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热心关怀下乡知识青年的党委书记
一九六八年以来,先后有六百多名城镇知识青年来到湖南省南县中鱼口公社插队落户。这些下乡知识青年谈起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总是热情地称赞说:“老练为了我们的进步,把心都操碎了。”老练就是南县县委委员、中鱼口公社党委书记练敦甲。
有些人曾经认为,作为公社党委书记,肩上的担子很重,当前的工作又那么多,应该考虑大事;至于知识青年的工作,书记不必多操心,让主管这项工作的同志抓抓就行了。老练可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目的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大问题,难道这不是大事吗?!
每来一批知识青年,公社党委都要举办学习班,组织青年们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老练亲自给他们上阶级教育课。
知识青年的情况,在老练的脑子里有一本“账”。譬如说,知识青年家里有几口人,家长干什么工作,对子女有什么影响等,老练都清楚。知识青年有什么困难,他想法去解决,知识青年生了病,他抽空去看望;知识青年有什么思想疙瘩,他主动去谈心。几年来,老练开了五十多个调查会,同一百多名知识青年谈了心。知识青年们说:“老练的心和我们的心贴在一起”。
女知识青年谭小毛前年冬到农村后,一度不爱劳动,不听从指挥。有人说:“谭小毛这孩子不好教育”。老练想,谭小毛出身苦、本质好、年纪轻,只要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她的缺点和毛病是可以改正的。老练一面教育干部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她,既看到她的缺点,也要调动她的积极因素;一面主动同她谈心,带她参观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面貌,教育她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为了启发谭小毛的阶级觉悟,老练还把谭小毛的母亲请来,对谭小毛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党组织的亲切关怀,母亲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使谭小毛提高了觉悟,检查了不安心农业劳动的错误思想。从此以后,谭小毛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刻苦锻炼,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很快,去年八月份加入共青团,全年做工近三百个劳动日,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
练敦甲对自己的子女也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他的大女儿叫练桃爱,今年二十三岁,一九六八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劳动。
桃爱还在学校时,有人就对她说:“你爸爸是公社党委书记,你初中毕了业,保险不会叫你在农村。”桃爱心里也一直这么想。
一天,桃爱问爸爸:“我初中毕业了,你看如何安排?”“农村生,农村长,不早就给你安排好了!”事情过后,老练想,女儿冒出这个问题,说明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一天晚上,老练办起家庭学习班,讲了家史,对桃爱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促使她的觉悟有所提高。但是,桃爱的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九六九年以来,同桃爱一起回乡的知识青年,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当上了干部。桃爱的思想又活动起来。一九七一年冬天,她对爸爸说:“人家都说你是县委委员、公社党委书记,只要你说一句话,我就能走。”老练听了女儿这番话,脑子里翻腾着,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不能这么讲呀!爸爸当县委委员、公社书记,是人民的勤务员,普通一兵,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权利,不能有半点特殊呀!”在父亲的耐心教育下,桃爱终于认识了不安心农村的错误思想,决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如今,桃爱加入了共青团,担任了生产队妇女队长。去年她是全生产队妇女出勤率最高的一个。
为了把下乡知识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练敦甲经常从政治上关怀他们的成长。一次他到曙光大队永忠生产队检查工作,青年们对他说,这地方偏僻,消息有些闭塞,请公社想个办法。老练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一连几天,他一边检查工作、一边了解知识青年的政治学习情况。他发现有些知识青年小组由于缺乏学习资料,学习抓得不紧。回到公社后,老练召开了党委会,专题研究了这个问题,给全社三十三个知识青年小组分别订了《人民日报》和《湖南日报》,并定期给他们印发学习资料。老练还发动公社干部清理书籍,向知识青年赠送政治学习资料。他还背着自己的二十多本政治学习书籍,又一次来到永忠生产队,把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送给青年,帮助他们建立了图书室。过了几天,老练第三次来到永忠生产队,同知识青年一起订立学习计划,建立学习制度,开辟革命大批判专栏。在老练的帮助下,这个队的知识青年小组成为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先进小组。
“思想上教育好,政治上关怀好,生活上管理好”,老练经常这样说。春耕农忙,知识青年的生活如何?年终分配,知识青年同社员同工同酬政策落实得怎样?刮风下雨,知识青年的住房有没有问题?诸如此类,老练都经常过问,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个生产队在落实知识青年与社员同工同酬政策时,只做到男知识青年与社员同工同酬,而女知识青年却不能与社员同工同酬。老练及时与这个队的干部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男女同工同酬的教导,纠正了落实政策中的偏向。
一九七○年春,有一天深夜,刮起狂风,下起暴雨。知识青年的住房怎样呢?老练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他冒着风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到各队进行检查。他发现有少数生产队干部由于存在着知识青年下农村是“过路歇凉”的思想,没有积极帮助知识青年修建和维修好住房,根据老练的建议,便再一次举办学习班,组织干部重温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系列指示,提高大家对做好下乡知识青年工作意义的认识,并具体研究解决知识青年的住房问题。从那以后,全社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为知识青年修建集体住房。两年多来,全社共修建住房二十一栋,二百一十九间。
四年来,这批知识青年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公社党委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帮助,茁壮地成长起来。他们中有十一人入了党,二百零九人入了团,六十七人参加了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领导班子,二百七十多人担任了政治学习辅导员、广播员、农业技术员、赤脚医生和教师等。他们朝气蓬勃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艰苦奋斗 辛勤劳动
安徽省石台县兰关公社茅屋生产队插队知识青年小组
我们小组共五个女青年,都是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一九七○年十月从上海到石台县兰关公社茅屋生产队插队落户的。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贫下中农的教育下,在下放干部的帮助下,我们树立了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艰苦奋斗,勤俭持家,逐步做到了生活自给有余。
一、树立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初来时,我们看到这里山泉长流,竹木葱茏,觉得是个好地方。可是经过几天劳动,感到腰酸背痛,思想上就有些动摇。回想在上海时,走的是宽阔的马路,吃的是现成的菜饭;在这里却是:“出门就爬坡,运输靠肩挑”,便不想长期扎根农村。由于思想不安定,一个月还干不到半个月的活。
贫下中农和下放干部对我们的这些想法和做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及时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进行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启发我们联系实际开展革命大批判。我们认识到:以前出现的“混日子”思想,是中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下乡镀金论”的流毒,要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就必须树立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辛勤劳动,改变农村面貌。
二、不断提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我们五个青年把积极参加劳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系起来,和磨练自己的革命意志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在劳动中,我们虚心拜贫下中农为师,认真学习各种农活操作技术。原来我们都不会插秧,经过两年的学习实践,赶上了当地的男社员。劳动技能的提高,使我们出勤日工分相应增加。过去一天只能评五、六分工,现在每天能评八、九分工,有些定额活甚至能评十三分工,和农村青壮年一样,实现了同工同酬。同时,我们尽量多出勤。一九七一年,我们五个人每人平均出勤二百八十三天,除去口粮、油和平时预支的零用钱外,年终决算时每人还进现款几十元。去年,在有的同学长期患病回沪医治的情况下,我们五个人平均每人出勤仍在二百天以上,收入达到自给有余。
三、自力更生砍柴种菜,适当地搞一些家庭副业。我们初来时,生产队供给柴火,给多少我们就烧多少,烧完了又去要。为什么自己不解决呢?因为我们害怕刀砍手,又怕蛇咬脚。贫下中农知道以后,亲自带我们上山砍柴,砍了几次也就习惯了,做到了“山上柴搬家,灶头柴如山”。对于种菜,我们开始认为是生活小事,不大重视。有的甚至认为,种了菜反而会堵死贫下中农送菜的门路。由于有依赖思想,我们对种下的菜不好好管,结果菜地变成了“草地”。贫下中农看到这种情况,就教育我们要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并派了一个社员,教我们种菜。现在我们播的蔬菜品种,已由最初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每个季节都有五、六样新鲜菜吃。搞一些正当的家庭副业也是必要的。我们把吃剩下的菜头、饭渣等,和米糠掺杂在一起,喂了一头猪,这样既改善了小组的伙食,又可为集体多积肥,还能增加一些收入。
四、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我们几个女青年都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的是富日子,大手大脚惯了。当时,看到贫下中农逢年过节,也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就觉得乡下人小里小气的。针对这种思想,贫下中农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的教导,说服我们要把富日子当穷日子来过。认识到艰苦奋斗的意义以后,我们就自觉地向贫下中农学习勤俭过日子的优秀品质。在用粮问题上,我们有计划有安排,两年来共节余粮食六百多斤,作为小组储备粮存入生产队仓库。每个人的进款,也都存入信用社。今年初,我们取出储备粮五十斤,支援了灾区人民。
五、人人维护团结,个个以组为家。以前我们五个人五条心,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小组的事,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没人去管。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中,我们反复学习了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联系实际对照检查,认识到小组是我们的生活集体,只有加强团结,才能搞好管理。从此,我们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把存在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我们五个人一条心,小组的事情大家抢着干。去年双抢时,姜庆雅同学为了让大伙更好地休息,她象姐姐爱护妹妹一样,每天起早把饭烧好,才叫我们起床吃饭。贫下中农看我们团结搞得好,生活管得有条理,心里十分高兴。
实践说明,集体插队好。今后,我们决心把小组建设成一个更加团结战斗的集体。


第2版()
专栏:编后

不可等闲视之
茅屋生产队知识青年小组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贫下中农的教育与帮助下,从解决扎根农村干革命这一带根本性的思想问题入手,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经过两年多努力,做到了生活自给有余。她们的经验,可供参考。
知识青年到农村以后,在部分地区确实存在一个生活自给问题。有些同志把这件事看成单纯的经济问题,是不对的。事实证明,这个问题解决得好,能促使下乡知识青年更加坚定地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更加牢固地树立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同时,还能促使革命家长更加高兴地把孩子送到农村去。由此可见,抓好生活,更有利于全面落实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有关领导切不可等闲视之。
毛主席一贯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号召各级领导要把一切群众的生活问题“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因此,一定要加强领导,总结经验,制定规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认真落实党对下乡知识青年的有关政策,并教育下乡知识青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劳动,做到生活自给,以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第2版()
专栏:

“我的岗位在农村”
——记上海知识青年吴常产立志在农村干革命的事迹
一九七○年春天,吴常产中学刚毕业,就听从党的召唤,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愿,从上海来到了江西省万年县珠田公社丰林大队洪家生产队插队落户。
农村生气勃勃的繁忙景象,深深地吸引着他。开始,他什么活都想干,一切都觉得新鲜。可是没过几天,就感到腰酸腿痛。艰苦的劳动生活,使他翻来复去的想着:种田这么苦,这么累,我吃得消吗?天天与泥巴打交道,这就是我终身的理想吗?
贫下中农看出了小吴的心思。一天,贫农老师洪际魁带着小吴来到一个地方,只见断壁残墙,一片瓦砾。洪大伯指着这个地方,向他讲述了洪家的过去。这里原来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苏区。后来,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报复,杀人放火,全村变成了一个瓦砾堆……。洪大伯的叙述,使小吴想起了自己的一家:祖父在旧社会替剥削阶级打鱼,辛苦半辈子,最后葬身鱼腹。父亲三次逃壮丁,被国民党反动派吊绑着用狼狗乱咬,至今大腿上还有碗口大的伤疤。阶级的苦难把小吴和贫下中农联在一起。他想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革命先烈洒下了多少血,贫下中农流下了多少汗!我怎么能在革命的行列里掉队呢?
从此,小吴处处注意向贫下中农学习,自觉锻炼自己,在三大革命斗争第一线,光荣的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深情地说:“农村多好哟!这里有火热的斗争生活,有革命和建设的重担,有值得我一辈子学习的贫下中农,我再也离不开了!”
在革命的征途上,小吴面临新的考验。
一次,小吴在田里耘禾,有个坏分子偷偷走近他说:“看你多苦啊!要是在上海真舒服。”小吴听了怒目而视,坚定地说:“我是来干革命的,不是来享福的!”晚上,小吴把这件事向队干部作了汇报,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社会上的阶级敌人配合刘少奇一类骗子与我们争夺年青一代的严重斗争,决定召开批判会斗争这个坏分子。小吴在会上第一个发言,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愤怒地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污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的反革命谬论,戳穿了阶级敌人的阴谋诡计。开完会,小吴激动的心情还平静不下来,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扎根农村干革命,海枯石烂不变心。一生专拣重担挑,红心壮志为人民。”
一天,大队干部把小吴从田里叫来,告诉他说:“上级要调你离开农村了,快去公社办手续。”小吴回到田里,一边劳动,一边想:农村还没有建设好,我怎么能够离开?自己正象这禾苗一样,幼嫩得很,需要继续锻炼。他想定后,就拔腿往公社跑去。一进门就说:“我不去!”公社的同志问他:“为什么不去?”小吴说:“我的岗位在农村!”为了慎重起见,一位公社党委成员再次征求他的意见。小吴恳切地说:“在贫下中农面前,我还是个不合格的学生。农村虽然艰苦,但能锻炼人。贫下中农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为什么我不能在农村?”这位党委成员热情地赞扬了小吴的崇高志向,鼓励他在农村好好学习,锻炼成长。
小吴兴高采烈地回到了生产队,党支部支持他,贫下中农称赞他,可也有人说小吴不知好歹,是个“傻子”。小吴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是艰巨的,我们青年人应当挑起这个重担。为了革命,我愿意当这样的‘傻子’!”不久,小吴接到了家里来信。小吴的父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坚决支持他的选择。信是这样写的:
“青年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如果只想找一个舒服的工作,图一个快乐的小家庭,这样的人是没有出息的。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的一切。儿啊,你要顶得住旧思想的侵袭,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父亲的信给了小吴很大的鼓舞。他找到老劳模洪国生,说:“洪大伯,你教我怎么种好田吧!”洪大伯望着这个有志气的青年,说:“你就教我识字,我们互教互学。”从此,人们常常看到小吴跟着洪大伯学种田。贫下中农说:“小吴这孩子,硬是在农村生根了!”
洪家的田大半挂在半山腰,雨过水尽,缺水易旱,成为妨碍增产的主要矛盾。小吴决心与贫下中农一起改变这种落后状态,重新安排洪家的山山水水。第一仗,兴建百金沅水库。水库刚动工的时候,小吴正患慢性肠炎,经常腹泻。贫下中农劝小吴不要上工地了。可他怎么也不肯。队里没法,就安排他在工地上做些轻活。小吴没干两天又忍不住了。他找来一辆土车,装满土就往水库大坝推去。……整整十七天,小吴一天也没拉下,和贫下中农共同迎来了战斗的胜利。第二仗,在兄弟队的配合下,兴建南山水库。两个多月,小吴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上工地,摸黑才回家。在工地上他挑得最满,干得最欢,社员们称他是“小老虎”。两个水库从根本上解决了洪家生产队的灌溉问题。
春去夏来,接连几天暴雨,岭下坞水库山洪漫坝,发生危险。小吴知道水库脚下一百多亩早稻刚刚抽穗扬花,如果水库塌坝,后果不堪设想,他背起一张晒垫,就向水库跑去。但是铺坝已经来不及了,赶在前头的大队党总支副书记,带头跳下了水,奋力用锄头开宽溢洪道,加速排洪。小吴把雨衣一甩,跟着要跳下去。旁边一位贫农社员一把拉住他说:“小吴,你身体不好,下面水急,会把你冲走的!”小吴连声说:“救水库要紧!”说着,跳进了没腰的激流。他和社员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山洪终于在大家的脚下逃跑了。水库安全了,小吴还争着和民兵们守了一夜,才放心的离开。
艰苦的劳动迎来了喜人的丰收。收割一开始,贫下中农就选办事认真负责的小吴当粮食保管员。他整天进仓出仓,担谷晒谷,从田里到晒场,从晒场到仓库,越挑越有劲,越干越欢畅。为了保护粮食,小吴每天晚上端张竹床,拿把马刀睡在仓库门口的晒场上,蚊子咬也不怕,一直到稻谷全部进仓。这一年洪家生产队早稻收获二十六万斤,接近于过去全年的总产量。金黄的谷子堆满了仓,小吴却累瘦了。看着这个忘我战斗的小伙子,贫下中农心疼地称他是“舍命郎”。小吴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吃苦,是最幸福的。”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湖南祁阳县六盘甸公社大茅坪大队热情关怀知识青年,图为贫农老大娘在指导知识青年腌咸菜。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