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要有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
程晋
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党的十大通过的新党章把这个原则写进了总纲部分:“全党同志要有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这是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经历了十次路线斗争。在长期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社会上各种反动潮流和错误倾向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党内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马列主义的党,一个共产党员,决不能随波逐流,必须具有反潮流的革命精神,为坚持正确路线而斗争。只有在反潮流的长期斗争中,党的正确路线才会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者才会锻炼成长,党才会发展壮大。坚持反潮流这个马列主义的原则,是我们党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在党内十次路线斗争中敢于反潮流、敢于坚持正确路线的代表和导师。毛主席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粉碎了以刘少奇、林彪为头子的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和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打退了他们掀起的反动潮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斗争并没有结束。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反映到党内的路线斗争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潮流今后还会出现。能不能及时识破它、硬着头皮顶住,能不能始终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反对修正主义路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因此,坚定地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发扬反潮流的革命精神,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今后发展的大问题。敢于反潮流,善于反潮流,这是共产党员党性的重要表现,是一切革命者必须具备的战斗风格。
反潮流,必须明辨方向。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有代表不同阶级的不同方向的潮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资产阶级和各种假马克思主义骗子掀起反动潮流的时候,常常要利用各种伪装,这就更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区别革命潮流和反动潮流,分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这样,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时候,才能敏锐地看到“风起于青萍之末”;当错误潮流已泛滥起来的时候,才能不被其汹汹然之势所惑,准确地、勇敢地进行斗争。
反潮流,要出于公心。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不是争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而是为中国和世界的大多数人谋利益。只有无私,才能是非分明。只有无私,才能无畏。那种“不为最先”、“不为祸始”、“出头椽子先烂”的个人打算,是对革命无所作为,随波逐流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世界观。事关路线,事关大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出于公心,就会挺身而出,为革命利益坚决斗争,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就会成为无所畏惧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成为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离婚,任何逆流都骗不了,吓不倒的坚强战士。
反潮流,要掌握政策。任何一种反动潮流或错误倾向的出现,其中必有主要代表人物和被影响、被卷入的另外一些人。我们必须实行正确的政策,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毛主席关于两条路线斗争的理论与实践向我们指明:要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斗争策略,教育和团结大多数。只有这样,才能始终掌握斗争大方向,把斗争引向胜利。
四十年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写过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冈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这段话形象地刻画了对待历史潮流持不同态度的几种人物。我们决不做站在“山冈上”和徘徊于“海滨”的那两种人,而要做革命的“弄潮儿”,勇敢地投身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风浪中去,立于“涛头”之上,迎击任何反动潮流,把革命的滚滚浪涛更迅猛地推向前进!


第3版()
专栏:

  辨潮流,反潮流
——学习鲁迅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师学文
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但在每一历史时期,总有革命的潮流与反革命潮流的搏斗,时高时低,时起时伏。革命者的责任就是分辨潮流的性质,冲破反革命逆流,推动革命的潮流勇往直前。
鲁迅战斗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他闯过了多少急流险滩,辨别了多少逆流暗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坚定地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置身于革命的潮流中。这中间有着多么丰富的宝贵经验啊!“横眉冷对千夫指”,正是他自己反潮流、战逆流的生动写照。在那“寒凝大地”“风雨如磐”的黑暗社会里,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屠刀,鲁迅毅然表示:“只要我还活着我总要拿起笔来对付他们的手枪的。”背后有各色各样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冷枪、暗箭,鲁迅坚定顽强,毫不动摇,他荷戟“横站”,“怒向刀丛”,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凭着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鲁迅指出,“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都败在他们手里。”潜伏在革命洪流中的反革命暗流往往不易察觉,其危险也常常被人忽视。鲁迅却经常用他锋利的笔,提醒革命者注意革命潮流中的反革命逆流。
三十年代初期,当王明、刘少奇、周扬那伙骗子打着革命旗号粉墨登场的时候,鲁迅看穿了他们反动的本质,指出他们的目的不过“只为了小团体,或者还其实只为了个人”,即“借革命以营私”而已。鲁迅看清了这股反革命的逆流,与之斗争,毫不留情。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几年之后,这伙骗子露出原形,大肆宣扬什么“国防哲学”、“国防文学”,大搞阶级投降、民族投降,变成了一伙“只能翻筋斗而不能跨正步”的家伙。对着“雄赳赳首先打上门来”的周扬一伙,鲁迅横眉冷对,抱病斗争,笔锋指处,“大旗”虎皮骤然坠地。“四条汉子”从此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以致他们挣扎了三十年也无法摆脱。革命辩证法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鲁迅面对那些庞然大物,那潮水般涌来的反动逆流,不怕孤立,坚决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庄严宣告,对于形形色色的敌人,他“一个都不宽恕”,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战士反潮流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鲁迅的反潮流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他靠马克思主义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所以看得远,看得真,看得准。他愤怒痛斥托派匪徒们的“高超的理论”,断言“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
时代推进了一个世纪的三分之一,革命的潮流汹涌澎湃,一往无前。
 时代对每一个革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产阶级革命者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为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做“于涛头且不在意”的“弄潮儿”。


第3版()
专栏:

  顶天立地的钢铁战士
——朝鲜宽银幕故事片《永生的战士》观后
黄式宪
在抗日斗争的年代,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高举反帝革命旗帜,为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朝鲜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册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朝鲜宽银幕故事片《永生的战士》,以朝鲜人民的抗日风暴为时代背景,用凝炼而富于革命激情的电影语言,着力塑造了一个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抗日游击队战士金石哲的高大形象,歌颂了朝鲜人民反抗侵略、光复祖国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光荣的斗争传统。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的这一幕幕历史场景,揭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英雄的朝鲜人民的革命精神是不可扼杀的,英雄的朝鲜人民的抗日革命洪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金日成将军的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金石哲,是一个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英雄典型。在一个严寒的冬天,他接受上级交给的光荣使命,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他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向群众宣讲革命真理,把遭到敌人破坏的抗日爱国组织重新建立起来。他那战斗的足迹,踏遍了高山密林、平原村庄。犹如一颗闪亮的火花,点燃起人民心头革命必胜的希望,鼓舞他们为拯救祖国、消灭敌寇而奋起战斗。
影片通过感人的戏剧情节,突出描绘了金石哲英雄性格中一个可贵的方面,那就是:把革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性和坚定性。当他回到故乡,虽然十分惦念久别的母亲,却数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扑在革命的工作上,同战友一道,为重建抗日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四处奔忙;而他同母亲的第一次会面,却是在他被捕入狱之后。当母亲说:“孩子,你离开家以后,做梦也没想到,咱们母子会这么见面。”这感人肺腑的场面,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党的光辉形象。由于叛徒出卖,在敌人突然袭击的危急关头,为了保存组织,掩护战友迅速转移,他毅然把敌人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临别时,他把司令员赠给自己的手枪,珍重地转交战友,并且叮嘱他:“这枪是司令员同志交给我的,让我用它保卫革命”,又语重心长地说:“不要顾个人,要保卫组织。”这响铮铮的语言,揭示了一个革命战士临变不惊、忘我献身的崇高精神。在狱中,为了保护抗日组织,减少伤亡,他断然拒绝了组织上营救自己的计划,在给战友们的信上说:“组织比生命还贵重,你们要继续扩大组织。”表现出一个人民战士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革命鞠躬尽瘁、视死如归的崇高情怀。
贯穿于金石哲英雄性格中的一条红线,是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对领袖的无限忠诚,这使他始终如一地把革命组织看得贵于一切,把政治生命看得重于一切。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中,山洞里,一盏小油灯下,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着金日成将军的著作。他向战友们传达了金日成将军关于团结群众、挫败敌人、掌握主动、夺取胜利的重要指示,勉励战友们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决贯彻将军的指示。”当母亲和妹妹到狱中来探望他时,英雄的母亲斩钉截铁地说:“人要活得磊落”,以此与儿子互勉共励,而英雄则坚定地答道:“金将军的战士,最骄傲的是接受革命的任务,并为完成这个任务,战斗到献出生命,心甘情愿,决不动摇!”这是一个革命战士的忠诚誓言,也是鼓舞他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不息的力量的源泉。
党的阳光照铁窗,这使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和精神折磨,从容自若,宁死不屈,无比地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作出了豪迈的回答:我们的肉体可以被消灭,但共产主义思想却是永生不灭的!这里,有力地展示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坚贞的革命气节。为了烘托他那气壮山河的革命节操,影片还运用了一组富于革命激情的镜头:茫茫雪地,金石哲穿着单薄的衣服被敌人押着缓缓走过;紧接着一个特写,是他那坚定、威武地踏在皑皑白雪上的赤脚。这特写重复了多次。这一行行清晰的脚印,突出地显示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所独具的钢铁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敌人为了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加剧了残酷的审刑,妄图从神志昏迷的金石哲口中得到革命的机密。我们的钢铁战士,无私无畏,顽强斗争,并用咬断自己舌头的行动,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一切恶毒计谋。在他英勇就义之前,迈步出监,昂首微笑着向狱中难友和同志们告别,这时,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就在同志们手心上,庄严地一笔笔写下了“金——日——成——将军”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顿时,群情激奋,“朝鲜革命万岁”的口号声如春雷爆发,把影片情节推向最高潮。这时,一个无产阶级坚强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岿然矗立在我们面前,深深铭刻在我们心头,带给我们以巨大的思想鼓舞力量。
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指出:“我们要在劳动人民中更加深入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使所有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们党和我国革命的历史根源,并用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认真教育他们。”影片《永生的战士》,通过艺术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指示。它是一曲朝鲜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是一首赞颂无产阶级战士革命气节的英雄诗篇,又是一课朝鲜人民光荣革命传统的形象化教材。
影片《永生的战士》中所反映的烈火熊熊的战斗生活,对于我国人民是很亲切的。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斗争,把我们两国人民紧紧连结在一起。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前程似锦。中朝两国人民在长期艰苦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坚如磐石,这是任何力量也打不破的。
漫漫长夜迎曙光,铮铮铁骨顶天地。真正的革命战士是不死的,他和祖国一起万古常青,激励人们踏着先烈的血迹奋勇前进!


第3版()
专栏:

  友好的情谊 精彩的演奏
——欢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
中央乐团 晨星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的访华演出,在北京已经进行四场。这四场音乐会,在尤金·奥曼迪先生的指挥下,广泛涉猎从古典到现代各民族不同风格、流派作曲家的十几部交响乐作品,向听众展示了他们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一九○○年创建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七十三年的演奏生涯中,为交响音乐的传播做了大量的工作。著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和他的前任里奥波德·斯托考夫斯基为这个乐团的建设付出了许多心血。在他们的辛勤培育下,费城交响乐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演奏风格:气势雄伟,热情豪放,音响丰满,音色富于光彩。费城交响乐团被誉为世界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
尤金·奥曼迪先生指挥费城乐团已整整三十七年。他虽年逾古稀,但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乐团的演奏者大多是有多年演奏经验、造诣很深的艺术家。他们演奏的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田园)把人们带入了一幅幅画境:清澈的溪水,动听的鸟声;质朴、粗犷的村民的舞蹈;忽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忽而云开雾散,田野一片清新……贝多芬用丰富的构思和清秀的笔调,描绘出十九世纪初期的维也纳田园风光和作曲家自己漫步在田园中的心境。他们的演奏把这些意境表现得很生动。尤金·奥曼迪先生热情地指挥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乐曲的处理构思严谨,气魄宏大,充满了激情。特别是第三乐章结尾向第四乐章胜利主题的过渡段落,激动的情绪不断高涨,音响和力度步步增强,直到顶点,整个乐队以最辉煌的音响奏出了壮丽的凯歌,令人振奋。勃拉姆斯第一交响乐处理得深沉、庄重。其中第二乐章首席小提琴演奏者诺曼·卡罗尔美妙如歌的独奏和末乐章弦乐器浓郁的主题陈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自新大陆)中,英国管演奏者路易斯·罗森布拉特吹奏黑人民间音乐风格的主题,淳朴动人。演奏巴伯尔的《柔板》,弦乐队尽情施展他们的艺术魅力,那优美舒展的旋律,和谐的音色,就象一首优美的诗篇。而列斯皮基的《罗马的松树》又象是一幅幅色彩浓烈、构图鲜明的油画,它从几种不同角度,刻画出罗马城乡的美丽、壮观。乐队演奏音色变化光彩夺目,第四乐章气势磅礴,使这支乐曲成为音乐会中很有特色的曲目。还需提及的是乐队定音鼓的演奏,节奏的准确、灵敏,力度控制的强烈对比,在许多作品中都成为体现乐曲生命和力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费城是美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一面旗帜。《独立宣言》在这里诞生,美国人民彻底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费城是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个首都。生长在这个城市的费城交响乐团,也有自己光荣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一九四○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尤金·奥曼迪先生曾经怀着强烈的正义感,亲自主持义演,捐款支援白求恩大夫和八路军的医疗工作。一九四二年,他们又组织专场音乐会,对苏联人民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给予支持和声援。
尤金·奥曼迪先生和费城交响乐团的全体艺术家,对于描写我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战斗历程的音乐作品——钢琴协奏曲《黄河》,抱着极大的热情。在来中国之前,他们已在美国公演了这部作品;到北京之后,他们同中国钢琴家殷诚忠,细致磋商,再次进行排练。九月十六日,中美艺术家首次合作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刚健、激越的钢琴和热情、饱满的乐队交相呼应,深深激动了全场观众。中美两国艺术家首次合作演出的成功,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在音乐会上,中国钢琴家殷诚忠还演奏了一首美国钢琴小曲《牧场上的家》,他以甜美的音色,细致的处理,在听众面前铺开一幅美国北方幽静的牧场的图画。在观众一再热情邀请下,尤金·奥曼迪先生指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演奏了他们自己编配的中国陕北民歌《工农进行曲》。中国听众被这亲切的旋律深深打动,由衷感谢美国艺术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作为美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远涉重洋,第一次来到中国,带来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情谊。在北京短短几天日子里,美国客人欣赏了中国古典、民间音乐和现代革命音乐,观看了歌舞。他们还访问了中央乐团,中美艺术家互赠乐器、唱片、乐谱,热情交流演奏经验,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和相互了解。
我们感谢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友谊,感谢美国艺术家的精彩演奏。祝愿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继续保持和发扬严肃认真的演奏作风,在艺术上取得更深的造诣。(附图片)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北京演出。受到听众欢迎。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