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专栏:
批判资本主义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上海第二医药商店职工热情支持新生事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上海第二医药商店的职工,不断地和“利润挂帅”等修正主义路线斗,和资本主义经营思想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扩大为人民服务的领域。他们满腔热情地支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赤脚医生等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成长,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受到附近工厂和居民的赞扬。
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医药顾问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后,千百万知识青年立即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这股热潮也涌进了医药商店,来店购买下乡备用药品的青年和家长日益增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该带那些药,边问边买,甚至一天跑几趟。面对这种现象,商店职工中产生了两种反映:大多数人为知识青年积极上山下乡的革命热情所感动,觉得应当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但也有人嫌烦,认为接待一个知识青年买药往往要花很多时间,费力多,营业额小,不合算。在党支部领导下,全店职工进一步学习了毛主席的指示,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反修防修、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事,商店要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要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大家还联系实际批判了“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修正主义路线。通过学习和批判,统一了认识,全店出现了大家动手,积极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服务的景象。
为了便于知识青年和家长们选购药品,商店职工根据多年来柜台卖药的经验,准备了农村常用药品二十二种,编印了一份“上山下乡常备药品介绍”的资料,供顾客参考。为了减轻知识青年的经济负担,他们把瓶装药拆零出售。职工们还想到有些药品容易受潮变质,就跑到自己经常供应药品的单位去收集空药瓶,洗净消毒,分别装上农村各种常用药品,写上药名和服法,配套成盒。知识青年或家长进店,很快就能买齐药,而且药品便于携带保管。除了柜台供应外,他们还带了药品和资料,上门供应。知识青年和家长们高兴地说:“药店想得这样周到,体现了党和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
这家商店设有“小病服务处”。在服务的过程中,职工们发现有些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患有皮肤病、慢性肠炎、鼻炎等疾病,店里的一些老药工,除了积极为他们治疗以外,还查阅资料、请教有经验的医生,配制了滴鼻油、皮炎药等药品,使他们尽快地恢复健康。
去年,第二医药商店的职工还应附近两所中学的邀请,去给应届毕业生上医药常识课,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医药知识,增长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本领。
热情关心赤脚医生的成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赤脚医生这株新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商店周围的工厂、里弄出现了大批工人医生、里弄医生。
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商店里曾经出现过两种态度:有的人接到赤脚医生开的药方,摆出一副“老内行”的架子,说什么:“赤脚医生只能看看伤风感冒,能治什么病!”但大多数职工想的是怎样用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帮助赤脚医生迅速提高医疗水平。党支部及时组织大家学习革命导师的有关教导,批判了那种瞧不起赤脚医生的错误态度。大家认识到,工人医生、里弄医生和其他革命的新生事物一样,初期总有不完善之处,对待这些有着无限生命力但还嫩弱的幼芽,我们社会主义的医药商店,要持满腔热情的态度,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认识提高了,大家便共同关心和支持赤脚医生的成长。
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有关部门协助下,为附近工厂、里弄的工人医生、里弄医生举办了“药物知识讲座”,由店里富有实践经验的老职工讲解各种常用药的性能、用法和保存知识等等,帮助工人医生、里弄医生提高水平。他们还充分发挥医药商店联系面广的特点,组织有关单位协作,进一步培训工人医生、里弄医生。平时商店职工送药下厂下里弄时,总要帮助赤脚医生检查存药,看看那些要过期了,那些存量不足,及时进行调剂;对各种新药,主动介绍用法和疗效。许多工人医生、里弄医生称赞第二医药商店是赤脚医生的好参谋。
主动为计划生育和除害灭病服务
计划生育、除害灭病运动都是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革命,第二医药商店的职工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这些革命斗争中去。
医药商店门口就是公共汽车站,每天来来往往的工农兵成千上万。很多人在等车时,顺便到店里领取免费供应的避孕药具。开始,有的职工以为这就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了。通过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他们懂得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利于父母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地从事革命工作,有利于儿童健壮成长,这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关系。他们感到坐店发药是不够的,还应当走出店门,深入工厂、里弄,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和药具发放工作。商店职工到附近里弄,和里弄干部、里弄医生一起,利用居民读报时间宣传计划生育,共同批判“男尊女卑”,“子孙满堂”等孔孟流毒,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他们还到挂钩的工厂,主动将避孕药具送上门,帮助工人医生宣传计划生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了积极推动群众性的爱国卫生、除害灭病工作,商店职工经常深入里弄送药上门,出租喷筒,受到居民欢迎。一位老妈妈激动地说:“旧社会,我们劳动人民生老病死没有保障,臭虫咬,蚊子叮这种事更无人过问,现在毛主席都替我们想到了,商店又送药上门,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江苏省宜兴县农机供销社职工既积极供应农机,又上门帮助社队修理。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学好革命理论 办好新型粮站
沈阳市令闻街第一粮站
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我们粮站全体同志回顾了十几年来走过的路程,进一步体会到,一个社会主义粮站,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同修正主义路线作斗争,同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作斗争,才能端正企业的方向,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粮站就是在斗争中不断前进的,在斗争中学会了为人民服务,建立了社会主义粮站与顾客之间的新型关系。
办好社会主义粮站,就要做好粮食供应工作,尽力让群众在吃粮的问题上少操心,多腾出时间去抓革命、促生产。这个道理我们早已懂得,可是在实际工作中,资本主义的那套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冒出来。比如,我们粮站为了方便夜班职工买粮,实行昼夜服务。有些人就说:“我们比不了百货、副食商店,人家营业时间越长赚钱越多,粮店搞夜卖是点灯熬油白搭钱。”还有人说:“半夜卖粮油,自古以来没见过。”我们意识到这是两种经营思想的斗争,没有动摇。不管风吹雨打,酷暑严寒,粮站始终高挂着“昼夜服务”的红灯,受到群众欢迎。
社会主义粮站或粮店,不是卖粮的旧商店,而是群众生活的组织者。因此,凡是工农兵需要的,我们就努力去做。我们不断排除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克服了站里人手少的困难,推起小车为军烈属、五保户和买粮有困难的群众义务送粮,多年来没有间断过。我们社会主义粮站,不仅管卖粮,而且应该想方设法让群众吃得好。我省是杂粮产区,有些群众对新品种的杂粮吃不惯。为了让群众吃好,我们批判了“有啥供应啥,供应啥吃啥”的思想,自己动手,垒灶搭锅,摊煎饼、压饸饹,搞粗粮细作,代客加工,受到群众的欢迎。
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我们配合街道,组织宣传队,深入居民中开展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的宣传活动。开始有人认为,“粮站的本职工作就是做好供应,粮食在站里我们管,买到家里群众说了算。”还有的说:“咱站小人少,千家万户怎么用粮我们可管不了”。但大多数同志认为:卖粮与管好用粮是一个任务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的同时,必须帮助群众吃好粮用好粮,这才能算是对国家负责,对群众负责。认识提高了,节约粮食的工作也开展起来了。顺城委五组曹莲芬家,大人都上班,一个女孩负责煮饭。她不管炉子火大火小,放上锅就往外边跑,等玩够了回来,有时饭锅糊了底,有时一锅粥沸掉了。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同孩子母亲一道,对这个“小炊事员”讲节约粮食的重要和浪费粮食的危害,并且手把手地教她怎么淘米、怎么做饭。小孩学得很快,饭煮得好吃,又节省了粮食。通过几年的工作,在我们粮站供应范围内的一千八百户居民中,已经有一千三百多户有了储备粮。
在旧社会,商店和群众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金钱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粮店职工与群众是新型的同志关系。但是,旧商业的传统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是维护旧的买卖关系还是建立新型的同志关系,是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
我们粮站职工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开始,深入街道为群众服务,和群众建立了不可分离的鱼水关系。只要可能,我们尽量为群众多办好事。报纸发表了重要文章,我们经常同群众一起学习。入冬前,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推黄土、打煤坯、糊窗缝;秋菜大量上市,帮助群众腌咸菜、渍酸菜;雨季前,帮助检查漏房,大雨过后,帮助群众挖沟排水。粮站关心群众,群众也爱护粮站。有年秋天,粮站到了大批地瓜(白薯),如果不及时把其中破损的挑选出来,大量地瓜可能腐烂。街道干部和群众看到这个情况以后说:“粮站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一定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晚上,有上百名群众自动来粮站,有的帮助挑选,把烂地瓜用刀一个一个削干净;有的帮助买地瓜的军烈属、五保户往家送,大家七手八脚很快就把四大汽车地瓜全部供应到户。粮站和群众之间这样的亲密关系,和那种旧的买卖关系是无法相比的。
安排好群众生活,光靠粮站一个单位的力量远远不够。在街道党支部组织下,我们同一条街上的副食商店、煤场、饭店、理发店、房管所等单位经常在一起,共同学习,相互协作,逐步形成了一个联合服务网。原来一个单位办不成的事,现在办成了,原来办不好的事,现在办得群众满意了。一次,我们发现居民张恩财的老伴病在家,家里劈柴又用完了,马上将这个情况反映给永霓煤场。第二天,煤场同志将劈好的小块劈柴送到了老张家。平时,我们如果发现谁家没买到秋菜,便向副食品门市部反映,他们就立即设法供应;发现谁家有病人,一时无人照顾吃饭,到人民饭店送个信,不大工夫,饭店就把热气腾腾的面条送到病人跟前。快入冬了,我们分别深入居民家,了解炕是不是好烧,烟囱坏没坏。一天,宜昌副食品门市部发现一户炕不好烧,便告诉了房管四所,四所同志马上去修理。这样做,使得群众更加安心抓革命,促生产。在街道党支部领导下,有些老工人还配合学校对儿童进行校外辅导,使孩子们在校外也受到革命教育,增强了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孩子们的进步深深地教育了我们,使我们看到物质的粮食是有价格的,而精神食粮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用货币来计算的。
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我们更加认识到做好粮食工作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作用,决心更自觉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粮站办得更好!
第3版()
专栏:
沈阳市令闻街第一粮站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七年来坚持给军属、烈属、五保户义务送粮、送油上门,使社会主义商业和人民群众建立起新型的关系。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让来往车辆都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吉林市革命大车店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在吉林省吉林市北山脚下,有一个专门为农村进城的马车、汽车和拖拉机驾驭人员服务的旅店——吉林市革命大车店。来到这里,一进店门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房前的停车场上,各种车辆排列得井然有序;房间里里外外都收拾得整整齐齐,被褥洗得干干净净,火炕烧得热热乎乎。为了方便住店的贫下中农,他们建起了小卖部和旅客食堂,不管贫下中农什么时候来店,都能吃到经济实惠的食物。旅店服务人员还修了四个简便的小浴池,风尘仆仆的旅客,只花五分钱就可以洗一个澡。旅客的衣服破了,这里有缝补小组;谁的头发长了,这里有理发室;旅客若是临时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也不用着急,大车店有赤脚医生,不出门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职工们还学会了修脚技术,为旅客解除脚病的痛苦……。过往的贫下中农都满意地说:“住在大车店真比在家还方便。”
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这个大车店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利润挂帅”、衣帽取人,住店的贫下中农很不满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荡涤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也冲刷了旧大车店的一些陈规陋习。
大车店的职工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修正主义路线,大立社会主义新风,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增强了同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路线端正了,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他们看到车把式劳累了一天,住店后还要铡草、切豆饼喂牲口,就设法安装了电动铡草机和粉碎机。看到牲畜得了病,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治疗,服务员就主动到兽医站学习,当上了“土兽医”,小病在马厩里就可以诊治。牲畜挂掌,过去也要到外边去,很不方便,他们就七拼八凑办起了小红炉,牲畜不出院就可以挂好掌。他们看到有的大车缺少雨具,就增添了雨具租赁业务。还准备了修车工具,代售马鞍、夹板、鞭梢等几十种车马用具。他们说:大车店的范围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无限的。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车店的同志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旅店,是联结工农、沟通城乡关系的桥梁之一,必须从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来看待旅店中的各种活动。一次,有个生产队的社员赶着四辆大车来住店,说是外出拉脚,“支援”某工业单位。服务员细一琢磨,觉得不对劲。大忙时节,各单位支援农业还忙不过来,生产队的大车怎么反倒往城里跑?他们仔细一问,这四辆大车果然是为了赚钱,丢下队里的活,进城搞副业的。服务员就耐心地向赶车的社员宣传农业学大寨,宣传党的政策,这些社员第二天就把大车赶回去了。这件事使大车店的同志们认识到,对来往的旅客,不光要来了欢迎,走了欢送,服务周到,还必须关心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动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来往的车辆都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千阳县百货公司职工帮助社队建立缝纫组
解放妇女劳力 为农业学大寨服务
陕西千阳县百货公司的职工,千方百计为农业生产服务。他们看到农村妇女要用很多时间做针线活,影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在社队党组织和县妇联的支持下,在农村社队建立起缝纫组。同时,又与有关部门一起办训练班,从县缝纫厂请来一位师傅,为农村社队培训缝纫裁剪人员。
缝纫组办起来以后,百货公司的同志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就地帮助解决。比如,他们发现参加第一期训练班学习的个别裁剪人员,把学到的一点技术,作为向群众讨价还价的资本,有的甚至在家搞单干副业。他们在以后办训练班的时候,就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讲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为农村培训思想好、技术高的缝纫裁剪人员。
这个百货公司的职工,到农村检修机器、进行技术辅导的时候,还协助社队解决一些缝纫组在经营方向上存在的问题。今年春天,他们来到文家坡公社双庙塬大队,发现这个大队把缝纫组当作一项赚钱的副业来办,定的价钱很高,许多社员不愿在缝纫组做衣服。是把缝纫组当作赚钱的副业来办,还是作为一项社员群众的公共福利事业来办?他们和队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学习理论,一起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使大家认识到“正是这些平凡的、普通的、毫不华丽、毫不夸张、毫不显眼的设施,在实际上能够解放妇女”。办好缝纫组,既有利于发展集体生产,又有利于社员个人的生活,如果为赚钱而办,就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明白了办缝纫组的性质以后,这个大队很快改变了过去的作法,决心把这项公共福利事业办好。
现在,千阳全县一百四十六个大队,百分之八十以上有了缝纫组,方便群众,价钱便宜。广大妇女卸掉了一项家务重担,更加精神焕发地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