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大有作为的新农民
——记武乡县下城大队回乡知识青年李虎彪
在山西省太行山上,有一个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武乡县下城大队。这个过去资本主义倾向严重、亩产只有三百来斤的后进大队,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九六七年粮食亩产过“黄河”,一九七一年以来,连续三年跨“长江”,去年闯过千斤关,今年又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大雹灾,亩产达到一千二百斤。带领这个大队的群众阔步前进的,是一名回乡知识青年,他的名字叫李虎彪。一
十二年前,李虎彪初中毕业了。他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壮志,回到了家乡。
李虎彪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锻炼成长。一天,一个富农分子装着一副关心的样子,对李虎彪说:“锄头挖不出理想,扁担挑不来前途。你还是钻钻功课,去考大学吧!”李虎彪一听就知道这个家伙不怀好意,给他顶了回去,并立即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当天晚上,大队召开批判会,李虎彪和贫下中农一起,狠批了这个富农分子煽动知识青年离开农村的言行。李虎彪决心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前进,和贫下中农一起把家乡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李虎彪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参加农村三大革命运动,迅速成长起来。一九六七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下城大队党支部书记。
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李虎彪在坚持乡村的斗争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他回乡之后,上面几次来招生招工,他都没有去。
贫下中农看到李虎彪的这些行动,打心眼里高兴。但是,一些思想守旧的人却说他是“放着高处不飞,尽在低处打转”,有的甚至说他“另有高攀”。听到这些议论,李虎彪想了很多。他想起了党和毛主席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期望;想起了老贫农徐玉孩在大柳树下给他上的阶级教育课;想起了老民兵史德旺在烈士墓前给他讲的革命斗争史。李虎彪感到:过去,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辟了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今天,我们共产党员、革命青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就应该同轻视劳动、鄙视农民的剥削阶级的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阶级敌人越是反对,知识青年越是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李虎彪思想坚定,回答得也坚定:“上大学并不是‘高飞’,是革命的需要;在农村更不是‘低转’,是光荣的战斗岗位。对我来说,农村也是大学,这里有最好的老师,有我学不完的知识,干不完的革命事业。所以,要说我有‘高攀’,就是当一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民。” 二
一九七三年三月的一天清早,下城大队三辆进县城搞副业单干的小平车被拦了回来。出面拦车的就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李虎彪。这一拦,人们在街头、地头都议论开了。老贫农徐玉孩翘起大拇指称赞道:“别看虎彪才二十几岁,办事可在理;不让小平车进城,这个道挡得好!”
李虎彪耐心地帮助被拦回的社员。他说:“染布要分个青红皂白,你们搞副业就不分走什么道路?为了赚钱,放下集体的生产不干,搞副业单干,那就把小平车拉在资本主义的邪道上;我们要把小平车用来为农业学大寨服务,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拉在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被拦回的社员还是有些想不通。
“这些旧社会的受苦人,现在为什么去搞资本主义的东西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虎彪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是队里的三个坏人在暗中搞投机倒把活动,引诱和煽动一些社员走资本主义道路。李虎彪就和那几个社员一起,联系这些事实,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他说:“钱字把你们头脑里阶级斗争的弦撞断了!阶级敌人正是钻了你们头脑里金钱挂帅的空子,向社会主义进攻!旧社会我们当牛做马,是毛主席领导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幸福道,咱们可不能忘本,可不能走回头路啊!”阶级斗争的事实和李虎彪耐心的帮助,使那几个社员提高了觉悟。他们表示,一定要和资本主义一刀两断,一心奔社会主义。
李虎彪从实践中认识到,不抓阶级斗争这个纲,不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不能改变下城的后进面貌。因此,他在政治夜校里,组织大家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组织社员看阶级教育展览,请老贫农忆苦思甜,在社员群众中普遍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动群众联系本队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实际,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结果,煞住了资本主义歪风,大家一心干社会主义。
下城大队的贫下中农说:“虎彪是带领我们大批资本主义的闯将,也是领着我们大干社会主义的带头人。”为了改变下城大队十年九旱的状况,李虎彪领着群众大搞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打井、开渠,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干,生了病,也不下火线。修蓄水池,要石头,他组织突击队,冒着三九严寒到几里远的山上去打;不会石匠活,他带头学;没有炸药,他带头造;运石头,他踏着积雪,驾起小车在前头开路。支部书记带头干,群众拚命干,干部群众一条心,一股劲,大干社会主义。就这样,经过四个冬春的奋战,把六百二十亩耕地建成了高标准的大寨田;搞了五十二项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治理了两条大沟,扩大了一百多亩耕地面积;修建了一百二十米长的涵洞,建起了两个可容一万立方米水的蓄水池。李虎彪还带领大家试种水稻,获得了成功。今年,下城大队的水稻亩产达到八百多斤。社员们高兴地说:“咱们下城可成了太行山的小江南了啊!”三
李虎彪常说:资本主义势力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是无孔不入的。“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干部如果拿手中的权力谋私利,搞特殊化,就会从生活上被资产阶级打开缺口,就会逐步变修。
李虎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从没收过一件礼物,从没多记过一个工分,从没欠过队里的公款,也从没有白吃过集体的东西。有一次,队里组织生产检查,来到苹果园,正碰上摘苹果。有个社员拿了几个大苹果,对李虎彪说:“你带领社员开荒种树出大力,换来苹果大丰收,你先尝尝鲜吧!”李虎彪接过苹果看了看,说:“种树时干部应带头,尝苹果可不能带头呀!”说着把苹果放回筐里。还有一次,他弟弟拿了队里的导火线和炸药去炸树圪桩,拿来当柴烧。李虎彪知道后,就马上找到弟弟,问他:“你为什么私自拿队里的东西呢?”弟弟不满地说:“我用了点炸药和导火线,别人都没说什么,你倒跟我过不去!”“不管谁,损害了集体利益都不行!你是我弟弟,我更要管。”李虎彪严肃地教育了弟弟,使他认识了错误,把柴禾交给了队里。事后,李虎彪还在群众大会上批评了弟弟这种自私自利的错误思想。
李虎彪把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看做是继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修课。他常常是带着泥腿参加会议,刚放下背包就上地劳动。今年夏季的一天,李虎彪在县里刚开完会,他就挎起背包,急步赶回大队,家没进,水没喝,拿起镢头就到深翻、整修麦田的工地上参加战斗。李虎彪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以来,平均每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三百天以上。今年二月,他当公社党委副书记以后,除到省里学习七十天外,还参加劳动二百天,被大伙儿称为“社员书记”。
斗争实践使李虎彪认识到,只有党支部“一班人”搞好思想革命化,才能正确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能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严格要求支部“一班人”。有一次,一个社员把两个支委请到家里吃饭,想请他俩帮忙办点事。李虎彪听说后,马上把他俩叫回来,召开支委会。他引导大家回顾了本大队过去一个支部书记被阶级敌人拉下水,犯了严重错误的教训,说:“吃喝里边有斗争啊。社员请吃顿饭是件小事,但是我们要防微杜渐啊!”为了进一步帮助这两个支委提高认识,第二天,李虎彪专门召开了老贫农座谈会,请他们帮助支部揭问题,查危害,找根源。接着他又召开了三次支委会,制定了抵制资产阶级生活作风侵蚀的十项规定。
李虎彪扎根农村干革命,是他长期坚持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认真改造世界观的结果。十几年来,他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了许多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李虎彪更加坚定了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决心。他说:“我们要用一颗红心,一双铁手,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缩小三大差别,开辟共产主义的新天地,献出火红的青春。”
本报通讯员
编后
回乡知识青年李虎彪的事迹,使人很受启发。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蓬勃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它必然遭到阶级敌人的反对,必然引起一些受旧的传统观念影响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严重的人的不满和非难。知识青年要坚持乡村,干社会主义革命,创无产阶级大业,就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阶级敌人斗,与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破坏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一切言论和行为斗,并在斗争中不断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搞好自身的思想革命化。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才能在农村长期扎下根来,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第3版()
专栏:来信

要正确认识和推广株洲经验
编辑同志: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不少地方积极学习和推广株洲市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于缩小三大差别、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反修防修,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据我们了解,有的单位在学习和推广株洲经验过程中,由于思想路线不端正,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就我们办事处联系的二十一户企业单位来说吧,这些企业实行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之后,除国家按规定拨付了安置费以外,企业又自行拿出很多资金和设备给了知识青年点和农村生产队,把全民所有制的资金和设备变为集体所有。
上述问题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个路线问题。我们认为,株洲经验好就好在党委高度重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厂社挂钩,发动各行各业关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调动了城乡两个方面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同农业学大寨、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有利于把知识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些都是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株洲经验就要把思想路线搞正确,要从本质上学,从方向路线上面学,决不能让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来,不能把知识青年当商品,在支援的背后搞交易。
为此,我们建议:
一、认真学习和推广株洲市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的经验,改正个别单位存在的单纯“金钱挂钩”、“物资挂钩”和支点不支农的错误做法。
二、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加强工农联盟,是党的既定方针。在支援工作中各单位都必须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
哈尔滨市人民银行道外北头街道办事处 高树凡等十人


第3版()
专栏:

海城县广大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
积极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
辽宁省海城县广大知识青年,在农村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和贫下中农一起,积极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他们建立了一百二十多个实验小组,进行了作物栽培、土壤改良、良种培育、高效施肥、病虫防治、农机具改革等五十多项农业科学试验,为普及大寨县,实现农业机械化,积极贡献力量。
海城县知识青年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新台子公社接官大队知识青年田守信,为了发展养鸭、养鸡事业,决心制造一台青饲料粉碎机。他废寝忘食,反复试验,经过十多次失败,终于制造成功,提高了工效六十倍。经过县农机研究所鉴定,现在已定型生产。感王公社于官大队知识青年戈克俭,在试制“5406”菌肥过程中,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没有酒精灯,用墨水瓶代替,没有接菌箱,自己用木板钉。第一次试验,他在试验室里守了七天八夜;失败了,不灰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终于试制成功了,当年就为全队制菌肥八十多万斤,促进了粮食增产。五年来,戈克俭和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志一起,繁育了三十二个优良农作物品种,其中十一个在全县推广后,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产。
在进行科学实验活动中,知识青年们请贫下中农参加,虚心向他们学习。大屯公社靛池沟大队科学实验小组组长、贫农社员刘乃忱,在带领青年们研究防治大豆蚀心虫这一试验中,从大豆开花时起,坚持观察虫情,不管风吹雨打,还是烈日暴晒,从不间断。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终于找到了防治大豆蚀心虫的最好时机和有效方法。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青年们受到很大教育。
海城县各级党组织非常重视和大力支持知识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把这看作是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县委的领导下,今年全县召开了三次经验交流会。一些大队党支部领导成员,带头参加农业科学实验,帮助知识青年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具体活动中的困难。毛祁公社林场青年点的科学实验小组,开始的时候,脱离实际去搞“尖端”。党支部书记李绪阳发现后,就带领知识青年去看全社的荒山、河岸,使大家认识到,科学实验应该为生产斗争服务。方向搞对以后,知识青年们为了尽快绿化全公社的荒山,将北京杨、加拿大杨、毛白杨、新疆杨互相嫁接,培育出了速生杨树种。他们破除了落叶松一年生不能上山的老框框,在荒山上栽植了八万株一年生落叶松,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们还培育出树苗八十多万棵。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战斗在平凡的岗位上
——知识青年唐明万为革命养猪的故事
湖北省孝感县东湖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唐明万,服从党的需要,一心扑在集体养猪事业上,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成绩。
东湖大队是孝感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之一。一九七三年,大队党支部为了更好地落实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指示,新建了一个养猪场,需要增添一名饲养员。在这个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唐明万知道以后,主动向党支部申请到饲养场工作。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欢喜地说:“行。”
很快,小唐就来到了养猪场。他和原来的一个老饲养员一起,喂养了七十多头猪,负担确实不轻。每天,他们要煮五、六担饲料,打五、六担青草,把猪圈打扫、冲洗三、四道。有时,小唐还要把猪赶到四、五里以外的湖滩去放牧,把猪粪一担一担往生产队的田里挑。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拚命工作,忘我劳动。
一天傍晚,一头母猪要下小猪了。天一黑,唐明万就点着灯守在猪栏边。母猪每生下一头小猪,他就用破布把猪仔身上的血水脏物揩净,放在箩筐里,用稻草围好。等小猪一头一头下完了,他又忙着给母猪煮饲料,整整忙了一夜。今年春节,他坚守岗位。直到春节过后,大队负责同志硬要他回家去休息几天,他这才回武汉去看看。回到武汉,他想到猪圈的门坏了,就专门买了一把老虎钳子和几斤铁丝、铁钉带回饲养场。
今年四月的一天,唐明万和一个社员赶着一头母猪外出去配种。半路上,大母猪因为受惊,突然向路边一口一丈多深的干塘里冲去,眼见有摔死的危险。唐明万一步窜上去,蹲在塘坡上,把大母猪用力向上一推,大母猪被推上了路,小唐却摔倒在塘底,一只手腕摔坏了,手臂也严重受伤。回到队里,唐明万一声不吭,照样扫圈、喂猪。社员和干部知道后多次叫他到医院检查,他总是说:“不要紧,有两头母猪马上要下小猪了,走不开。”过了一个多月,他才到医院治疗。可是伤还没有全好,他就跑回来了,继续战斗在平凡的养猪岗位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吉林省榆树县王家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制定农业学大寨的远景规划。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十三连科研组下乡知识青年黄建中,在测试小麦优良品种。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