衣服都被汗水泡得没一块干地方了。经过一场苦战,终于拿下了“变薄带”,煤一块也没有丢掉。全班同志一致赞扬说:“我们老赵,真是普通工人不普通!”
警钟常敲
根据革命的需要,党组织把更重的担子放到了赵仲生肩上。一九七二年,矿党委决定让他担任一工区副主任;一九七三年,又要他挑起工区党委副书记的担子。职位高了,赵仲生时时给自己敲警钟,头脑里更加警惕着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他担任工区党委副书记不久,矿里正准备补进一些职工。一天,他爱人的侄儿从百里外的家乡来找他,要求进矿当工人,对他说:“姑父,你现在是党委副书记了,只要你向有关部门说一说就行了。”赵仲生严肃地说:“咱们共产党的干部不能这样做。权力是人民给的,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半点也不能用来为自己服务。”他和妻侄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促膝谈心,鼓励他做缩小三大差别的促进派。他的妻侄很快地想通了,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一次,一个老同事要老赵帮他换一换工种,从井下调到地面,搞点轻松的工作。赵仲生对他说:“我们是革命同志,你有什么困难,我应该帮助你。但是,这样的‘忙’,我不能帮。你身体好,应该在最艰苦的地方战斗,为建设社会主义多出力。”后来,老赵又多次找他谈心,那位同志认识到自己拈轻怕重的思想是不对的,决心做好本职工作,坚持战斗在夺煤第一线。·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坚持“五·七”道路 实行工农结合
——广东省红工二矿组织职工家属办“五·七”农场的调查
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指引下,广东省红工二矿党委认真学习大庆经验,于一九六八年办起了家属“五·七”农场。广大职工家属,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建立起蔬菜基地,实现了矿区蔬菜自给;同时还办起了托儿所、幼儿园、缝衣组、理发室、食品加工厂、砖厂和小五金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矿区作出了贡献。

红工二矿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建设起来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一批职工家属跟随矿工来到了矿山。在矿山,她们成了“吃粮靠国家,花钱靠丈夫”的“矿山闲人”,“一天三顿饭,围着锅台转”。随着矿区人口的增多,影响蔬菜供不应求,如果抽出工人去开荒种菜,要占用很多劳力,会影响煤炭生产。一九六八年,在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矿党委从大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组织职工家属走“五·七”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矿区的经验中得到了启示,把组织职工家属参加农副业生产,列为工业学大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一名党委常委主持,成立了“五·七”农场。从那时起,全矿四百多名有劳动能力的家属,陆续从小家庭中解放出来,参加了“五·七”农场,从事集体生产劳动。她们披荆斩棘,开出荒地一百七十多亩;自己动手,先后打了两口水井,挖出了二十一个田间蓄水池,修了一个水闸,开了一万二千多米长的引水沟,现在已联成了一个灌溉网。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到一九七四年,蔬菜年产量达到九十多万斤。昔日的“矿山闲人”,今天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生力军。
红工二矿组织家属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走出家门参加农副业生产,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首先要砸掉的就是“男尊女卑”的精神枷锁。农场开办初期,一些瞧不起妇女的人议论开了,有的说:
“婆婆妈妈的能办个什么大事”。有的讲:“靠几个女人种菜,我们会喝盐水汤”。一些旧思想严重的人甚至还阻止自己的爱人参加农场,认为女人的任务就是服侍丈夫,管好孩子。党委一连举办了十几期家属学习班,组织家属对禁锢和歧视妇女的旧思想意识,开展革命大批判。她们说:在旧社会,我们妇女被压在最底层,吃够了封建礼教的苦,我们要坚决砸碎铁锁链,与旧传统观念决裂,不做封建精神枷锁的奴隶,要当建设矿山的主人。

农场一办起来,还有一个方向道路问题。一九七一年农场蔬菜获得大丰收,实现矿区基本自给以后,一些同志就片面强调增加收入,不顾矿山需要,卖钱多的菜多种,卖钱少的就少种,甚至打着为集体增加收入的旗号,把菜挑到集市上高价出售。这样做,农场收入是增加了,但却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造成矿区蔬菜供应紧张。矿党委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及时领导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深入批判了这种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场方向,使生产得到了发展。一九七三年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从一九七○年 的亩产四千多斤提高到一万二千多斤,总产量达到七十多万斤。去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职工家属进一步焕发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蔬菜总产量比一九七一年翻了一番多,比一九七三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八。一九七四年,她们荣获了省“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红工二矿学大庆把家属组织起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好处很多。
一、社会主义思想占领了矿区思想文化阵地,有效地抵制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过去,矿区家属没有组织起来,很少参加政治活动,也很少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许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观念比较模糊。“五·七”农场建立后,广大家属把学习理论同学文化结合起来,认真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狠抓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和腐朽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进一步发扬。
二、破除了旧意识,打破了几千年来轻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现在广大家属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她们在思想感情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想的是国家,干的是革命,关心的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革命和生产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三、有力地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农场办起来以后,蔬菜均衡上市,供应充足,价格便宜,使投机倒把分子没有活动的市场。
四、减轻了国家负担,有利于生产,方便了职工生活。过去,这个矿吃的蔬菜要靠外地供应,每年要派出二百多车次搞运输,现在,实现了矿区蔬菜自给。
红工二矿办家属农场的实践,使矿党委认识到:把职工家属组织起来,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是工业学大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矿区的一个部分。他们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进一步办好“五·七”农场。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一担子工厂”
湖北天门县渔薪农机厂有一个支农小分队,经常挑着工具担,带着原料、配件,走乡串队,就地修理农机具。贫下中农亲切地称这个支农小分队为“一担子工厂”。
这个支农小分队是前年春天成立的,为支农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他们往往跑附近社队多,跑边远社队少;重视修理而忽视了帮助生产队培训农机修理员和协助社队搞好农机具的管理和保养工作。农机厂党支部征求了贫下中农的意见,总结过去支农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研究了支农的具体措施。现在,他们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农村,把工作重点放在边远社队,修理农机具和培训农机员相结合,支农工作越做越扎实。奈场公社灯工大队第三生产队的十八部喷雾器,有的破烂穿孔,有的管子变形,不能使用。支农小分队一到,整旧如新,为生产队节约资金二百八十多元。蒋场公社的部分生产队,离集镇较远,要修理农机具,得派人上渔薪镇,往返要几十里。支农小分队就把“一担子工厂”设在这些队,帮助生产队修旧利废。同时,还为生产队培训了一批不脱产的农机具修理员。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为支农一丝不苟
一天清晨,在上海郊区徐闵公路上,一台崭新的丰收牌拖拉机急驰着。开这台拖拉机的是生产队的一位驾驶员,他正想快点把拖拉机开到农村,早日投入生产。突然,车后传来一阵又一阵“停一停”的呼喊声。出了什么事?拖拉机手随即煞住了车。只见一位老工人急冲冲赶上来,没有说话,就把拖拉机上的油泵液压升降器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接着,这位老工人对驾驶员说:“我是上海丰收拖拉机厂总装车间流水组的工人孔海祥,路过这里,老远就看见你开的这台拖拉机上的升降器安装得有问题,想仔细看看。”随后,孔海祥和驾驶员一起检查起来,一起调整好了升降器。然后,孔海祥师傅又对拖拉机手说:
“在使用当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请随时写信告诉我们”。孔师傅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使这位到上海接拖拉机的驾驶员十分感动。他紧紧握着孔海祥师傅的手说:
“工农真是一家人,我们一定要努力搞好生产多打粮食,用实际行动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来信

重视小农具和小零件的生产
编辑同志:
我们建议,农具厂的生产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有些农具厂,把力量集中到生产大农具上,对农业生产上急需的小农具、小零件重视不够,致使小农具、小零件经常缺货;有些大农具因缺少小零件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农具、小零件和大农具一样,都是不可少的。没有铧就不能犁地;没有喷油嘴,柴油机就发动不起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有些农具厂仍然有“重制造,轻维修;重主机,轻配件;重大农具,轻小零件”的思想呢?主要还是路线问题。希望这些单位联系实际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深入批判“利润挂帅”的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克服“嫌零碎,怕麻烦,为赚钱”的资本主义经营作风,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农业服务的思想。
芜 杨


第2版()
专栏:

石景山发电厂广大职工,自觉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保证了安全生产。这是运行车间丙班的老工人和青年工人在一起开班组分析会。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朝气蓬勃的青年司机
青年共产党员于春湖,一九七一年到抚顺市饮食服务公司炊具修配厂当汽车司机。自开车以来,他坚持认真看书学习,自觉改造世界观,为社会主义把好方向盘。
于春湖只念了六年书,但是他顽强地坚持学习革命理论。团支部组织青年利用早晚业余时间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小于家离厂很远,往返得三个多小时,每天出车又很累;但是,他克服困难,每天早晨五点从家出发,晚上学习晚了,就住在厂里。小于说:“不学革命理论,怎么能为革命开好车?”几年来,他坚持看书学习,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社会上一些沾染资产阶级思想的人,常讲汽车司机如何吃得开,而小于长期出车在外,却从来没有利用自己工作的方便,占过公家或别人的一点便宜。一次,小于去章党水库送货,到水库已经很晚,没吃上晚饭,第二天为了不误上班,没吃早饭就又赶回工厂。有人对小于说:“你真傻,你车里拉的是面包、饼干和香肠,为什么不吃,反倒挨了两顿饿?”小于回答说:“咱不是常听解放军攻打锦州的故事吗?解放军同志路过苹果园,谁也不去吃一个。苹果是人民的,吃了是卑鄙的,不吃才是高尚的。我车上装的货也是人民的,我怎么能随便吃人民的东西呢!”
小于的车没助手,一切活都是自己干。行车时他是司机,车一停是装卸工。不论拉的是什么货,也不管活多脏多累,只要一停车,他总是积极参加装卸工作。一次,站前饭店半夜来电话急需一批江米面,厂领导想到小于白天已经出车,晚上再连着干太累了,就没有跟他说。小于知道了,二话没说,马上开车送货,自装自卸,第二天照常出车。
今年二月,他的车子被送到综合厂大修。十多天过去了,连个信儿都没有。他急不可待地到厂里去问。接待的人说,这车大修得两个多月。小于一听急坏了,他决心自己修。可是有人说:“小徒工想修车,有那个本事吗?”小于敢想敢干,他抱着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态度,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经过十五天的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闯过了道道难关,“小徒工”终于完成了汽车的大修任务。就在春节这个大家公休的日子,小于开着自己修理好的汽车,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