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勇于为革命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记太原重型机器厂青年技术员陈惠波同志的事迹
编者按:陈惠波同志同工人结合,闯新路,攀高峰的事迹,令人鼓舞。
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各级党委要十分注意抓科学技术工作。一方面,要继续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和培养科学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对原有的科学技术人员,要继续贯彻执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鼓励他们同工农结合,为革命刻苦钻研科学技术,走又红又专的道路。要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那些同工农结合得好的并有所发明创造的,应予以报道,以资鼓励。
我们一定要有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和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反修防修的自觉性。他们胸怀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决心在本世纪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去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我们这里介绍的太原重型机器厂青年技术员陈惠波,就是在科学技术方面,一个敢于闯新路,敢于攀高峰的先进人物。他树立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决心,同工人结合,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在研究钢管矫直机辊形曲线方面,突破了外国所谓“权威”的“洋框框”,计算出新的合理的矫直机辊形曲线,为独立自主地设计、制造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钢管矫直机,为解决我国钢管矫直的质量问题,作出了贡献。
(一)
一九七二年底,陈惠波同厂里另外两位同志,被派往鞍钢无缝钢管厂,配合兄弟单位,测试这个厂职工自制的一台新式的钢管矫直机,以便为设计、制造新型的钢管矫直机提供资料。工人群众反映,旧的钢管矫直机矫出的钢管质量不高,给使用单位造成很多困难。广大工人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
鞍钢无缝钢管厂职工高度的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深刻地教育了陈惠波。他决心向工人阶级学习,为设计、制造新的钢管矫直机贡献力量。
经过测试,发现这台矫直机,虽然结构上作了很大改进,但矫出的钢管质量仍不大高。不少人在机器结构上找原因,但工人根据丰富的生产实践,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辊子上。工人反映,老式矫直机,辊子与钢管的接触面很小,磨损到一定程度,接触面扩大了,辊子也好使了,矫出的钢管质量反而提高了。陈惠波觉得工人的分析很有道理。当时有的同志指出这是一种双曲面辊子,是按照外国的一个什么“权威”的作图法和计算公式设计的。陈惠波问:“接触面为什么这么小,能不能把辊形曲面改一改,使接触面增大呢?”有人笑了笑说:“钢管与矫直辊合理的接触线,那个外国权威始终求不出来,看来很难求,你就甭想了!”
这番话,在陈惠波的心里,激起了滚滚波涛。外国人做不到的事,难道我们也一定做不到吗?既然辊子磨损到一定程度,与钢管接触比较好,这就说明钢管与辊子的合理的接触线是客观存在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存在的事物,总是可以认识的。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毛主席的教导,鼓舞陈惠波奋发图强,下决心去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一九七三年回厂以后,陈惠波激情满怀地向设计科党支部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设计科党支部的有力支持。设计科老工人张楚碧师傅,听了陈惠波的汇报,激动地拉着陈惠波的手说:“这下咱们可想到一块啦!小陈,有毛主席指路,有群众支持,你就放开胆子干吧!一定要闯出我们自己的路来!”
陈惠波要攻辊形曲线的消息传开后,有些好心的同志,看他是个“外行”,怕搞不出名堂,劝他冷静一点,不要费力不讨好,惹人讥笑。有个别人甚至轻蔑地断言:“人家外国权威的一套辊形理论,许多国家用了多年,一个小技术员竟想另搞一套,真是异想天开!”
好心的劝阻,不能动摇陈惠波的决心;蔑视和讥讽,更增添了他的战斗豪情!陈惠波,出身于辽宁省抚顺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母亲坐过日本鬼子的牢房,父亲曾两次被抓去当劳工。他从小也被迫给地主、富农放牧牛群。至今,脸上、腿上,还留着旧社会的道道伤痕、块块疤印。日伪统治时,中国人没有做中国人的权利。记得有一天,父亲进抚顺城,路过一座大桥,一个日本鬼子的翻译把他父亲喝住:“站住,你是中国人,还是满州国人?”父亲盯了这家伙一眼,昂着头响铮铮地回答:“中国人!”鬼子恼羞成怒,“啪,啪!”就打了父亲几个耳光,狠狠地把父亲踢了几脚,不许过桥。
阶级仇、民族恨的火种,时刻在陈惠波的心中燃烧,激励着他勇往直前。他决心按照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和工人群众一起,打破“洋框框”的束缚,独立自主地设计、制造我国新型的钢管矫直机。
(二)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陈惠波是搞强度试验的,对轧钢机的设计是个“外行”。但他相信,经过艰苦的努力,“外行”是可以变为“内行”的。为了突破“洋框框”,他到图书资料室借来了许多有关的资料,仔细翻阅分析。不懂里面牵涉到的微分几何、泛函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就先从这方面学起。把国内这方面的著作,都一本本找来读,深的读不懂,就先读通俗、浅显的,由浅而深,一步步钻进去。同时,他还有分析、有批判地阅读了德、日、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的大量书籍、资料。为了看懂这些书籍、资料,他在只懂俄文的基础上,以最大的毅力,刻苦自学德文、日文、英文。有的书,图书资料室没有,他就千方百计到外地去买。陈惠波生活十分俭朴。一年四季,总穿一身粗布工作服,天冷了,外面再加一件打补丁的短大衣。吃的更不讲究。工作一紧张,买两个窝窝头,一分钱的咸菜,拿起就走,边走边啃。但买起书来,从不吝惜花钱。有些向私人借来的书,他怕别人急用,就一页一页抄,算起来,他抄的书也有几大捆了。
陈惠波是一个不畏劳苦的人。一九七三年二月起,他连续几个月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着。每当晨曦初露时,陈惠波就急匆匆地走在进厂的林荫大道上。夜静更深,人们已沉沉熟睡,设计科大楼陈惠波那间办公室的电灯,还在照样地亮着,亮着……只见他时而翻书,时而画图,时而用铅笔、茶缸比划着,琢磨着。有时,就这样一直忙到窗外重又洒满了阳光。
那时,风言风语继续对准着他。有的说他“傻里傻气”,有的甚至说他走“白专道路”。陈惠波思想上也引起过波动。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努力研究技术业务,难道能叫走“白专道路”?“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想起毛主席的教导,他更加坚定了信心。党组织了解他、支持他。在技术科的一次大会上,党支部副书记向大家介绍了陈惠波树雄心,立壮志,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事迹。指出陈惠波急国家所急,想社会主义所需,胸怀大目标,又脚踏实地,努力钻研技术业务,这不是走“白专道路”,而是又红又专。最后,号召工程技术人员,向陈惠波学习,为革命刻苦钻研技术,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党的支持和关怀,更使陈惠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要找到合理的辊形曲线,必须跳出外国“权威”的旧框框。按照先有事物,后有概念,先有实践,后有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他走出去,向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学习,向轧钢室搞矫直机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他还用钢笔、玻璃杯在一起比划,用漆包线芯轴拉线试验,又做了几个小的模型,反复比较,反复画图。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他仍在办公室拿着模型一边比较,一边画图。困极了,他回到宿舍连鞋也不脱就躺下了。但脑子里还在琢磨着。突然想到了一个道道,他开亮电灯又画图,画不准,他索性又跑回办公室。画了许多计算图形,快天亮时,画成功了!他又根据图形,列出了接触线、辊形曲线和曲面方程式。这样,终于找到了与外国“权威”完全不同的新的合理的辊形曲线。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攻克辊形理论的战斗,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
陈惠波发现新的辊形曲线的喜讯,传到了正在天津召开的全国轧钢技术座谈会上。太原重型机器厂的同志,在会上介绍了陈惠波的事迹,会场上立即沸腾起来。同志们纷纷向他表示赞扬和祝贺。
这一夜,陈惠波辗转不能入睡。他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陈惠波更加心明眼亮。他决心到实践中去,同工人群众相结合,使新辊形曲线运用于实践,同时又通过实践来进一步验证和发展新辊形曲线的认识。
一场按照新的辊形曲线加工辊子的战斗打响了。制造辊子,首先要加工靠模。太原重型机器厂的工人们为了早日制造出我国自己的钢管矫直机辊,干劲冲天,日夜奋战。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工具车间老工人李新爱,身患心脏病,在加工靠模的过程中,连续战斗了两个星期。陈惠波劝他去休息,他说:“这里也是战斗,为了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不能轻易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战斗,靠模加工出来了。
接着,靠模运到了上海第五钢铁厂。上钢五厂钢管车间的职工听到陈惠波打破了“洋框框”的喜讯,十分高兴,纷纷表示:“一定要千方百计加工出我们自己的矫直辊,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争光。”车间只有两台大型车床,为了高质量、高速度地把辊子加工出来,车间专门腾出一台车床加工辊子。工人们日夜奋战,苦干加巧干,原来需要两个月的工作量,结果只用了两个星期就完成了。
陈惠波干劲倍添,他既当技术员,又当辅助工。他把上百斤重的辊子毛坯,从这台机床扛到那台机床,从这道工序扛到那道工序。每次吃饭的铃声响了,他好象没有听见似的,仍然干得那么欢,工人师傅几次催他吃饭,他才勉强离去。吃完饭,又急匆匆地赶回车间,还在那里测量着、计算着。晚上回到住处,仍然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第一次工业性试验,虽然是在一台用了十几年的老式矫直机上进行的,但仍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大家并不满足。一天晚上,有二十多年钢管矫直经验的方庆彬师傅,找陈惠波谈心。一方面肯定新辊子的巨大优越性,另一方面指出,矫出的钢管有时仍出现擦伤和螺旋压痕等问题,希望陈惠波同志同工人一道,继续研究改进。另外,一些操作工人向他提出辊子磨损后,如何修复和调整,才能保证钢管的质量?这个问题他原来就没有想到。根据工人从实践中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他深入实际,同工人、干部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反复研究、分析,最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比较完满地解决了。这给陈惠波的教育太深了。正是群众的实践,才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他对辊形曲线的认识啊!工人们看到陈惠波谦虚谨慎,同大家打成一片,打心里喜欢他。有的工人称赞他说:“老陈,行!象咱们自己的知识分子。”刚去时,工人还叫他“小陈”,以后就干脆叫他“陈师傅”了。这表明陈惠波在与工人群众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今年三、四月份,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又进行了第二次工业性试验。这次试验,虽然还是在那台旧式矫直机上进行的,但效果比第一次更好。试验结果表明,按照外国“权威”的一套设计制造的旧辊子,与钢管接触面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二十,而新辊子基本达到了全接触。过去钢管表面螺旋压痕、擦伤严重,现在已基本消除。其他方面的质量要求,也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成功啦!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热烈地向陈惠波祝贺,有的赞扬说:“小陈,你为工人阶级争了一口气!”陈惠波诚恳地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研究的成果。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工人师傅热情的帮助和支持,研究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现在,太原重机厂已经采用不断改进的新辊形,制造成功了我国新式的钢管矫直机。经过工业性试验,矫直质量更高。但陈惠波并没有止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后,他更加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他说:“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摆在我们面前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还有很多高峰需要攀登,我决不自满,决不止步不前!”
这话说得何等好啊!我们预祝陈惠波同志,在同工人结合、又红又专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绩,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陈惠波同工人、干部一起研究钢管矫直机新的辊形曲线。
《山西日报》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学习理论 端正路线 增强团结
华安县委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发展了革命和生产大好形势
新华社福州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四日电 中共福建省华安县委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端正思想政治路线,增强革命团结,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使全县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
华安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比较差,前几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县委对全县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他们认为,要带领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加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步伐,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基于这种认识,华安县委把坚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的根本措施来抓。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县委重新订出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定期交流心得体会,掀起了学理论的热潮。县委书记张瑞金不仅积极组织“一班人”认真看书学习,而且自己带头学,带头讲。他下乡下厂都要带上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不管工作多忙,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持之以恒,从不间断。其他常委除积极参加集体学习外,自觉地抓紧时间看书学习。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通弄懂为什么要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问题,县委领导成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农村、工厂、机关、学校等部门的阶级斗争现状,然后用理论加以说明,既抓住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又加深了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理解。石墨加工厂是全县的“老大难”单位,过去县委曾先后派人去解决问题,都没有效果。在学习理论运动中,县委领导成员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作指导,对这个工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个单位后进的原因,是阶级敌人利用资产阶级派性,破坏了抓革命、促生产。于是,县委领导成员立即发动群众大摆大揭,把阶级敌人揪了出来,进行批判,并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个“老大难”单位的主要问题。工人群众高兴地说:“县委抓了路线,基层就团结安定了。”
华安县委在理论学习中,按照毛主席关于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基本原则,把工作和思想上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分清是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使县委“一班人”形成一个拳头,保证党的一元化领导。县委成员在理论学习中,他们联系实际,狠批林彪、孔老二的“中庸之道”,在斗争中锻炼自己,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全县人民掀起了“学理论,抓路线,讲团结,促大干”的热潮,进一步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今年早稻丰收,晚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第1版()
专栏:

坚持学习和应用相结合
兰州部队某坦克师党委理论学习成效显著
新华社兰州电 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某坦克师党委,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党委“一班人”的看书学习一直进行得比较扎实,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这个师党委成员坚持在批判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学习革命理论,努力提高反修防修的本领。无论是在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还是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他们始终战斗在革命大批判的前列。师党委经常联系部队建设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学习,给以理论的回答,用党委学习的成果指导部队建设。他们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部队建设的形势,抓住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提到党委学习讨论中去,使看书学习更加有的放矢。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开始后,许多连队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统帅下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师党委就组织党委“一班人”围绕这个问题,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著作,回顾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光荣传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进一步深刻地认清了政治思想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党委常委和机关干部一起分十个专题编写了一份材料,并且专门举办教导队,集训基层干部,党委常委亲自任讲,根据自己学习的收获和体会,讲解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问题,讲得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比较符合实际,对连队干部教育、启发很大,使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有了起色。
兰州部队某坦克师党委在领导每一单元的学习中,还要求党委成员结合学习的内容,以整风精神进行认真的自我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检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从而把学习理论与改造世界观比较好地结合了起来,不断提高党委思想革命化的水平。党委的十二名常委团结一心,密切协作,他们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干部下连当兵代职的制度,大多数党委成员每年在基层蹲点一百天以上,保持了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精神,抓好部队工作,抵制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党委常委路宝银,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研究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时,联系思想实际,对自己作了比较深刻的解剖。他回想十二岁参加八路军,在革命队伍内部受到领导和战友们亲如兄弟般爱护的阶级深情,更加激发了发扬我军“官兵一致”光荣传统的热情。路宝银多次在机关干部会上畅谈学习体会,对自己身上存在着的官气毫不留情地作自我批评,虚心征求和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并且主动要求到连队代职,和战士实行“五同”,重温战争年代的生活,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受到干部、战士的赞扬。


第1版()
专栏:

湖北省高等院校为广大知识青年举办函授教育
引导知识青年刻苦学习理论钻研专业
据新华社武汉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四日电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农学院、湖北财经专科学校等十四所高等院校,今年在湖北省六个地区十多个县举办知识青年函授教育,受到热烈欢迎。参加函授学习的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有一万二千三百多人。
这些高等院校在函授教育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引导他们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华中工学院在函授教学过程中,配备了一名政治课教师,第一课就组织学员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并进行学习辅导。在函授专业课时,也注意引导学员明确学习的目的,自觉地为扎根农村干革命而努力学习。因此,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根据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各有关高等院校在函授教学中开设了政治理论、通讯写作课。知识青年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学用结合,成为活跃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宣传员和战斗员。随县洪山公社团结大队参加函授学习的六名知识青年,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理论学习辅导小组,分散到全大队各个政治夜校,给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上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辅导课,讲得生动活泼,很受欢迎。罗田县参加函授学习的知识青年,在老师的指导下,作为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的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指示,并且结合农村实际,编写了《评〈水浒〉通俗讲话》,在政治夜校宣讲,受到贫下中农的好评,促进了农村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深入发展。
各高等院校把对知识青年进行函授教育与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结合起来,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开设了农业技术、农村机电、农村医疗卫生等专业课。蒲圻县泉口公社建设大队第五生产队的知识青年,把学到的有关选种、改良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促进了这个队今年早稻的丰收。
湖北省高等院校举办知识青年函授教育,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开展函授教育的县和公社,都把领导知识青年搞好函授学习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并成立了函授教育领导小组或具体工作机构。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