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中共湖北省新洲县刘集公社委员会
我们刘集公社遵照毛主席关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指示,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办农业机械,到一九六五年,基本实现了耕地、排灌、脱粒、加工、运输等方面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运动,广大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前进的步伐,又基本实现了播种、插秧、植保、收割以及平整土地等方面的机械化。
我们刘集这个地方,解放前,土地不平,怕旱怕涝,十年九不收。风调雨顺的年头,每亩地也只能收二、三十斤皮棉,百把斤粮食。现在,全公社万亩农田连片成方,沟渠配套成网,涝能排,旱能浇。粮、棉亩产连续十二年超《纲要》,一九七四年粮食平均亩产一千六百斤,总产七百三十多万斤;皮棉平均亩产一百九十五斤,总产一百五十五万斤,比一九七○年增长五成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集体经济日益巩固壮大。现有公共积累四百多万元,平均每户一千七百多元。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发扬,精神面貌大改变。十九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伟大真理。
不断解决方向道路问题
我们公社农业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过去皮棉亩产曾达到过一百九十二斤,近几年一度下降,直到去年才又上升。为什么机械增多了,产量反而上不去呢?开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不统一。有的认为是气候问题,自然灾害多;有的认为是群众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究竟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公社党委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抓住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联系实际开展革命大批判。群众一经发动起来,揭露出大量问题,使我们看到产量上不去,主要是方向道路上有问题。如有人散布“人多田地少,收入哪里找?”打着为集体增加收入的招牌,搞投机倒把,使劳力外流。两条道路的斗争,还反映在是否坚持农机务农的方向上。有人说:“光啃田头草,‘铁牛’养不好。”农业机械不是往农业增产上使劲,而是跑运输,抓现钱。一九七○年,全公社农业机械的总马力虽然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一倍多,但机械的作业项目却没有什么新发展。
阶级斗争的现实,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所有制改变了,农业机械多了,并不等于方向道路问题就解决了。两条道路的斗争,又在“拖拉机往哪里开?”、“节省的劳力往哪里用?”的问题上反映出来。这种斗争不仅决定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也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后,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问题不解决,机械多了,也并不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
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发动群众,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揭露他们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唯生产力论”的罪恶阴谋,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五大队一度劳力外流,搞副业单干,有机械也用不到农业上,致使生产停滞不前。公社党委书记程金阶到这里蹲点,连续抓了几年,坚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有人说:“人多田少,生产怎么搞?”广大贫下中农说:“有了机械化,一亩当两亩。”社员们改革耕作制度,扩大复种面积,耕种、排灌、收割、脱粒、运输统统使用机械操作,腾出劳力加强精耕细作,向农业生产的深度进军,连年获得较好收成。
我们在解决方向道路问题中,首先从党内抓起。公社党委多次开门整风,发动干部和贫下中农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总结经验教训。大家说:“干部不开口,社员不敢走。”“下面有人搞投机倒把,说明领导没有抓好基本路线。”群众的批评,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倾向没有及时解决,关键在于我们公社党委放松了抓阶级斗争。有的同志错误地认为,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以后,方向道路问题已经解决了,今后应该主要抓生产了。通过开门整风,特别是批林批孔,提高了大家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我们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狠抓阶级斗争,端正了前进方向,农机不务农的问题也解决了。
不断克服小农经济思想
小农经济思想,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的严重障碍。近几年,我们在教育农民克服小农经济思想中也走过曲折道路。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改变生产条件。由于我们继续革命的觉悟不高,小农经济思想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想当前、急当年,缺乏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小手小脚修修补补,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那时在改变自然条件方面,主要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地下水位高,棉苗容易烂根,要求开沟滤水。但是我们总怕开沟占了耕地,下不了决心。二是土层薄,要求大规模地改良土壤。但由于我们是两熟套种,总怕影响当年产量。三是土地插花不连片,道路过窄,沟渠不直,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在学大寨过程中,广大贫下中农对照大寨的不断革命精神,要求我们象大寨干部那样领导他们大干社会主义。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农业,必须从小农经济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在全公社范围内从北到南,开挖了全长十八华里的两条河道,明水能排,暗水能滤,虽然占了两百多亩耕地,但“丢了一线,保了一片”,地下水位降低,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我们还在土层薄的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沙改土,使大片
“拉腿地”、“包袱地”的产量迅速提高。
四年来,我们共平整耕地一千二百多亩;调整了三千多亩插花地。现在,全公社七十三个生产队,田地平整连片,道路四通八达,为扩大机械作业创造了条件。
正确处理农业同工、副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发展了,腾出的大量劳动力如何安排?如何正确处理农业同工、副业的关系?我们经历了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过程。
文化大革命以前,全公社有四千四百多个劳动力,现在增加到五千七百多个;农业机械年年增加,每年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而土地面积还是那么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一方面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实行科学种田,精耕细作,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另一方面向生产的广度进军,发展社办工、副业,逐步办起了机械站、畜牧场、农具厂、农药厂、砖瓦厂等十三个企业,为发展农业生产积累了资金。
由于我们对农业同工、副业的关系认识不清,在发展过程中,也曾走过一段弯路。过去农业生产上得不快,我们不加分析地把正当的工、副业看成是资本主义倾向,一次就停办和下放了养殖场等六种企业,满以为这是加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工、副业大量削减,收入减少,造成农业生产资金困难。而下放的劳力,各生产队用不了,就派到外面搞副业,大集体的工、副业减少了,小集体和单干的工、副业却增多了。结果不仅没有加强农业,反而削弱了农业,在某种程度上还助长了资本主义倾向。
要不要办公社企业?如何处理好农业与工、副业的关系?我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指示,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工、副业还是要办的。至于怎样处理好农业和工、副业的关系,要具体分析。条件不具备,削弱农业办工、副业是错误的;条件具备了,不发展工、副业也是错误的。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迅速恢复了工、副业生产。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对有些企业我们采取了农闲务工,农忙务农的办法。大家高兴地说:“公社办工厂,务农又务工;企业兴旺,农业上升。”
几个问题
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机械多了,不等于机械化了。要真正“化”起来,还要做许多工作。我们抓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因地制宜,自己动手搞配套机具。过去我们只注意发展主机,忽视了配套,形成“机械拥有量不少,机械化程度不高”。后来,我们自己动手搞配套。近四年来,我们发扬“穷棒子”精神,用土办法,先后改制、仿制、自制各种农机具一百零八台,拖拉机的作业项目大大增加。
二是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帮助生产队解决机械化的费用问题。近几年,机械作业项目多了,有些生产队却不愿用机械。主要是怕增加投资,减少收入。我们就利用公社经济的强大力量,给生产队以补贴。
三是农机科研和农业科研结合,使机具改革适应农作物的要求,也使农作物种植适应机械操作。
我们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把农业机械化提高到新水平。


第3版()
专栏:

在斗争中推进农业机械化
郭大江
刘集公社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自力更生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思想、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贫下中农从实践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农业绝对优胜于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刘集公社实现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不仅表现在实现机械化以前,而且在机械多了以后,斗争又在“拖拉机往哪里开?”“节省的劳力往哪里用?”的问题上反映出来。刘集公社党委抓住这些矛盾,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批林批孔,不断解决方向道路问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刘集公社的实践说明,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决不是什么节省劳力的权宜之计或单纯的增产措施,它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大意义。
毛主席教导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希望各地负责农业的领导同志,对照刘集经验,把实现农业机械化提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3版()
专栏:

坚持自力更生办农业机械
陕西省略阳县西淮坝大队,地处陕、甘交界,四周环山,交通闭塞。在批林整风推动下,他们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不到四年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农副产品加工、排灌、耕作、田间运输等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改变了“种田靠三弯(犁、锄、镰),推磨打转转”的落后面貌。生产大发展,社员生活逐步改善,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腾出劳动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西淮坝的三个生产队,去年用手扶拖拉机耕地,用拖拉机拖带架子车向田间送肥,节约下的劳动力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精耕细作,发展多种经营。一九七三年的投工量比一九七二年增加了近三万个。过去畜耕“犁不过三寸”,现在用机耕一般在五、六寸以上,活土层厚了,增强了蓄水、保墒、灭虫的作用,农作物产量比过去有很大提高。
机械化还打破了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机耕要修路,土地要平整,必须打破旧的队与队之间的地界。大队党支部首先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打破小农经济的保守思想,全大队统一规划,突破原有队界,只用了一个冬春,就修成六十多里的田间道路。
西淮坝大队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
一、土法上马,从土到洋。这个小山庄,土地零散,交通困难。肥料靠人工背到地里,庄稼靠人工背回来,一个强壮劳力,起早贪黑,一天也不过背六趟,总重不过六百斤。人们早就渴望着甩掉背篓。
原第二生产队队长、现任党支部书记侯学,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己设计制成一辆木轮木轴的“土”架子车。不久,社员邓玉林,从废品商店买回一些旧材料,制成了一辆“洋”架子车,工效比“土”架子车提高了一倍。接着又陆续出现了十多辆“洋”架子车。为了实现运输车子化,党支部带领群众大搞田间道路,形成车路网。甩掉了背篓,解放了劳动力。
二、自力更生,从无到有。社员们尝到了车子化的甜头,又提出购买拖拉机的要求。有人怀疑说“山里还能跑拖拉机?”有人说:“机械化好是好,国家不给钱化不了!”是自力更生,还是向上伸手?党支部发动群众总结实现运输车子化的经验,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自力更生办机械的决心。党支部副书记侯贵领着专业队,踏雪进山砍把杖筹备资金。他们靠自己的力量,终于购买了一台拖拉机。现在,全大队共有各种机械四十六台。
有了机器让谁开?党支部挑选了一批一心一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子弟进行培训。现在,这些拖拉机手基本上都能开、能修,做到了一机多用,一人多能。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华阁公社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湖南省南县华阁公社位于洞庭湖水网地区,主要生产粮食和棉花。一九五九年以来,广大干部和社员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靠集体力量办机械,全公社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这个公社已拥有拖拉机六十五台,机滚船五十条,还有大批插秧机、收割机、抽水机、粉碎机、脱粒机等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工具。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社员生活不断提高。贫下中农自豪地说:机器隆隆响,水随人意流,大地园田化,耕地用铁牛,旱涝都不怕,年年庆丰收。
本栏照片为《湖南日报》供稿(附图片)
发扬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是公社农机站的一角。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天然港大队实现了插秧机械化。
社员在使用脱粒机脱粒。
用人工降雨器浇灌油菜苗,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