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要抓好青年工人的学习
公冶平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房管所,在任务重、人手少、条件差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办起职工业余学校,为广大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提供了学习的场所。这种精神,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毛主席教导我们,青年人“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青年人正在兴旺时期,求知欲强,需要大量的精神食粮。各工矿企业的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应当充分满足青年的这种要求。要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培养他们,抓紧抓好青年的业余学习,就是一项重要的培养教育工作。
在组织青年学习时,首先,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十大文件,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提高马列主义水平,提高路线斗争觉悟。这才能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识别真假马列主义的能力,敢于反潮流,同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其次,要让青年读点文学、历史和科学技术书籍,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只有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又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青年人才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抓青年工人的学习,一定要给予时间的保证。若是长时间集中学习有困难,可以采取细水长流的办法,一天学一点也是好的。时间总可以挤出来,关键是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抓紧。当然,会碰到一些困难,但困难总可以克服。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房管所的领导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缺乏师资,就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支部成员、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既是教师又是学员。没有教材,就自己编,边教边改。这个所的领导带头学,带头教,在他们带动下,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都克服了。希望工矿企业的领导,把组织青年业余学习这件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认真研究,总结经验,切实抓紧,做出成效。


第3版()
专栏:

北京电力器材二厂共产党员、老工人任宝龙向青年工人传授技术。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认真办好职工业余学校
——北京市交道口房管所党支部的调查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房管所党支部在任务重、条件差、人手少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于去年秋季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广大青年工人能有组织、有领导、有系统地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又红又专的道路阔步前进。
    目标明确
这个房管所共有职工二百五十人,其中青年工人六十五人,占全所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他们绝大部分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毕业的高、初中学生,有文化,有热情,求知欲强。不足的是个别人劳动纪律松弛,不关心政治;有的人认为房管所工作不外修修补补,学不到什么技术,不安心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党支部认为必须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把青年工人组织起来,加强教育培养。他们决定办职工业余学校,但有许多困难。有人认为,所里人手少,应付日常业务还忙不过来,再分担对青年工人的教育、培养工作,可能顾此失彼。多数人认为培养青年是为革命培养接班人,关系到党的长远利益,不能只顾眼前。只要党支部挂帅,充分发动群众,合理分工,工作、学习都可以搞好。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家统一了认识,职工业余学校终于在去年十月份正式开学了。
业余学校的课程共设置政治、外语、钢筋混凝土、看图抽方、木结构、砖石结构、地基学、测量学、绘图学、水电知识等十项课程。计划在两年时间内,政治课要学完《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史》、《矛盾论》和《实践论》,使学员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技术课方面,要求他们能掌握基本建设和维修的基础知识,达到初级技术员的水平。
业余学校的教师由职工兼任,组成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教学小组。党支部成员既是教师又是学员。支部书记师玉斌,今年五十多岁了,体弱多病,从开学头一天起就坚持参加学习,戴起老花眼镜,和青年们一起听课,记笔记。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根据地,就是这样一字一句地学文化的!”老书记的学习精神,对全体学员鼓舞很大。
党支部副书记和支部委员联系批林整风讲两条路线斗争史,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党支部还组织学员听党课、团课,使广大青年工人受到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技术人员担任“看图抽方”等技术课。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学员自己晒图,自己装钉,充分体现了勤俭办学的精神。
一些有三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除帮助技术人员备好课、上好课外,还亲自讲课。他们讲的内容丰富具体,语言朴素,受到青年工人们热烈的欢迎。
    坚持不懈
当然,办职工业余学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始终贯串着两种思想的斗争。有些人受林彪一类骗子散布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断吹冷风,说什么“房管所就是修修补补,学了技术也用不上”,“学不学也是三年出师,四年升二级工”,“别的所都没有办,就数我们所新鲜”。还有少数人对学习好的人冷嘲热讽说:“你学得这么好,快当技术员了。”在这一股股歪风邪气的冲击下,入学人数曾一度下降,少数教学人员也有些信心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党支部书记师玉斌鼓励大家说:“如果培养青年那么容易,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我们老同志就是要把培养后一代当做一辈子的大事来抓!人手少,只要紧紧依靠群众,业余学校就一定能坚持办下去。”
为了进一步办好业余学校,更好地提高青年工人的学习自觉性,党支部先后组织全体职工观看“矿工赵劳柱的苦难家史幻灯片”,参观门头沟万人坑和天津三条石阶级教育展览馆。参观后,老工人在座谈中讲述自己过去当牛做马的痛苦,今天当家做主的喜悦,勉励青年工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接好革命的班。青年工人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革命前辈的话,努力学习,好好生产。
    大有收获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入学人数迅速上升,连原来没有参加学习的青年工人也报名参加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青年工人小郭、小刘原来上课不专心,课后有时也不交作业。后来在家长的配合教育下,端正了学习态度,进步比较显著。还有一位青年工人自认为自己是高中毕业生,上业余学校收获不大。后来,在党、团支部和家长的教育下,他参加了学习。一次,讲木结构,教师用高等数学进行运算,他理解不了,深深感到以前没有参加学习是很大的损失。从这以后,他不但没有缺过课,课外作业也都按时完成。
为了扩大学员的眼界,他们还经常邀请所外的人来讲课。一次,他们请北京饭店新建工地的工程师,进行两次“建筑新技术”的专题讲解。由于题材新颖,内容丰富,使学员们认识到: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建筑技术发展迅速,如不好好学习,就没法适应工作的需要。原先认为房管工作修修补补、学不了技术的人,改变了糊涂认识,踊跃参加学习。现在,全所百分之九十五的青年工人都参加了学习。
一年来,业余学校收到了可喜的成果。原来全所能看懂施工图纸的只有三名技术人员,现在已有三十多人能看懂图纸或粗通图纸。大部分学员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技术水平。通过学习,许多青年工人在政治和业务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师徒之间
去年冬天,一天深夜,山西省太原汽车运输公司沁县中心站党支部书记张海法处理完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休息,忽然从停车场上传来一阵摇车声。张海法闻声赶到停车场一看,原来是司机王六荣的助手小王正在发动车,他感到奇怪,便问:“小王,你怎么三点就发动车?”小王认真地说:“春节快到了,站上运输任务重,王师傅三点半就出车,我那能睡得着。”眼前的情景,使张海法深受感动,自言自语道:“这小伙子在王师傅身边变得真快啊!”
    收徒
小王叫王仁春,是初中学生。他朝气十足,就是比较调皮。去年年初,王仁春分配到沁县中心站,给王六荣当了助手。
王六荣收了王仁春这个徒弟,在站上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王仁春跟上好师傅了!”有的说:“王师傅开着一部破旧车,本来就够累了,再带一个调皮的徒弟,可真够受!”王六荣听了这些议论,心想:毛主席让我们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咱怎能因为小王有一些缺点和毛病,就嫌弃他呢!
刚上车时,王六荣看到小王活泼可爱,积极热情,心里十分高兴。没过几天,小王的毛病犯了。一次,他们起了个大早,出车到长治市后,王仁春不听吩咐,蹓上大街,整整玩了两个多小时。回来后,他们紧赶慢赶,回到沁县,天已大黑了。
小王本想当一名运输尖兵,穿上工作服,开着“解放牌”,每天奔驰在柏油马路上,多痛快,多威风!但上车不久,王师傅开的是辆破旧车,出门还挂拖车,每天没明没夜,东奔西跑。这时,他感到当司机是件苦差事,没意思。那股子热劲就慢慢冷下来了。常常是早上睡懒觉,上车打瞌睡,下车到处跑。
车队领导知道这事后,考虑到王六荣生产任务重,年纪又大,身体又不好,想给他换一个徒弟。一些“好心”的人也劝他换一个好。
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劝说”,使王六荣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得培养接班人重要,越想,越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对领导说:“一个汽车司机,努力完成运输任务,十分重要。可是对一个共产党员、老工人来说,把我们的后代教育好,比完成生产任务更重要!”
从此,王六荣带好小王的决心更坚定了。
   榜样
王仁春的思想波动,王六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决心言传身教,把小王带好。
王六荣就是这样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来带徒弟的。平常,小王的工作服脏了,晚上他悄悄拿回家去,让自己的孩子给洗干净。有时,一天出车十六、七个小时,他宁肯自己擦车、检修,总要挤时间让小王多休息一会儿。
去年初冬时节,他们的车到太原进行保养。当时天已经很凉了。小王劳累一天,到晚上很快就呼呼入睡了。王六荣看到小王盖着一条被子,身子蜷作一团,就把自己的大衣轻轻地给小王压在身上。小王感动地说:“王师傅,你有胃病,着了凉要犯病的。”王六荣说:“老病了,不要紧。”天长日久,小王在王六荣身边总觉得心里热呼呼的,听什么都觉得亲切。
王师傅的革命经历和工作精神,也深深感动着小王。小王刚到站上,就听到人们传颂着王六荣全心全意干革命的事迹。王师傅一九五○年参加工作后,整整赶了八年马车。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一九五八年开车以来,十五年如一日,胸怀大目标,脚踏实地干,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年年被评为优秀司机。如今,年纪大了,身体差了,还是任劳任怨,处处干在前头。现在,他有机会和这位老师傅在一起,关系越来越好,感情越来越深,他感到王六荣的一举一动都是他学习的榜样。
王六荣懂得,一个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因此,他经常和小王促膝谈心。他俩一起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起忆苦思甜,一起参加大批判。还常常给小王讲雷锋等英雄人物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故事。他说,雷锋同志把毛主席的书比作“粮食、武器、方向盘”。说得多好!咱们开车,也不能离开方向!为了让小王有较多的时间学习,王六荣晚上出车回来,总要设法在进站前吃了饭,收车后自己擦车、检修。小王也赶忙和师傅一块收拾,然后一块去整洁、休息,一块参加学习。
    成长
王仁春看着师傅的行动,听着师傅的教导,想着师傅的革命历史,再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的教导,感到格外亲切、深刻,懂得了理想不是空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要靠辛勤劳动才能实现的。有一次他对王六荣说:“王师傅,我是共青团员,如果党需要我,我一定象雷锋同志那样,为革命开好一辈子车!”王六荣看到小王思想通了,高兴地说:“是呵,党和人民把车交给咱,咱应该一心一意把它管好开好。”从那以后,小王学习的自觉性一天比一天高了。他除积极参加站上的集体学习外,还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几个月来,他挤时间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宣言》等不少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还读了许多歌颂英雄人物的革命书籍。
小王对工作也积极了。每天很早起来,抢先去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收车后,总要把车擦得干干净净,细心检查一遍。去年冬天,有一次,他们挂着拖车,满载玉米种子从沁县运往阳城,途中下起了大雪。车到晋城时,路面罩上了一层冰,滑溜溜的,再往前走,困难很大。王六荣把车停下,问小王怎么办?小王果断地说:“走!条件越苦,越是锻炼的好机会。”师徒俩想到一起了。他们把拖车放在晋城,开着主车往阳城来回跑了两趟,不仅送了两车种子,还捎回两车煤来。两次往返,小王迎着风雪,积极排除障碍,扫雪开路,并和师傅一起装卸货物二十多吨,一直苦战到深夜。小王累得筋疲力尽,不叫一声苦,一声累。第二天一大早,又跟车上路了。
人们看见小王的成长,都说是王六荣辛勤培育的结果。王六荣却说,这全靠毛泽东思想的哺育。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女工在屠宰场上
一天中午,梁平县招待所的院坝里挤满了人,正在观看一场杀猪技术表演。一个腰缠劳动布围腰、脚穿深筒胶鞋的年轻姑娘,熟练地剥着猪皮。只见剥皮刀在皮肉间忽隐忽现,听得“哧啦、哧啦”的一片声响,四分钟功夫,一张猪皮就剥下来了。几位老屠工抖落着猪皮看来看去,连声称赞:“不错,又是张一级品。”
这姑娘是谁?她就是出席四川省梁平县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城食品站屠宰工人徐安珍。
一九七一年十月,刚满十八岁的徐安珍从农村来到中城食品站工作。小徐想:食品站不外卖卖肉,开开票,是件不容易出差错的工作。她高高兴兴地到站里报到。但是,站的领导没有分配她去卖肉,而是领着她到了屠宰车间。车间里一股腥臭气味,熏得她直想呕吐,刚来时的高兴劲顿时烟消云散。她思想里展开激烈的斗争:杀猪宰羊,既累又脏,这哪是女孩子干的活路?
副站长、老工人眭国平看透了小徐的心思,就耐心地向她讲述屠宰工作的重要意义。团组织组织她和青年工人学习《为人民服务》,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在老工人和团组织的帮助下,小徐逐渐明白了:屠宰工作同其他革命工作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
从此,她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常常早上班,晚下班,抓住一切机会练习杀猪的基本功。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她终于学会了杀猪、砍边、取内脏、刨头、蹄等技术,能够独立操作了。
以后,站里需要剥皮、削皮技术的工人,小徐就主动去学习。有人对她说:“别看老师傅剥起来轻巧,其实技术性很强,学起来可不容易呀!”可是,小徐性格倔强,她决心学会这门技术。开始,刀不听使唤。师傅给她做个样子,她就照着做。剥了两张皮,手背就被猪皮磨破了,猪毛刺在手背上,痛的难受,但她从不叫一声痛。如今,她的手背上打起厚厚的茧巴,熟练地掌握了剥皮、削皮的技术。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壮族女工学瓦匠
阳光下,一群年青的学徒工正在进行砌砖技术测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短辫子、红黑脸的小姑娘,她头不抬,汗不擦,摊灰放砖,技术十分熟练。考核结束,两个半小时,她就砌了五百零一块砖,质量完全合格。在场的人都称赞说:“小兰进步真快!”
三年前,壮族女儿兰必金,由贫下中农推荐来到广西建筑工程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当工人。小兰一心想的是当工人,开机器。可是,来到建筑工地,尽是跟泥水打交道,心里凉了半截。
一次,队长分配她砌一面砖墙,小兰摊开灰浆,拿起砖来就往上砌,没想到刚砌了一点就歪了。有个同志看了开玩笑说:“小兰真是手艺高,砌的砖墙也弯了腰。”听了羞得顿时满脸通红。站在旁边的老队长、共产党员陈天坤却鼓励她说:“小兰,不要怕,手艺是练出来的,多砌几遍就会啦!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着又热情教她掌握技术。
晚上,小兰想起了父母亲的嘱咐和贫下中农的期望:要好好向工人阶级学习,接好革命的班。小兰翻来复去睡不着,心里很惭愧,决心好好学习。
这时,工地党支部展开了回忆对比活动。小兰听了老工人忆苦思甜的报告后,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从此,小兰把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同自觉地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脏活重活抢着干,虚心向老工人学习。有一次,她砌一个角头时,一位老师傅看她吊线时站的位置不对,就告诉她说:“吊线时位置一定要站正,不然看过去的角度是斜的。”小兰回味了老师傅的这句话,联系到自己成长的过程,深有感触地说:“是呀!做人也是这样,思想不正,行动也会偏差。”在党的教育关怀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小兰去年七月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