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充分发挥新年画的宣传教育作用
辽宁人民出版社 李宝义
在北京展出的《全国年画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中的几百幅年画,是广大专业、业余美术工作者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我国传统的年画艺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光辉照耀下,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
新年画,是我国劳动群众,尤其是广大贫下中农深为喜爱的美术形式。它普及于亿万个家庭,具有广泛的宣传效果,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因此,遵循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认真搞好新年画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工作,是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一项重要任务。
年画同其它文学艺术形式一样,作为观念形态,总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在封建社会里,年画被地主阶级用来传播封建思想,为巩固其封建统治服务。全国解放以后,刘少奇、林彪一伙也曾经利用年画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效劳。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荡涤了年画阵地上的污泥浊水,推动了新年画创作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地主资产阶级是不甘心退出他们曾经长期盘踞过的年画阵地的。旧的习惯势力也总是在干扰、破坏新年画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新年画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工作中,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年画阵地上,坚持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
多年来的图书发行工作表明,年画的最广大的观众,是几亿农民。当前,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号召下,正在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在这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年画艺术的战斗作用,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鼓舞革命干劲,并帮助农民提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觉悟,同旧的习惯势力进行斗争,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在农村中逐步地铲除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这是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是时代赋予广大专业、业余年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为此,必须建设一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革命化的创作队伍,这是在年画创作中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根本措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年画艺术从少数美术家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已成为广大工农兵美术工作者手中的武器。一支以工农兵为主力军的新的年画创作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例如,辽宁人民出版社今年发行的七十六种新版年画中,就有五十二种是工农兵的作品。他们一踏上年画阵地,就显示了无产阶级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上层建筑领域的巨大力量。广大专业、业余年画工作者深有体会地说:“要画革命画,先做革命人。”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只有认识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水平才会提高。如果学习得不好,就分不清什么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什么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因素,在年画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工作中,就会不自觉地迎合少数人的所谓喜好而陷入盲目性。在这方面我们曾有过深刻的教训:比如,对于一些群众喜欢“鱼”的年画,就没有从意识形态领域里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进行分析,结果出版了一张《队队有鱼》的年画,突出画了一条跃出水面的大鲤鱼和一个喂食的胖娃娃。通过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特别是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我们认识到这样的画,尽管加上了“队队”两字,仍不过是《吉庆有鱼》、《连年有余》等旧年画的翻版,是旧思想的反映,是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影响未肃清的一种表现。同样是画鱼,户县农民画的《公社鱼塘》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它光彩夺目地表现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大好形势,是一幅既有民间年画优良传统,又有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新年画。这两个例子生动地说明,年画的创作、出版工作人员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不断地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对于发展新年画是多么重要。
在年画阵地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必须努力塑造好工农兵的英雄典型。
展出的优秀年画作品,创造出了许多高大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典型人物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革命精神。例如,《战太行》生动地刻画了在风雪中战天斗地的英雄集体。它选取了农田基本建设中起爆前的一瞬间,在扣人心弦的宁静中表现了蕴藏在人物内心的巨大精神力量,充分反映了人定胜天的主题思想。那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壮丽场面,正是当前在全国兴起的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伟大革命群众运动的一个艺术的概括。《朝气蓬勃》热情描绘了一个革命化的县委领导班子的典型,歌颂了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心花怒放》表现对党无限忠诚的斗志昂扬的工人群象。《出征》、《长白山下传捷报》、《谁持彩练当空舞》赞颂了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的女英雄。她们的飒爽英姿和坚强朴实的形象,对某些人在年画中追求资产阶级情趣,是一个有力的批判。《革命代代如潮涌》、《再做山里人》热情歌颂了广大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刻画出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从上述作品可以看出,年画必须紧密配合三大革命运动,大力描写重大题材,其中包括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这不仅是政治上的要求,也是年画艺术发展的需要。因为一切新人新事和英雄人物,都是在战斗中生长的。深入现实斗争,才能抓住时代特点,理解英雄人物。
为了充分发挥新年画的宣传教育作用,牢固地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力求做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年画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某些为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所喜爱的艺术特色。因此,无产阶级用它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移风易俗,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深刻革命,是有它特殊有利条件的。但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就决定了年画阵地的斗争也是长期的、艰苦的。我们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年画的艺术特点,继续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研究年画艺术特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沸腾生活,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牢固地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内容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革命的政治内容只有当它用艺术手段尽可能完美地反映出来的时候,被群众所接受,才能发挥它的战斗作用。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是不可能牢固地占领阵地的。我们的着眼点首先是要深刻反映革命的主题思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年画阵地呈现了新的面貌,不仅内容更加健康有力、丰富多彩,而且也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发展。以过去发行的一些年画为例:如《永远跟着毛主席 永远跟着共产党》完全是新的内容和新的艺术风格,受到工农兵的热烈欢迎,多次再版加印。最近发行的宣传画《妇女能顶半边天 管叫山河换新颜》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作为年画贴起来,而一些同类题材的年画反而没取得这样的效果,这是值得深思的,可以从中悟出群众喜爱的道理来。这些例子说明,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后,对年画的欣赏要求也必然随之变化、发展,人们的喜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一方面,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传统年画中好的、群众喜爱的某些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诸如长于歌颂和表现理想的艺术特色,形象生动、面目清新、色彩明朗、喜庆热烈和富于艺术情节等等;另一方面,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却不应该受旧年画框框的束缚,需要不断进行新的探索。这就要求广大专业、业余年画工作者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在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过程中,认真看书学习,认真改造世界观,真正把工农兵喜闻乐见的欣赏要求放在心上;通过艺术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掌握新年画的艺术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感人的艺术情节、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好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年画艺术形式的革新和发展。有些年画作品表现形式和人物形象的一般化和雷同,往往是生活不够深入的一种表现。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前进。让我们遵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为在年画阵地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而努力奋斗。


第4版()
专栏:

激动人心的英雄形象
——《还是当年那股劲》观后
北京卫戍区某部 陈玉明
看了张磊同志拍摄的《还是当年那股劲》这幅照片,感到精神振奋。作者发挥了摄影艺术的功能,通过对典型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特写,刻画出一个威慑敌胆,壮志满怀的英雄形象。
这幅作品摄取的是我军一位老干部在训练现场,向部队传授军事技术的一个镜头。看他额上那条条皱纹和刚健的体魄,显然是一位经历过革命战争锻炼的老战士。他那严峻的表情,表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他那粗壮的手臂,紧握锹把构筑工事的动态,表现了他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无畏气概;他那魁伟的身躯和严整的军容,使人感到那正是无坚不摧的人民军队所特有的素质:尤其是他那怒视前方的双睛,更显得威武豪壮。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人的心灵的一面镜子,最能传神,这幅照片在这一点上表现是突出的。在技术上,作者还使用了大光圈拍摄,使虚实相间,层次分明,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高大形象。
当前国际形势,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我们必须牢记毛主席关于“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的教导,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练好杀敌本领,随时准备歼灭一切敢于入侵之敌。《还是当年那股劲》这件作品,画面上的英雄形象激励我们的革命意志,并使我们坚信:在这样的英雄军队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险阻都能击破,任何敌人都能战胜!


第4版()
专栏:

真实的纪录 感人的形象
——评影展作品《党的恩情比海深》
解放军某部 刘明亮 殷焕秋
从《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大厅走出来,我思潮滚滚,一直在追忆着《党的恩情比海深》这一感人至深的照片……
今年二月份,我国东北辽南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毛主席和党中央闻讯后,立即对灾区人民进行了慰问和组织大力支援。灾区广大军民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并肩战斗,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党的恩情比海深》这幅照片,就是董哲同志抓住这一典型事例拍摄的。它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恩情比海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幅作品是作者在抗震救灾的实际生活中,运用摄影艺术表现工农兵英雄形象所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作品选取的情节非常动人,人物具有典型性,感情真挚,这一瞬间的情景,勾出一幅感人心魄的画面,揭示了深刻的政治内容。画面上,一个救灾的解放军战士,肩扛一袋面粉满面笑容地走来,一个灾区的老贫农迎了上去。他,双手抚摸着战士肩上的面袋热泪盈眶,抖动着花白胡须感激得说不出话来。看到这些生动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犹如亲临其境,实在逼真感人。看,老贫农那蹙起的眉宇,那深深的皱纹,那花白的胡须,在旧社会经历了多少风霜,铭刻着对旧社会多少仇和恨!看,他那湿润的眼睛,那抖动的手,又有多少感激的话语要对党和毛主席讲呀!他抚摸着面袋,顿时,引起他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回忆,抚今追昔,他怎能不为今日党的关怀和温暖,而万分激动!
在黑暗的旧社会,要是遭上这样的大灾,在广大劳动人民面前,就只有卖儿卖女,离乡背井,逃荒要饭这条绝路。可是在新社会,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人,吃穿有保障,一处受灾,八方支援。有着两种社会生活经历的老人,怎能不感到党的似海深情,怎能不激动!作者正是抓着这一瞬间,拍摄了这一珍贵镜头。显然,那满面笑容的解放军战士,跟旧社会那些烧杀抢掠,横行霸道的反动官兵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更使老贫农感到格外亲切。这一切都在他那饱经苦难的脸上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这幅作品使观众深深懂得这样一个伟大真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从而激励着人们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革命进行到底。


第4版()
专栏:

优秀的艺术摄影
——评摄影《主课》
祝东胜
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给少年儿童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王秀伟同志拍摄的《主课》表现了这一主题。作者在拍摄艺术上是很用心的,他没有一般地去表现学生参观阶级教育展览会的情景,而是着重表现一群幸福地生活在新社会的儿童,参观阶级教育展览会深受感动的一刹那。孩子们仰着头,全神贯注,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使他们无比悲愤,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这一课,加深了孩子们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坚定了他们把自己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决心;这一课,将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激励这些幼苗更快地成长。孩子们真挚的情感,又感染着观众,使人不禁陷入沉思,仿佛自己也站在孩子群里,听着讲解员用沉重而激愤的声音在讲述;旧社会的暗影,又浮现在自己的记忆中……。拍摄这样的镜头是要下很大功夫的:既要打上适当的灯光,又不能干扰讲解的场面,分散讲解员和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这件作品可以体会到摄影工作者不但要有革命热情,还要有严肃的工作态度,并付出相应的劳动。否则,即使处在这动人的情景中,也难拍出成功的作品。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十分复杂。反映生活中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反映阶级教育这门主课的重大作用,以此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是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摄影艺术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在表现技艺上也有它特有的局限,《主课》的作者能够使作品构图严谨,用光细腻而又感情真挚,毫不矫揉造作,是很可贵的。


第4版()
专栏:

党的恩情比海深 董哲


第4版()
专栏:

右图:主课 王秀伟


第4版()
专栏:

左图:还是当年那股劲 张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