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宁夏燃化局基建工程公司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重点工程建设速度显著加快
今年以来月月超额完成计划,工程质量提高,成本降低
据新华社银川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燃料化学工业局基本建设工程公司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基本建设中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使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今年以来,月月超额完成计划,工程质量提高,成本降低。
这个公司主要担负自治区内煤炭、化工等重点企业的基本建设任务。在批修整风中,公司党委紧密结合建设任务,进行形势教育,使广大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认识到,按照国家计划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加快重点工程的建设,对于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调动了广大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他们决心大干苦干,夺取基本建设战线的新胜利。在海拔一千九百多米的高山上建设一个新矿区的土建和安装工人,顶风沙,冒严寒,战胜种种困难,使这个矿区的工业建筑项目缩短了工期,目前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建工程竣工。承担国家重点工程大峰露天煤矿无烟块煤筛选生产系统建设的土建二队,充分发挥老工人的骨干作用,各工种紧密配合,群策群力,提高了劳动工效。到六月中旬,这项工程已经提前竣工。担负卫东煤矿扫尾配套工程的土建三队工人,在建设压风机房时,发扬大庆工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山坡下挑水五百多担,解决了施工用水不足的困难,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过程中,这个公司党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综合平衡工作,保证把主要技术力量和建设物资用到重点项目上。今年自治区把建设宁夏磷肥厂钙镁磷肥车间列为重点工程,要求在五月份建成投产。开始时土建工程进展较快,但设备安装一时跟不上。这个公司就及时在施工现场召开土建、安装、设备配件制造等单位的生产平衡会,制定了土建、安装交叉平行作业方案,解决了各种施工力量的协调和平衡问题,使这个车间提前一个月竣工。
为了保证重点工程的建设,公司党委主要领导成员,带领政工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分别到施工现场,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程的进展。


第2版()
专栏:

津市镇工交财贸部门在支农工作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热情帮助生产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省津市镇工交财贸部门在支援农业的工作中,从本行业着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津市镇位于洞庭湖滨粮棉产区,拥有制造拖拉机、农业机械、机床、电器、水泥、铁木中小农具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津市镇除管辖郊区一个公社之外,还担负着周围好几个县农用物资的供应任务。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指引下,中共津市镇委和镇革委会近三年来领导镇内各行各业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援,使支农产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受到了周围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欢迎。
在开展支农工作的过程中,津市镇委领导干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公社的生产队随着购买支农产品的增多,农业生产成本相应的提高了。他们经过分析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努力。一是生产队本身要贯彻勤俭办社方针,改善经营管理,一切开支要做到精打细算;二是工交财贸部门要改进工作,使生产队在购买农用物资时能够得到少花钱又增产的实惠。思想明确以后,镇党委和镇革委会就号召各行各业从这些方面努力,进一步为支援农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春耕之前,镇的轻工业部门办了一个中小农具评比展览会,展出本镇制造的各种农具,同时也展出外地引进的同一类型农具;每种农具标明销售价格,组织工交财贸部门干部、采购员、售货员和工厂的工人、技术员,社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农业技术员前来参观,共同对各种农具进行评比,评质论价。这个会开得很好,对各工厂改进中小农具的生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给农村提供结实耐用、价格低廉的中小农具,会后各厂都进一步开展了技术革新和高产、优质、低消耗的活动,从多方面找窍门挖潜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津市镇的工交财贸部门还抓住农业生产中开支最大的项目,想方设法帮助公社生产队节约开支。例如购买化肥和农药,是生产队最大的一笔开支。有关部门就组织技术力量,提供必要的原料,大力扶助社队自办土化肥、土农药厂,使许多生产队从过去单靠商品化肥、农药,改为购买一部分,自制一部分,不但使肥料数量增加了,而且农业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窑坡公社城东大队有一个生产队,由于大量自制土化肥、土农药,再加上大积土杂肥,去年不仅夺得了历史上未有过的丰收,而且节省了化肥、农药开支五百多元。又如购买维修农业机械必需的零件,也是农业生产中一项较大的开支。有些工厂就大搞修旧利废,为农村提供价廉实用的产品。常德贸易公司津市转运站的职工,从准备送去回炉的废铁里清出一万多个农业机械零件,低价卖给社队使用,既满足了农村的急需,又使社队节约了二万多元的开支。镇里各个工厂和机修部门,还采取厂社挂钩、包教包学的办法,为社队培训农业机械维修技术人员,使农业机械出现的一般故障或损坏,不用出社出队就能修理。在农忙季节,各工厂还组织维修队,下乡巡回修理,使社队减少了来回搬运机械的支出。
有些部门通过深入批修整风,认真改变经营作风,做到想贫下中农所想,关心社员增产增收如同关心本企业一样。津市国营榨油厂过去不管什么品种的油菜籽、棉籽,都是统一规定出油率。农民很有意见。去年下半年以来,这个厂的工作人员到各油菜、棉花产区调查,弄清楚当地的棉籽、油菜籽的品种,又对每个品种逐个进行试榨,准确地定出各个品种的出油率,做到公平合理,不让农民吃亏。同时又想法降低加工费用,受到广大社员的欢迎。交通运输部门在运输农用物资时,也千方百计减少周转环节,加快运输速度,以减轻农用物资的运费。津市镇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和工人就是这样,从思想上、行动上注意帮助公社生产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把支援农业的工作越做越好。


第2版()
专栏:

南宁地区夏令水果丰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今年的夏令水果获得丰收。目前广大社员正加紧收摘西瓜、荔枝、菠萝、香蕉、芒果等。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夏这个地区水果的外调数量比往年有大幅度增加,仅供应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地的西瓜即达一千六百多万斤,等于去年同期的二点三倍。
南宁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发展水果生产。目前水果的种植面积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扩大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去年这个地区为国家提供的水果达一亿二千多万斤,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一倍。南宁地区的有关领导部门,根据各地的需要,对水果品种和上市时间作了一些改进。由于北方生产的西瓜一般要在七、八月间上市,他们帮助社、队把过去的种一季西瓜变为种两季西瓜,提早种夏西瓜,使夏西瓜五月成熟;推迟种秋西瓜,使秋西瓜立秋以后再陆续上市。这样就使北方一些城市和工矿区在不产西瓜的季节也有西瓜供应。


第2版()
专栏:

湖北扩种白肋烟
湖北省今年种植了白肋烟八万八千多亩,比原种植计划超过百分之四十七,比白肋烟面积最多的一九七二年扩大了三倍。
白肋烟是一种晾制烟,烟株主茎和叶片中脉呈乳白色,所以叫做白肋烟。它的烟碱含量较高,烟味醇浓,有特殊香味,是制造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


第2版()
专栏:

固始县发展良种鸡
我国著名良种鸡产地之一的河南省固始县,目前全县有鸡三百三十六万多只,平均每一农户养鸡十五只,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相比,养鸡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多。去年这个县为国家提供肉鸡二十一万多只,出售鲜蛋八百七十万斤;今年一至六月中旬,鲜蛋产量比去年同期又增长百分之十。
这个县饲养的“固始黄”鸡,是全国有名的良种鸡之一。每只鸡的重量一般在五斤以上,体形肥大,油肉丰满。母鸡产蛋期长,蛋大壳厚,便于储存和运输。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采茧时节访蚕乡
浙江省海宁县钱塘江公社云龙大队蚕桑连年增产。每亩桑园产茧量,从一九六一年的二十九斤,提高到一九七二年的三百零六斤。今年以来,广大干部、社员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战胜持续低温多雨的困难,努力培育桑园,增产蚕茧,决心对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日报》供稿
多好的茧子!
精心培育好“四改”桑园(改靠天桑园为旱涝保收桑园;改土种为良种;改稀植为密植;改高杆为矮杆),为蚕茧的更大增产创造条件。把一担担的蚕茧卖给国家。


第2版()
专栏:

珍惜每一粒米
粮食,人人都晓得它的重要。一粒米,却不一定每个人都放在眼里。然而,我们在吉林省的一些粮食加工厂、粮库、粮店里,却听到职工们发出“宁流千滴汗,不丢一粒粮”的誓言,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在长春市西南郊,一○九粮店努力节约每一粒米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赞扬。
这个粮店担负着一千四百多户居民的粮食供应任务,平均每月销售量达十多万斤。怎样既做好服务工作,又不损失一粒粮,这是粮店主任、共产党员李锡玉经常考虑的问题。李锡玉经常对职工们说:“党把咱们派到粮店,咱们卖粮要爱粮。眼中须有每一粒米,才能管好这个大家业!”每当进货时,他总要把车里车外仔细检查一遍,发现有漏撒的粮食就及时扫起来。下班后,他又端出一天集起的混杂着土的粮食,坐在灯下细心挑拣。在他的带动下,粮店职工都把节约每一粒米挂在心上。面粉卖完了,就把面袋一个一个翻过来抖干净;地上撒了米粒,就及时扫起来。扫起的粮食,有时米、豆、砂、土混在一起,拣起来很麻烦。但职工们从不嫌麻烦,坚持用手一粒一粒地挑选,用水淘净。
近几年,粮店里增加了一些新职工。这些青年人干起活来手脚勤快,就是不大注意爱惜粮食。有一次,李锡玉从外面开会回来,发现当天扫起来的混杂着土的粮食没有挑拣就倒掉了,有的青年职工还说:“吃饭还掉饭粒呢!今天就那么一丁点,挑出来能有多少?”李锡玉听后,想到这些青年都是蜜水里长大的,不懂得一粒米来之不易。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人民的粮店,应当爱惜人民的粮食。别说是一把粮,就是一粒米,也不能糟踏呀!收获一粒米,要流几滴汗。丢掉一粒米,就是丢掉贫下中农的辛勤劳动。”晚上,李锡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起了忆苦思甜会,他含着热泪讲述了自己的苦难家史。大家听了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青年职工们激动地说:“旧社会,多少穷苦人忍饥挨饿,在死亡线上挣扎,今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守着粮堆却不爱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今后,我们一定要为革命节约每一粒粮食。”从此,珍惜每一粒粮食,也成了青年职工们的自觉行动。
共青团员刘曼丽,每天早到店,晚回家,见地上有漏撒的粮食就扫起来,一有空就拣,看到顾客盛粮食的袋子破了就赶忙拿针线给缝上。有一次,一个小孩来买粮,小刘见他袋子上没有绳,就要给他拿绳扎上。小孩说不要紧,背上就走了,刚出粮店不远,不慎绊了一跤,粮食撒在地上。小刘赶紧帮他把上面的粮食撮进袋里,把沾了土的粮食扫了起来留下,又给那小孩补足了分量,拿绳把袋子扎好,亲自给他送到了家里。下班后,小刘一边挑拣留下的粮食,一边想这件事,感到自己为人民服务还没有做到“完全”、“彻底”。以后,刘曼丽再卖粮时,都要先看看顾客是大人还是小孩,口袋能不能盛得下,袋上有没有绳,以便设法帮助顾客把粮食装好,防止漏撒。大家夸奖说:“小刘卖粮,真是负责到家了!”
在梨树县榆树台粮库,“宁吃千分苦,不坏一粒粮”的口号早就深入人心。这个粮库的职工就是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连续十五年保持无虫害、无霉烂、无鼠雀、无事故的先进水平的。
榆树台粮库担负着五个公社和一个镇的粮油收购、保管、销售任务,常年粮食保管量在一千九百万斤以上。刚建库时,库址是一个旧宅院,只有七间旧民房,条件很差。为了给国家保管好粮食,粮库职工自己拣砖头、石头,自己当木工瓦工,因陋就简地修建起一千多平方米的简易仓库。以后随着发展需要,他们又自己动手陆续盖起了三千八百平方米上不漏、下不潮的库房,修筑起一万五千平方米的水泥晒粮场,使整个粮库变得仓囤成排、晒场成方,还清除了场院的杂草,栽上了一排排树木,修好了排水沟渠。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干部、工人和家属一齐上阵,连续奋战三年,又建造土圆仓一百四十六个,为安全储粮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个粮库不论是专职保管员,还是做其他工作的同志,都为了管好粮食用心思,出力量。为了防鼠捕雀,有的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捕捉工具,有的职工起早贪黑防治鼠害雀害。许多自称为“义务气象员”的职工,主动观察天气变化,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发现有风雨征候就及时报告,采取预防措施。当人们发现要变天的时候,正在吃饭的马上丢下饭碗,正在睡觉的立刻穿衣起床,大家总是迅速赶回库里保护粮食。八个专职保管员更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对保管工作一丝不苟。五十多岁的保管组长、共产党员王仲义,一天到晚总围着仓囤转。别人没上班他就到了,别人下了班他还留在库里。早上看看有没有霜,晚上闻闻有没有味,还不断观察温度计的水银柱有什么变化。他做保管工作十七个年头,在库里度过了十七个春节。由于职工人人关心粮食保管工作,所以一九五八年以来,这个粮库年年保持安全储粮,从未发生过一次坏粮事故。
为了管好粮食,榆树台粮库的职工们还坚持开展“一把笤帚”活动。他们人手一把笤帚,见地上有粮食就扫,有米粒就拣。旧社会给地主扛了二十多年活的老工人、粮库饲养员陈永才,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人老心红,不仅把十匹马喂得膘肥体壮,而且每天一有空,就拿起笤帚和小簸箕,这里扫扫,那里拣拣。有的粮粒埋在泥里,他就蹲下去一粒一粒抠出来,擦净晾干,放进仓里。十多年来,这个粮库保管的粮食损耗率不断降低,一九六九年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百分之一点三降低到百分之零点二一,去年又降低到百分之零点零八。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