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新老干部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战斗
中共望奎县委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县委“一班人”的集体领导作用,发展了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据新华社哈尔滨一九七三年八月七日电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中共黑龙江省望奎县委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新老干部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加强团结,共同战斗,充分发挥县委“一班人”的集体领导作用,发展了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望奎县委的领导成员中,有一半以上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干部。这些新干部朝气蓬勃,敢想敢干。但是有的同志不善于调查研究和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为了引导新干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县委中的老干部注意带头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影响和教育新干部。一九七一年,县委打算制定一个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规划,通知县委成员充分准备意见。当时,正在县委值班的一位年轻的副书记和一位主管农业的常委,立即亲自率领调查组,深入基层,对全县的山、水、林、田进行全面考察,广泛听取社队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他们针对县境东部丘陵地区雨少易旱,西部地势低洼易涝,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但也常常出现春旱的特点,提出了全县“东治坡,西治洼,中部平原打井修渠”的农田基本建设初步规划,交县委通过。由于规划来自群众,来自实践,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全县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
望奎县委讨论问题时,从“班长”到委员都充分发表意见,并且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有一次,县委研究加强公社的领导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把卫星公社原来的一位党委书记重新调回这个公社担任领导工作,也有的同志认为这个干部犯过一些错误,重回原公社担任领导工作不很合适。县委主要领导成员便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党的干部政策,并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卫星公社的干部和群众普遍要求这个干部重新回到他们公社担任领导工作。同时,这个干部也愿意回到原公社在实践中改正错误。县委再作讨论时,大家根据党的政策和实际情况,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这位同志重回卫星公社担任领导工作后,和干部、群众共同战斗,实干苦干学大寨,使卫星公社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之一。
(附图片)
湖南省花垣县县委书记吴运昌(苗族)自觉地依靠群众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图为吴运昌同吉卫公社的干部一起研究治山改土的规划。
  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安徽省军区某团一营党委实行传、帮、带的作法
积极引导新干部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增长才干
新华社合肥一九七三年八月九日电 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某团一营党委热情关怀新干部的成长,积极引导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增长才干。
近几年来,这个营把一批优秀的战士陆续提拔到了基层领导岗位上。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朝气蓬勃,干劲很足,成为部队建设中很有生气的力量。为了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营党委优先安排他们到上级举办的教导队、读书班学习,并且不断派党委成员下去对他们实行传、帮、带。在党委的引导下,这些新干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三连原来担任军农生产和施工任务,后转入军事训练。为了尽快取得指导军事训练的经验,指导员刘明义深入到先行班二班蹲点。他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突破一点,取得了经验,保证了全连军事训练的顺利进行。一连三班有一段时间进步较慢,副指导员吴税田就把铺盖搬下去,白天跟班施工,晚上和战士促膝谈心,帮助三班赶队。他了解到这个班的主要问题是骨干之间工作不协调,就引导全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加强革命团结的教导,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了骨干之间的团结,促使全班很快跃入了先进行列。
为了提高新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这个营党委还经常有计划地让他们单独完成一些重要任务,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一次,上级布置连队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为了使提拔较快的年轻干部王兆勤得到锻炼,在连里蹲点的营教导员梅继舟和连队的指导员就有意识地让他主管这项工作,自己给他当“顾问”。教育开始以前,他们和王兆勤一起到战士中去摸思想反映,广泛听取意见;教育过程中,他们又和他一道备课,力求运用启发式教学解决战士中提出的问题,并且不断帮助他进行总结,使他提高了工作能力。副连长黄章通入伍年限较短,工作不够大胆。营党委经常给他“压担子”,鼓励他到实践中去闯。今年六月,团里委托一营代办全团排长短期集训队,营党委就派黄章通去负责。黄章通头一次担负这种任务,困难很多,营党委就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引导他好好发扬军事民主,集中群众智慧。在党委帮助下,他通过实践很快提高了组织指挥能力,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集训任务。这以后,黄章通更加注意在实践中学习,不断从群众中汲取养分,工作越做越主动。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同志举行酒会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旅日华侨乒乓球代表队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十日讯 廖承志同志今晚举行酒会,欢迎由东京华侨总会副会长黄文钦率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旅日华侨乒乓球代表队,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有关方面负责人马文波、董其武、王芸生、荣毅仁、朱曼平、孙平化、郭东俊、莫燕忠、林丽韫等,出席了酒会。


第4版()
专栏:

前来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
越南民主共和国乒乓球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十日讯 前来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乒乓球代表团,由副团长阮维兴、何曰善率领,今天下午乘火车到达北京。
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东俊、王拓,以及中国乒乓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等,到车站迎接。
到车站迎接的还有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参赞黎俊和越南南方共和乒乓球代表团副团长黎宝等。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马文波会见
旅日华侨学校教师暑假回国参观团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十日讯 廖承志、马文波同志,今天下午会见了以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李万之为团长的旅日华侨学校教师暑假回国参观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会见后,廖承志举行酒会,欢迎旅日华侨学校教师暑假回国参观团。
王芸生、朱曼平、孙平化、莫燕忠、林丽韫等参加了会见并出席了酒会,董其武、荣毅仁也出席了酒会。
参观团是八月七日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赤津益造先生离京回国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十日讯 日中友好协会(正统)中央本部常任理事赤津益造先生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有关方面负责人赵朴初、孟谦、王敏、顾锦心、梁思一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美国客人离广州回国
新华社广州一九七三年八月十日电 美国广播公司董事长里昂纳德·戈尔登逊和夫人,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经理艾尔莫尔·劳维尔和夫人,新闻部编辑戴斯蒙·黄和夫人,结束了在我国的友好访问,九日离开广州回国。戈尔登逊等一行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参观了工厂、农村人民公社等,游览了名胜古迹。


第4版()
专栏:

参加一九七三年伊兹密尔国际博览会
我展览团团长肖方洲离京赴土耳其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十日讯 参加一九七三年伊兹密尔国际博览会的中国展览团团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任肖方洲,九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土耳其。
到机场送行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任王耀庭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张子泉、鲁凤春、郑化民等。
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伊特巴希奥卢等也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新疆垦区的“老红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辽阔垦区,有一批深受广大军垦战士热爱的“老红军”。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里,他们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为夺取全国胜利立过战功;如今,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他们继续保持当年工农红军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居功,不骄傲,为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积极贡献力量。
垦区的开路先锋
农七师的垦区被称为“戈壁上的江南”。这里的军垦战士一提起他们的垦区,总要联想到农七师副参谋长高有富。
高有富,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曾经幸福地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建设军垦农场的斗争中,他又是一员闯将,带领第一批军垦战士连年奋战在准噶尔盆地,把大片人迹罕见的瀚海荒原开垦成一个又一个条田成片、渠道成网、林带成行的现代化国营农场。人们亲切地称赞他是“奎屯垦区的开路先锋”。
高有富常说:“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就象纯钢铸成的矛头,天天磨就会锋利无比,长时间不磨就要生锈。”他在担任师后勤部副部长和师副参谋长职务以后,仍然象在农场担任场长时那样,一把砍土镘肩上扛,一有空就参加生产劳动。
一九七○年,师后勤部机关的同志们,在一片苇湖旁边种水稻。从水稻育秧到收割,高有富都在这些稻田里辛勤劳动。稻田离机关较远,来回得走一个多小时,高有富总是同大家一道扛着砍土镘来回步行。有一次,他顶着烈日在稻田里除草,突然中暑昏倒了。醒来以后,同志们劝他回家休息,可他坚决不走,吃了点药又继续干起来。
在高有富的办公室里摆着两只放文件的旧木箱子。因为时间长了,木箱越来越破旧。有的同志对他说:“领个柜子放文件多好。”高有富说:“这是革命的传家宝,怎么能丢哩!”原来这是两只装手榴弹的箱子。当年,高有富当司务长时就用这两只木箱装公物。胜利了,他一直把两只木箱带在身边,激励自己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
勤奋好学的副师长
农六师副师长李振海,是一九三五年参加工农红军的老战士。革命战争年代他英勇善战,曾经任过陕北红军骑兵团团长。全国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更加朝气蓬勃,刻苦读书学习,认真改造世界观,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
李振海出生于贫农家庭。在旧社会他讨过饭,当过长工,连一天书也没读过。参加革命后,在党的关怀下,他学了点文化,但是在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不少困难。在困难面前,他坚持顽强地读,刻苦地学。他在学习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不耻下问,凡是弄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周围的干部和战士请教;二是孜孜不倦,每天总要坚持早起晚睡,挤出两三个小时,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如今他已读完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四本马列著作,通读了四卷《毛泽东选集》。
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李振海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坚持用革命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几年来,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断洗刷唯心精神。有一次,他来到某地牧场检查工作,发现这个牧场一连的母羊受孕率低,羔羊死亡率高。为解决这个问题,他深入畜群,同放牧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一个短时期的观察分析,他弄清了母羊怀胎率低的原因。原来,这里的人工授精站室内温度低,在进行人工授精时有一部分精子因气温低死掉了。后来,他们及时调整了室内温度,改善了人工授精条件,不仅解决了母羊受胎率低的问题,而且羔羊死亡率高的现象也随之减少了。这个牧场地处高寒山区,过去由于只经营单一的牧业生产,连军垦战士食粮和蔬菜也要从山下二百公里外的农场运去。李振海一面组织干部和战士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提高大家对开荒种地的认识;一面带领干部,翻山越岭,到处勘察水源。经过五天的艰苦努力,他们找到了一些水源。这时,李振海又同牧场干部一起,对全场的牧业和农业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了劳力和机械,在当年就开荒造田两千多亩,解决了全场的部分口粮和蔬菜供应,为进一步发展牧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永葆革命青春的人
在农四师子女学校,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身穿黄军装、年近花甲的女同志,同师生们一块学习、劳动和生活。她就是这个学校的副校长、“老红军”廖正芳。
廖正芳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一个贫农家庭,一九三四年四月参加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那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里,她跟随毛主席干革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国解放后,她响应毛主席号召,参加了建设边疆的行列。
在子女学校里,廖正芳主管学校“后勤”工作。她每天起早贪黑为全校两千多名师生员工的生活福利操劳。她经常深入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她每次走进伙房,总是和炊事员谈心,帮助炊事员切菜、做饭。有时候,她还帮助“后勤”人员清扫环境、采购物品。同志们见她整天忙累,劝她休息一下,她总是说:“革命工作嘛,越忙越好,多劳动有好处。”
廖正芳参加革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刻苦读书学习。最近几年,她对理论和文化的学习尤其勤奋。每天晚上,她要戴上老花眼镜,学习一两个小时。她常说:“只有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才能增强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多少年来,不论环境有什么变化,她的艰苦奋斗作风和劳动人民本色始终没有变。她穿的衣服补了又补,穿的鞋子自己做。她身患疾病,可是在生活上从不特殊。她刚到学校工作时,住地离学校比较远些,每次回家都是步行。别人问她:“你身体不好可以要一辆车送你,为什么要走路?”她回答说:“走路可以锻炼意志和身体,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吗?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在农六师驻乌鲁木齐市招待所里,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他有一条腿残废了,可他的精神却很好。清早,大家还没起床,他就挥舞扫把打扫庭院,拎着水桶洗刷厕所。接着,他又来到食堂帮助炊事员添煤加水,刷碗洗筷子。
初来这里的人总以为他是招待所的清洁员或者是炊事员、服务员。其实,他是这个招待所的所长、“老红军”李发基。
这位在一九三四年参加工农红军的老所长,不论是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管环境怎么变化,职务如何变动,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不为名,不为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党为人民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
一九五八年,李发基因患关节炎左腿全部病坏,组织上决定他去疗养院长期疗养。他坚决表示,在这大跃进年代,他不愿意离开部队去疗养。部队领导为了照顾他治病方便,派他到这个招待所担任领导工作。
当时的招待所是由一处旧工房改建的。全所仅有的十几间房屋七零八落,院子里坑坑洼洼,房子里破破烂烂。有人主张拆掉这些旧房子,让上级拨款建造新房子。李发基认为这种想法不对头。他向大家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并且带领大家清除院里的废铁和炉渣,填平了坑坑洼洼,清扫了房屋,还用旧报纸糊上了顶棚。紧接着,他又和工作人员一道,利用业余时间,就地取材,建造新房屋,一连盖起了烧水房、伙房、饭厅和食品加工房。在几年的时间里,他们把一个过去破破烂烂的旧工房改建成拥有二百多张床位的整洁的招待所。
李发基对同志满腔热情,非常关心爱护。招待所的工作人员生病了,他让老伴煮鸡蛋面,亲自端到病人床头,问寒问暖。许多人感动地说:“老所长真不愧是个‘老红军’,我们一定要向革命老前辈学习,努力抓革命,促生产。”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