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农业学大寨

  学习大寨经验 办好国营农场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侧记
参加这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国营农场、生产建设部队和农垦管理部门的代表,学习了大寨的根本经验,听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报告,对于用大寨精神办好国营农场,提高了认识,增加了信心。他们说,分布在祖国各地的数千个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较高,生产潜力很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办好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不仅对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建设祖国边疆,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加强民族团结,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要不要学大寨?在这个问题上,过去曾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国营农场不同于人民公社,它是全民所有制,不存在什么方向道路的问题。这次,在会议上代表们经过热烈讨论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们说,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要巩固和发展全民所有制,就必须认真学习大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条根本经验,才能使国营农场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营渠口农场党委书记张立志,在讨论会上介绍了他们走过的一段曲折道路,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渠口农场位于银川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生产条件较好。但是,过去由于路线不对头,虽然灌着黄河里的水,产量却不沾“黄河”的边,建场以来,连年亏损。农场党委为了改变低产、亏损的落后面貌,曾经采用过许多具体的措施,但低产、亏损的局面一直得不到扭转。一九七三年,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农场党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回顾建厂十几年来走过的道路,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发动群众坚决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批判修正主义办场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进一步提高了全场职工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路线正,方向明,干劲大,全场干部、工人齐心学大寨,大干苦干,仅一年多时间,就重新改建了渠系、条田,完成的土方量等于建场十四年以来所做的土方总和的三点二倍,一九七四年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平均亩产五百四十二斤,过了“黄河”,摘掉了十四年的亏损帽子,第一次向国家提供积累六万多元。张立志说,在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同样是尖锐复杂的,斗争的中心问题,始终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不迷航,不转向,使国营农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胜利前进。否则,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全民所有制就有可能蜕变为资本主义所有制。
渠口农场一年巨变的生动事实说明,办好国营农场的根本问题是路线问题,其他许多国营农场的事实也同样说明了这个真理。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的代表们说得好:方向路线正,潜力大无穷。这个部队的三十一团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这个团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生产一直徘徊不前。经过文化大革命,解决了办场的方向道路问题,生产连年上升。一九七四年,全团粮食平均亩产四百一十斤,跨过了《纲要》,粮食、豆类总产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三,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到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多。参加会议的代表一致表示,一定要象先进的国营农场那样,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动广大职工充分挖掘潜力,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和其他农副产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二)
“只有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建场初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才能把国营农场办得更好。”这是到会代表的又一条重要体会。
来自祖国边疆的代表们,回顾创建国营农场的历史时说,当解放战争胜利后不久,几十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热烈响应毛主席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号召,进驻在万古荒凉的土地上,天当帐,地当床,安营扎寨,开荒造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起一个又一个国营农场。二十多年来,广大指战员和职工,从用镢头锄地、人力拉犁,发展到现在使用机械耕作,使农场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回顾这段历程,使大家深刻地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办好国营农场的传家宝。
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大沙漠边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十九团农场,原来是一片草木不长、人迹罕见的盐碱滩。曾经在陕北南泥湾开荒的人民战士,在这里开始建场时藐视这些困难。他们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同保守思想斗,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冬天不怕风雪,破冰下水,夏天不畏酷暑,赤背鏖战:挖渠排碱,种稻压碱,大力改变生产条件。经过年复一年地大干苦干,斗争、失败、再斗争,终于修成总长达一千二百里的排灌渠道,改造了十二万亩条田。同时还建了两座扬水站,把全场土地基本上建成了田地平整、排灌渠系成网,便于实行机械化耕作的园田。一九七一年以来,这个农场粮食平均亩产连年上《纲要》,去年三万五千亩水稻,有一万亩平均亩产过了“长江”,经济价值很高的长绒棉也获得丰产。粮食和农副产品除自给外,平均每人向国家提供粮食二千多斤,长绒棉二百多斤,葡萄酒八十多斤,还提供一部分肉类和优质羊毛等畜产品。今年,这个农场办得越来越好了。
西藏自治区国营澎波农场自力更生办场的事迹,使代表们很受教育。这个农场位于拉萨北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是一九五九年平息反动农奴主叛乱后兴建的国营农场。全场职工百分之九十五是翻身农奴和奴隶。建场初期,条件十分困难,开垦土地没有拖拉机,他们就使用旧犁;运石头没有汽车,就用背篓把地里的石头背走,把石多、土薄的山地开垦为良田。职工们为了不增加国家负担,边建场边生产。建场第一年,就自给自足,并向国家提供了商品粮和积累。建场十多年来,他们坚持勤俭办场的方针,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本色,使农业、畜牧业生产年年上升,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畜产品和积累逐年增多,示范作用越来越大。他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高原试种冬小麦成功。一九七四年,全场三万亩冬小麦平均亩产四百一十六斤,在“世界屋脊”创造出小麦大面积高产的新成绩。(三)
许多代表还兴奋地谈到,我国国营农场今天已拥有可观的规模。这些国营农场中,有一批以生产粮食为主,还有一批以种植大豆、棉花、橡胶、甘蔗、甜菜、茶叶、水果、药材、麻类、油棕、金鸡纳、香料等经济作物为主。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些农场各项生产有了发展。一九七四年,宁夏、河北、辽宁、浙江、福建、北京、天津和上海等省、市、区国营农场的粮食平均亩产上了《纲要》。宁夏、湖北、河北、广东、北京、西藏的国营农场,为国家积累了资金。代表们说,要充分发挥国营农场的示范作用,加速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各种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并成为繁育粮、畜良种,推广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基地,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国营农场的领导。
广东省一些国营农场,有一段时间生产建设步伐不快。去年,从省委到地委、县委加强了对农场的领导,县以上党委都分工一名书记或常委管农场工作,并相应建立了管理机构,把农场的革命和生产提到各级党委议事日程上来。全省抽出四千多名干部深入农场蹲点调查研究,帮助农场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使全省农场的面貌很快发生变化,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
许多代表谈到,加强党对国营农场的领导,主要是解决好国营农场办场的方向道路问题和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问题,同时也要依靠群众,搞好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他们认为,经营管理这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是个路线问题。许多国营农场的经验表明,凡是坚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经营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力开展增产节约活动的,这些农场的生产建设就蒸蒸日上,暂时后进的也能迅速改变面貌。湖北省四十五个国营农场,过去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度存在亏损现象。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们发动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的教导,批判了“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思想,狠抓了增产节约措施的落实,财政、金融部门也积极帮助农场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管理。一年之内,全省农场就转亏为盈。
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表示,一定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继续深入批判修正主义办场路线,纠正不讲经济核算、“亏损有理,补贴应该”等错误思想,在国营农场中建立严格的经济核算制度,加强计划、财务、物资和劳动管理,大力压缩一切非生产开支,不断降低成本,把国营农场办得更好,力争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领导必须走在运动前头
  ——中共吉林省伊通县委带领群众学大寨的经验
吉林省伊通县在十一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前的六年间,没有学好,粮食平均亩产一直在二百斤左右徘徊;此后五年间,学大寨学到了根本上,各项工作大踏步地前进了,一九七三年粮食平均亩产上了《纲要》,一九七四年过了“黄河”。五年来,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增长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去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相当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一年的总产量。
伊通县认真学大寨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明显的变化?关键是县委领导班子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把一个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的班子,变成了一个敢于带领群众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硬班子,对农业学大寨运动实行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伊通的经验表明,县委领导班子执行不同的思想政治路线,就会在同样一张纸上绘出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画。学大寨就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伊通县位于松辽平原和长白山区交界地带,境内山地、洼地、岗地各占三分之一,历来是雨水多了,岗地收,洼地涝;雨水少了,洼地收,岗地旱,很少有一个全收的年景。一小撮阶级敌人经常利用自然灾害引起的困难,煽动少数社员走资本主义道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十分复杂。
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开过后,伊通县委主要领导成员到大寨、昔阳参观学习,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昔阳学大寨,三年建成大寨式的县。昔阳能办到,伊通为什么不行?论自然条件,伊通总是比土薄石厚的昔阳好一些;论人口,伊通比昔阳多了将近一倍。伊通农业上不去,关键是县委领导不得力。于是县委认真对照大寨、昔阳,进一步地分析了伊通工作落后的原因,认识到:第一,在阶级斗争中,没有打进攻仗,而是打防御仗。经过文化大革命,县委领导成员的阶级斗争观念加强了,然而往往是在阶级敌人猖狂进攻、资本主义泛滥的时候,抓一阵子,生产一忙又放松了。第二,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没有打歼灭仗,而是打消耗仗。过去全县也进行一些农田基本建设,但都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年复一年,山河依旧。第三,在县委自身革命化上,没有打主动仗,而是打被动仗。往往是运动来了检查一番,运动过后,改变不大。
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常委连续多次开门整风,请贫下中农和农村干部给县委提意见。东尖公社一个老贫农批评说:“旧社会咱们都是吃黄连长大的,现在你们掌了权,可不能光想自己舒舒服服,忘掉全县四十万人民!”一个曾经参加过解放伊通战斗的复员老战士说:“革命先烈流血牺牲,解放了伊通这块土地,你们为什么不能流点汗水,领导我们把这块土地建设好?”县委领导成员听到这些语重心长的批评,心里感到热乎乎的。整风以后,他们背着行李卷,带领全县干部深入基层,学习大寨、昔阳的经验,在全县农村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动社员群众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
马鞍公社东风大队的社员曾经给县委写信,揭发阶级敌人煽动资本主义歪风,破坏集体经济的罪行,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县委重视。这次,县委第一书记李会英到这个大队蹲点,掌握了这个大队阶级敌人进行破坏活动的罪证,就发动贫下中农狠狠打击,刹住资本主义歪风。广大社员迸发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三年间,打了十六眼机井,修了许多灌溉渠道,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渠相连,路路相通”,粮食平均亩产增长了四倍。
从处理东风大队的问题中,县委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广大贫下中农撑腰,长社会主义威风,灭资本主义邪气,才能带领群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此后,县委推广东风大队的经验,每年冬春普遍进行一次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革命促进了生产,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县委主要领导成员脱衣下水,背镐上山,带领全县七万多农田基本建设大军,治山治水,改土造田。伊通辽阔的田野上,一扫过去冷冷清清的局面,到处呈现热火朝天大干社会主义的景象。
县委要热情帮助基层领导班子
伊通县委从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大寨式的县,县委领导要坚强有力,公社、大队、生产队的领导班子也要坚强有力。因此,县委在抓自身思想革命化的同时,用很大的力量加强公社、大队、生产队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每年抓好三分之一社队,认真解决基层班子的领导权问题。四年来,对全县二十二个公社和二百二十八个大队的领导干部分期分批地进行了整顿。由于狠抓了基层班子的建设,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全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去年,二十一个公社粮食亩产过了“黄河”,另一个原来条件很差的公社也过了《纲要》。
伊通县委在整顿基层领导班子时,不是简单地调人换班,而是切切实实帮助基层干部换思想。县委经过全面地考察分析,认为全县一千多名社队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大部分是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从贫下中农中选拔到领导岗位的。他们熟悉群众,熟悉农村,是贫下中农的带头人。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有的基层班子存在“软”、“懒”、“散”的问题,也应该看到主要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通过整顿教育是可以解决的。因此,县委先后举办十二期基层干部学习班,县委书记亲自讲课、辅导,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基层班子存在的问题,往往和上级领导分不开。因此,在整顿基层班子时,县委领导成员主动承担责任,虚心地同基层干部一起进行思想解剖。伊通县委还看到,基层干部生活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的第一线,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经常地、直接地反映到基层干部身上,只有帮助他们坚持学习理论,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保持贫下中农本色,不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因此,在整顿基层领导班子时,县委注意引导基层干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健全了理论学习、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定期开门整风、严格组织生活等制度。
基层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整顿,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县的工作就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局面。马鞍公社过去是全县最落后的公社,人们说这里是“班子软,群众散,工作难”。县委帮助他们整风后,公社的干部转变了。他们背着行李到水利工地上,带领群众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一年时间把一万五千亩的涝洼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三年时间,全公社的粮食产量增长两倍多,进入全县学大寨的先进行列。
县委提倡什么,支持什么,对基层干部影响很大。伊通县委反对那种大事不抓、小错不出的老好人,大力支持那些敢于斗争、敢于领导的基层干部,树立他们的威信。一九七一年冬天,靠山公社党委书记马权国带领四千名社员掀起了全公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冰雪封冻的田野上热气腾腾。一天,共青团员张才在排除哑炮时光荣牺牲了。阶级敌人乘机造谣。公社有些干部看到出了事故,缩手缩脚,不敢大干了。县委派人到现场检查了出事故的原因,支持了马权国的工作,并和他一道向张才的父亲张国栋表示慰问。张国栋说:“战天斗地免不了有牺牲的。我的孩子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光荣。咱们要挺起腰杆,继续大干。”老人接过儿子的扁担,参加战斗。这样群众的斗志更加昂扬,参加治涝的人数由四千人增加到六千人,一个冬春修了一条十五里长的人工河道,一万五千亩涝洼地改造成良田,当年产量翻了一番。机关工作要适应学大寨运动的形势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蓬勃开展,要求县委和各级领导班子走在形势的前面,也迫切要求县委和县革委会实现机关革命化,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伊通县委在农村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同时,狠抓了机关工作人员的革命化建设。县委书记、常委和各部门负责人带头,和机关工作人员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联系实际,认清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帮助大家提高继续革命觉悟。经过这次教育,机关工作人员的革命精神大为振奋,纷纷深入基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帮助农村干部和社员解决抓革命、促生产中的问题。机关人少了,效率反而高了。粮食局的工作人员过去坐在机关里靠电话、文件、表报、会议进行工作,每年秋后征购粮食要花一个多月时间;现在他们深入社队、粮库,帮助做好准备工作,亲自参加粮食化验、检斤、搬运、入库、晾晒,去年只用九天就完成全县粮食征购任务,是全省完成任务最快的一个县。
机关革命化促进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县委领导下,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工作人员和社队干部,对全县山、水、林、田进行了全面勘查,依靠群众制定了一个以改土、治水、造林为主攻方向,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为主要目标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平洼易涝区,兴修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台田、条田,扩大水浇地面积;山区,植树造林,挖环山截水沟,筑塘坝,建水库,修梯田;丘陵区,治好沟壑,改土增肥。由于规划符合实际,反映了社员群众的愿望,使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进行得又快又好。四年时间,全县治理了四条大河,改造了三大涝区,修方田、台田、条田五十多万亩,改造瘠薄地三十六万亩,绿化了百分之八十的荒山。四年完成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量,超过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前二十年的总和。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