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厉雨石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涌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这些新生事物犹如春天烂熳的山花,迎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风雨竞相开放,促使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各条战线热气腾腾,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前进,形势一派大好。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胜利成果,需要我们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植它们成长。
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巩固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发展壮大,又进一步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粉碎了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深入批判了他们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使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变革,一大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应运而生。例如,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工农兵干部学习班,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老、中、青三结合,革命委员会,文艺革命,教育革命,农业学大寨和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赤脚医生、合作医疗以及城市医务工作者到农村去,广大干部和工农兵学商坚持走五·七道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等等。这一切新生事物,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肯定和支持,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伟大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选集》第四卷第八十四页)。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无论现在和将来,都有两种可能:或者前进到共产主义,或者倒退到资本主义。要保证共产主义的最后胜利,就必须反修防修,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支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则是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促使资本主义衰亡,促进共产主义生长的重大战略措施。
社会主义新生事物,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它的出现和发展,势必削弱资产阶级赖以复辟的思想基础,从思想上政治上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例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刘少奇极力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学校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统治,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教育战线的广大革命师生,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深入地批判了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废除了旧的教育制度,出现了工人和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开门办学,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和朝阳农学院的经验等一系列新生事物。这些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壮大,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教育阵地上的一统天下,猛烈扫荡着“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剥削阶级的陈腐观念,大长无产阶级的志气,大灭资产阶级的威风。同教育战线上的新生事物一样,各级领导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坚持走五·七道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无一不是对剥削阶级思想的冲击,无一不是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批判。正确对待这些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积极地支持和扶植它们成长,才能胜利地进行反修防修的伟大斗争,加强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在经济基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产生和壮大,是对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有利于缩小三大差别,有利于铲除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法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它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复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条件。在社会主义时期,当然不能立即取消资产阶级法权,但是借口不能立即取消就不加限制,任其扩大是错误的。“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广大干部和工农兵学商坚持走五·七道路等等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冲破私有观念、等级观念、特权思想等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发展,是对资产阶级法权最好的有效的限制。而人与人之间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发展,必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应以满腔热情的态度来看待这些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支持它们健康成长,逐步地铲除滋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积极地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者正确对待新生事物的卓越典范。新生事物一出现,他们就以最大的革命热情加以赞颂、关怀和扶植。巴黎公社出现前半年,马克思认为当时工人举行起义的条件并不成熟。但是,当巴黎工人英勇地举行起义,巴黎公社这个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马克思毅然决然地站在巴黎公社一边,写了几百封信号召全世界无产者给予支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一伟大斗争,赞扬这次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三九四页),痛斥了无产阶级的敌人对巴黎公社的诬蔑和攻击,并亲自对巴黎公社的斗争经验作了科学的总结。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不久,“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个新生事物一露头,列宁就立即给予高度重视,满腔热情地予以支持。他驳斥了资产阶级及其走狗的一切攻击和诽谤,赞扬“星期六义务劳动”是极伟大的英雄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的创举”。伟大领袖毛主席一贯非常重视革命新生事物的幼芽,热情地关怀和扶植它们成长。在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农民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毛主席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是“好得很”,痛快淋漓地批驳了地主资产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对农民运动的诬蔑和攻击。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我国农村合作化运动刚刚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右倾机会主义者出来评头品足,极力反对的时候,毛主席为实行合作化的先进典型写了上百篇按语,欢呼和支持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对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涌现的一大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毛主席又给予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关怀。革命导师这些伟大的革命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怎样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从来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重要内容,是区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真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支持还是反对新生事物,实质上是拥护还是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肯定还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重大原则问题。对此,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必须态度鲜明,来不得半点的含混。新事物的成长表明旧事物的衰亡,必然会遇到反动没落阶级的反抗。在历史上,孔老二反对新生事物是堪称典范的。这个自称“信而好古”的老顽固,为了“克己复礼”,复辟倒退,畏新如虎,视旧如命,对新生事物深恶痛绝,甚至见了一个新酒杯也发疯地攻击一通。两千年前的孔老二的尸骨虽早已成了尘土,但反对新生事物的仍不乏其人。刘少奇、林彪就是当代的孔老二,就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死对头。林彪一伙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使用最恶毒的语言,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产生的新生事物逐个地加以攻击。其罪恶目的,就是妄图全面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复辟资本主义。我们有些同志,由于受旧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往往也看不惯,不是评头品足,就是加以指责,在他们眼里新东西不如旧东西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他们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现实意义还不理解,他们的世界观还是旧的,屁股坐到了错误路线一边。我们要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促进派,就要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同头脑中因循守旧的思想彻底决裂。
毛主席指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总是循着这个客观规律,通过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来实现的。在斗争中产生的新生事物,也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发展和完善。设想新生事物的发展会一帆风顺,没有斗争,是不符合事实的;不相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最终必然取代旧事物,也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
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遭到守旧势力的压抑和摧残,但是压抑和摧残,决不能阻挡新生事物的前进。春秋时期的“初税亩”、“铸刑鼎”,是对腐朽奴隶制的挑战,遭到了奴隶主贵族反动势力的恶毒诋毁,反复围攻,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这些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没有改变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这一历史潮流。
历史上这种新生事物在斗争中前进的事实是不胜枚举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新生事物成长的条件和过去根本不同了,好得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但是,新生事物的成长仍然要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朝阳农学院经验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搬到农村,有人说这是“毁灭教育”;他们实行“社来社去”,有人说是“浪费人材”;他们实行“几上几下”,开门办学,有人说是“开门不学”。朝阳农学院同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唱了对台戏,遭到这些攻击和责难是很自然的。然而,这不仅无损于朝阳农学院的经验,反而使它在斗争中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对立统一规律,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锐利武器。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是旧事物的对立面,是同旧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新生事物正因为它是新生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又总是弱小的,有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采取积极的态度、善意的态度,使它不断完善呢,还是采取怀疑观望的态度,或者站在它的对立面指手划脚,抓住一点点毛病横加指责呢?马克思主义认为,新生事物有某些不完善的方面,这只是支流而不是主流,是非本质的方面而决不是它的本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肯定它的社会主义方向,肯定它的本质是革命的,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使之克服缺点,不断完善,健康地成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顺应历史前进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尽管它在开始的时候比较弱小,往往不被某些人所承认,但是真理在它这一边,人民群众在它这一边。通过斗争,将日益显示出它对旧事物的优越性,日益被人民群众所认识和支持。一百多年前,当国际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宣告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当我们党领导的红色政权还非常弱小的时候,毛主席就坚决批驳了卖国贼林彪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论调,英明地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产阶级和红色政权之所以是不可战胜的,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是新生力量,红色政权是新社会制度的幼芽,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比资产阶级先进,比旧制度优越。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体现着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它寄托着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无限希望,它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障碍,在斗争中锻炼得更加坚强,茁壮成长。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支持下,共产主义的幼芽不会夭折,而定会茁壮地成长起来,发展成为完全的共产主义”(《列宁选集》第四卷第十九页)。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第2版()
专栏:

批判因循守旧 支持新生事物
解放军某部 丛华
鲁迅曾在他的短篇小说《风波》里,以锐利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辛亥革命时期怀旧的人物——九斤老太的形象。这位九斤老太对“渐渐的变了”的新“时世”总是抱着不满的情绪,常常无缘无故地发“思古之幽情”,不是喋喋不休地咒骂“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夸耀自己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照她的想法,一切都应当按照旧秩序生活,万万不可出了“圈子”。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广大革命群众无不为之拍手叫好,欢欣鼓舞,但是,有些人却象九斤老太一样,往往看不惯这些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总是觉得新的不如旧的好。他们不是对新生事物百般指责,就是冷眼视之;而对旧事物则恋恋不舍,津津乐道。他们之所以对新生事物是抵触的,就是因为他们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看问题,他们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他们往往把客观事物看成是坛子里的水——不流、不动,总是希望社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他们总是看不惯新生事物,常常幻想有一个时期,一切都恢复到过去的老样子才好。这怎么能够办得到呢?历史不是地球仪,随意就可以转动得回去的。正如毛主席所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世界上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总是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拿人类社会来说吧,自从原始公社解体后,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取代了封建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又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就是这样地更新着,发展着。人类社会是这样,世间的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可是,翻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几千年间,每当一次社会变革的时候,不仅有些人不能适应,看不惯新生事物,而且总有一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出来主张因循守旧,反对社会变革,反对新生事物。在封建制即将取代奴隶制时期,奴隶主制度的顽固维护者孔丘,就公开宣称自己“信而好古”。孟轲也煞有介事地说,一切照老规章办事,便保准没有错(“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在宋朝,王安石要改一改旧制,施行一点新法,司马光一伙就大发其火,如丧考妣,叫嚷“祖宗之法不可变也”。辛亥革命时期,仅仅是剪去了一根辫子,张勋一伙“保皇派”也惊慌起来,拚命进行反对和阻挠。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为了达到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也拚命鼓吹因循守旧。他极力宣扬什么“旧法莫除”,“老例不减”,还把“念祖训”三个字写在日历上,作为座右铭。林彪所谓的“旧法”、“老例”,就是剥削阶级过去实行统治的典章制度,他所念的“祖训”,也就是孔孟那一套陈腐秕糠。这种没落阶级的本性决定了他必然对革命新事物的厌恶、憎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波巨涛,冲涤一切污泥浊水,打破以往的“纲常”,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对革命群众来说是大好事。林彪却恨得牙齿格格作响,恶毒攻击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依孔老二、林彪之流的意志为转移,他们终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奉劝今天象九斤老太一样的人,不要站到孔老二、林彪一边,而要转变立场,摆脱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想束缚,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同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
社会主义时期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并不是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的,而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经历一个与旧事物的斗争过程。不是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教育战线实行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这自然是一反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那套“纲常”,应当呼之曰:“好得很!”但是,有的人却看不顺眼,指责教学质量低了,要扼杀教育革命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然而,革命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它的成长壮大。
革命者总是对新生事物抱着满腔热情的态度。当然,新生事物在刚刚出土冒芽的时候,不可能尽善尽美,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总的发展方向是对的,本质上是革命的。正是因为这样,革命者总是“小心地照顾从碎片底下生长出来的新事物的幼芽”(《列宁选集》第三卷第五二六页),为它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并且同一切反对新生事物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提高分辨路线是非的能力,做热情支持和扶植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双江县布朗族人民聚居的沙河公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实行了合作医疗,培养了本民族的第一批赤脚医生。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