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深入批林批孔 增强民族团结
江华瑶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并肩前进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各族人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进一步增强了革命团结,夺得了革命和生产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去年粮食总产量比解放初增长一倍多,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也有很大增长。去年夏天虽然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水灾,全县粮食总产量仍然超过一九七三年。事实证明:各族人民团结紧,革命生产得胜利。
不断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毛主席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江华瑶族自治县委经常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毛主席关于民族团结的教导,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认识到刘少奇、林彪等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为了开历史倒车,复辟资本主义,总是千方百计地分裂我们党,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革命警惕,自觉地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县委对全县各民族人民群众,经常进行基本路线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任何民族都是划分为阶级的。各族劳动人民是阶级兄弟,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夺取更大的胜利。岩口铺公社瑶、汉族贫下中农,联合举办政治夜校五十多所,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联系实际,回忆对比,不断提高对加强民族团结的认识。他们通过回忆旧社会的血泪史,畅谈解放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各族人民团结战斗,改变了十年九旱产量低的贫穷面貌,实现了粮食亩产跨《纲要》,集体、社员储粮百多万斤的事实,一致认识到,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前进,才能得胜利。贫下中农坚定地说:林彪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分裂党,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复辟资本主义;我们就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搞好批林批孔,抓革命,促生产,发展大好形势。去年干旱时,岩口铺大队瑶族聚居的一、二队和汉族聚居的四队,共用一条渠道,三个队的社员互相关心,互相让水,都获得了丰收。
县委还组织各族贫下中农,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吸取在民族问题上是坚持团结,还是大搞分裂的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增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白牛山公社的马安山、牛郎圹、瓮水三个村寨,分别居住着瑶、汉两族人民。解放前,地主豪绅经常挑起械斗,使三个村子的人民互相残杀。解放后,三村人民解开了千年的疙瘩,加强了团结。但是,阶级敌人仍然不断利用封建迷信,破坏民族团结。通过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批判阶级敌人制造民族纠纷的罪行,三个村子的瑶、汉两族贫下中农认识到,历史上的一切反动派,为了维护剥削制度和他们对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惯用的手法之一,就是离间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各族社员群众都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党的基本路线一定要牢记。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敌,绝不能上阶级敌人的当。他们并肩战斗,共同开发山区,联合修建了一座水库,使多数农田旱涝保收。
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县委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
县委经常教育各族干部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汉族干部要主动和少数民族干部搞好团结,各族干部都要在搞好民族团结上起带头作用。小鲁桂公社党委书记是汉族人,副书记是瑶族人。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对自己的缺点多作自我批评。批林批孔运动中,群众要求破除一些旧习惯。党委副书记比较强调采取行政措施来加以解决,党委书记则提出应首先深入批林批孔,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他们经过共同商量后,发动群众,联系实际,狠批了孔孟的“天命论”。群众的认识提高了,就自觉地破除了旧习惯。这件事使副书记很受启发。他经常注意向书记学习工作方法。党委书记也很注意学习副书记干劲大、艰苦深入和热情关心基层干部等长处。有一次,党委书记帮助一个瑶族青年干部改正错误,思想工作一时没有作通。副书记知道后,及时找那个青年干部谈心,说明党委书记对他的教育是为了爱护他,应该虚心接受,并检查了自己对青年干部帮助少的缺点。那位青年干部很受感动,主动作了自我批评,积极工作,进步很快。
对各民族之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发生的矛盾,如山林、水利等方面的矛盾,县委就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这些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依靠群众,通过协商,按照党的有关政策,加以正确处理。前一个时期,汉族聚居的大路卜公社洞尾大队与瑶族聚居的花江洞公社石田大队,对一块山林发生了争议。县委及时深入到这两个大队进行调查研究,本着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山区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原则,妥善作了处理,双方感到很满意。
在生产和生活上,县委注意照顾民族特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证少数民族的特殊需要,从而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在商店里设立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专柜,近年来已增加到七十多种商品。县里还办了民族工艺社,为瑶、壮族人民生产和加工日常生活用品,受到群众的欢迎。为了帮助少数民族人民看懂革命电影,县委推广了用瑶语翻译、解说影片的经验。目前,少数民族聚居的公社电影队,一般都能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和解说影片。
加强县委一班人的团结
加强民族团结,关键在于加强县委一班人的团结。县委认识到,在一个多民族的县,只有县委“一班人”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团结起来,才能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并肩前进。正如毛主席深刻指出的:“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
县委九名常委中,有五名是瑶族人,四名是汉族人。几年来,县委的同志坚持做到平时多通气,多商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这使县委“一班人”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加强了革命团结。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群众联系实际,批评了县委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的领导成员有点缩手缩脚。县委常委及时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进行讨论,分清路线是非,统一了认识,站到了运动的前列。
在学习和批判中,县委常委中的瑶族、汉族干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县委多次向干部、群众介绍互帮互学的体会。县委用团结一致的实际行动,带动了各族人民团结战斗,抓革命,促生产,不断发展全县的大好形势。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批判“天命观”以后
——记德保县加匠大队批林批孔中的几件新事
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广西德保县多敬公社加匠大队壮族干部和社员,狠批林彪贩卖的孔孟之道,大破“天命观”,新人新事层出不穷。
不 信“吉 日”信 科 学
过去,加匠大队有些人受了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的影响,说什么“人有命运,天有吉日。种庄稼不算吉日,种了也白搭!”每年春种玉米要到惊蛰后六天才下种,水稻要到农历二月底才插秧,错过了季节,粮食生产发展很慢。
批林批孔运动后,马蚁生产队的贫下中农一马当先,向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开了炮,决心要破除吉日,相信科学,抢上农时,在元月中旬种玉米。阶级敌人造谣说:“不算吉日就下种,天意不顺,地不长粮,秋后连吃的都没有!”针对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生产队政治指导员黄实林发动大家深入批判“天命观”。他说:“阶级敌人散布‘天命观’,要我们信吉日,妄图破坏集体经济,复辟资本主义。我们不靠天命靠革命,不信吉日信科学,一定要把这个旧习惯改变过来。”许多贫下中农说:“过去,下种看吉日,错过了季节生产上不去。今后不能再上当了!”经过七天奋战,全队及时完成了三十一亩的玉米种植任务。由于各种作物耕种及时,夺得了全年粮食丰收,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三年增产百分之三十八。老贫农捧着金黄的稻谷,深有体会地说:“颗颗谷子都是斗‘天命观’的成果啊!”
批林批孔以来,加匠大队各个生产队不信吉日,信科学,农时季节普遍比往年提前二十天左右,使农业获得了丰收。去年上半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三年同期增产百分之四十四,下半年又获得了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三。
“拜 女 田”里 闹 革 命
加匠大队?其生产队前面,有块一亩大的沙土田,坚硬贫瘠,每年只收一百多斤粮食。解放前,有一个贫苦妇女为生活所迫,在这块田边含恨死去。一些受孔孟之道影响的人就把它叫做拜女田。生产队很早就想改造这块田,可是队里一些有旧思想的人却说:“拜女田是天定的,长不出好庄稼!”去年春天,广大贫下中农狠批孔老二的“天命观”,决心改造这块拜女田。在批判会上,苦大仇深的老贫农黄兰玉气愤地说:“我们贫下中农在旧社会受苦受难,是地主富农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不是什么天定的命薄。今天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翻身得解放,当了国家的主人。我们一定要批透‘天命观’,把拜女田改造过来!”黄兰玉的话,说出了全队妇女的心愿。大家说:“改造拜女田的任务,我们妇女包下来了!”第二天,黄兰玉带领队里的九名妇女,挖肥泥,采绿肥,在这一亩拜女田里放了五十多担肥料,改造了土质。秧苗插下去后,棵棵青绿,生长很好。
秋天,这一亩拜女田打了一千一百八十斤粮食,跨过了《纲要》。
“龙 脉”上 面 奔 铁 牛
在加匠大队的山?里,一条长七公里、宽五米的机耕道在半山腰上蜿蜒伸展,壮族贫下中农在这里第一次迎来了拖拉机。原来,大队买来了一部东方红拖拉机,因为没有路,只能开到七公里外的多敬大队,进不了村。大队决定劈开果旁坳和龙岗山,修一条机耕道,让拖拉机开进来。
劈山开路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一小撮阶级敌人在阴暗角落里散布什么:果旁坳是龙口,劈开龙口,破坏了风水,灾难就要来到。党支部发现后立即在工地上召开批判会,民兵排长黄伟庆在会上愤怒地说:“在旧社会也有这座果旁坳,那时,在地主山霸的欺压和剥削下,我们贫下中农不少人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哪里有什么好风水?解放后,我们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今天,当我们开机耕道的时候,却有人说什么要保风水,这分明是要破坏农业机械化!我们一定要劈开龙口,打通机耕道。”经过革命大批判,广大群众提高了阶级斗争觉悟,成立了劈开龙口的专业队,经过二十三天的紧张战斗,终于打通了龙口。
龙口打通后,广大壮族贫下中农又进行了劈开龙岗山的战斗。这里过去被人称为“龙脉”,形势险峻。?渠生产队民兵排主动承担了最困难的任务。他们用绳子拴住身子,悬在峭壁上扶钎抡锤,打眼放炮。大家苦干一个多月,在险崖上硬是炸出了一条二十米长的机耕道。在群众的欢呼下,拖拉机通过“龙脉”开进了村。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边疆女儿在成长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汪清大队,是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这个大队的朝鲜族妇女干部迅速成长起来。她们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迎着风浪向前进
汪清大队团总支副书记、民兵连副连长朴京信,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高,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
去年春天,社员朴炳斗要过六十生日,准备请客。他的女儿朴玉善认为,请客做生日是旧风俗,不同意,父女俩便吵了起来。朴京信知道后,给朴玉善出主意,召开家庭忆苦思甜会。朴炳斗通过回忆对比,觉悟提高了,决定不请客了。过生日那天,朴炳斗带头狠批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后来,他用准备做生日请客的钱,把一辆手推车修好,用来为集体拣粪积肥。
为了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朴京信带领团员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把贫下中农在旧社会的血泪史编成一部苦情账,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巨大变化编成幸福账,贴在各生产队学习室的墙上。鲜明的对比,使干部、群众受到深刻教育。
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中,朴京信联系七队的斗争实际,写了一张大字报,指出队里对冬天上山采木的社员要从政治上多鼓励,不应搞物质刺激。党总支书记金龙吉看了这张大字报,连声说:“这一炮轰得好!打得准!”党总支立即发动全大队干部、群众,联系批林批孔,讨论这张大字报。通过讨论,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搞得热气腾腾。


第2版()
专栏:

新苗扎根沃土中
汪清县妇联副主任、汪清大队妇代会副主任严凤姬,谦虚谨慎,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一心为革命。她常说:参加劳动,联系群众,是使干部不变颜色的法宝;脱离劳动,脱离群众,就会出修正主义。
一次,严凤姬参加县委举办的青年干部理论学习班。在学习班上,她一面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同时注意抽时间参加劳动。一天晚上,学习班没有讨论会,严凤姬就向南山走去。这里灯火通明,修梯田的社员群众干得热火朝天。她立即和群众一起干了起来。她去县里学习十五天,前后有八个晚上参加了修梯田的劳动。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中,一个富农分子散布反动言论,妄图破坏农业学大寨。严凤姬带领群众和这个富农分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狠狠打击了敌人,进一步提高了社员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
农村这个革命大熔炉,把严凤姬锤炼成一块好钢。她决心扎根群众之中,和群众一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次工厂招工,群众推荐她去。严凤姬说:“俺还要继续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九七二年,群众推荐她上大学,她说:“农村这个大学,俺还没有念好。”去年,贫下中农再一次推荐她去上大学,她还是没有去,坚决要求留在农村这个大学校。贫下中农高兴地说:“凤姬这孩子,根扎得又深又壮实。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有这样的接班人,咱们真放心啊!”


第2版()
专栏:

她总是冲在头里
汪清大队妇代会主任姜玉兰,九岁给人当丫头,十二岁逃荒要饭,十三岁做童养媳。旧社会的苦,她吃得够够的;新社会的甜,她品得透透的。多年来,她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革命和生产斗争中专拣重担子挑。
文化大革命中,姜玉兰当了育苗员以后,她努力学习,刻苦实践,成了全大队最有经验的育苗员之一。她很注意培养青年女育苗员。汪清大队十一个生产队,有八个队的育苗员是女青年。
她经常深入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一天,男社员在山上砌石造梯田,六队妇女在山下打场。看到男社员把一块块青石砌在坝上,一个妇女说:“一米石头能卖十三元,埋在地里太可惜啦!”有些妇女也随声附和。姜玉兰听到这些议论,不禁想到:打下石头卖了当年多分钱,还是用来修造高产田,反映了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可不能小看啊!
为了提高社员群众的思想认识,姜玉兰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大家说:“把石头砌在坝上,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百年大计。我们的眼光要看远些,可不能光顾眼前利益。”
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来,她积极带领妇女学习革命理论。她和十队妇女队长郑姬淑一起,组织了一个妇女读书班。大家理论联系实际,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越学越批情绪越高。有的说:“咱不读出个头绪不散伙。”姜玉兰说:“咱读出个头绪也不能散伙,还要坚持读下去。”
在姜玉兰的带动下,这个大队的妇女正在步步攀登理论山。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各族人民亲密团结,互相学习,共同前进。这是沙尔乔克公社各族女民兵在一起看书学习。 
本报通讯员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