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敢教千山万?换新颜
——记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学大寨改造山河的事迹
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召开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千山万?换新颜的深刻变化,生动有力地回答了建设大寨式的县“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的问题。
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都安瑶族自治县粮食总产量净增一亿四千多万斤,为解放以来二十五年间粮食增长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七。今年早造一季的粮食产量就超过一九七○年全年的产量。林、牧、副各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四年间,县、社“五小”工业的总产值增长了一点三倍,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农田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了,这些气魄宏伟的工程,给都安今后农业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示了社会主义大农业光辉灿烂的前程。
雨 打 红 旗 旗 更 艳
都安,是广西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县,座落在桂西的万山丛中。境内石山林立,层峦叠嶂。耕地仅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点五,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就是这点耕地,也处于“一场大雨千?涝,天晴三日万山焦”的旱、涝灾害交相侵袭中。正是由于环境艰苦,条件困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中共都安县委的一些同志在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都安,越看越灰心,越看越丧气,产生了穷则思迁的思想,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一九六八年,新的革命委员会诞生后,经过一场群众性的是“穷则思迁”还是“穷则思变”的激烈辩论,大长了改造河山的雄心壮志,迈开了农业学大寨的步伐。全县人民以壮志压倒万重山的英雄气概,大干苦干了两年,出现了千山万?第一洞,青石板上造良田,摩天岭上创奇迹,巧智征服地下河等一大批为革命治山治水的先进典型。都安,这个默默无闻的后进县,一举跨进了农业学大寨的先进行列。
但是,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都安也不会从此就一帆风顺。一九七○年冬和一九七一年春,一场新的思想斗争在都安县委中发生了。事情是这样的:由于都安在全自治区有了名气,兄弟县来都安参观的络绎不绝。这时,县委和革委会中的一些领导成员,开始有些“飘飘然”起来。他们认为,象都安这样一个穷县,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干到这样的程度,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已经差不多了。今后可得摸着石头过河,步子跨稳些,保住这面红旗。
正在这时,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精神传来了。对照会议提出的要求和昔阳建成大寨县的经验,县委领导成员受到很大震动。他们立即结合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次以反骄破满为主要内容的开门整风。县委常委都迈开双脚走下去,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并把一些基层干部、贫下中农代表请到县委机关,帮助县委揭矛盾,摆问题。代表们尖锐地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县委被穷山恶水吓倒,不学大寨。现在,有了一点成绩,又不向前看,而是回头数脚印,不继续学大寨。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实际上都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狠狠斗掉这种半截子革命思想,转变领导作风,都安就不可能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迈大步。
群众的批评打中了要害,县委领导成员顺藤摸瓜,深入挖思想,查原因。大家进一步看到,思迁、思变之争,固然是一场激烈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而思迁的问题解决后,怎么变?是大变还是小变?是快变还是慢变?仍然存在尖锐的思想冲突,实质还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县委领导成员头脑清醒了。他们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坚持蹲点、劳动制度,切实抓好三分之一,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带领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县委书记田长喜,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先后到了六个生产大队蹲点。在每个点,他都注意抓路线,抓大事,带头一身泥,一身汗,调动了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结果,点点起变化,队队报丰收。县委其他常委也争着抢困难,挑重担。上工地的,工程不完不歇手;蹲点的,不改变面貌不离队。按照先抓好三分之一再及其他的方法,对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一个一个地进行整顿,增强了它们的战斗力。在县委和各级领导成员的带动下,一个大办社会主义农业的新高潮,在都安的山山??出现了。
多 深 的 地 基 起 多 高 的 楼
要大办社会主义农业,就要有革命的气魄,就要有大上快变的决心和勇气,就要舍得吃大苦,花大力,流大汗。多深的地基起多高的楼。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都安是一个大石山区,几乎一动手就和石头打交道。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的艰巨程度常常是几倍、几十倍于平原地区,而收效又远远不如平原。比如,在坚硬如铁的石山上打隧洞,日进尺最多一米左右。往往花上好几年功夫,才能凿通一个百来米、几百米的穿山隧洞,只不过解决一个只有几亩、几十亩地的小小?场的排涝或灌溉问题。都安县委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志撼万重山的英雄气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
号称都安第二大灌区,可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四千多亩、总投工量达三十八万个工日的九楞河灌溉工程,是仅有一万四千八百个劳动力的公社自力更生兴建的。这项工程从去年十月下旬破土动工,到今年七月,不过短短九个多月时间,全长二百四十六米、高十二米、土石方工程量达一万五千方的坝首工程就已基本竣工;全长三十二里、绕过二十四座山头的干渠也完成了一半左右。
这类工程在今天的都安并不希罕。乱石如怒海波涛、可造地五千多亩、总投工量约七百五十万个工日的巴谭、益梨石海造地工程,也在去年八月动工了。都安各族人民在这场气吞山河的治山治水战斗中,不知使出了多大的力气,洒下了多少汗水。这些工程给人们的教益和启示,不仅是一个速度和质量,它的深远意义还在于:革命才能解放生产力。九楞河灌溉工程过去曾经因为地下河被堵塞而数次改道。一小撮阶级敌人就利用这一自然现象,胡诌什么“水底有恶龙翻身,干不得。”工地指挥部带领民工先后开展了三次声势浩大的批判“天命观”的斗争,才在广大民工中树立了人定胜天的革命观,揭开了战斗的序幕。六里大队在建设六里引水工程中,一些青年女社员为争得上山打石,参加工程建设,也猛烈地向“男尊女卑”、“妇女无用”等谬论开火。她们在改造山河的斗争中,真正顶起了半边天。
斗争不仅使一项项工程迅速进展,而且也教育了群众,使广大群众焕发出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六也公社豆也大队刁房生产队壮族老贫农韦宝然,在屋侧一块同住房大小相等的大石头上种了一棵葡萄,枝蔓爬满了整块巨石,每年可收葡萄四五十斤。可是,一听说队里要修渠道,没就近的地方取石头时,他马上拔掉葡萄,把石头献了出来。他说:“葡萄再甜,也只能甜我一家;队里修起了水渠,就能甜百家、千家。”保安公社造业大队弄怀生产队壮族贫农女社员黄莲规,一九七一年五十一岁时上工地打连环隧洞,一直干到如今未下战场。她的女儿从学校毕业回来后,黄莲规马上又把女儿送到工地。她说:“我们世世代代都受涝灾苦,今天有了毛主席领导,决不能把灾害留给下一代。”
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都安出现了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敢干的生动情景。打穿山隧洞,由过去的一洞一种用途(排涝或灌溉)发展到一洞多用(排涝、灌溉、交通等),由单一的隧洞发展到数洞连环;开发地下水,也由过去的造水泥船安装抽水机发展到水泥滑轨安装抽水机,由单纯的依靠自然“天窗”发展到人工开凿天窗。不仅如此,许多社队还把造田造地和发展农业机械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大搞人造“小平原”,“万米长城”地,以利于机械作业。
现在,一进入都安县境,几乎到处都可见到气壮山河的战天斗地场面。山山??到处红旗招展,炮声隆隆,铁锤丁当,风钻突突。到处可以看到:盘山绕岭的环山渠道,凌空高架的“人造天河”,连接座座?场的连环穿山隧洞,石砌的水平梯地;坡地?底,镶嵌着个个山塘、水柜;沿着地面河、地下河,新建起座座拦河坝、抽水站。正是这些千姿万态的工程,迅速地改变着都安这个大石山区的生产条件,使都安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九六八年前,都安几乎每年都要吃供应粮。一九六九年以来已扭转了这种局面,开始对国家有了贡献。到一九七四年,共提供商品粮二亿三千多万斤。
为 农 业 添 了 翅 膀
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支援农业。正是这样一条大办“五小”工业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都安瑶族自治县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都安县委由于路线不端正,不仅农业发展缓慢,工业更少得可怜。那时,全县县办工业只有五个小厂、站,一九六五年年产值才六十万元。加上四十个社办企业,总产值也不过三百一十万元。由于工业底子差,县里需要水泥、炸药、化肥全靠外地调拨。不仅数量少,还常常因为缺钱、缺运输力,连这点要到手的东西也无法运回来,严重地影响了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大革命中,都安县委认真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对“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一九六八年,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他们自力更生办起了二十三个新的工矿企业。其中一九七一年后兴建的,就占二十一个。这批新办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农”字当头。它大体可分为三类,即:一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业,其中有年产五千吨水泥的小水泥厂,年产五百吨炸药的小炸药厂,年产五千吨普通过磷酸钙的小磷肥厂,年产三千吨合成铵的小氮肥厂,能修理拖拉机、柴油机、汽车的农机修配厂,以及小煤窑、小电站、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等。二是为群众生活服务的轻工业工厂。三是利用本地资源,可为农业积累资金的工厂。
由于路线对头,方向明确,这批“五小”工业办起来后,很快就在支援农业上发挥了作用。据一九七四年统计:水泥、炸药、炭酸氢铵、打谷机等主要工业产品的自给程度,都分别达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九十左右。饲料粉碎机等产品,除保证本县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支援外地。
“五小”工业的发展,不仅较好地支援了农业,保证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也大大加速了社办工业的步伐,并为农业越来越多地提供了资金。现在,全县二十四个公社都建立了农机修配厂,县、社两级农机修配网已基本建成。
由于都安县委自始至终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立足于本地资源办工业的正确方向,在办厂过程中又大力发扬了“穷棒子”精神,因此,绝大多数新办企业都取得了投资少、上马快、收效大的良好效果,广大贫下中农夸奖它们“为农业添了翅膀”。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都安公社党委,带领干部和群众扎扎实实地开展学大寨运动。这是公社党委书记梁奇光同志和都安大队农科人员深入山间检验腐植酸类肥料的含量,广泛挖掘肥源。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认真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沈阳市连续五年实现粮菜自给
据新华社沈阳电 在深入开展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辽宁省沈阳市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全党全民大办农业,收到了显著成果。从一九七○年起,二百多万城市人民所需要的口粮和蔬菜,已连续五年实现了基本自给。近两年来,粮、菜的自给水平又有提高。
工业集中的城市,要不要办农业,能不能办好农业?过去在沈阳市领导干部当中历来是有争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原市委某些领导人不重视农业,不学大寨,他们认为工业城市吃供应粮“理所当然”。长时间内,城市人民大部分口粮要靠国家供应,就连日常吃菜也不能自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新建立的中共沈阳市委和市革委会,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发展国民经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工业城市是不是以农业为基础,关系到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原则问题。工业城市抓好工业,是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必须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把农业搞上去。这样,既能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工业的更快发展打下基础,又能充分发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正确地解决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问题。这是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需要,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一九六九年,随着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市委和市革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粮、菜两自给”的奋斗目标。当时,有少数人对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缺乏信心,认为过去二十年来没有办到的事,现在一下子也难于办到。针对这种思想,市委和市革委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分析了办好农业的有利条件:沈阳市郊区两县四区有六百四十万亩耕地,大部分是平原沃野,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在郊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二百万人民,强烈要求改变低产落后面貌,为国家多做贡献,全市工业企业多,基础雄厚,可以对农业提供有力的支援。大家越摆心里越亮堂,认识到只要在正确的路线指导之下,依靠城乡人民奋发图强大干苦干,一定能够冲破难关,尽快地把农业搞上去。
沈阳市委和市革委会本着这样的认识,对全市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切实把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除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做到专款专用外,每年还从地方财政中自筹大批资金用于发展农业。在大办农业中,充分发挥工业城市的有利条件,动员工业部门为农业服务,一直是沈阳市委抓住不放的重要环节之一。几年来,沈阳市经常对工业部门和城市各行各业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教育,组织工矿企业领导干部到农村参观访问,了解农村大好形势,了解农民的希望和要求,批判“支农吃亏”、“与己无关”、“额外负担”等错误论调,帮助他们把立足点切实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每年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时候,还对支农工作做通盘考虑,对应该搞那些支农关键性的项目,给予什么样的支援,都随同计划一起下达。许多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在保证完成国家生产计划的同时,都尽量挖掘潜力,想方设法为大办农业多做贡献。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能力,沈阳市还把市、县(区)、社不同规模的一百七十多个农机厂组织起来,实行统一安排,分工协作,使得小型拖拉机、柴油机等设备的产量成倍增长,农机配件的生产能力比原来扩大了十倍。对于没有直接支农任务的五百多个企业,也把它们组织起来,让它们同郊区一百零六个公社“挂钩”,从技术和人力上实行定点对口支援。在全市大工业的帮助下,沈阳郊区社、队办工业和县(区)办工业发展很快,到今年六月的统计,投入生产的有一千四百多个单位,总产值五年内翻了两番半。沈阳的事实说明,运用城市的工业潜力武装农业,发展农业就大有可为。
在城市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援下,沈阳市委和郊区各级党委,发动群众认真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以改洼治涝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为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创造条件。最近五年来,他们在辽河、浑河、柳河、绕阳河两岸整修了上千公里的大堤,同时新修条田、台田二百七十多万亩,兴建大、中、小型排水站一百九十四座,从而使沿河三百五十多万亩低洼易涝耕地大大增强了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迅速改变了面貌。在一部分山区和岗地,这几年来还打机电井五千多眼,使水浇地的面积扩大到二百万亩。近郊区经营蔬菜的社队,在全市总体规划之下,也大搞菜田基地的建设,整地、打井、修提水站,连续奋战几年,十五万亩菜田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园田化。他们还新建温室二十多万平方米,尼龙大棚、玻璃房一百六十多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使无霜期只有一百五十多天的沈阳市,蔬菜生长期延长了五十天,蔬菜品种增加了十几个。
经过五年的实践,沈阳市大办农业道路越走越宽,出现了工农业互相促进的新局面。去年,全市六个县、区中,有五个粮食平均亩产过“黄河”,一个超《纲要》;亩产跨“长江”、超千斤的社队成批出现。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二十八亿三千万斤,交售给国家十二亿三千万斤,城市人口的口粮做到了自给有余;全年还产蔬菜十四亿斤,基本满足了市场需要。今年秋粮、秋菜长势良好,自给水平将有新的提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