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些亚非国家报纸和通讯社发表评论
揭露苏联挑动安哥拉内战妄图取得势力范围
加拿大报纸指责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干涉安哥拉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九日讯 马尼拉消息:菲律宾《东方日报》十二月八日发表文章,谴责苏联在安哥拉阻挠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实现联合和挑动安哥拉内战的阴谋活动。文章说,苏联把大批火箭炮、坦克、对空火箭等重武器运进安哥拉交给一个解放组织。十一月十一日安哥拉独立以后,苏联又把米格式战斗机运到了罗安达,苏联的飞机驾驶员和顾问也开进了安哥拉。
文章说,苏联只承认一派,否定其他两派,这就使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无法通过协商达到团结。“苏联这种作法完全无视了非洲统一组织呼吁安哥拉三派和解、协商、恢复团结的努力。”
文章指出,安哥拉的悲剧使第三世界国家感到痛心。这个悲剧首先是苏联造成的,它为了贪婪地掠夺安哥拉的资源和控制这个战略要地,不惜亲自出马进行直接干涉。文章说,苏联的赌注肯定是要输光的。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九日电 扎伊尔通讯社十二月八日发表社论指出,俄国强盗正在使用野蛮人的手段,以图在安哥拉取得势力范围,在大西洋海岸建立苏联的重要基地。
社论说,俄国人为了“建立自己的霸权”,到处“使用暴力和讹诈”手段,“充当国际宪兵”。
社论在谈到苏联人的所作所为时问道:“他们和一切空中、陆上或水上的强盗有何区别呢?”
新华社坎帕拉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八日电乌干达广播公司十二月八日发表评论,谴责大国争夺非洲,呼吁非洲国家团结起来,恢复安哥拉的和平。
评论说:“由于大国重新争夺这个大陆,非洲的和平今天正处于危险中。”评论指出,大国已经在设法分裂安哥拉的各解放组织。
评论说:“大国正在非洲领导人中间寻找每一种混乱或每一个弱点,以便加以利用,并为它们的私利而压榨非洲。大国现在在安哥拉找到了这样的机会”。
评论说:“大国正在用武装一个解放组织去同另一个作战的办法来鼓动非洲人自相残杀。而同时,这些大国就得到机会来看它们新发展的武器在人的身上得到试验。”
评论要求“所有那些向安哥拉运送武器和军事人员来援助任何一个解放组织的人立即撤出这种援助”。
评论还说,恢复安哥拉和平的问题“应当完全交给非洲统一组织”。
评论最后说,“我们相信,非洲统一组织在这个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是最好的。”
新华社渥太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七日电 加拿大《蒙特利尔明星报》十二月六日发表社论,指责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干涉安哥拉。
社论写道:“干涉别国事务,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苏联来说,都很难说是新的经验。”社论指出,“俄国指责‘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对安哥拉的干涉是对爱好自由的各国人民的公开挑战’”,这种“义愤”不过是“假装正经”,因为它自己就在加剧安哥拉的内战,它自己对非洲的意图就是“可疑的”。
社论写道:“俄国已经表明,它不准备让安哥拉人民决定他们自己的政治前途”,“它已经承认了(安哥拉)正在打仗的三派当中的一派”,“据报道,葡萄牙刚一撤离,它就派去了数以百计的‘顾问’。它还提供了估计达一千万美元之多的直接军事援助。总之,苏联已经使得这场冲突更加剧化。”
社论接着指出,美国对安哥拉的干涉和俄国的挑衅同样是不能宽恕的。社论还指责了南非对安哥拉内政的干涉。


第6版()
专栏:

在国际电联长中波广播区域性无线电行政会议上
许多国家代表严斥苏联代表霸道行径
新华社讯 日内瓦消息:国际电信联盟长、中波广播区域性无线电行政大会第二期会议最近在日内瓦结束。
会议由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斗争,打破了旧的频率分配秩序,废除了欧洲广播协定及所附哥本哈根计划,同时也废除了使发展中国家受到限制的非洲广播规划,制定了反映发展中国家要求的关于使用长中波频率的区域性广播协定和一、三区长、中波广播频率分配规划。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十九个国家的代表在这个协定上签了字。
会议中,就各国如何进行频率协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苏联主张拟制规划时按频道分组进行频率协调,企图搞普遍削减频率需求,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广播事业。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为了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广播事业的权益,提出分亚洲和大洋洲、非洲、欧洲三个区按本区情况进行协调,苏联代表竭力反对,胡说什么“按区分组是极其危险的。”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坚决斗争,结果大会采纳了伊朗等国的提案。会议在讨论按区分组协调准则时,一些国家提出要增加“国家不分大小,权利平等”的原则,但是苏联代表竟公然攻击这条原则是“空话”,并且蛮横无理地指责欧洲国家列支敦士登的代表说:“难道你们这样的国家使用一千瓩机器就平等了?”苏联代表的这种大国沙文主义态度和霸道行径激起了很多国家代表的极大愤慨。列支敦士登代表当场严厉驳斥苏联代表说:“你知道我们一千瓩机器只能服务九公里半径的现实吗?我们是因为受到大国的干扰才被迫使用大功率机器的。”
会议期间,苏联代表在同伊朗、马耳他、苏丹等国在某些频率使用的协调中坚持霸权主义立场,没有达成协议,在通过频率规划草案时,苏联代表竟无理要求在对方的频率加上附注,表明未达成协议,而对自己的频率却不加任何附注。这种无理要求遭到伊朗、马耳他、苏丹等国的反对和谴责。
有一百零四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第6版()
专栏:

墨西哥海军拘捕四艘美国捕虾船
新华社墨西哥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五日电 墨西哥海军部十二月四日宣布,墨西哥海军拘捕了闯入墨西哥湾中墨西哥领海捕虾的四艘美国捕虾船。
美国“米思里夫蒂韦”号、“贝蒂·玛格丽特”号和“松塔马尔”号等四艘捕虾船已被墨西哥海军押送到坦皮科港和图克斯潘港。
墨西哥海军部指出,拘捕这些美国捕虾船是为了保护墨西哥领海内的虾群。


第6版()
专栏: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代》杂志发表文章
反对“经互会”建立超国家机构
强调每个国家有权决定自己的经济发展问题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代》杂志今年第二十二期发表文章,反对在“经互会”内搞统一计划和建立超国家机构。
文章说,在经互会的一些成员国的专业报刊的讨论中和在一些有关经互会合作的著作中常常提出,为了实现所谓的“国际比例”,就必须制订一项“经互会成员国统一经济综合体国际发展计划”。还有人说什么,“统一的国际经济利益”是“利益的高级形式”。
文章说:“对于一个掌握了本国生产资料的人民说来,除了他们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在同其他国家经济合作中表达他们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指导自己国家的再生产进程呢?”
文章说,“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行有计划的领导,是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中根本的和不可动摇的职权。它要求每个国家的人民有权不受限制地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财富,有权自己决定自己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计划工作的职能也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既不能把它分割开来,也不能把它交给超国家、超民族的机构。”
文章明确指出,在经互会中“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统一的经济和中央领导机构,因此也就不能制订统一的总计划。”“在经互会中一致通过的措施不具有指示性质,这些建议只有在这些国家的有关机构批准后才能生效。”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是在充分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得建立超国家机构,不得损害国内计划、财政工作和本国各组织的经济核算。”
文章说,有人主张把经互会各国负责国民经济领导和计划工作的国家体系,同国家统计体系合并在一起。有人还提出要共同制订长期的“经互会成员国统一生产综合体发展战略”或“这些国家生产力配置总纲”。文章问道:在经互会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情况下,经互会实行这种建议,能不能对各国产生平等互利的经济效果呢?按照这样的做法,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物力、人力和财政资源以及根据统一国家计划分配这些资源的主权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6版()
专栏:

东德强调发展本国原材料的生产
新华社柏林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八日电 近年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十分强调发展本国的原材料生产和扩建本国的原材料基础。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辛德曼十二月五日在东德人民议院作关于一九七六年东德国民经济计划报告时强调指出,东德一九七六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将更加致力于继续扩建本国的原材料基础,并表示明年将在“优先发展能源基础的道路上目标明确地继续前进”。他在报告中还指出,为了“向本国原材料基地提供装备创造前提”,一九七六年国民经济计划要求机器制造业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一九七六年,主要用于扩建本国原材料基地的重型机器设备的生产,将比一九七五年增长百分之十四。这个增长率几乎等于一九七六年计划规定的东德工业生产增长率的二倍半。辛德曼还要求东德的农业“为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自己生产的原材料”。
众所周知,东德工业所需的原材料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原材料的价格又大幅度上涨,例如一九七五年苏联向东德出口的石油价格,据西方报纸报道,就比一九七四年上涨了百分之一百三十。这种情况,迫使东德出口更多的产品去换取所需要的原材料,从而加重了本国经济的负担。东德领导人维尔纳·雅罗温斯基十一月二十六日曾经透露,在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年这五年中,东德同苏联的贸易额按一九七四年价格计算为二百八十亿卢布,而按新价格计算约为四百亿卢布,也就是说涨价达一百二十亿卢布,即百分之四十三。这两个数字说明什么问题,是耐人寻味的。
近年来东德不断强调发展本国的原材料工业,并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今年五月,东德召开了全国性的煤炭能源会议,研究如何更多地利用本国燃料资源来保证东德的能源供应的问题。


第6版()
专栏:突尼斯通讯

要和平湖,不要苏美舰队
今年八月初“欧安会”首脑会议结束以来,苏联高唱“缓和”的调子,但是突尼斯人民从地中海局势中深深地觉察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地中海的日益激烈的争夺给他们带来的是更加严重的威胁。
目前,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在地中海各摆着几十艘军舰,大搞海外军事扩张。这些军舰日夜在地中海游弋,兴风作浪。特别是苏联,它的活动简直达到了猖狂的地步。面对着地中海这一紧张局势,突尼斯人民再也不能无动于衷。“要求苏美舰队撤出地中海”和“让地中海成为和平湖”的呼声,越来越响亮。
近几个月来,突尼斯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对目前地中海的局势,表示严重关注。突尼斯总理赫迪·努伊拉十月初在对法国电台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地中海的局势处于严重不安和动荡之中。”他呼吁,“所有地中海沿岸国家必须加强团结。”突尼斯国民议会议长萨多克·莫卡德姆九月在伦敦举行的各国议会联盟的会议上发言时说:“今天,地中海已成为超级大国的舰队炫耀武力的地方,外国还在地中海某些沿岸国家设有军事基地。”突尼斯外长哈比卜·沙提八月初在对南斯拉夫《政治报》记者发表谈话说,地中海“今天动乱不安”,突尼斯对此感到担忧。
在“欧安会”首脑会议签署“最后文件”的当天(八月一日),突尼斯《新闻报》发表社论说:“地中海的景象明显地表明,选择和平远远不足以实现和平。大国不仅没有限制冲突,反而去助长冲突。它们借口保护自己的利益,在扩大影响和加剧冲突,为寻求‘平衡’而加剧军备竞赛,因此人们谈论的缓和使我们感到惶惶不安和产生许多疑虑。”
苏美争夺,是目前地中海动乱的根源。关于这一点,突尼斯人民是十分清楚的。哈比卜·沙提外长一九七四年八月在向法国广播电视局特派记者发表谈话时就明确地指出:“地中海问题,也就是苏联舰队和美国舰队在这里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地中海已经成为这两支舰队可以完全自由地相互对抗的中心,一旦东西方之间发生冲突,地中海就会成为战场。”
突尼斯这个地中海之滨的北非国家是最早要求超级大国舰队撤离地中海,使地中海成为和平湖的国家之一。早在一九七二年四月,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在两国联合公报中就主张“使地中海成为一个摆脱一切军备竞赛的和平之湖”。
两个超级大国无视地中海沿岸国家关于让地中海成为和平湖的正当要求,拒不从地中海撤走其舰队。特别是苏联,它在地中海的活动反而更加频繁。在突尼斯一九七三年九月破获苏联间谍案后,据悉苏联潜艇曾侵入斯法克斯附近的海域活动。今年以来,苏联一面在地中海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一面又一再要求允许它的军舰到突尼斯的港口“访问”。这些炫耀武力的行径激起突尼斯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位突尼斯报纸编辑说:“我们突尼斯人过去称沙皇俄国为北方熊,今天的苏联成了社会帝国主义,更是一头野心勃勃的北方熊。”
珍惜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突尼斯人民,对两个超级大国舰队在地中海的一举一动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正在着手增强自卫能力。布尔吉巴总统去年十二月在视察军队时曾指出:“我们有坚定的决心要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来武装我们的军队,使军队达到应有的水平,使人民免遭灾难和不受别人的觊觎。”为增强国防力量,突尼斯从去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在今年十月十五日庆祝收回比塞大军港十二周年之际,突尼斯各报发表社论,一致强调要保持警惕以防止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侵犯。
新华社记者


第6版()
专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破产成风
有的国家破产数目创战后最高纪录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日讯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今年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破产事件不断增加,有的国家的企业破产数目已创战后最高纪录。
在美国,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十一月二十四日报道,仅美国各公司的负债额就从一九七○年底的七千九百七十六亿美元,增加到今年底预计的一万三千二百亿美元,五年之内增加百分之六十五。越来越多的企业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据统计,今年头八个月破产的企业达八千零三十五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点三。企业破产之风不仅遍及各行业的中小企业,而且大企业破产事件也不断增加。到今年十月底为止,已有四家大公司破产,其中有三家公司在破产时负债都在一亿美元以上。拥有一千多家分店的大零售商格兰特公司,由于无力偿还十亿美元左右的债务于十月初宣告破产,成为美国零售业中最大一宗破产事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破产事件。
在英国,企业破产事件已达六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头九个月,破产倒闭的企业达五千四百七十三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千五百多家。据报道,英国今年将有七千五百家企业破产,这比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还要严重。
西德今年头八个月,已有六千零九十四家企业破产,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点五。西德《星期日图片报》指出:“现在已经确定:一九七五年是战后最坏的破产年头。如果不出现奇迹的话,那么一九七四年可悲的纪录(总共七千七百二十二家企业破产)就要被打破。”
法国今年头十一个月有三千七百九十一家企业破产,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十七点五,也达到战后最高水平。
在日本,企业破产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据帝国兴信所十一月七日公布,十月份因负债一千万日元以上而倒闭的企业达一千二百七十九家,比九月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点二,突破了去年十二月份倒闭一千一百八十二家的最高纪录。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竞争力量薄弱而纷纷倒闭。


第6版()
专栏:

日本工人失业人数超过百万
据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六日电 在旷日持久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下,日本的失业工人日益增多。据日本总理府十二月五日发表的“劳动力调查报告”,今年十月完全失业的工人人数,继今年三月之后,再次突破一百万,比上月增加了四万,达到一百零三万人;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了二十八万人,增长率为百分之三十七点七,成为一九五九年九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日本报刊指出,目前在日本实际失业人口,远比日本政府发表的数字大得多。日本政府对完全失业者的统计范围很窄,很多失业人口未被统计在“完全失业者”之内,而被计算到所谓“非劳动力人口”项下。据日本总理府的同一调查,今年十月“非劳动力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九十六万人,其中有相当数量实际上是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
自一九七三年底日本陷入这次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以来,经过季节调整的完全失业率,逐月增加,而且在今年八月以后增长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剧。日本报刊指出,这一情势,“如实地反映了日本经济困难的深刻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