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主席强调巴勒斯坦革命将坚持到胜利
埃里亚尼主席表示阿拉伯国家必须发展武装力量对付以色列侵略
扎伊尔报纸揭露苏联派遣特务记者路易斯到以色列进行秘密活动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三日电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七月十二日在这里接见科威特阿文报纸《火炬报》记者时说,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巴勒斯坦革命必将走向最后胜利。
阿拉法特说:“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只会增强我们对民族事业的意志,而不会使我们动摇。我们的道路是胜利的道路。”
他强调说:“必须作出牺牲,我们已经作出了大量牺牲。但是我们不会因为牺牲而被迫放下武器,相反,牺牲会促使我们更努力加强我们的斗争。”“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不付出牺牲就永远不能取得自由。”
在记者问到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对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建议的态度时,阿拉法特指出:“我们开始革命时便确定了我们的目标,那就是要建立一个不分种族的民主国家。我们要继续为此目标而斗争。我们绝对不搞在此目标之外的各种活动。”
阿拉法特是七月十二日晚上从巴格达到达这里对科威特进行访问的。
新华社萨那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二日电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共和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亚尼七月十日同埃及电视小组谈话时指出:“阿拉伯世界目前正遭到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并且也许会遭到扩张主义侵略。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正在为解放自己的领土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而奋斗。我们必须继续尽一切努力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这不仅是为了在决定命运的战斗中承担我们的民族责任,而且也是为了承担我们神圣的民族义务。”
埃里亚尼主席说,也门是发展中的国家,发展也门的武装力量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他说:“为了承担这个责任,我们应该克服困难。”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电扎伊尔《埃利马报》最近发表一篇题为《苏联的心腹再次朝拜以色列》的文章,揭露苏联最近派遣化名维克多·路易斯的所谓“记者”到以色列进行秘密活动。
文章说,维克多·路易斯“在不可避免地在中东各国首都和其他地方引起一阵新的猜测的情况下出现在以色列”。
文章指出,路易斯六月十二日到达以色列,名义上是“出席”所谓“国际新闻学会”会议,“但是却只赶上参加最后一次会”,会散了,他宣布“还要逗留一个星期”。
文章说:“据悉,‘路易斯’只不过是维塔利·叶夫根尼耶维奇所用的化名之一,他是一个苏联犹太人,四十五岁,已成为富翁,并由于其突出活动而享有一般俄国人所想象不到的特权。”“除了记者的活动之外,他还被授与一些微妙的外交使命,他能把这些使命同他的实业家、图画商、文艺掮客、音乐会主持人等各种身份结合起来。据说他是苏联秘密警察和间谍组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个特务。”
文章说,在此以前,维克多·路易斯已经在一九七一年去过以色列一趟,他那次到以色列的“借口是需要疗养,他患了腰痛病,想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文章指出:“这种解释是没有道理的。首先,他接触的这个医院的领导是一个前驻苏大使,其次,路易斯会晤了另一些曾在莫斯科任职的官员。”“此外,以色列人承认,这位来访者曾同总理的政治顾问迪尼茨先生——今天是以色列驻华盛顿使节——进行了会谈。在机场陪同他的是一位外交部官员。”
文章在谈到路易斯再一次以色列之行的目的时说:“推测是在下列两种可能性之间,即这次访问是恢复(苏以)外交关系的一部分,或者,这次访问是对阿拉伯国家的一种威胁。这是莫斯科在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遇到困难时多次使用的一张牌。”
文章说:“中东的一些观察家指出,在目前形势下,苏联可能更想同以色列和解。对埃及减少军事援助使莫斯科更为方便地对中东危机采取一种更中立的立场,这种立场在华盛顿将受到欢迎。”


第6版()
专栏:

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团体和舆论纷纷声讨葡殖民军暴行
莫三鼻给人民不可侮 非洲必须彻底解放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五日讯 一些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团体和舆论,最近强烈谴责葡萄牙殖民军在莫三鼻给穆孔布拉地区的维里亚穆村屠杀四百名和平居民的暴行。
坦桑尼亚坦噶尼喀全国工人联合会七月十四日发表声明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这一卑劣的野蛮行径不会使他们维持多久,因为当地人民决心以战斗争取他们失去的尊严和自由。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学生七月十四日发表声明说,在这殖民主义崩溃的时代,葡萄牙独裁者已经完全不顾廉耻。声明要求非洲人民承担起解放整个非洲的义务,并且提供更多的援助,以拯救深受殖民主义之害的无辜的兄弟。
阿拉伯律师联合会七月十二日发表声明,呼吁所有国际组织谴责葡萄牙殖民军的野蛮行径,并且增加对莫三鼻给和安哥拉解放运动的援助。
《尼日利亚观察家报》七月十三日发表社论说:
“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获悉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有计划地对莫三鼻给人民进行种族灭绝的大屠杀感到十分愤慨。”社论指出,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由于害怕莫三鼻给爱国武装斗争的发展,因此,它把大规模屠杀和平居民看作是它的唯一出路。社论呼吁非洲独立国家立即动员起来,打掉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并为彻底解放非洲大陆而斗争。
《埃塞俄比亚先驱报》七月十四日发表社论指出,这一暴行是葡萄牙殖民当局企图阻止莫三鼻给民族主义浪潮的一种卑鄙的军事行径。社论指出,莫三鼻给、安哥拉和几内亚(比绍)的自由战士正致力于消除非洲大陆上殖民统治的最后残余。
《扎伊尔》周刊最近发表文章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这一暴行同一九六○年在南非沙佩维尔进行的屠杀一样骇人听闻。
扎伊尔《劳动报》发表文章指出,由于敌人加倍进行绝望的挣扎,人们“必须加倍警惕,加强斗争,增加给予民族主义运动的手段”。
埃及《共和国报》七月十三日发表社论说,这次大屠杀,“反映了在非洲的葡萄牙殖民主义的残暴。但是,这些罪行也表明了,由于受到莫三鼻给、安哥拉和几内亚(比绍)这三个葡属殖民地的解放运动接连不断的打击,葡萄牙军队正在不断退却,它们陷入了绝望的境地”。社论强调说,解放运动对付这一暴行的最好办法是协调它们的行动,以便给予非洲最老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打击。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三日电 埃塞俄比亚新闻大臣特斯法耶·格布雷—埃格齐七月十三日发表一项新闻公报,谴责葡萄牙殖民军在莫三鼻给维里亚穆村大规模屠杀非洲人的暴行。
公报说:“这种对母亲和婴儿的肆意枪杀以及活活把人烧死的行径是从一九六一年南非的沙佩维尔大屠杀以来空前的罪行,是对人类的冒犯。”


第6版()
专栏:

越南和越南南方共和外交部发言人先后发表声明
谴责美帝把“远东广播电台”迁往南朝鲜
支持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谴责美帝进行阻挠朝鲜和平统一的宣传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三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七月十二日发表声明,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七月八日的声明,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把设在日本冲绳的“远东广播电台”迁往南朝鲜济州岛,并改名为“亚洲广播电台”,进行反对朝鲜人民的宣传,破坏朝鲜人民自主和平统一祖国的事业。
声明说:“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上述声明中所阐述的正确立场,并要求美帝国主义立即停止对朝鲜人民的一切挑衅行动,迅速和全部地把美国侵略军撤出南朝鲜。
“越南人民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完全同情和支持兄弟的朝鲜人民为和平与自主地统一祖国而进行的正义斗争,并且坚信,这场得到世界各进步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强有力的同情与支持的斗争,必定取得辉煌的胜利。”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五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外交部发言人七月十四日发表声明,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七月八日的声明,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把设在日本冲绳的“远东广播电台”迁往南朝鲜济州岛,并改名为“亚洲广播电台”。
声明说:“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外交部完全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九七三年七月八日声明中所阐述的正确立场,坚决要求美帝国主义停止反对全体朝鲜人民的挑衅行动;迅速、全部地把美国军队从南朝鲜撤走,让朝鲜人民在没有外国干涉的情况下自己解决和平统一自己国家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美国运动员斯通斯创造男子跳高世界新纪录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三日讯 慕尼黑消息:美国运动员德·斯通斯,七月十一日晚上在西德慕尼黑举行的一次国际比赛中,创造了二米三十的男子跳高世界新纪录。一九七○年十一月八日,中国运动员倪志钦以二米二九的成绩,打破了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在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创造的二米二八的世界纪录。一九七一年七月三日,美国运动员帕·马茨道夫也跳过了二米二九的高度。


第6版()
专栏:

巴基斯坦抗议印度打死三名巴战俘
据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三年七月十日电 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巴基斯坦政府七月十日对印度武装警卫人员九日又打死三名巴基斯坦战俘一事表示愤慨。
巴基斯坦外交部一位发言人为此发表评论说:“这个事件是公然违背日内瓦公约而长期扣留九万二千多名巴基斯坦军人和平民的直接结果。”
他说,整个世界谴责印度对待巴基斯坦战俘的惨无人道的行为。
巴基斯坦外交部还在十日深夜召见了负责照管印度在巴基斯坦的财产的瑞士大使雅克·马勒,要求他立即把巴基斯坦强烈谴责印度当局又打死三名巴基斯坦战俘的抗议书,转交给印度政府。


第6版()
专栏:

火山之国
——初访萨尔瓦多
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共和国,是我们这次在拉美访问的第七个国家。萨尔瓦多曾经同殖民主义、同自然灾害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今天,它正在为建设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而进行努力。
勤劳的人民
萨尔瓦多的土地百分之九十是在火山地带,自西向东沿中部山区排列着二十一座火山,它们把共和国分隔成几块地理条件不同的区域:山的北面是丘陵和草原,气候温和,适于农牧业;南面是太平洋岸,气候炎热,盛产鱼虾;中部山区和高原,气候凉爽,是种咖啡的好地方。绝大部分火山在很久以前就熄灭了,只有西部的一座叫伊萨尔科的火山,自一七七○年第一次爆发起直到一九五七年初还不断喷出火红的岩浆。许多年来,海员都称它是“中美洲的灯塔”。
长期以来,萨尔瓦多人民同火山和地震造成的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首都圣萨尔瓦多躺卧在一片叫做吊床的山谷里,吊床山谷每天平均要发生三百次程度不等的地震。历史上这座城市几次为地震所破坏,但每次地震灾害之后,人民总是以惊人的毅力把它重建起来。首都附近的博克隆火山,最近一次爆发在一九一七年,那时炽热的岩浆和火山爆发引起的巨大的“泥石流”向首都滚滚袭来,毁坏了大片建筑物。这次访问中我们看到,当年“泥石流”经过之处,已建成整齐的住宅区,“泥石流”冲刷下来的砂石,被工人们利用来作建筑材料。
萨尔瓦多是中美洲面积最小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在二万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三百八十万人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一百七十七人。
殖民主义的掠夺和剥削一直阻碍着萨尔瓦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讲解员曾最后把我们领到一幢小茅舍前。那是一个不到十平方米大的草棚,里面除简陋的炊具、几条板凳和几件农具之外,几乎别无他物。讲解员告诉我们,萨尔瓦多许多农民至今仍住在这样的茅屋里。一位萨尔瓦多朋友告诉我们说,既然萨尔瓦多现实生活中仍然还有茅屋,就应当让它在博物馆里占有一块地方,使大家注意它,改造它,直到它在社会生活中消失为止。这一段话反映了萨尔瓦多人民要求变革,要求进步,要求自己的国家得到发展的心情。
努力发展多种经济
多年来,萨尔瓦多的经济是以咖啡、棉花等少数几项农产品为支柱。咖啡占出口总值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萨尔瓦多为发展多种经济、消除新老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剥削造成的恶果而不断努力,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萨尔瓦多从五十年代开始开展促进工业发展的运动,采取了一些鼓励工业发展的措施,民族工业逐渐形成,某些本国产品逐渐代替进口产品。
从圣萨尔瓦多往东通向伊洛庞戈国际机场的公路两旁,到处是新建的工厂。
我们在圣萨尔瓦多参观了一家毛巾厂和一家金属制品厂。这两家工厂都是民族企业。毛巾厂有五千个纱锭,一百六十台宽面织机,主要生产手帕、毛巾、浴巾,也生产一些大床单,年产值约五百万美元。除供本国和中美洲市场需要外,还有三分之一产品运销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的原料绝大部分为萨尔瓦多棉花,也从中美共同市场进口一部分棉纱。全厂共有五百名职工,从产品设计、生产操作到技术管理,都是萨尔瓦多人。金属制品厂有六百名职工,主要生产水龙头、门窗用具、航海用品、电熨斗、房屋构件和卡车斗架等,年产值六百万美元。产品百分之二十供国内消费,百分之五十销往中美共同市场,其余百分之三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农业方面,近几年来也在努力使作物多样化,以改变单纯依靠咖啡等少数几种产品的不合理状况。首都附近的萨波蒂坦河谷农业区,是这一努力收到良好效果的一个例子。这一农业区面积共四千五百公顷,原来是沼泽地,一九六九年起,修建了七十七公里长的排水渠,使沼泽变成良田。
发扬民族文化
萨尔瓦多人民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他们的祖先创造的古文化是著名的马雅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在西华坦地区,参观了萨尔瓦多人的祖先皮皮尔人在公元九世纪至十世纪建造的金字塔和其他筑建物的遗迹。这些古老而壮丽的建筑物是由石头以及粘土和砂制成的土坯筑成的,虽然经受了上千年风霜雨露,至今仍能看出当年宏伟建筑的轮廓。皮皮尔人为反抗西班牙征服者,曾经进行了多年英勇的抵抗。
萨尔瓦多人民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曾经在外交部官员陪同下,观看了查拉特南戈省特胡特拉镇的民间歌舞演出。据主人向我们介绍说,这种演出是全国各省文化月的一部分,其目的在发扬民族文化,促进各地的文化交流。我们到达时,小镇的中央广场上已经挤满了人。屋檐下的走廊被临时当作舞台,教员、学生和当地的民间艺人在那狭长的舞台上表演得有声有色,他们时而用木琴和吉他等乐器进行民乐合奏,时而在悠扬的短笛伴奏下翩翩起舞。八、九岁至十几岁的男女少年,穿着民族服装,赤着脚,演出民间舞蹈。热情的观众对于这些充满乡土味道的表演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萨尔瓦多注意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中小学在校学生共六十九万人,占适龄儿童和青年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八。此外,还成立了不少专业学校,培养学生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们在首都郊区参观了三年前成立的中美洲工业学院,这所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两年或三年后即可成为中等技术人员。这所学院除招收萨尔瓦多青年外,也吸收其他中美洲国家学生入学。到目前为止,这所学院已有两期毕业生,共一百九十一名。
我们在今年四月五日至十二日对萨尔瓦多的友好访问,时间虽然短暂,但萨尔瓦多朋友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客人表示了热情的欢迎。我们深切感到:我们两国人民,一旦有了直接接触的机会,就能加强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正如萨尔瓦多副外长吉列尔莫·卡斯塔内达先生向我们说的那样:我们来往的“大门已经打开了!”
中国记者组(附图片)
萨尔瓦多的一座火山。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