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人民战争威力壮
抗日堡垒战旗红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党支部书记 张德林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看了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使我们对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戏中我们看到,张庄的抗日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管是老人、妇女、青年都行动起来了。他们成立了贫农团、妇救会,发展了民兵组,壮大了区小队,村自为战,人自为战,使日本侵略者寸步难行。看,军号频吹,红旗招展,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红缨枪向鬼子的身上刺去,神出鬼没的地道战杀得敌人鬼哭狼嚎,五花八门的地雷战吓得敌人草木皆兵。这一幕幕壮观的景象,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象张庄这样处在敌人严密控制下的“确保区”,能成为坚不可摧的抗日堡垒,这完全是毛泽东思想武装了群众的结果。八路军排长赵勇刚带领游击队来到平原,热情地宣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用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指明抗战的前途,振奋群众的抗日精神。从此,张庄的抗日群众感到前途红火亮堂,更加坚定了“不屈不挠抗强暴,团结战斗到明天”的钢铁意志。
《平原作战》中所表现的张庄这样的抗日堡垒村,在抗日战争年代何止千百个!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凡是敌人所占领的地方,到处都有张庄这样的堡垒村,都有象张大娘、高大伯、小英这样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抗日群众。就拿我们冉庄来说吧,那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村的群众都组织了起来,拿起武器同日寇进行英勇的斗争。一九四二年“五一大扫荡”以后,敌人在这里反复“清剿”,妄图以此来扑灭抗日的烈火。但是,敌人的残酷丝毫不能动摇乡亲们的抗日决心。我们干部、群众围坐在油灯下,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与敌人展开了更加坚决的斗争。我们把过去只是为了藏人的“蛤蟆蹲”,改成出入自由的双口洞,后来又创造了家家通村村通的进攻形地道。民兵组、游击队依靠这些地道,可以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有了地道以后,乡亲们的抗战热情更高了,不但主动打击敌人,还积极支援前线,给八路军送粮送衣。那些年月由于日本鬼子的“清剿”,粮食很缺,但是乡亲们宁可饿肚子、吃野菜,也要省下粮食给八路军吃。八路军伤病员和过往的干部经常住在我们村里,当敌人来“清剿”的时候,不少乡亲为了保护伤病员和干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堡垒村不但是战斗的堡垒,而且还是子弟兵的家。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抗战,坚持革命,在敌人的后方建立起了坚强的战斗堡垒,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看了《平原作战》,回忆起当年的斗争生活,感到格外激动,格外亲切。我们要向戏中的英雄人物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继续发挥革命堡垒村的作用。


第4版()
专栏:

游击战的颂歌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民兵副排长 周改玲
“庄稼汉是神兵,游击战显神通,打得敌人心胆寒,打得敌人不安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平原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用游击战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首歌就是我们当时战斗生活的写照。《平原作战》以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形象,高度概括了抗日军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英勇战斗的风貌,谱写了一曲抗日游击战的颂歌。
为了配合山区抗日军民的反“扫荡”,八路军排长赵勇刚率领一支小部队深入敌后,和敌人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游击战。这支小小的游击队,依靠民兵的主动配合和抗日群众的积极支持,执行毛主席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始终掌握着斗争的主动权。第十场《平原歼敌》使人看了更加振奋:脚下地雷爆炸,墙中刺出红缨枪,马槽里钻出女民兵,水井跳出游击健儿,地道战、地雷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狼狈逃窜。看到这里,使我们不由的从心底里发出了和赵勇刚同一个声音:日本侵略者,睁开眼睛,“看看中国人民的力量!”
看了《平原作战》,使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离开了武装斗争,离开了游击战争,就不能了解我们的政治路线”。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冉庄民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是依靠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才胜利地坚持了八年抗日战争。
那时,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冉庄周围十里之内安下了九个炮楼,实行野蛮的“大扫荡”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面对敌人的残酷暴行,我们村的民兵和广大农民拿起了土枪土炮,运用毛主席提出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敌人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我们村的地道战就是在这时开始的。我们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和教训,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创造了能防水、防毒、防烟、防破坏和带观察、射击、联络指挥的综合地道,后来又根据斗争的需要,发展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方圆几十里的地下长城,坚持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敌人虽有现代化的武器,却打不到我们。我们依靠有高度觉悟的人民群众,凭借地道这种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灵活巧妙地打击敌人。我们的土兵工厂,还制造了夹子雷、跳雷、子母雷等各种各样的土地雷。我们在敌人可行之路,可停之地,可攀之房,可抢之物,以及大街小巷、树荫下、井台上,统统埋上地雷,全村到处是警惕的眼睛,处处是复仇的枪口。敌人来时,地上地下一起打,四面八方齐开战,长矛大刀齐挥舞,土地雷遍地“开花”,打得敌人鬼哭狼嚎,闻风丧胆。八年间,我们战斗一千七百余次,打死打伤和俘虏许多敌人,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的战斗。斗争的实践证明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我们冉庄民兵决心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斗争传统,认真贯彻和落实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战略方针,提高警惕,常备不懈,让一切敢于来犯的侵略者有来无回。


第4版()
专栏:

阶级情谊深似海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老贫农、妇联主任 张景芝
《平原作战》里的张大娘,叫人又尊敬,又喜爱。她那关心子弟兵,热爱子弟兵的火热心肠,叫人十分感动。
八路军排长赵勇刚说张大娘“疼爱咱象亲娘一样”,这话一点不假。张大娘对八路军的情谊真比亲娘还要亲。赵勇刚他们为了打鬼子,经常要住在青纱帐里,无遮无盖,缺吃少穿,这时张大娘想着他们,给他们补好衣服,做好干粮和热汤,叫女儿想方设法给亲人送去。听到枪声的时候,她惦记着他们。当赵勇刚他们来到她家里的时候,她又是那么高兴,心里想的、口里说的是一句话:“勇刚!我的孩子,可把你们盼回来了!”特别是《不屈不挠》一场里,鬼子的刺刀对着她的胸口,机枪架在她眼前,面对着这群野兽,张大娘不畏强暴,斗志昂扬地说:“子弟兵永在我们心坎儿上,你们烧杀抢冲不散鱼水情长”。俺看到这里,不由的感动得掉下了泪来。
张大娘和赵勇刚他们并不是一家一姓,为什么有这样深厚的阶级感情呢?张大娘说得好:“当初小英她爹在世的时候,和你们爷儿俩一块下煤窑,一个饼子分着吃,一床破被伙着盖。眼下为了打日本鬼子,咱们更得知心换命啊!”
张大娘是个老贫农,她和所有穷苦的老百姓一样,受尽了地主老财的压迫和剥削。日本鬼子来了,穷人更是苦上加苦,祖祖辈辈住的房子被烧了,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被抢走了,亲人被杀害了。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天日里,毛主席派来了子弟兵,和乡亲们一起打鬼子,除汉奸,从此穷苦百姓见到了光明,这怎么能不使张大娘从心眼里热爱子弟兵呢?她对子弟兵的爱,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爱,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爱。这种爱比太行山还要高,比黄河水还要长。
俺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抗日时期当过村里的妇女自卫队长。那会儿我见过很多象张大娘这样的革命老妈妈。她们为抗战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对子弟兵真比亲娘还要亲,有的为了掩护八路军伤病员被鬼子抓去受尽了折磨,誓死不向敌人低头,和张大娘一样刚强不屈。今天,我看了《平原作战》感到特别亲切,好象又回到了抗战年代一样。毛主席号召我们:“要拥军爱民”。俺平时有空就去军属、烈属家走走看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村里在部队的孩子们回来休假,我就给他们讲革命的传统,讲村里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要他们不要惦记家里,安心保卫祖国。俺决心以张大娘为榜样,永远爱护子弟兵。(附图片)
第三场:《鱼水情深》。张大娘、小英和张庄的群众一起深挖地道,准备和日寇展开地道战。           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正义战争的赞歌
洪声
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同修正主义者有着重大的原则分歧。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但是如果侵略者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我们就要坚决予以回击,用革命的正义战争反对反革命的非正义战争;而国内外的一切修正主义者,却总是千方百计地混淆革命战争与反革命战争的区别,竭力反对革命战争。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热情地歌颂革命的正义战争,充分发挥了革命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
《平原作战》是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的平原游击战争为题材的。戏剧围绕赵勇刚率领游击队钳制日寇龟田部队进山增援和龟田反钳制的矛盾,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这里,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赵勇刚和日寇某部大队长龟田,是作为两种不同性质战争的化身而出现的。龟田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掠夺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体现了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龟田一出场,剧本就为他安排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他狰狞地望着窗外,向鞭打着抗日群众的日寇兵示意;一阵排枪声,无辜的群众被杀害了,龟田却发出一阵得意的狞笑:“呵呵呵呵!看,要这样地征集粮食!”龟田和一切侵略者一样,以为只要疯狂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高压政策,就可以实现他们的狂妄野心。他们根本不懂得: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为正义而战的人民是永远征服不了的。因而,面对着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人民,这个“堂堂的皇军少佐”只能哀叹:“从没见过这样的打法”,最终逃脱不了覆灭的下场!与此相反,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赵勇刚,则体现着革命战争的正义性,他不是为了谋取剥削阶级某一集团的私利,而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为着把“旧世界彻底埋葬”,为着“迎来个新中国灿烂辉煌”而献身、而战斗的。他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而,他时刻惦记着“乡亲们水深火热受尽创伤”;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他心上。当他率领游击队在雨横风狂的夜晚转移到堡垒村张大娘家门前的时候,他“盼相见却又怕惊动大娘。”于是,他命令战士们深夜宿营草棚。那怕是战士不小心碰倒铁锹,他也轻手轻脚地把铁锹放好,生怕惊动已安睡了的亲人。剧本为赵勇刚精心设计的这一富有典型性的细节描写,正好和龟田屠杀抗日群众的细节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突现了他们各自体现的战争的性质。反人民的侵略战争,必然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中国人民杀不尽,宁愿流血不投降”!而为人民的正义战争,则必然得到广大人民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子弟兵永在我们心坎儿上”——正义的战争,共同的斗争和革命理想,把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侵略者打不败我们,我们却要打败侵略者!
《平原作战》不仅深刻地表现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质,而且正确地处理了描写革命斗争的艰苦性和革命英雄主义这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鲜明地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革命的英雄主义。它描写了堡垒村的惨遭蹂躏和张大娘的壮烈牺牲,但决不是为了渲染战争的“恐怖”和“灾难”,而是为了突出表现革命人民怒斥侵略者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抗强暴的高昂战斗意志。它描写了赵勇刚面对张大娘的牺牲“哀思如潮热泪洒”,但是,却没有丝毫的低沉和伤感,相反,亲人的壮烈牺牲,更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烈士的遗言,更激励着他为完成烈士的未竟之业而英勇奋斗!他坚信:抗战的道路虽然艰难曲折,只要遵循毛主席亲自制订的一整套战略方针,依靠人民,团结战斗,就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的解放。必胜的信念不但使他“地动山摇志不改,风波浪里把路开”,而且激励着千千万万个小英擦干眼泪,挺起胸膛,
“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把敌杀”,共同为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战斗到底!
正是由于鲜明地表现了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和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就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现代修正主义者们不是别有用心地攻击革命战争“给一切人民带来了死亡和痛苦”,是“人类命运的中断”吗?《平原作战》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无疑地,战争总是艰苦的,总要付出一定的牺牲,但是,这种局部的牺牲,是为了换取千千万万人民的幸福,是为了“换取解放红旗遍城乡”!一人倒下万人起,革命的人民,决不会为暂时的艰难所折服,也决不会为局部的牺牲所吓倒;相反,他们在战争中经受了教育,经受了锻炼,斗志更加旺盛高涨!正是在这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我们的子弟兵越战越勇:“战斗的足迹踏遍了太行山上,抗日的声威震撼着铁路两旁”。正是在这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我们的革命群众越打越强:“看星火已燎原越烧越旺”,“人民是打不破的铁壁铜墙”。也正是在这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千千万万个小英在迅速成长:“深仇大恨,牢记在心,枪打火烧,永远革命”。“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平原作战》以其鲜明的艺术形象,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鼓舞着广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去为反抗压迫、反抗侵略而战斗!这种正义战争所带来的,决不是什么世界的“毁灭”,而是千百万人民的翻身和解放!它决不是什么“人类命运的中断”,而是“把全世界历史转到新时代的桥梁”!


第4版()
专栏:

英雄挥鞭 敌寇丧胆
——赞《平原作战》对赵勇刚手中车鞭的设计
成进
到过华北农村的人都知道,赶大车的“车把式”手中都有一支坚韧柔软的车鞭。只要赶车人把鞭子一甩,配合着?喝牲口的口令,无论是牛、马、驴、骡,都得老老实实地听从人们的使唤。车鞭,是劳动人民驾驭牲口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而今,这根平平常常的车鞭被搬上了舞台,握在无产阶级英雄人物赵勇刚的手里。由于《平原作战》剧作者的缜密构思和精心安排,这支车鞭对表现赵勇刚的无产阶级气质和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起了不小的作用。
《智取炮楼》这场戏的特定环境规定了赵勇刚必须以“车把式”的身份打入敌巢。戏一开场,只听鞭响马嘶,赵勇刚头绾英雄结,内穿红背心,外着蓝短褂,手执一支令人注目的系着红花结的车鞭,英姿飒爽地出场亮相。这一身华北农村赶车人的打扮,表现了他是在党和毛主席培养下,从劳动人民中涌现出来的革命战士。他拿起锄头能种地,握着车鞭能赶车,扛起枪杆能打仗,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这一亮相,就鲜明地表现了他那工农子弟兵勤劳朴素的阶级气质和勇敢豪迈的英雄本色。
赵勇刚面对日寇曹长狡诈的盘问,神态自若,机智地与敌周旋:“自从你们到了这儿,我就开始干了这一行了。不管风吹雨打,暑热严寒,车载万斤重,马行千里远,稳坐车头一挥鞭,嘚!驾!”说到这里,他手执那支醒目的车鞭,熟练地往空中一抖,只听清脆嘹亮的“啪!”的一响,吓得敌人吃了一惊。这时,他又一语双关说道:“什么调皮难逗的牲口,到了我的手里,也得让它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这一席话,说得多么解气!这一车鞭,又抖得多么有力!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赵勇刚对敌人的鄙夷和蔑视,显示了他要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这一挥鞭,是对敌人的猛烈鞭挞,说明敌人不管多么阴险凶残,都逃不出中国人民布下的天罗地网,如不“老老实实”向人民投降,一定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智取炮楼的特定环境中,无产阶级英雄的高度智慧,在这车鞭一抖之中,闪烁出了多么夺目的光彩!
剧情不断变化,龟田突然传来紧急命令,日寇曹长慌忙强令卸车。赵勇刚则随机应变,决定提前行动炸掉炮楼。他斩钉截铁地对日寇说:“粮食装上了,就得运走!”随着一声鞭响,他亮出了自己八路军的真实身份。这次挥鞭,犹如召唤战友们马上行动的信号,众战士一拥而上,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日寇曹长见势不妙,企图挥刀顽抗。赵勇刚眼疾手快,勇敢地用手中车鞭压住敌刀,表现了机智灵活、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紧接着,他一面指挥战士上炮楼,一面继续挥鞭制敌。只见鞭影闪闪,杀得敌人闻风丧胆。车鞭,成了痛笞鬼子的钢鞭,成了横扫顽敌的利器。
《平原作战》对赵勇刚手中车鞭的设计,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符合抗日游击战争的特点,又与智取炮楼的特定环境完全吻合。一支小小的车鞭运用得如此妥贴自然,对英雄形象的塑造起了这么突出的作用,又富有十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不能不说是《平原作战》剧作者的成功创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