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
——记中共安徽省望江县委副书记于吉位同志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望江县委副书记于吉位,就是这样做的。
职务变化以后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于吉位是县委代理书记。新县委建立后,他担任县委常委。担任县委副书记,是在今年年初。
于吉位认为,工作职务要服从革命的需要。形势在发展,革命在前进,个人的职务也可能有变动。但不管个人职务如何变,干革命的信念永远不能变。
新县委建立初期,常委会分工他管干部工作。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他和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冲击过他的同志一道,分析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状况,排除资产阶级思潮的干扰,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向县委提出合理使用干部的建议,保证了党的干部政策的落实。以后,县委分工他抓农业生产。他就深入基层,蹲点跑面,调查研究,协助县委解决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一九七二年,县委又决定他分管财政工作。这是一个难题:前两年由于管理不善,全县财政收支情况不好,扭转这个被动局面不容易。但他坚信,只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解决不了的“老大难”。这一年,他和其他同志一道,坚持以批修整风为纲,紧密依靠群众,狠抓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加强企业管理。一年之内,就使全县财政收支情况改观。
于吉位不但能正确对待个人职务的变化,也能正确对待过去被他领导而现在领导他的同志。
他任县委常委时,县委书记是王建宏,副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是金庭柏。这两人过去都是他的下级。有些同志就耽心于吉位和他们的关系搞不好。但是不久,少数人的这种顾虑为事实打消了。
于吉位听说王建宏和金庭柏两同志调来望江,打从心眼里高兴。他逢人便讲这两人的优点,并说:“现在的县委班子,‘老、中、青’三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比起旧县委来,强多了。”他主动向这两位同志介绍情况,支持他们大胆工作。这两位同志也十分尊重于吉位。于吉位总是诚恳地说:“我年纪大了,许多方面不如你们。为了党的事业,你们看到我有什么缺点错误,不要有顾虑,尽管大胆提。”
在县委会内部,于吉位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发表意见。多数情况下,他的意见被正副“班长”采纳。但也有的时候,他的意见被否决。遇到这种情况,于吉位毫不犹豫地服从多数人通过的决议。
有一名旧县委的负责干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因为过去的错误受到群众的批判。解放出来以后,有段时期,只是闷头干他所分管的工作,对全县的工作,不够关心。于吉位和他谈心,从全国的大好形势,谈到望江县的情况;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谈到老干部的责任。老于语重心长地说:“保卫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需要我们新老干部紧密合作,团结战斗。我们是老同志,受党的教育时间长,这方面负有更重的责任。”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那位老同志加强了工作责任心,主动积极地关心全县的工作。他说:“老于一心为革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努力工作啊!”
在疾病面前
疾病,对人是一种考验。
提起于吉位的病,说来话可多了。他那高大的身躯和朴实的衣着,衬着爽朗的面孔,看上去很健壮。其实,早在一九五九年,他的腰就损伤了,手也常发抖。以后,各种疾病也相继袭来。只是由于他精神好,才给人以身体结实的印象。
领导和同志们发现他的腰和手有病,劝他注意休息,好好治疗,这使他很感动。在万恶的旧社会,他一家几代人,都因贫病交加,年纪不大就含恨离开人世。只是靠了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靠了无数战友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才有我们的今天。革命者任重道远,现在能为一点小病退下来吗?他恳切地向领导和同志们说:“腰痛,我还能挺起来干,只要还没有丧失工作能力,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从此,人们常常看到他用钢丝围腰稳住腰痛,深入社队,调查研究。
在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于吉位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遇到头痛脑热,常常是朝农村跑,找基层干部商量问题,和群众一道参加劳动,往往是出一身汗,病就好了。他风趣地说:“劳动能治病!”
的确,参加革命工作二十多年,人们很难看到他住医院,也很少见他打针吃药。对一些病,他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依靠身体内部增长的抵抗力,战胜了它。有一次,他的腰部长了一个鸡蛋大的肿瘤,医生警告他:“要动手术,否则会引起恶变。”他想,医生是从最坏处着想的,肿瘤长在我的身上,只有我最能知底细。他对医生说:“肿瘤看起来厉害,但已长出皮外,没有什么可怕。”他谢绝了医生的好意,没有住医院,没有动手术,自己用土法治了一段时间,肿瘤逐渐消失了,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今年春天,正当于吉位决心和全县人民一道大干一场时,疾病又无情地向他袭来。他的腰痛得伸不直,颈椎骨也突然剧痛,半边身子发麻,右手颤抖得连钢笔也握不住。经医生检查,他的腰椎骨有几节错开了两厘米,颈椎骨坏了四节,再不治,将会引起全身瘫痪。地、县委作出决定,要他停止工作,立即住院治疗。
怎样治病?于吉位首先想到的还是革命利益。同志们建议他到城市大医院治疗,他坚决不干;有的劝他吃点补药,他也不肯。他根据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选择了少花钱的牵引疗法,辅助药剂治疗,执意不住医院。每天,他躺在自己的床上,用二个五斤重的铁锤和皮带牵引头部两次,每次一个多小时。牵引时,头昏心闷,额上汗珠直冒……,可是,为了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他宁肯皮肉和筋骨受点苦,也从不哼一声。
严格处理家庭问题
于吉位今年五十六岁了,还是自己缝补洗涮,人家吃饭时大大小小团团一桌,可他只单身一人。他的家呢?
于吉位的老家在河北农村。老伴和孩子都在老家农村劳动。早在他到南方工作时,组织上就动员他把家属迁来。他不同意,说:“把家属搬来望江,是方便些,但这样就使农村的生产者,变为城市的消费者,要增加国家的负担。我对党没做多少贡献,不能再给党添麻烦。”同志们一次又一次地劝他,他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谢绝了。
于吉位家里的人,也曾希望能和他生活在一起,孩子们还曾想要他在城里找个工作。每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耐心地严肃地教育全家大小:“咱家祖祖辈辈在农村,是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农村需要你们在那里好好劳动。”“我是共产党的干部,只能为人民办事,不能一人当官,全家享福。”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女儿树立了以务农为荣的思想,安心在老家农村劳动。
去年秋天,于吉位连续收到几封家信,说是老伴病重,催他回去看望。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勾起了他深情的回忆。在那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自己当民兵中队长,配合八路军同侵略者浴血奋战,爱人参加妇救会,为部队抬担架,忙个不停。解放战争初期,他随军南下大别山,爱人积极支持,临行时送了一程又一程。全国解放后,老伴也经常从老家来信,勉励自己努力为党工作。……几十年斗争生活中结成的深情厚谊,一齐涌上他的心头,于吉位多么想回去看看自己的革命伴侣呵。领导上知道于吉位的心情,批准他回家探望。但是,临行前,他又变了主意:写封信回去,让孩子好好照料妈妈,自己暂不回去。这是为什么?原来于吉位盘算了一下:县里几名常委,一个去省学习,其余都下乡领导抗旱斗争了,只留下自己一人在机关主持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丢下工作往家里跑呢!那几天,他虽然挂念着老伴的病情,但仍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工作上。过了一段时间,听到老伴身体有了好转,他干脆决定放弃这次假期,等以后有空再回去。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昔阳县白羊峪大队党支部书记、太行老英雄王殿俊同志,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经常参加生产劳动。这是他和社员们在工地上交谈。
《山西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带头响应党的号召
——共产党员、老工人陈玉才送女务农
共产党员陈玉才同志,是北京第一轧钢厂的老工人。他早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九四二年,就在敌后参加了党。从此,他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服从革命需要。为了化装侦察,他挑担推车,枪林弹雨不避险;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他做工务农,勤勤恳恳不辞劳。敌人的枪弹,打穿过他的小腿;长期的艰苦劳累,使他得了严重的肝病。但是,除了动手术住院或实在不能支持,他一天也没有休息。领导安排他坐办公室守电话,他还是闲不住。他说:“组织的照顾,是党的关怀。可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咱干不了大的干小的,干不了重的干轻的,总能为革命多贡献点。革命事业总比个人的生命重要呵!”
正是这种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共产主义精神,促使他看得深远,他说: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革命要靠大伙,革命要有接班人。因此,他见到青少年,总是同他们忆苦思甜,给他们谈革命道理,批评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的进步。对于自己的儿女,要求得更是严格。不久前,厂里还传诵着他“送女务农”的故事。
陈玉才的大女儿今年初中毕业。分配前,父女俩就向学校表示,坚决服从党安排。谁知有次开完动员上山下乡的家长会,老师把他留下了,说:“你同孩子的妈都有病,家里有困难,可以暂时让孩子留下。”老陈感到很奇怪。谁说俺俩都有病、家里有困难哪?原来头几天,老伴见不少学生分配在本市上高中或工作,就想把女儿也留在身边,瞒着老陈上学校作了请求。
陈玉才说:“没事,孩子妈的病早好了。我的病有组织照顾,还有儿子在身边。小孩子应该去经风雨、见世面,该怎么分就怎么分。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以革命为重。”
回到家里,陈玉才就严肃批评老伴:“为啥你只是为自己打算,只图闺女在身边?要是在旧社会,女儿上得起学吗?”
老伴说:“你尽讲老话,耳朵都起茧子了。”
老陈说:“起茧子也得听,咱不能忘本。党的号召,党员不带头,谁带头?光顾自己小家,还要不要革命?刘少奇一类骗子污蔑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咱不该拿实际行动狠狠地批判他们一伙吗?”
已经参加工作的二儿子在一旁帮着劝妈妈:“好在这次插队离家也不远。”儿子还以为自己说得很在理呢。
陈玉才一听,感到也不对头,立刻说:“这说法不对。远了就不去了吗?应该说,要服从国家分配,就是再远也得去。再说,咱去农村也并不单纯是为了增加几个劳动力,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到农村一样是干革命,党和国家一样为我们操心。哪象旧社会,有钱人为非作歹,穷人家无依无靠……”
老伴思想终于通了。但在为闺女整装的问题上又发生了争执。母亲要给女儿做身象样的新衣,老陈说:“又不是到农村去做客,做新衣干嘛?要教育孩子不忘本,艰苦奋斗干革命,才是做父母的责任。”他给女儿买了顶新草帽,让女儿把旧衣多补几件带上,多带几双鞋子,乘母亲不在家时,父女俩把被包给打上了。
这件事,不仅对老陈全家教育很深,而且对全厂影响也很大。大家都称赞老陈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先进战士。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注重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
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宝山煤矿太平井党总支,本着积极慎重发展党员的方针,把发展新党员的重点放在生产第一线,使全井采掘段基本达到班班、队队有党小组。
太平井是决定宝山煤矿产量的关键井口。但这几年的生产任务完成得不好。党总支在调查中发现,四采煤段党员少,骨干队伍没形成,生产任务常年完不成;一采煤段有十四名党员,班班有党小组,骨干队伍坚强有力,他们思想工作领先,革命促进了生产,采煤计划月月、季季完成。从一、四采煤段的对比中,党总支清楚地看到:生产第一线是否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党员的先锋作用强不强,革命和生产的形势就大不一样。
为什么采掘一线有些班、段的党员这么少呢?主要是个别领导成员认为:老工人年龄大,大老粗,起不到多大作用;小青年嘴巴没毛,办事不牢。由于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群众落后论”的流毒没有肃清,影响了毛主席的建党路线的落实。经过学习、批判和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大家克服了保守思想,认清了加强生产第一线建党的重要性。党总支便组织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路线和任务,明确入党目的。积极分子鲁庆和是个老工人,苦大仇深,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一贯在生产上苦干,想以此来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经过批修和党课学习,他懂得了共产党员要做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先锋战士的道理,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敢于向阶级敌人进行斗争。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工人经常讲黄色小说,拉拢职工提前升井。经过了解,原来那个人是个外逃的地主分子。鲁庆和就发动职工对他揭发批判,提高了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有的小青年认为入党后“提拔得快”、
“可以脱离采掘”。经过学习后,他们认识到共产党人不是为做官,而是为革命,决心一生交给党安排,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要在采掘一线干一辈子。
除了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外,党总支还让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青年积极分子聚宝金,党支部多次把他放到最艰苦、最关键的地方锻炼。小聚在斗争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加入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工人新党员入党后,太平井党总支仍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路线斗争觉悟,使他们和老党员一起,在生产第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要积极培养 不能消极等待
有个时期,我们党支部在研究发展新党员时,总是把积极分子的名单翻过来、复过去,看看这个不成熟,瞅瞅那个也不理想。不积极主动做思想教育工作,只消极地等待成熟,一度影响了发展新党员的工作。
有个积极分子的入党过程,对我们教育很大。大修组有个老工人,十几年来政治上要求进步,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就是有点怕得罪人,不敢开展斗争,因此未能入党。后来,支部克服了消极等待的态度,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帮助和培养。这位党员同志和那位老工人一起学习和讨论毛主席关于“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的教导,使他认识到,怕得罪人的思想,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处世哲学的表现。要搞好革命团结,就要坚持原则,积极开展思想斗争。经过一个时期培养教育,那位老工人克服了“遇事绕道走”的老好人思想,见到不良倾向敢于斗争了。加上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很好,我们感到他已具备了共产党员条件,就吸收他加入了党组织。
通过这个老工人的入党,也使我们体会到,对待积极分子是消极等待成熟,还是积极培养教育,两种态度,反映了是不是坚持毛主席的建党思想和建党路线的大问题,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一项组织业务工作。把一个积极分子培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是一项严肃的组织工作,更重要的是一项细致的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工作。打那以后,我们克服了以前“趴在桌面挨个数”的倾向,积极主动地深入第一线,对积极分子进行具体的帮助教育,为党吸收新鲜血液准备了较好的条件。
沈阳市第一粮谷
加工厂后勤党支部


第2版()
专栏:

发展具备党员条件的教师入党
去年以来,广东封开县长安公社党委,从优秀教师中积极慎重地发展了一批新党员,有力地推动了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
长安公社党委刚开始在教师队伍里发展党员时,有的党委成员和大队党支部存在着“怕”字,担心吸收知识分子入党会犯“右”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公社党委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和“按照具体情况将具备了入党条件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吸收入党”等教导,分析长安公社知识分子队伍的状况: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在政治上、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涌现出一批决心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积极分子,有的已经具备了入党条件。通过学习和分析,大家端正了思想,把在教师中发展新党员的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党委书记亲自抓,主管文教工作的党员干部协助抓。小学由大队党支部负责,并派出党支部委员专管这项工作。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有关部门的主动性,又保证了发展党员的政治质量。目前,这个公社十二所中小学中,有十所学校有了党员教师。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