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干结硕果
——记山西姜家湾煤矿多快好省发展煤炭生产的事迹
在世界闻名的云岗石窟附近,有一座多快好省地发展煤炭生产的矿井——山西省大同市姜家湾煤矿。
这个矿已经提前七十一天完成了今年上半年的生产任务。截至五月底,原煤产量和掘进进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点三和百分之二十一;全员效率达一点七八吨;上缴利润比历史最高年的同期提高一倍多;各项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这个在文化大革命前用辘轳提升,手平车推煤,年产只有五万吨的小煤窑,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扩建成年产三十万吨的中型煤矿,到建矿的第五年,生产水平就突破了设计能力。
姜家湾矿井建设速度这样快,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大干得来的。
大干战胜建井的一切困难
一九六五年的初春,冰雪未消,北风怒吼。姜家湾七十七个采煤工在小沟里搭起帐篷,带着几十把铁锹、镐头,一台七十五马力的旧绞车,一台三十年代的压风机,来到工地,破土动工了。
这时候有几个人在工地上转了一圈,说:“这里是个龙潭,建井有很大困难。即使要建井,也得二百多人的专业建井队干好几年才行。”
姜家湾的工人和干部不信那一套,就大干开了。他们扛着几十斤重的老式风钻打眼不觉得沉,挥起二十多斤重的大铁锹也不感到累。压风机坏了,风钻不能打眼,他们就用电钻打;电钻坏了,他们干脆就用钢钎大锤打。井筒打到二百米深,出现了裂缝,地下水象喷泉一样冒出来,真是打开“龙潭”了。可是,用总路线精神武装起来的矿工们,在困难面前只知前进,哪知后退!他们头上顶着淋水,两腿泡在水里,一边排水,一边建井,建井工程一刻未停。
共产党员王锦,又管井上的压风机,又开井下的水泵,井上井下两头跑,连续大干四十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老工人薛维富,家住矿山附近,白天晚上在井下,一天三顿饭让家里送到井口,七个月都没回家睡过觉。许多同志公休假不休息,轻伤、小病不下火线。
有一次,扩建井下总入风道,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巷内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淋头水在顶板上冻成一根根的冰柱,整个巷道变成了“冰凌洞”。工人们头上顶着冰凌,脚下踩着冰水,淋湿的衣服冻成了硬壳,手挨在矿车上一粘一层皮,就在这样情况下,他们照样按时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三百多吨积煤自燃起火,严重地威胁着矿井的安全。广大职工冒着一百多度的高温,嘴上捂着毛巾,推着矿车冲进火区去挖走燃着的煤,许多人手被灼热的矿车烫起燎泡,也完全不顾,一直苦战三个昼夜,才把火灭掉。
冰凌冻不垮,烈火烤不倒。姜家湾广大矿工就是以这样大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斗志,仅用了七个月的时间,高速度地打成了一对八百米的大斜井。
干部大干带领群众大干
姜家湾煤矿的各级干部中,有的是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老战士,有的是饱经旧社会苦难的老矿工,有的是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从工人中选拔的新生力量。尽管他们各自的经历不同,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坚持劳动,不脱离群众。干部身上的汗水跟工人一样多,干部手上的茧子跟工人一样厚。
党委书记韩成良带头参加劳动,深入生产第一线,作出了榜样。一次,井下打透了几百年前的小煤窑,里面石头塌的岈岈嵖嵖,灌满了积水,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为了尽快查清里面的情况,工人争着要下去调查,干部也争着要下去调查。结果,党委书记韩成良走在前面,他向前走一步,工人在后边跟一步,他被乱石绊一下,工人们的心就揪一下。他们在古煤窑里摸索了整整一天,混身上下都是污泥,终于把里边的情况摸清了。
武装部长刘斌一年要下六个月井。他年龄比工人大,体力比工人差,可是照样头顶头地跟工人们一块装煤,膀挨膀地跟工人们一块推车。他脖子上生了一个疮,不宜劳动,仍然坚持下井。工人们劝他休息,他说:“兵松松一个,将松松一伙。当干部的吃不得大苦,怎能领导群众大干!”
青年干部吕文秀,是全矿科室干部参加劳动的榜样,他既要处理繁重的财务业务,又要坚持半天时间参加下井劳动。有时晚上还要到办公室干两个小时。他说:“工人们都在大干,咱怎能小干!”
今年一至五月,机关干部平均每人参加劳动六十天,党委成员参加劳动四十一天,从一般干部到党委成员,都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同工人在第一线并肩劳动。
现在,这个矿的全体职工,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正在准备打一次设备翻身仗,向采掘机械化进军。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矿山风云

永不自满的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采煤能手郭清泗
全国劳动模范、江西萍乡矿务局著名的采煤能手郭清泗,刚从高山煤井调到黄冲煤矿的那天,工人们正在坑道口、食堂边议论他来到的消息,老郭却已经带着一个工人下井打溜煤眼去了。
打竖直的溜煤眼,对于一向是采缓倾斜煤层的郭清泗来说,还是头一回。可是,老郭并不因为自己没干过,而把任务推却下来。他迎着困难上,边干边学习,终于拿下了二点八米的进尺。
班长不知道郭清泗是打溜煤眼的新手,班后向他指出:出力还不够,还要加把劲。郭清泗对“还不够”三个字,特别心领神会,他赞赏地点了点头,认真地听取了班长对一个普通战士的批评,诚恳地接受了班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可是,同他一起工作的那个工人听到这个“不公正”的批评,怎么也沉不住气,“嚯”地站起来,要给郭清泗摆功。郭清泗一把拉住说:“我是一个普通一兵,过去和现在都没有把这个兵当好,没有什么功劳可摆。要摆,就多摆些还不够的地方吧!”
第二天,老郭又同那个工人去掘进穿过第五煤层的岩石大巷,在困难的地方创造了进尺二米四的新纪录,可是他说“还不够”;第三天老郭又创造了进尺二米六的新纪录,他仍然说“还不够”;第四天,他一鼓作气,努力作战,把掘进岩石大巷的进尺提高到了四米九。三天之内,使进尺纪录提高了一倍,创造了黄冲煤井岩石大巷掘进的最高纪录。有人认为,这下子可到顶啦!郭清泗却总是那句老话:“还不够。”
多少年来,郭清泗不管创造了多好的成绩,从不自满,总是用这种“还不够”的精神鞭策自己。早在一九五一年,郭清泗用手镐创造了全国采煤最高新纪录,以后又多次刷新采煤纪录。一九七○年郭清泗由老矿调到了新煤井,担任开拓任务。条件不一样了,工种也变化了,老郭总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断为开发矿业创造新成绩。
当郭清泗刚刚来到高山煤井时,这里还是一片丛生的灌木,开井的压风设备也没有运到。但是,郭清泗和工人们是为了扭转北煤南运来到这里的,他说:“时间就是煤炭,我们一定要早建井,早出煤。没有机器有双手,天大困难不低头!”不等压风设备,郭清泗就领着工人们挥起臂膀用手锤钢钎打眼了。当斜井打到五十多米时,岩石越来越硬了,钢钎打下去火花直冒,有时只出现一个白点。岩石硬,郭清泗和工人们的斗志更坚。虎口震裂,老郭就用毛巾包着干;飞溅的岩石粒打着了眼睛,老郭就用手揉一揉继续干;钎子打卷了,老郭就抢先从几十米的斜井登上地面,把它淬好火送回井下接着干。郭清泗和工人们就是靠这股子革命加拚命的精神,使班进度最高达二点八米,超过了风钻打眼的速度,打出了一口长达一百四十多米的斜井。手拿钢钎超过了风钻打眼,这是多么惊人的成绩!可是老郭照例觉得“还不够”。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编后

“还不够”精神赞
在谈到自己的生产成绩的时候,全国劳动模范、江西萍乡矿务局著名采煤能手郭清泗有一句口头禅:“还不够”。创造一次新纪录,他说“还不够”;创造第二次新纪录,他又说:“还不够”;创造了第三次新纪录,他仍然说:“还不够!”
“还不够”,反映了一种不自满,不停滞,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在革命队伍中,特别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还不够”反映的正是毛主席提倡的这种精神。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未来。我们要象登山运动员那样,把脚印留在后面,不断向顶峰前进。”大庆工人向往的是这种“还不够”的精神。
“年年要有新套套,年年要创新成绩。”大寨贫下中农坚持的也是这种“还不够”的精神。
千真万确,我们不管取得多大成绩,比起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来,比起伟大的共产主义目标来,怎么好说“够”了呢?
全国有多少劳动模范、积极分子,也象郭清泗一样,总觉得“还不够”啊!他们取得了一个新成绩,还要力争更好的成绩;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还要攀向更高的水平。
有了这种“还不够”的精神,就能持久地反骄,不断地破满,不论工作取得多么大的胜利,都不会忘乎所以,而会兢兢业业,谦虚谨慎,鼓足干劲,奋发前进!


第2版()
专栏:矿山风云

抢护线路
一天深夜,窗外一片漆黑,一阵雷声惊醒了广西八一矿机电厂外线班老工人蒙天养同志。他听说矿区北面二十二万千伏安线路出了故障,立刻起床,冒着大雨和同志们一起奔赴现场。
现场的峭壁上的一根母线被打断了,矿山供电全部中断。老蒙心如火焚,他抢先第一个爬上十米多高的峭壁,把保险绳往腰间一拴,双脚登在又湿又滑的峭壁上,投入了抢修的战斗。这时,风更狂,雨更猛,他紧握着手中的工具,借着闪电的亮光,装卸着一根根断线和瓷瓶。正在紧线的时候,一阵狂风袭来,几十斤重的母线脱手而出,线又松下来了。在这紧要关头,急骤的雨点密集地打在他的脸上,眼都睁不开,但他不顾一切,双手紧紧地拉着来回摆动的母线,大声喊道:“同志们,加油拉呀!”母线在暴风中激烈地摆动,他和同志们艰苦地搏斗了两个钟头,事故排除了,暴风雨中的矿山顿时一片通明。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矿山风云

炸通溜井
这天,正当掘进进入关键阶段,垂直的主溜井一下子堵死了,使下掘工程无法继续进行。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井巷公司第二掘进工程队副队长黄清云,立即带领几个工人来到主溜井。发现在头顶上六米高的地方,有几十块矿石挤在一起,把井口卡住了。黄清云当机立断,决定用炸药炸掉它。
于是,他用绳子把腰捆住,让其他的工人都躲开,自己悬在检查天井口的陡壁上,用竹竿把炸药举到卡着的矿石缝里。第一次由于炸药的威力不够,没有把矿石炸下来。这时井里充满了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加上卡住的矿石已经松动,形势比第一次更加危险。黄清云屏住呼吸,用竹竿子举起炸药包,进行第二次爆炸。井内轰隆一声,被卡住的大矿石纷纷崩落下来,从黄清云的身边擦过。险情排除了,堵住的主溜井口被打开了。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矿山风云

抓紧分秒
“轰隆隆!”掘进的第三遍炮刚刚响过,抚顺老虎台矿井巷区九六三队一班的工人们马上冲上去,干起来,不一会儿就完活了。
青年工人小李目测了一下掌子进度,对老班长韩寿柏说:“韩师傅,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拾掇一下工具升井吧!”韩寿柏一看表,离交班时间还差五十分钟,就对大家说:“八小时工作制是劳动纪律,我们要爱惜每一分钟,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点贡献,不到点不能升井。”
大家觉得老韩说得对,决定再放一遍炮。同志们有的打眼,有的运料,有的装炮,经过四十分钟的紧张劳动,第四遍炮放响了。大家又一鼓作气,扫掌子、接溜子,直到为下班生产创造好了条件,才愉快地离开了工作面。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抚顺老虎台矿一二六采煤队,提前四十七天超额完成今年上半年原煤生产计划。这是这个队的新老工人一起研究复杂的煤层情况,继续夺高产。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矿山风云

批修整风 推动增产
本报讯 河南义马矿务局狠抓批修整风运动,推动煤炭大幅度增产。在提前二十天完成上半年原煤生产计划,提前四十天完成上半年掘进计划的基础上,进入六月份以来,原煤日产量突破万吨,并稳定在这个水平上。
今年以来,这个矿的广大职工,坚持用本局革命和生产变化的铁的事实,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诬蔑“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对大好形势进行恶毒攻击的滔天罪行。广大职工越批路线觉悟越高,越批革命干劲越足,越批为国家增产煤炭的决心越大。五月份这个矿生产原煤二十七万九千九百吨,开拓掘进二千二百七十九米,创造了建矿以来月采煤、月进尺的最高纪录。


第2版()
专栏:矿山风云

加快掘进 采掘平衡
本报讯 湖南郴州地区高亭司煤矿大鼓革命干劲,加快掘进速度,促进了煤炭生产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矿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分别提前四十三天和两个月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为了加快煤炭生产建设的步伐,这个矿坚持执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早在去年就改变了过去那种“采掘不分家,同吃大锅饭”的现象,摆正了采掘位置。做到劳力上充实掘进队伍,物资上保证掘进需要,技术上加强对掘进的指导。全矿掘进速度大大加快,为今年大幅度增产煤炭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2版()
专栏:矿山风云

干部上山 指挥生产
本报讯 河北开滦马家沟矿党委坚持干部上山跟班劳动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前二十天完成上半年原煤生产计划。
进入第二季度以来,这个矿有一半的掌子面面临着衔接任务,只有加快掘进速度,提前准备出掌子面,采煤工人才有用武之地。为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王尽忠同志经常深入井下第一线跟班劳动、了解情况,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研究搞好采掘衔接的措施。为了加快掘进进度,他还带领有关采煤队和掘进区的党支部书记,到井下做实地调查,一条巷道一条巷道地分析情况,一个掌子一个掌子地落实任务,使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及时解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