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下乡知识青年大有作为十四例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向广大读者推荐这个材料。材料中的十四个例子,是千万个生动事例中极少的一部分,有的本报已经报道过,现在集中发表。它雄辩地证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实行与贫下中农相结合,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一条洒满阳光的革命大道。
早在十八年以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大知识青年遵循毛主席的教导,一批又一批奔赴农村、山区和边疆。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已经成为伟大的革命洪流。知识青年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把青春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把文化科学知识献给农村,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作出了很大贡献,有的并有所发明创造。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斗争中,是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各级党的组织,要热情支持青年们的革命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里发表的事例,有力地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诬蔑;对那些至今还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没有出息”的人们,也是大有教益的。
上山下乡的青年同志们,全国人民关怀着你们,为你们的茁壮成长欢呼,祝愿你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 者
“敢教毛家山变大寨”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天津市湾兜中学的三十名学生和一名青年教师,徒步行军五十一天,行程两千多里,到山西省平陆县一个三十二户的小山庄——毛家山集体插队落户。
毛家山是个土地瘠薄的穷地方,过去亩产只有一百多斤。知识青年来到之后,和贫下中农一起,制定了建设规划,发出“敢教毛家山变大寨”的誓言。他们说:“毛家山石头硬,没有我们的决心硬。就是铁镐下去冒火花,也要让它长出好庄稼!”
他们第一年把几十亩坡地修成梯田,接着修了十里公路,架起十五里长的高压线,把拖拉机和电力“请”上了毛家山,同时开展了科学种田活动。三年时间,粮食总产量由九万多斤提高到十八万多斤,全队每人平均生产粮食超过千斤;交售给国家的粮食由一万二千多斤提高到三万九千多斤。他们还栽种各种果树六千多株,猪、羊和大牲畜也得到迅速发展。现在,他们正在建造一条穿山过岭的“五七幸福渠”,为进一步改变毛家山的面貌日夜奋战。
沙土窝里绘新图
由开封市到通许县东赵亭大队插队的六十五名知识青年,在豫东黄泛区的沙土窝里,建起了一个郁郁葱葱的新村——“五·七”青年队。
他们从一九六八年冬开始,展开了锁风沙的战斗,从五尺深的地底下,把胶泥翻上来,植树造林。四年间,共翻淤压沙、平整土地三百多亩,造防风林十三道,植树一万一千棵,与大队合建排灌站一座。一九七一年在沙土地里试种水稻成功,获得亩产七百八十九斤的好收成。接着又在稻田里种上小麦,稻麦两季亩产达一千三百零三斤,创造了当地亩产量的最高纪录。
这个青年队,第一年做到了粮食自给。第二年由上年的亩产一百多斤增加到五百二十斤。第三年小麦总产量又比上年增长一倍。三年来,交售给国家粮食十万斤,油料一万一千斤,集体储备粮食五万七千多斤,公共积累达七万四千二百二十元。昔日的四百八十亩沙土窝,如今变成了米粮仓、果木园。
“穷则思变”
安徽省霍丘县红旗大队五十三名下乡知识青年,同贫下中农一起大干四年,使这个一向“要贷款、要救济、要供应粮”的大队,甩掉了后进帽子。开始,知识青年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展开了“穷则思迁”还是“穷则思变”的思想大辩论,坚定了扎根农村的决心,要干,要革命。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开展水稻良种对比、棉花移栽、种植绿肥、试制菌肥和农具改革等多种科研活动,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一九七○年,他们种了五亩二分早稻试验田,亩产一千一百四十斤;二十七亩麦、稻两熟试验田,亩产一千二百七十斤,打破了一些人的保守思想。社员们同声赞扬“科学种田好”。他们又连续打了几个兴修水利的硬仗,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上《纲要》,一九七二年粮食超千斤,养猪超《纲要》。四年卖余粮一百零三万斤,集体贮备粮二十二万斤,公共积累三万元,购买了十一部农业机械。还造林一千五百亩,开辟茶、果、竹园一百四十六亩,养鱼十二万尾。
三大革命运动的女闯将
南京市女知识青年潘继红,一九六八年到江苏省六合县马鞍公社插队。一九七一年春天,被调到刘云生产队当队长。后来,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公社党委委员、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刘云生产队阶级斗争很复杂。潘继红进村以后,阶级敌人散布流言蜚语,破坏生产,千方百计想把她挤走。她在上级党委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怕难,不退缩,发动群众揭露、批斗了兴风作浪的阶级敌人。
队里一度有些人搞自由买卖和不正当的家庭副业,她敢于坚持原则,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组织群众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很快刹住了歪风。
她拜贫下中农为师,虚心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组织老农和知识青年一起总结生产经验,改进耕作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刘云生产队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九七一年粮食总产十七万四千斤,比上年增加四万斤,跨过了《纲要》;一九七二年亩产达一千一百多斤。后进队一跃成为先进队。
“白脐大豆王”的产生
从一九六四年以来,先后有宾县县城、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的五十二名知识青年,来到黑龙江省宾县新立大队插队落户。知识青年们在党支部的支持下,认真钻研科学知识,决心和贫下中农一起摘掉“大豆低产”的帽子。
一九六八年,林超等下乡知识青年引种“黑脐大豆王”良种,在田间观察中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大豆,便精心管理起来。秋后这株大豆结了二百四十粒种子。经过两年点播选育,繁殖到三百七十斤。
后来,他们采用“高倍繁殖”的方法,种了六十亩,平均亩产四百四十二斤。接着大面积推广,亩产都在四百二十斤以上。这个新品种具有秆粗、荚多、粒大、早熟、抗倒伏、适于间作的特性,群众给它命名为“白脐大豆王”。许多老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活了六、七十岁,没见过大豆能产这么多,这些小青年书没有白念。”
“桑干河畔土专家”
河北省涿鹿县温泉屯大队下乡知识青年程有志,认真学习钻研农业生产知识,带头大搞科学实验。队里大片老梨树多年来结果很少,他和贫下中农一起,研究改进剪修技术,使老树更新复壮,三年间全大队梨产量由几万斤猛增到五十多万斤。他们种的玉米试验田亩产达一千二百多斤,高粱亩产八百一十斤,全大队推广后,平均亩产增加一倍。他们先后培育了七十多个农作物良种,除在本地推广外,还支援十五个省、市三十八万斤。
后来,程有志被聘为省农作物杂交优势利用协作组组员,并担负了国家分配的四个研究项目。当地群众称他为“桑干河畔土专家”。
养猪十姐妹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车家大队养猪场的十名下乡女知识青年,开始,有人认为养猪“倒霉”,说:“早知今日来喂猪,何必苦读九年书”。后来,她们在党的教育下,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逐渐确立了“立足猪场干革命”的思想。没有猪舍,她们同贫下中农一道就地烧砖,盖了一百五十八间猪舍;饲料不足,她们大搞“酵曲”、“中曲”发酵试验,三年制成醣化饲料五十五万斤,节约大量粮食和燃料。
为了把猪喂好、管好,她们研究每头猪的脾气和胃口,对大猪、小猪、公猪、母猪、体强猪、体弱猪都有一套科学的饲养方法。她们既当饲养员,又做“猪大夫”,用针灸、“药曲”等土方医治猪的常见病,还建立了卫生防疫制度。三年时间,使大队生猪饲养量由十四头增加到一千四百多头,实现了一人一猪。提供肥料一万一千多吨,一九七一年大队粮食亩产达到七百零二斤。
山区办电能手
广东省佛冈县洛洞大队回乡知识青年张大暖,在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鼓励支持下,决心改变家乡面貌,在穷山沟里实现电气化。他刻苦钻研书本知识,到许多地方参观学习,同贫下中农一起,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先后建成了小水电站七座,不但做到电力自给,每年还向国家输送四十五万度电。电气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队粮食亩产达到一千三百多斤,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万能修理匠”
到内蒙古凉城县菜园子大队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刘百昌,在学校时,是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下乡后看到队里的农机具坏了,要往返百里到县城去修,就主动挑起了修理机具的担子。几年来,他根据农村的需要,边学边干,成为当地有名的“万能修理匠”。他和当地工匠合作,先后为本队和邻近社队修理柴油机十余台次,脱粒机五十余台次,拖拉机二十余台次,深井水泵四台次,脱皮机、钢磨、喷雾器近二百台次,收音机、扩音机二百七十台次,有线广播喇叭四百余只。此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给社员们打制和修理了大量小农具和日常用具。
贫下中农赞扬他:“你真是毛主席派来的好青年,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为发展金鸡纳作出贡献
云南生产建设部队种植金鸡纳树专业连队的下乡知识青年辛温,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下,和几个下乡青年成立了科研小组,对金鸡纳大胆进行科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据资料记载,国外种的金鸡纳,出苗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二十,他们种的金鸡纳,出苗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九,高的达到百分之七十一。他们还改进了幼苗移栽方法,防治了病虫害,提高了幼苗成活率,降低了成本,每年为国家节约近万元。他们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一份《金鸡纳幼苗培育过程》的资料,为发展我国金鸡纳种植事业作出了贡献。
野生才鱼变家养
湖南省沅江县土炮大队回乡知识青年杨述其,在贫下中农的支持和鼓励下,把有名的才鱼(又名黑鱼)由野生变成了家养。为了解决鱼子的人工孵化问题,他走访了七十个渔业队,请教了八十一位老渔民,然后在深水塘、浅水滩、流水沟进行孵化对比试验。孵出小鱼后,他每天中午趴在塘基上观察,发现母鱼吞食子鱼,就及时采取分塘喂养的办法。为了掌握才鱼的特性,他又分别在清水塘和污水塘里喂养,发现了才鱼四季生活规律,在特殊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改革了鱼池结构和调节水量、水温的办法。为了研究才鱼吃什么鱼长得快,他解剖了不同水域的大小鱼,总结出用肥水养草,蓄草养虫,以虫养鱼,以鱼养鱼的经验。现在,这个大队已经大面积地放养才鱼。
为贫下中农拿起手术刀
在陕西省延川县关家庄大队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孙立哲,为了解除山区贫下中农的疾病痛苦,努力学习医疗技术,勇于实践,成为能做较大手术的赤脚医生。一次,外村抬来一个需要作手术的病人,他不会,在护送医院途中,不幸死亡。从此,他立志要学会外科手术,有空就翻阅医学资料,在自己的衣被上练习缝扎技术,在兔、猪、鸡、狗身上试行手术,并利用回城探亲的机会,到医院进修。为了取得开刀的真知,他给自己做了取指甲手术;为了体验针刺麻醉的作用,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经过半年的努力,他和另外四个赤脚医生掌握了一般的外科手术。他们从一个复员军人腿上取出了一颗存留二十多年的子弹,为一个女社员成功地做了胃溃疡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手术,用针刺麻醉从病人的胸壁上取下一个约二斤重的肿瘤,给一个贫农妇女切除了甲状腺瘤,还做了几十个绝育手术。三年多来,他们共医治病人两万多人次,做较大手术一百多人次。
让聋哑儿童说话的小学教师
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五师北京知识青年王桂香,被推选为小学教师。
她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学,经常登门到户给学习差的孩子补课。一次她发现贫农田洪信有三个哑巴女孩呆在家里,就再三动员老田把孩子送进小学。为了教好这三个孩子,她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采取手势、口形、画图相结合的办法,使这三个孩子都学会了写和算。王桂香并不满足,决心使孩子说话。她刻苦钻研新针疗法,先在自己身上试扎,掌握技术。经过八十多天治疗,三姐妹终于会说话了,当她们清晰地喊出“毛主席万岁”时,孩子的爸爸激动得热泪满眶,紧紧握着王桂香的手说:“真是千年铁树开了花,全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好领导。”
红色故事员
上海市金山县红星大队下乡青年沈芬娣,下乡七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田头、场地、茶馆、街头,大讲革命故事,宣传毛泽东思想。一年春节,镇上茶馆里有人在宣传帝王将相,她就去大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革命故事,占领了这个宣传阵地。第八生产队有个坏家伙,拉拢后进青年看黄色书,唱黄色歌曲,她就赶去针锋相对地大讲革命故事,并发动群众批斗了这个坏分子,正气压倒了邪气。在沈芬娣的带动下,这个大队不少知识青年成了红色故事员。他们先后编写了许多革命故事,讲了八百六十场次,听众达八万人。群众夸他们是“红色宣传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