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新的征途上
——记一等残废复员军人戴笃伯
也许读者还记得,一九五一年夏天,正当抗美援朝战争激烈进行的时候,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的通讯,记述了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事迹。那篇通讯歌颂的第一个人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化教员戴笃伯。
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戴笃伯已由青年变为壮年,由一个战场跨入另一个战场。然而,在他的身上,却一直焕发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那种灿烂辉煌的战斗青春。
“不能把为革命流的血当作资本”
当年,戴笃伯在著名的飞虎山战斗中,带领一个担架组,冒着弹雨,忍着饥饿,抢救伤员,扛弹送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同战友们一起奋战,把大批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沿,接连五天五夜没有合眼。战斗结束时,上级给戴笃伯记了一大功,授予他“模范团员”的光荣称号。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二年冬,在一次守卫战中,他的头部、胸部、腿部先后负伤,仍坚守阵地,同战友们一起击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后来,敌人的一发炮弹打中掩体,戴笃伯身负重伤,他的右眼失明,左眼仅有微光,头、腰、腿都有严重伤残。回国治疗后,戴笃伯住进了荣誉军人学校。按照国家的规定,他可以在荣校长期休养。
但是,住在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照顾周到的荣校,戴笃伯心里局促不安。他想:我,一个穷孩子,是党和毛主席解救了我,我做了点应该做的事,就得到党和人民这样的关怀,这样优厚的待遇。现在,中国革命还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帝国主义还在张牙舞爪,蒋介石还盘踞在台湾,社会主义建设还刚刚开始……。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享受这样的待遇,是“理所当然”的吗?能“受之无愧”吗?
戴笃伯知道自己重返前线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就写了一份要求到地方工作的决心书,送到领导手中。荣校领导关心地找他谈:“你为革命流血负伤,国家照顾你是应当的。”将要踏上新征途的战友也劝他:你的伤残比我们重,还是在荣校好。“不!”戴笃伯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人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残废了也不能忘记这一点,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不能把为革命流的血当作资本!”经过再三要求,荣校领导批准了戴笃伯到地方去工作。
一九五五年春,戴笃伯兴高采烈地奔赴新的战场——湖南省汉寿县商业部门。在新的岗位上,他象当年在朝鲜战场上一样,奋不顾身地工作。
戴笃伯到县商业局工作后,每年总是以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三、四年间,他走遍了汉寿县的二十六个公社。湖汊山沟他都到,风霜雨雪无阻挡。
一次,他赶着去参加政治工作的总结会,不料在路上绊了一跤,跌进了一人深的粪坑里,好不容易才爬上来。他急忙回家换衣服,准备立即赶到会场去。谁知胸部愈来愈痛。请来一位老中医,检查了他的胸部。老医生失惊地说:“呀!断了一根肋骨,快躺下休息。”随即用草药给他外敷了胸部。
戴笃伯沉默了片刻,就叫爱人扶他起来。这时他想到在战争年代,那里的战斗最激烈,指挥员就出现在那里。在朝鲜战场上,自己的腿被打伤了,在战壕里还向敌人扔手榴弹。现在,胸部受伤,手脚还是好的,嘴巴还能讲话,怎么能躺下呢?活着,就不能停止战斗!他挣扎着站起来,用手捂着胸口,慢慢地走到了会场,登上讲台。他忍着剧痛,为大家作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总结。会后,老中医又为他作了治疗。
“老戴,你多在家里指点指点吧,跑腿动手的事,让我们多干点,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好不好?”同志们恳切地要求他。
“我们是干革命的!为革命流血汗,是革命战士应尽的义务。”戴笃伯总是这样来回答同志们的关心。
“社会主义商业的着眼点不是钱”
一九七○年,正当洞庭湖畔的“七叶一枝花”舒开绿叶,顶心绽出鲜艳花朵的时节,在汉寿县城出了一桩新闻:县药材公司草药门市部开始营业了!
这是一个不大的门面,里面陈列非常新鲜:一个个满装着草药的木箱子,叠成宝塔形;店堂里悬吊着草药“七叶一枝花”、“山苦瓜”、“白花蛇舌草”、“大叶紫珠”、“绿葡萄”……,五光十色,绚丽缤纷。墙上张贴着宣传经营草药意义的标语,一条耀眼的横幅上写着:“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当时担任药材公司革委会副主任的戴笃伯,亲自来到这里站柜台,同营业员一道,热情地接待顾客和参观的人。
这个草药门市部,是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东风兴办起来的。一九六九年十一月,戴笃伯调到药材公司,在调查研究中,他发现药材部门对经营西药和贵重药品很起劲,而对群众和合作医疗需要的许多中草药却兴趣不大。有一次,他看到洲口公社有一个社
员特地坐船到县城来买一种草药,奔走了半天,结果没有买到,失望地回家了。这件事,引起了戴笃伯的重
视,他和公司党支部的同志们反复研究,办起了这个门市部。一个搬运工人兴冲冲地跑到门市部,花两分钱买了一个“山苦瓜”。他手捧草药,感慨万千地向戴
笃伯和营业员讲述了一个故事:解放前,有一年,他的一个兄弟被蛇咬伤,急需用“山苦瓜”治疗。可是,资本家的生意经是“利无十倍不卖”,不肯经营这些赚钱不多的草药。他跑了好多家药店,都没有买到。不久,他的那个兄弟就死了。这个搬运工人激动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好,社会主义商业为我们安排得周到,这个草药店就是要得!”可是一天忙碌过去了,晚上,营业员小肖抽开钱屉清点,使她吃了一惊:这天的营业额只有五角钱!消息传开,有人议论说:“费好大气力开个门市部,一天收入几角钱,连喝茶的钱都不够!”有的说:“经营中、西药,一笔生意就是几角、几元,甚至上百元,何必搞这号指甲缝里抠腻吃的买卖?”戴笃伯不同意这种看法。当天晚上,他找到公司党支部书记刘国卿说:“这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符合群众的需要,一定要办下去。”刘国卿完全支持戴笃伯的看法,他们召开全体职工会,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半个月后,上级来了一个负责人对戴笃伯说:“你们这个门市部,一天只卖几角钱,我看用不了几天,本都会亏光的。现在这房子的地基要修大楼,你们趁这个机会干脆关门算了。”
听了这话,戴笃伯心想:钱,钱,钱,这不就是修正主义的利润挂帅在压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吗?一定要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他说,“卖草药是群众的需要,也是我们的职责。社会主义商业的着眼点不是钱,而是为人民服务。盖新楼要屋基,我们可以搬家,这草药门市部不能关。”
一石激起千层浪。“草药是个亏本买卖”、“上级不支持,草药门市部不如关掉”的议论,很快又传开了。营业员小肖,开始筹办草药门市部时劲头很大,现在没精打采,不想再站草药柜台了。
明亮的灯光下,戴笃伯在草药门市部办起了学习班,和同志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指示,并讲述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用一种树叶子冲水治好夜盲症的情形。戴笃伯说:“毛主席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我们革命的医药工作人员不干谁干!我们不能让资产阶级‘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生意经牵着鼻子转。要按照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走啊。”戴笃伯一席话,给同志们的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大家精神振奋起来,把门市部搬到了北门,在门口挂出了一块更加醒目的招牌。戴笃伯还写了一张宣传使用草药意义,大力推广草药的广告,贴在店门口。营业员小肖,鼓起了更大的劲头,到处收集民间验方,主动向贫下中农请教,辨认草药形态,了解各种草药的性能,向群众进行宣传。她还积极要求到山区采药。她说:“资本主义商业为追求利润,社会主义商业为人民。我为人民吃点苦,苦中自觉甜。”
草药门市部越办越兴旺。群众的需要越来越多,现有的草药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戴笃伯向县委提出了自办“五·七”药园、建立草药基地的想法。县委支持了他的建议,决定在离县城五里路的湖边划出三十亩地,让他们种植中草药。
有了党的支持,又得到群众的拥护,戴笃伯的信心更足了,他经常带领公司的职工到药园劳动,把汗水洒遍整个药园,换来了满园春色。现在,药园里已培育出二百多种中草药,初步满足了群众治病的需要。
在商业这个战场上,戴笃伯象一棵高山青松,巍然屹立。他率领职工,坚决地向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作风开展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九七一年五月,戴笃伯担任商业局长以后,认真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多次组织群众批判“利润挂帅”、“流通决定生产”等修正主义黑货流毒,改变了过去有些商业人员中存在的那种“你学你的大寨,我做我的买卖”,“只管三尺柜台,不管群众利益”的错误倾向,主动支援农业,积极扶植农业生产。近两年商业系统每年都派出二百多人帮助人民公社发展集体生产。汉寿县许多干部议论起他们生产发展的成绩时,都说这里面应当给商业部门记上一功。
“我就不信那个‘理’”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商业人员得点便宜,是理所当然的。”
“我就不信那个‘理’!”戴笃伯坚决同这种旧思想作斗争。他身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中,已经度过二十一个年头了。可是,他从来不给自己开一线方便之门。他是一等残废军人,从来不要求特殊照顾,连原来所在部队送给他滋补身体的东北人参和其他的珍贵药品,他都全部交给了组织,请求转送给更需要这些药品的贫下中农。
戴笃伯身上还残留着八块美帝国主义的弹片。这些弹片,不时引起戴笃伯头晕脑痛,恶心呕吐,老中医要他吃些专治头痛的天麻。他在药材公司工作的那两年,每次来了天麻,职工们都打招呼要他去买,他总是谢绝:“这是国家分配给汉寿人民的,我不能占用。”
到商业局工作不久,他的头痛病又一次发作。药材公司的一些职工十分焦急,地方医药公司又为戴笃伯配了半斤天麻。戴笃伯还是拒不接受。他对药材公司革委会主任老刘说:“等到需要吃天麻的人都能吃上了,我再吃吧。”老刘感动地说:“群众应该吃,你也应该吃呀!”戴笃伯拉着这位老同志的手,讲出了心里话:“我吃了,只能养养我的身体,把它分给群众,就能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里,这对我来说,比吃什么药都舒坦啊!”恰好有一位军属老妈妈和一位工人急需天麻配药,戴笃伯便派人把药送到了他们的手上。
“我们社会主义商业工作人员,廉洁奉公是本分。”戴笃伯同志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也这样要求商业战线的职工们。他当商业局长以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率领职工同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作斗争。他和党总支的同志们,分头总结了一批拒腐蚀,永不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在商业系统进行表扬和宣传。在这些先进典型的带动下,汉寿县商业战线上很快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出现了很多拒腐蚀、永不沾的好人好事。
有一年春节,戴笃伯发现,商业局职工分的年粑粑比市场上每斤便宜五分钱,一了解,原来是商业局自己拿米直接找饮食服务公司加工的,只收了成本费。“这怎么行?为什么我们要比群众少出五分钱!”戴笃伯在机关大会上严肃地指出,“这种搞特权的行为不批判,长此以往,资产阶级的思想滋长,就会从根本上瓦解我们的商业队伍,决不能小看这件事!”戴笃伯提出如数补足差价。这件事使商业局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大家说:“老戴真不愧是老战场上的勇士,新战场上的闯将!”
不断擦拭思想这杆“枪”
“戴笃伯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又经受了社会主义时期政治斗争的锻炼,这样的干部是不会垮的。”
许多同志这样评价戴笃伯。
戴笃伯却认为:再好的铁,不炼不成钢;再好的枪,不擦会生锈;再好的干部,放松了世界观改造会变修。
有一件事对戴笃伯的触动很大。他到商业局后,住在楼上西头的一间房子里。夏天,西晒的太阳对着烤,一进房子就汗流浃背,晚上觉也睡不好。不久,有个同志调走了,空出一间比较凉快的房子。行政组的同志安排他搬进去,他也不加思索地同意了。正准备搬家,忽然想到:为什么当年睡山洞觉得香,现在住楼房还感到不舒服呢?这不正是那种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在滋长吗?戴笃伯决定继续在那间朝西的房子里住下来,让那炽热的阳光,经常晒晒自己思想上出现的霉菌。
这件事在戴笃伯思想上敲了一记警钟,他再次提醒自己:我们现在仍然是在作战,和资产阶级作战,和修正主义作战,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擦拭自己思想这杆“枪”。
劳动,对戴笃伯这样一个遍体伤残的人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从开荒到办“五·七”药园,给机关食堂养猪、挑水,参加生产队的集体生产劳动,他都是干在前头。有一次,戴笃伯同药材公司的职工们到城郊支援插秧,他已经坚持干了六天了。长时间站在水里,头上、腰上、腿上的伤痛一齐向他袭来,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同志们看到他在非常吃力地劳动,痛在心上。劝他休息吧,他不会同意。怎么办?几个青年一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叫送饭的炊事员故意说:“老戴,县里要你去参加紧急会议。”戴笃伯听了,拔腿就走。大家以为这下老戴该休息半天了。干了一阵,下起雨来,大家到屋子里去躲雨。不一会,只见远处的田间小道上,有一个人,背着一捆雨具跌跌撞撞地走着,越走越近。“啊,是老戴!”正在躲雨的人们惊呆了,有几个跑上去赶快把他搀到屋里。戴笃伯笑着说:“你们呀,只怕我累坏,就不怕我变修!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不好好劳动,这个本色怎么保?”说着,他把背来的一大捆雨具解开,一人发了一件,又给每人两片驱寒药。大家感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零点零一’用在这里最值得”
一个满身伤残的人,为什么目光这么远大,革命精神这么旺盛?熟悉戴笃伯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不倦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结果。
二十多年来,戴笃伯把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当作自己生活、斗争的第一需要,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其中一些文章反复学习了二十多遍。
在双目失明的八、九个年头里,他广泛拜师求教,先后主动结交了十多个学习朋友,利用业余时间,一起看书学习。他看不见字,同志们就一句句地给他念。节日、假日和晚上,门市部关门了,人们休息去了,唯有他和他的学友们,还在店堂里阅读着、讨论着。
一九六五年,党组织送他到北京治疗,左眼有了零点零三的视力。此后,他就借助于一千度的眼镜和五倍的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坚持不懈地学习革命理论。
这几年来,他的微弱的视力,逐渐减退到零点零一。同志们为他担忧。商业局的一个干部,看到戴笃伯的房子里总是深夜还亮着灯,想弄个究竟。一天晚上十一点过后,他推开戴笃伯的房门,看到戴笃伯正偏着头,移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在学习。他三步并着两步跨过去,把戴笃伯的书和笔记本合上,说:“休息吧,天天晚上这么干,‘零点零一’怎么保得住啊!”
戴笃伯心里一热,将这个干部拉到身边坐下,给他讲述平生最难忘的一件事:一九五二年冬天,戴笃伯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了重伤,团领导同志立即派了一个班的战士,护送他到战地包扎所。一路上,战友们轮换背着他,冲过了好几道敌人的封锁线,几次遭遇敌机轰炸。昏迷中,戴笃伯好几次感觉到背他的战友摔倒了——不知是牺牲了还是受伤了,而他,立刻又被另外的战友接了过去,遇到敌机轰炸,战友们就伏在他身上……。说的人和听的人,眼睛都湿润了。戴笃伯说:“战友们出生入死地抢救我,为的是要让我活下来,将革命进行到底呀!现在,党把重担子交给我,我怎样才能不辜负党和战友们对我的重托呢?”他重新打开面前的书本说:“‘零点零一’是宝贵的,我要把它用在最重要的地方——看目标,分是非,辨方向,这就需要学革命理论。‘零点零一’用在这里最值得。”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戴笃伯一遍又一遍地学习。半年多来,他反复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重新学习了《哥达纲领批判》、《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为了加深理解,他还深入基层,作了好几次专题调查。
戴笃伯在新的征途上继续革命,不断前进,战斗的青春更加火红。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扎根山区闹革命
酃县复员军人为建设新农村作出贡献
新华社长沙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电 革命老根据地井冈山西麓酃县的广大复员退伍军人,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扎根山区干革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
这些复员退伍军人中,有的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老战士,有的是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立了战功。全国解放以后,他们坚决服从党的安排,先后回到革命老根据地酃县农村安家落户,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十都公社密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钟炳勋,是一九三五年参加革命的红军老战士,曾四次负伤,是一等残废军人。一九五二年,由于身体不适应部队工作,组织上原来安排他到城市工作,可是他主动要求回乡干革命。他回乡二十三年来,积极带领贫下中农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他左腿残废,不能干重活,就给队里喂牛,把牛养得膘肥体壮,每年还为队里积攒一万多斤粪肥。下村公社牛塘生产队复员军人黄立德,参加过抗美援朝,曾三次立功,多次受奖。一九七○年春,他带着全家到山区安了家。几年来,他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甩掉了生产队落后的帽子,成为全县的先进队。他和他的母亲、爱人、大女儿都被评为劳动模范。沔渡公社泮坑大队上村生产队队长、复员军人郭文,从回到家乡的那天起,就带领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平整土地,努力实现大地园田化、机耕化,使队里的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
这些复员退伍军人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很注意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复员军人、水口邮电支局乡邮员罗春生被选为中共湘潭地委委员后,不畏艰险,长年累月地爬陡坡,过深谷,为革命日夜送信送报。他把自己的投递点由原来的十三个增加到二十八个,投送的报刊由原来的一百多份增加到六百多份。六年来,他没缺过一天勤,没出过一次差错,行程十万八千余里。有的人对他说:“你是地委委员,还这么跑腿送信呀!”罗春生说:“我们共产党员,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人民需要我跑腿,我就永远踏着红军的脚印为人民跑腿!”
这个县的广大复员退伍军人,还注意用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青年一代,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他们积极协助各级党组织为青年举办学习班,给他们讲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一些担任民兵干部的复员军人,还处处注意培养民兵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