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多快好省钻井的一个新典型
——记大庆一二七四钻井队
六月十四日,大庆革委会发出一件通报,表扬一个钻井队的先进事迹。通报说:“这个队在去年小泵赶大泵,实现一人一年一口井的基础上,今年转战油田新区,又创出了新水平。五月份打井六口,提前十一天完成全月任务。井身质量口口优质,最小井斜零点五度,最大井斜也只有一点八度(编者注:三度以下,即算合格);设备更换率,每口井零点七件,比去年降低零点一件;全月仅材料费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一万五千元。成为钻井战线实现优质、高速、安全、低消耗增产节约的一个典型。”
这个队的名字就叫一二七四钻井队。
这个队的钻井效率为什么比同类型的钻井队高出两倍还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呢?是经验多吗?不,这个队是一九六六年组建的新队;是人力强吗?不,这个队只有四十五名职工,五个领导干部,“一老四新”,平均年龄才二十几岁,工人中只有三个老工人;是设备好吗?也不,这个队使用的是一台旧钻机,两台小泵。
去年年初,上级交给他们打井三十口的任务。这个任务是很重的。过去,他们从来没有在一年之内打过这么多的井,而且这些井都打在老开发区。工人们说:“老区打井,地上电网管线,地下油水汽串,不留神就会井喷、卡钻。”
人少,泵小,任务重,这个担子能不能挑得起呢?实践作了最好的回答。到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十五个人钻完了四十五口井,创造了在设备条件相同的钻井队中“一人一年一口井”的新纪录。
这个队所以能挑起这样重的担子,首先是他们抓了批修整风,按群众的说法,就是用大批促大干。在全队批判会上,在班组批判会上,领导干部和工人群众一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污蔑社会主义建设大好形势的反动谬论;批判了他们反动的“天才论”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革命义愤,化为排除万难,完成任务的革命干劲。
一月七日,在冰上钻开了新的一年的第一口井。当时,气温降到零下三、四十度。可是工人们的精神状态是“那怕地冻九尺雪成山,定将严寒化春天”,这个队的钻井工地,热气腾腾,干部、工人个个干得汗流浃背。共产党员、副司钻马云学,负责管泥浆。他坚守岗位,迎风而立,五分钟就测量一次,手上常被游标和量杯粘去皮肉,他也满不在乎,坚持量了四十多次,保证了泥浆性能的稳定。在装八米多长的隔水管时,不慎掉进去三个铁块,影响着开钻。青年钻工、共青团员田泽礼想:别说三块铁,就是三座山,也要搬掉。为了进入隔水管,他甩了棉衣,用绳子系住双脚,倒吊进去,捞出了铁块,排除了故障。就在这一月,按要求钻井两口,他们却钻了三口。
其次,是干部的大干,带动着群众大干;干部关心群众的生活,激励着群众大干。这个队的干部,事事作表率,处处带头干。每当开钻、下套管,他们必定顶在井上;每当搬家、安装,他们必定站在前头;每当抢险闯关,他们必定争着去干。在严冬冰上打井和酷暑冒雨打井的时候,干部们常常十几个小时不离钻井第一线。
群众干劲越大,干部越要关心群众的生活。这是大庆的传统。这个队发扬了这一传统。这个队的炊事班,在党支部的教育下,不管井队打到那里,热饭热菜就送到那里;不管隆冬盛夏,井场上总是不断开水。干部们总是辛苦在前,休息在后,坚持夜夜查铺。一次,指导员赵行忠和工人一起冒雨卸了一天钻杆,大家的工作服全湿透了。夜里,老赵查铺回来,点起火炉,把湿透的工作服,一件件收来,又一件件烤干,一直忙到东方发白。干部们这样以身作则的劳动,这样关心群众的生活,群众的干劲怎么能不大呢?
最后,这个队鼓励群众为革命大练技术,保证更有成效地大干。干部带领群众,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大讲大干不是蛮干的道理,教育工人鼓足干劲苦练基本功,朝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许多新工人下班不休息,苦练打大钳,常常打得浑身冒汗,两臂发酸。有的新工人接单根,开始要六、七分钟,经过苦练,缩短到一分半钟。一班副司钻范德发,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制成弹簧梅花扳手和套筒扳手,用它紧螺丝,既快又省力,工效提高三倍。爱护设备,已在这个队形成风气。比如为了减少水龙带的磨损,搬家时,不让拖拉机拖运,而是由大家抬运。本来水龙带一般使用十次就得返修,他们却能使用到八十次以上,还在继续使用。
这个队所以能做到优质、高速、安全、低消耗,是同他们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分不开的。
六月份,他们又取得了当天搬家,当天立架,当天开钻,当天固井,当天交井的新成绩。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变“抬水吃”为“挑水吃”
吴枫岩
前些日子,江苏大丰县三渣公社从社办企业事业单位精简了部分职工,让他们回生产队劳动。职工减少了,能不能增产呢?这些单位的干部和群众一商量,满怀信心地说:“两个人抬水吃,一个人挑水吃,减人又增产,行。”他们鼓足干劲,苦干加巧干,用更少的人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公社农具厂铁业车间为例,这个车间过去生产大锹,必须五个人顶班,日产只有十五把。今年以来,他们不再两个人“抬水吃”,而是一个人“挑水吃”,三个人干过去五个人的活,日产反而增加到了二十五把。
好!从“两个人抬水吃”到“一个人挑水吃”,非常通俗而形象地说明了减人不减产,减人又增产的道理。
我们有些同志,一提增产,就想到要增人,一提减人,就想到会减产,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他们看不到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以为要吃水,只能“抬”,就没有想到,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来,“抬”完全可以变成“挑”;他们以为一个人只能顶一个人,就没有想到,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一个人硬是可以顶两个人。
一切工矿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提倡这种变“抬水吃”为“挑水吃”的精神。减人增产也好,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也好,都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抬水吃”是比较轻松,只要有四分五分干劲就行;“挑水吃”却比较艰苦,没有九分十分的干劲不行。变“抬水吃”为“挑水吃”,关键在于鼓起一个很大的革命干劲。因此,发扬“专拣重担挑在肩”的革命气概,逐步扫除那种怕苦怕累的拈轻怕重的精神状态,这是企业中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一个必要内容。
目前,有些企业只愿增人,不愿减人,说什么“人多好办事”。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一个生产单位的设备是有限的,原材料的供应也是有限的,因此,人愈多,“抬水吃”的现象也就愈多,而“挑水吃”的精神就会愈少,劳动生产率也就会愈低。这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费,这有什么“好”呢?
对有些企业来说,适当精简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坚决变“抬水吃”为“挑水吃”,这是挖掘企业潜力的一条根本措施。


第3版()
专栏:

批修整风推动增产
正在深入开展的批修整风运动,有力地促进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全国许多企业,鼓足革命干劲,力争多快好省,上半年国家计划纷纷提前和超额完成。


第3版()
专栏:

福建厦门市
九十多种主要产品超额完成上半年计划
新华社讯 福建省厦门市工业战线各级党组织,以批修整风为纲,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挖掘现有企业潜力,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使全市工业生产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到六月底为止,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了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一,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一。列入国家计划的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橡胶轮胎、潜水电泵、轴承、电机、锻压设备、推土机装置、人造金红石、环氧树脂、泡花碱、食糖、人造革、化学纤维、灯泡、卷烟、胶鞋、肥皂等九十九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生产计划。产品的质量稳定提高,成本进一步下降,上交利润增加,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四。
今年以来,厦门市工业战线各级党组织继续抓紧抓好批修整风这件头等大事,充分发动群众,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实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积极性。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改进作风,坚持深入实际,总结群众中的先进经验,推动了增产节约运动健康发展。


第3版()
专栏:

广西平桂矿务局
提前八天完成上半年计划
本报讯 广西平桂矿务局提前八天完成上半年国家计划,其中主要产品精锡和锡精矿分别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九和百分之二十六。
为了树样板,促后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个矿务局的党委,在开展批修整风运动的同时,注意抓了先进典型。先后总结推广了上皇采矿厂基建生产两不误,艰苦奋战夺高产的先进经验和水岩坝矿红卫坑口成倍地提高掘进效率的先进经验,对全局完成国家计划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第3版()
专栏:

江苏邳县港务局
提前三十七天完成上半年计划
本报讯 江苏邳县港务局提前三十七天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任务,吞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六。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港口承担的煤炭、木材和其他支农物资的装卸任务也在迅速增长。广大职工决心以加快装卸的实际行动,回击刘少奇一类骗子对大好形势的污蔑。大家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难,保证码头畅通,车船随到随卸,随到随装,来多少,卸多少,要多少,装多少。他们说得到,做得到。只要听说车船进港,白天吃饭就撂下碗,夜间睡觉也起了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装卸任务,加速车船周转。


第3版()
专栏:

谈谈我们厂的新干部
我们厂原来是一个手工小作坊,几年来发展成车、铣、刨、磨等各种设备样样齐全的通用机械厂。去年,我们厂的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都比一九七一年增长了一倍以上。今年上半年,我们厂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六和百分之二十五。提起这些成绩,人们就想起了厂里一年多前从工人中提拔起来的新干部,就想把他们夸上几句。因为工厂的成绩是同他们的领导分不开的。
艰苦创业的带头人
这个带头人就是我们的厂长吴成。他一直带领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设备不足自己造,厂房不够自己盖。
我们工作是三班倒,老吴工作却是“连轴转”。有时早班有他,中班有他,晚班还有他。在试制破碎机的那阵子,他一只眼睛熬得已经睁不开了,大伙劝他休息,他却说:“要为革命创份家业,就要舍得吃大苦。大庆铁人砸伤了腿还要继续奋战油田,我眼疼一点,怎能离开火线!”一直坚持到底。老吴经常是一脸汗水,满身油腻,两手老茧,外来的人哪里会认出他是厂长呢?大伙也常常亲切地喊他“老吴”。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我们厂的家业越来越大,老吴艰苦创业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他出差,从来不坐卧铺。有一次,他到大同的一个工厂参观,顺便给厂里买了六十多斤零件。那个厂离车站有六里多路,他没舍得花钱顾车,自己扛着零件上车。有的同志说:“那么个厂,还花不起几个车钱?”他回答说:“我们厂由小变大,靠的是艰苦奋斗。现在厂子大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不能忘啊!”这样的好带头人,我们怎么能不夸呢?
我们工人的贴心人
这个贴心人就是我们的副厂长郭日全。别看他今年只有二十九岁,做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是个行家。他和我们工人干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全厂一百多号人,谁的身上有了病,谁的思想打了“结”,谁的家庭有困难,他总是知道得一清二楚,而且总会把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送上门。
前不久,锻工车间的老师傅段如和徒弟刘思杰有了矛盾。段师傅嫌小刘不听话,难领导;小刘怪段师傅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段师傅赌气不要小刘当徒弟,小刘发誓不认老段做师傅。郭日全知道后,多次找他俩谈心,和他俩一起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耐心地帮助他俩认识各自的缺点和错误,使他俩解开了思想疙瘩,密切了师徒关系。
去年年底,机工车间工人安常,因胃病回家休养。恰在这时他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得了瘫痪症。郭日全听说后,马上向厂党支部作了汇报。经党支部研究,又征求了群众意见,决定给安常一些补助。郭日全就亲自带上补助款,到安常家去看望。安常一家很受感动。安常的身体稍有好转就提前上了班。郭日全动员他先干点轻活,可安常怎么也不依,说:“领导越关心,我们越要努力干!”当时每天的定额是车十八根电机轴,他一天就车了二十八根。
这样关心群众的贴心人,我们怎么能不夸呢?
又红又专的技术员
这个技术员就是党支部委员黄满。他工龄只有四年半,年龄刚刚满三十岁,已经能够负责全厂的技术工作了。
四年多以前,他刚进厂时被分配到机工车间,当时真是一窍不通。连干最简单的活,不是折了钻头,就是弄断丝锥。可是,经过几年虚心地学,刻苦地钻,他变得机、电、钳、木等各种技术活样样精通,成了全厂数得上的技术员了。
去年年初,被提到领导岗位以后,他对技术更加刻苦钻研,而且敢想敢干。随着生产的发展,厂里亟需解决起重设备的问题。他就和大家商量,决定制造一架钢丝绳式电动葫芦。这种产品,当时全省只有一个厂出产,我们厂的条件差得很远,但是他满怀信心地说:“不怕不会,就怕不干。”他首先带领工人到外地学习参观,和描图员一起费了好大的劲画成图纸。因为厂里设备不全,有些零件需要到外地加工,他就骑着自行车,驮上五、六十斤重的零件,到一百多里外的大同去加工。每次回来,一身灰,满头汗,他脸不洗,衣不换,钻到车间又和我们一起干。制造电动葫芦的机壳,需要钻孔,孔的同心度要求很精密,当时厂里没有多孔镗床,他就一边自己不分昼夜地苦钻,一边召开诸葛亮会,发动大伙想办法。终于又革新出一部台具,用这部台具加工机壳,钻出的孔完全合乎要求。就这样,他带领大伙苦战了两个多月,一部起重三吨的电动葫芦终于试制成功了!
这样依靠群众解决问题的技术员,我们怎么能不夸呢?
山西阳高县通用机械厂工人
段如 郑发 武进义 张成山
员高发 李天江 姚文明


第3版()
专栏:

四川川南石油矿区采气队党支部书记、新干部刘治文,经常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图为刘治文(右二)正帮助青年新工人掌握天然气检验操作。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