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建设国家
柬埔寨全军全民发展农业生产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讯 柬埔寨人民和革命军队在全国解放以后,继续发扬战争时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建设国家,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柬埔寨农民早在全国解放之前,就在解放区广泛成立团结增产组,依靠集体的力量发展农业生产,在战争时期做到了粮食自给有余,为柬埔寨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全国解放后,团结增产组发展到全国农村,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各地农民以更大的革命热情投入生产,广大农村的生产面貌日新月异。同时,柬埔寨革命军队发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革命传统,积极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他们除了参加恢复工业、交通运输的战斗外,还分批到各个生产基地,种植水稻、杂粮和蔬菜,努力做到粮食自给,减轻人民负担。大批在战争期间被朗诺卖国集团胁迫到城镇的人民,在全国解放以后立即返回农村,投入农业生产。现在,在柬埔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全军全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热潮。
为了迅速改变农业生产的面貌,柬埔寨人民提出了“种田靠人不靠天”的战斗口号。各级革命组织和各地团结增产组大抓农田基本建设,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兴水利的群众运动。据统计,在全国解放前夕,柬埔寨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已经修筑了近一千七百处堤坝,一千八百个池塘和蓄水池,并开掘了三百五十多公里长的渠道。波萝勉省波列斯达县人民仅用三个月就筑成了一座长达八公里的大坝,拦蓄洼地积水,形成了一个大的人工湖。一九七四年——一九七五年旱季这一带就种上了两千公顷水稻。他们还继续修堤筑坝,开沟挖渠,提高农田的抗旱排涝能力。这个工程完全竣工之后,将使附近两万公顷耕地都能受益。在西北部的下格罗桑地区,当地军民在今年雨季就修筑水库三十三座,挖掘沟渠二十一条,种植水稻九千多公顷。由于水利问题得到解决,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过去不种水稻或很少种水稻的柏威夏、腊塔纳基里、蒙多基里、国公、奥多棉吉省,现在也种上了水稻。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磅湛省占卡勒县过去每公顷产量一吨半,现在平均每公顷达到四吨到六吨半。许多过去只能种一季作物的地区,现在一般都能种两季,有些地区甚至种三季。
柬埔寨人民在大兴水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改革农业技术,努力解决土壤、肥料、种子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各地团结增产组发动群众广集肥料,利用湄公河、洞里萨湖、巴萨河等大小河流湖泊淤积的含有大量腐殖质的河泥作为自然肥,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贡布省今年百分之八十五的土地施上了自然肥。团结增产组还重视培育水稻良种。柏威夏省君克仙县试种成功了一种三个月就成熟的水稻新品种。蒙多基里省开始试种六、七种水稻新品种,获得好收成。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农民们自己动手,利用敌人的飞机、汽车、军舰和重武器的残骸和炮弹碎片,制造出锄、砍刀、斧头等小农具。他们还就地取材,制成各种农药,对防治和消灭各种病虫起到了良好效果。
柬埔寨人民在重点发展水稻和杂粮作物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其他经济作物。以前,柬埔寨只有马德望省种植棉花,在最近两三年内全国推广植棉,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收到良好成绩。战争时期,橡胶园遭到敌人严重破坏,全国解放后,柬埔寨人民及时整修橡胶园,砍除杂树,采取防火措施,使橡胶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各地团结增产组还抽出一定的人力发展渔业生产,种植木薯、香蕉、甘蔗,植桑养蚕,发展多种经营。
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运动中,柬埔寨革命组织的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到水利工地和田间,与群众同劳动,共甘苦。革命军队的干部和战士同人民一道修水利,种水稻。全国各行各业切实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大力支援农业生产。现在,柬埔寨广大农村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继续向前发展。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九日讯 据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之声电台广播,柬埔寨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恢复和发展橡胶生产。
在桔井省,面积达五千四百三十多公顷的斯努橡胶园,正在改变解放前的落后面貌。自从一九七三年斯努橡胶园回到人民手中后,橡胶园工人干劲冲天,积极恢复被敌人破坏的橡胶园和橡胶加工厂。
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整修了整个橡胶园。为了支援解放区和前方,一九七四年二月,斯努橡胶园的工人和驻军战士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办起了制造割胶工具的作坊,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割胶和橡胶加工。同时,工人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造了一些效果很好的防治橡胶林病虫害的药物,保证了胶汁的产量。最近,橡胶园的工人和战士又制定了扩大橡胶林面积的规划,自己培植橡胶树苗,有计划地发展橡胶生产,支援国家建设。


第6版()
专栏:

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会议闭幕
会议通过关于对外政策的决议并批准明年计划和国家预算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电 据罗马尼亚通讯社报道,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于十二月十八日到二十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会议。
罗马尼亚党政领导人尼·齐奥塞斯库、埃·波德纳拉希、马·曼内斯库、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斯·沃伊捷克、埃·博布等出席了会议。
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共和国总统尼·齐奥塞斯库十八日在会上作了关于罗马尼亚对外政策的报告。会议讨论了这一报告并通过了关于罗马尼亚对外政策的决议。
会议讨论并批准了一九七六年全国经济—社会统一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以及其他法令。


第6版()
专栏:

河内集会纪念全国抗战日
黄文欢副主席致开幕词 文进勇大将和阮文进团长讲话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电 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越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和越南南方共和驻越南民主共和国特别代表团,十二月二十日晚在河内举行集会,纪念越南全国抗战日二十九周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十五周年和越南人民军建军三十一周年。
出席集会的有: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民主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黄文欢,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越南总工会主席黄国越等领导人和越南各党派、宗教、各机关、人民军以及河内市各阶层人民群众的代表。
出席集会的还有越南南方共和驻越南民主共和国特别代表团团长阮文进。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副武官刘焕璞和其他国家驻越南大使馆武官应邀出席了集会。黄文欢在集会上致开幕词后,文进勇大将和阮文进团长先后发表了讲话。


第6版()
专栏:

老挝党政代表团结束对柬埔寨的访问
老挝《人民之声报》发表社论赞扬老柬人民友谊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讯 据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之声电台广播,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奔·西巴色为团长的老挝党政代表团,于十二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对柬埔寨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在访问期间,宾努首相,乔森潘、英萨利、宋成副首相等会晤了老挝党政代表团。以英萨利副首相为团长的柬埔寨代表团同老挝党政代表团,在团结战斗的气氛中进行了亲切的会谈。
十二月十八日,双方签署了柬埔寨—老挝联合公报。公报说,柬老双方就巩固和发展两国政府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目前国际形势和与两国有关的问题进行了会谈。双方对会谈结果表示满意。
公报说:“双方指出,我们兄弟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美好。”双方一致表示,两国在现有边界的基础上,将互相尊重双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双方庄严宣布:将更好地继续巩固和发展两国民族和人民之间的悠久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双方决心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相互之间在各方面的关系。
据新华社万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电老挝《人民之声报》十二月二十二日就老挝党政代表团结束对柬埔寨的友好访问发表社论,热烈赞扬老挝和柬埔寨两国人民之间的兄弟友谊和战斗团结。
社论说,老挝党政代表团最近对柬埔寨的友好访问清楚地表明,“老柬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的战斗团结和兄弟友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种战斗团结和兄弟友谊是任何反动力量和任何敌人也破坏不了的,是永恒的。”
社论表示,“老挝人民将竭尽全力培育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战斗团结,使之得到更加美好的发展。”


第6版()
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结束对南斯拉夫的访问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九日电 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结束在南斯拉夫的友好访问,于十二月十九日乘飞机离开普拉。
在西哈努克亲王动身前,南斯拉夫领导人在布里俄尼岛为柬埔寨贵宾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与铁托总统和夫人热情告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副主席弗·巴卡里奇等领导人也参加了欢送仪式。
十九日,此间发表了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南斯拉夫的新闻公报。公报说:“两位国家元首就进一步全面推进两国间的合作,以及某些国际关系问题,特别是不结盟国家在筹备一九七六年将在科伦坡举行的第五次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会议方面的活动与任务举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

驳苏联掠夺东欧劳动力的谬论
新华社记者述评
苏联《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月刊今年第十期发表题为《社会主义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评论,鼓吹所谓“劳动力的社会主义国际迁移”。评论说什么“这种迁移完全考虑到(“经互会”)各个国家的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可以“满足允许迁移出去的国家的某些重要的需求(例如对原料和燃料的需求)”等等。
什么叫“劳动力的国际迁移”呢?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苏联要“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在出资金、出设备的同时,还要把劳动力迁移到苏联去开发原料和燃料,作为从苏联购买原料和燃料的先决条件。据捷克斯洛伐克《世界经济报》报道,捷克斯洛伐克下个五年计划期间从苏联进口天然气的数量“将取决于顺利解决它参与开发苏联奥伦堡资源的情况”。
为了控制和掠夺“经互会”东欧成员国,苏联有步骤、有计划地使用原料和燃料供应这一手段,对这些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进行经济盘剥。据计算,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二年,苏联单是通过高价出售石油、铁矿石、硬煤、生铁、皮棉五种原料和燃料,就从这些国家额外榨取了四十二亿卢布。
近年来,苏修加快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步伐,将国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大搞军火生产。为弥补由此造成的资金和劳力的缺乏,苏联当局便在东欧各国打算盘,它强迫这些国家参加在苏联建设名目繁多的“多边一体化”项目,要它们拿出资金、派出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去苏联开发资源、建设企业,如从事伐木、采矿、造纸浆、建输油管等等。单是敷设奥伦堡到苏联西部边境的天然气管道,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五国除总计要承担约六十亿卢布的投资外,还要向苏联派出几万名劳动力。
这样,在今天的苏联和东欧,人们看到的完全是一幅宗主国和殖民地人口流动的图景:一方面,苏联为了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派出了五、六十万大军离开本土,驻扎在东欧一些国家,侵犯它们的主权,长期赖着不走;另一方面,东欧国家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工人被迫背井离乡,到苏联去为它服劳役。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巴伊巴科夫供认,“完全依靠一些经互会成员国建筑机构的人力物力将在苏联境内兴建一系列项目,在对外经济联系的实践中是第一次。”为了配合它的掠夺行径,苏修的宣传机器还大造舆论,说要使“经互会”“各国的国家综合体团结成一个整体”,说什么“‘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概念越来越变成一个国际概念”,爱国主义“正在越出国界”。苏联派数十万大军“越出国界”占领东欧邻国;而东欧国家同时又派出几万名工人“越出国界”到苏联服苦役。这就是新沙皇的“劳动力的社会主义国际迁移”论。
事实表明,苏修关于东欧国家只要向苏联“迁移”了劳动力,就可以“满足”它们原料和燃料供应的说法,完全是一派谎言。波兰《计划经济》杂志写道:“在经互会的所有紧急事情中,最紧迫的是满足下个五年及以后年代原料需求的问题,这不仅是个急迫的问题,而且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苏联为了同美国争夺西欧和从西方换取外汇、得到贷款和设备,却大幅度增加对西方、特别是对西欧的能源输出。西欧国家并未派劳动力去苏联服劳役,但苏联向西欧出口的气体燃料,据苏联官方统计,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四年增加了三十七倍,而这七年中,它对东欧的出口只增加了二点六倍。目前苏联已同奥地利、意大利、西德等国签订了今后二十到三十年内供应它们天然气的协定。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名义上为向东欧输送天然气而建设的奥伦堡天然气管道,还将用来把天然气输送到西德和其它订购苏联天然气的西欧国家。
苏修的掠夺行径给东欧国家带来了新的困难。在苏联强迫“迁移”下,本来急需劳动力的东欧国家显得劳动力更加紧张。波兰决定今年上半年在国内不再搞新的基本建设;捷克斯洛伐克也不得不从今年的基本建设计划中削减了二十四个重要项目。
不过,看来新沙皇的“国际迁移”计划执行得并不怎么顺利。计划一九七五年动工的奥伦堡天然气管道工程,按协议苏联只负责线路的勘探和设计,管道的敷设全由其他国家分担。但是最近苏联官员透露,苏联又改而决定由自己“到今年年底敷设二百五十公里的管道”。什么原因呢?据美联社从莫斯科报道,因为“捷克斯洛伐克人说他们派不出工人”,它的工人“从应该派出的五千名缩减到一半,另一半由苏联承担”,而匈牙利人今夏宣布,“苏联将接过原规定由匈牙利负担的那段管道铺设工程”,保加利亚人则“尚未开始工作”。被勃列日涅夫集团吹捧为“一体化的重大里程碑”的这项工程尚且如此不景气,其他的也就可想而知了。难怪勃列日涅夫今年三月在一次会议上哀叹,“经互会”“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实现得“并非总是象所期望的那样迅速”。


第6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发表文章
揭露苏联加紧掠夺和剥削各国人民
苏联提高原料价格将给东德经济带来巨大困难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八日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十二月十八日发表文章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妄图实现其称霸全球的侵略计划,掠夺和剥削各国人民。
这篇文章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通过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对东欧国家实行军事和经济奴役政策”。现在,它的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野心已远远不局限于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为了称霸全球、掠夺和剥削各国人民,苏联资产阶级在西方许多国家开设了银行。他们通过这些银行进行资本输出,同时以各种方式引进数以十亿计的美元和其他西方货币。苏联资产阶级这样干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为进一步推行扩张主义政策和进一步剥削和掠夺各国人民建立基础;另一方面为的是“输入外国资本,充当西方大垄断资本家的掮客,剥削苏联人民和苏联工人阶级”。
文章指出,苏联新资产阶级还在许多国家开办联合企业,用这种形式剥削各国人民。这些联合企业的资本三分之二以上操纵在苏联资产阶级手中,赢利越来越大。
文章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和金融渗透是不可能脱离它的政治目标的。随着资本的渗透而来的就是特务、间谍的渗透。这样一来,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就可以在别的国家进行阴谋活动,制造政治纠纷。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讯 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贸易价格不成比例的上涨,将对东德的经济带来巨大负担。据《新德意志报》十一月二十七日发表的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的报告表明,在新的五年计划期间(一九七六——一九八○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苏联的换货额约达四百亿卢布。但是,事实上按一九七四年价格计算,这只有二百八十亿卢布。由此可以看出,价格平均上涨率达百分之四十三。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之间贸易价格上涨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苏联原料供应价格大幅度上涨。例如,今年苏联卖给经互会国家的石油价格比去年提高了大约百分之一百三十。这样,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仅仅为今年从苏联进口石油就不得不多付出十七亿东德马克。
东德苏联之间贸易价格不成比例的上涨,将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和困难。据《新德意志报》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报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经互会代表格哈德·魏斯二月份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原料价格的提高大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上涨。魏斯当时强调说,进口价格的提高将加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的负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