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新树成长 生机勃勃
山西省闻喜县革委会主任、东鲁大队党总支书记 张良忠
去年春天,我调到县革委会工作。虽然还兼着大队的领导职务,但县委有个意见:“东鲁大队的事,放手让年轻人干吧。”这以后,我很少管东鲁的事了。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对于东鲁,总是惦记着。
今年三月,涑水河畔春意正浓。我抽空回东鲁一趟。一路上,心里不断地想:领导班子里的几个年轻人怎样?植树造林完成了多少?去年秋天移栽的小麦拔节了没有?……
一九七○年八月,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建立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大队领导班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二十二岁的青年党员苏春生被选为党总支副书记。我离开大队时,总支委员会里又增加了十九岁的女青年党员张满香。
一条笔直的公路伸向东鲁。没有多远,便是俺东鲁的“常青路”了。路边十几丈高的钻天杨旁,又新栽上了几行小杨树,一色儿的品种,都是大拇指粗细,一人多高,长得生机勃勃。我没有进村,又绕到了“丰收路”、“团结路”、“三八路”,到了村边、地边、小渠边。这里那里,全是密密排排的树,一处一个品种。当我顺着“幸福路”走到文化大革命中新开的稻田时,碰上大队几个干部和一群社员。同大伙打过招呼后,我急着问:
“今年栽了多少树?”
“二十万零七千棵。”
我十分惊讶:解放前老人们从山东逃荒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草滩,滩里只长着一棵白杨树。一九五三年合作化,俺们才开始栽树。二十年来,年年栽,到去年全村共栽了二十万棵树,每人平均一百棵。今年一下子就栽了二十万棵,每人平均二百棵了。我脱口而出:“真是一年等于二十年呀!”
大伙高兴地说:“对!”
我由于兴奋,不等大伙说完,就抢着说:“小树栽上了,还得保它成活,根深叶茂,通通顺顺地往高长哩!”
同我搭了多年“班子”的总支副书记陈炳恕,了解我的心意,知道这是句“双关语”。他摸摸串脸胡,笑着说:“良忠,我知道你总是挂心咱们班子里的几个年轻人。他们在实际斗争中,风里来,浪里去,也真是以一年等于二十年的速度在成长哩!”
他给我讲起春生,说今年的植树造林运动,就是春生负责的。党总支作出植树二十万棵的决定后,群众中有几种反应。许多人赞成这个决定。但是,也有人觉得树已经栽得差不多了,再栽树就要影响粮食产量。怎么办呢?春生引导大家狠批林彪、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贫下中农一想起林彪要让大伙开倒车,走回头路,重过旧社会的苦日子,心里的怒火就烧起来了,都说:“敌人越是反对的,咱们越要干;他要咱们开倒车,咱们偏要开快车!”满足现状的思想打消了。春生又向老贫农组成的“参谋部”请教,怎样妥善安排植树和粮食生产。然后,他在植树动员大会上说:
“旧社会咱全村只一株白杨树,粮食产量多少呢?一亩几十斤。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以后,树木年年增加,粮食产量却年年提高。路边、地边栽树不会影响粮食产量。”
他接着说:“大寨贫下中农改天换地,咱们东鲁呢?这几年旱地变水地,一茬变两茬,‘换地’有了一点小成绩了;可‘改天’呢?植树造林就是一项。大家想想:这几年咱东鲁的风灾为啥比前些年小?霜灾为啥比前些年轻?还不是因为植树造林调节了气候吗!”
响当当的几句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人们称赞说:“春生说得在理。”
植树造林运动就这么掀起了高潮。在那突击的日子里,春生白天栽树,晚上巡逻。有个富农分子偷拔了集体的树苗,被他发现了,当即开了社员大会,对那个富农分子进行了批斗。社员们说:“栽树上也有阶级斗争哩!”大家订了护林公约,划分了护林责任区,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损伤树苗的事。
炳恕讲到这里,停一停,又意味深长地说:“良忠,咱东鲁是跟人斗跟天斗斗出来的,栽在咱东鲁土地上的树木,经过阳光雨露,一定能够根深叶茂,成梁成材啊!”
听着老干部赞扬青年干部,我心里欢喜;听着青年干部大干社会主义的事迹,我心里更欢喜。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春生带头批评了我的错误。批判会上,他把我过去执行错误路线办的错事,一宗宗、一件件全都摆了出来。我当时惊奇这娃这么有心计,更使我惊奇的还是他讲的道理,使我心悦诚服。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这个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敢于斗争的年轻人了。人们说我俩是越斗越亲,的确是这样。
我问道:“春生这阵干啥呢?”
炳恕说:“为了让他多受锻炼,植树造林结束后,党总支又决定让他到水利工程上负责去了。”
我拉着炳恕说:“走,到水利工地上看看去。”
远处,一串清脆的鞭响。我寻声望去,正是春生赶着胶轮大车向水利工地奔驰。等我们走到跟前,他指着胶轮车上满满的石料,象报喜似地说:“老张,咱修防渗渠道和打十眼深井用的石料,没几天就全部备齐了。”
我高兴地点点头。我知道修防渗渠道和打深井,是为着支援兄弟队。一九五八年,我们在涑水河上修起“幸福渠”,把全大队三千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为了防止天旱河干,还修了个水库,东鲁大队已经是旱涝保收了。可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大家的眼界开阔了,不少人说:只顾东鲁,还是放眼全国?这也是个路线问题哩!去年已经修了一万多米防渗渠道,光节省下的水,就给附近的新农村大队添了一千多亩水浇地。为了让附近塬上的中庄、上镇、涑阳、营里几个大队都把旱地变成水浇地,又决定把“幸福渠”让出去。东鲁大队的水源呢?打深井。记得去年讨论这个问题时,春生就斩钉截铁地说:“比起塬上几个大队来,俺们东鲁大队地势低,比较富裕,井,就该咱们打。”个别人思想不通。当时刚进领导班子的满香姑娘,两眼闪出泼辣的光芒,说:“看革命样板戏,就得学做革命人,咱不能白看《龙江颂》呀!”
作出这项重要的决议,是年轻人带了头。眼下,再看看春生的朝气蓬勃的劲头,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咱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真是有了可靠的接班人了!
第二天一清早,我赶忙走出街外,寻找满香。有人告诉我说:她领着“铁梅队”移栽小麦去了。我心里一愣:小麦移栽,我前年搞过试验,是秋后移栽,怎么春天搞起移栽来了呢?
在去年秋后移栽的那二百亩麦地旁边,我找到了满香。她对我说:“收罢秋到上冻前,时间短,农活多,如果春天移栽也能成活,不是就可以在更大的面积上移栽小麦,实行麦、棉两茬吗!”
原来,这个年轻的党总支委员为社会主义事业想得更大更远呀!几年前,她刚从学校毕业回村时,还是个开会不敢发言、遇到困难就流眼泪的小姑娘哩。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和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已经变成一个敢说敢干的领导干部了!
在回县里的路上,太阳从东边越升越高,照耀着“常青路”上正在吐露新叶的小树,照耀着开始拔节的移栽麦苗……。我又欢畅,又觉得浑身是劲,仿佛自己也变年轻了。


第3版()
专栏:

我看到三结合领导班子的优越性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委副书记 陈 中
一九六八年,我们县成立了老、中、青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一大批年轻干部,被选上了各级领导岗位。那时,我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前所犯的错误还没有完全认识。我想,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大方向是对的,但还有些不放心,“姜还是老的辣”嘛。那些青年同志,见识少,肩膀嫩,只怕一下子挑不起这副重担。因此,我很注意观察这些青年干部的说话、办事。
不久,我发现青年干部说话在理,办事有板有眼。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错的。就拿一件小事来说吧。县城一侧有条渠道流过,由于渠道走的是低线,附近高一点的地方,看着清水流,却要种旱地。文化大革命前,我们也想改变这种状况,但那时既不下去认真摸情况,又不发动群众想办法,守着旧摊摊,修修补补,县委鼻子底下的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革委会成立后,一些年轻的同志和老同志一道,深入现场调查,找干部、社员座谈商量,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组成领导、群众和技术员三结合设计小组,按渠道各段不同情况,提出裁弯取直,改走高线的渠道修整方案。广大干部、社员奋战一冬春,就砌起了三里半长的渠道,除保证原灌区的用水外,又扩大灌溉面积一千多亩。天等大队由于扩大了保水田,粮食连年获得丰收,由缺粮队变为余粮队,一九七三年平均亩产跨过了《纲要》。
过去几年办不了的事,现在几个月就办好了。为什么呢?我想了又想,文化大革命前,县委没办好这件事,就在于对党的群众路线领会不深,对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估计不足,因此也就不可能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想到这些,我对青年干部参加领导班子,着实打心眼里高兴。
我参加县委三结合领导班子,担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以后,每天和青年干部在一起学习,一起工作,更感到他们朝气蓬勃,办事干脆利落,身体力行,说到做到,有一种革命化的作风。
去年冬天,县委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决定奋战一冬春,深耕改土十万亩。决议一作出,县委领导同志就卷起铺盖,深入第一线,和社员群众一道,挥锄舞镐,实打实地干起来。县革委会副主任梁瑾光,文化大革命以后才担任领导工作,干起工作来生龙活虎。在深耕改土中,他到天等公社四维大队龙马生产队蹲点。社员身上有多少汗,他身上也有多少汗。领导带了头,群众劲头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战半个多月,全队深耕改土五百多亩,占耕地面积百分之六十。我虽然是个五十多岁的人,那段时间又分工管机关工作,看到这种活跃的场面,也坐不住了,坚持和机关干部一起,半天办公,半天到附近生产队参加深耕改土战斗。在县委的带动下,全县的深耕改土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一个冬春,全县深耕改土十万五千多亩,超过了过去七年的总和。
看到县委这种决心和青年干部的这股干劲,不禁回想起一九六三年我来天等县担任县委书记时的情景。当时,看到这儿山高石头多,地瘦土层薄,粮食产量低,被人称为“等天”县,心里象窝着一团火。我决心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于是开会作决议,发通知,要求各个社、队打洞排涝,深耕防旱。但自己只动口不动手,结果打洞洞不通,改土土不深,一晃几年,全县粮食产量老在八、九千万斤上下徘徊。现在,县委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这种作风比我们原来在办公室里订计划,发指示,实在要高明得多,有效得多。这样一忆一比,我更清楚地看到,有革命化的作风,才能正确执行革命路线,做到大干快上。
说到三结合班子在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优越性更显著。
今年春耕时,县委分工让我在家主持机关工作。由于天气又是旱又是冻,几乎每天都接到下面来的告急电话。我心里一急,不自觉地又流露出就生产抓生产的苗头。一位新干部见了,就及时提醒我,帮我认真总结文化大革命前不抓大事的经验教训,使我清醒地看到,自然灾害多,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也就复杂,因此更需要把批林批孔这个头等大事放在首位,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不久前,我们发现向都、把荷等公社的一小撮阶级敌人破坏批林批孔运动,煽动资本主义妖风,影响了运动和春耕生产的深入开展。县委常委就带头深入下去,和社、队干部一起,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联系实际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教育了干部和群众。路线对了头,革命步步深入,生产也出现了新的局面。春玉米得到及时管理,早稻插秧进度也加快了。
实际斗争使我认识到,坚持老、中、青三结合,这是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保证我们党不变修,国不变色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事。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虚心向青年干部学习,在三结合领导班子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人民努力工作。


第3版()
专栏:

决不许封建农奴制度卷土重来
——若尔盖县巴西公社阿俄大队批林批孔见闻
在四川省若尔盖县巴西公社阿俄大队,从雪山下的村寨,到远牧点上的帐篷边,到处都烧起了批林批孔的革命烈火。
一九三五年,毛主席率领红军来到这里,在现在的巴西公社所在地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巴西会议”,粉碎了张国焘妄图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今天,巴西广大翻身农奴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决心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把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
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罪行,激起了广大翻身农奴的满腔怒火。阿俄大队七十多岁的老贫农卓玛说:在万恶的封建农奴社会,雪山下埋葬了多少农奴的白骨,河水里流进了多少“娃子”的血泪!劳动人民没有说话的权利,没有生活的自由。有一年,巴西受了三次雹灾,粮食颗粒无收,阿俄山寨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农奴被逼得家破人亡。可是,土司、头人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们还胡说什么“你们受罪,是命中注定”。去年,巴西又发生三次雹灾。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广大社员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了粮食丰收。社员们家有余粮,户有存款,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是为他们“复礼”制造反革命舆论。翻身农奴不讲“天命”要革命,坚决要干社会主义!
在批林批孔斗争中,人们都称赞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阿米帮助汉族知识青年李云华积极参加批林批孔斗争的事迹。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以前,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和贫下中农的推荐,在阿俄大队安家落户的一部分知识青年,陆续离开这里走上新的岗位。这在知识青年李云华思想上引起了波动,觉得能够象他们那样出外工作或学习,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回头一想,又感到这种思想不对头。为什么不对头,她一时还没有完全想通。
批林批孔开始了,党支部副书记阿米准备和她一起批林批孔,解决在农村扎根的问题。
一天,阿米和李云华并肩在半山腰的“红军树”下坐下来。她们首先批判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阿米联系自己的苦难身世,说:解放前,我八岁就给土司当“娃子”,在火坑里挣扎了二十多年,遍身鞭痕累累。林彪“克己复礼”的实质,是让被打倒的土司、头人重新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让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卷土重来。象这种吃人的“礼”,杀人的“礼”,不知夺走了多少藏族农奴的生命,咱们能让这种“礼”复辟吗?李云华回答说:“绝对不能!”
阿米又指着眼前这片土地说:云华呵,三十多年前,毛主席率领红军走过这里,许多红军战士用鲜血浇灌了这块土地。二十多年前,金珠玛米高举红旗跨骏马,解放了这个地区,又有多少烈士把生命献给了巴西山寨!你们年青一代生活在这里,战斗在这里,是多么幸福呵!可是,林彪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什么“变相劳改”,你应该怎么办?李云华坚定地说:“听毛主席的话,继承先烈的遗志,永远扎根巴西,象红军种下的这棵树一样,在这里茁壮成长!”
李云华联想到自己两年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的事实,深有体会地说:刚到农村时,自己的旧思想和贫下中农格格不入。后来,在贫下中农教育下,通过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才逐步认识到“卑贱者最聪明”的真理,心和贫下中农逐步接近了。但是,世界观的改造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前进,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批林批孔,同剥削阶级旧思想实行彻底决裂。俩人越说越激动,越批心越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绝不能让林彪的复辟阴谋得逞!”
李云华的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她决心在巴西扎下根来,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批林批孔运动焕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带动了生产。阿俄大队倚山傍水,土地分散,生产条件比较艰苦。入春以后,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联系实际,狠批林彪、孔老二的唯心主义“天才论”和“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充分调动了干部、社员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冰雪解冻,社员们不失时机地运肥下地。苦战十多天,往地里送肥七十多万斤,做到每亩平均施肥三千斤。在今年春播时,七十多岁的贫农张关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批判了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精神抖擞地下地扶犁。大队党支部的同志多次劝他休息,他说:“林彪要开历史倒车,咱们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用实际行动跟他斗到底!”老贫农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革命行动,更加激发了广大社员的革命斗志。他们大干苦干,仅用十天时间便完成了春播任务。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