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怎样做好干部轮训工作
上海市“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
在毛主席的光辉《五·七指示》指引下,我们干校从去年五月七日开始举办干部轮训班。到今年四月,已举办两期。参加学习的有区、县、局以上领导干部二百七十二人,其中包括市委委员、市革委会常委十四人。
根据市委轮训干部的规划,全市区、县、局以上领导干部,将在三年左右时间内,轮流到市干校学习、锻炼一次。怎样做好轮训工作,使这些领导同志在为时不长的轮训期间,得到较大的收获?这是我们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们觉得,要做好轮训工作,首先要把轮训要求规定好,使干校工作人员和广大学员有明确的努力目标。这个要求,必须符合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干部教育路线;这个要求,应当着眼于改造世界观,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这个要求,应当考虑得长远一些,使学员回到工作岗位以后,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每期轮训干部一般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第一,根据现实斗争的需要,选学一两本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力求弄懂弄通书中的基本观点;同时,要进一步提高为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养成攻读原著的习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第二,集中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组织学员积极投入批修整风运动,在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路线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做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第三,通过学习《五·七指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提高走“五·七”道路的自觉性,增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革命化的思想作风。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在轮训工作中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的原则,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传统。
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理论联系实际,
在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我们在轮训过程中,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来统率各项工作。在教学方面,强调从批修整风的现实斗争出发,结合开展革命大批判,有目的地、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着重学习革命导师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批判新老机会主义的武器,用批修整风推动看书学习,用看书学习促进批修整风。
为了使看书学习同现实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组织学员学习毛主席有关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系列教导,克服有些同志刚来干校时准备“系统读经典,集中学理论,现在取刀枪,回去上战场”的片面想法,使大家自觉地在斗争中学习和掌握革命理论。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一、明确提出要掌握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批判哪些修正主义谬论,引导大家划清路线界限。二、要求学员注意学习马、恩、列、斯是怎样同老机会主义头子作斗争的,毛主席是怎样同现代修正主义头子作斗争的,搞清楚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关系、哲学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在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时,既从政治路线上抓要害,批实质,又从思想路线上揭老底,挖老根。三、边学边批,步步深入。例如,第二期轮训班在学习《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时,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几个黑讲话进行了反复批判。平时,结合学习内容批判黑讲话的反动观点;学完一个单元,集中批判黑讲话的几个反动谬论;全书学完,对黑讲话进行通篇批判。学员们反映,上述学习方法,既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及其反动思想体系,又使大家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
毛主席教导我们:“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员认真总结两条路线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自觉改造世界观,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员把矛头对准刘少奇一类骗子,切实搞好革命大批判。越是从政治上、思想上把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深批透,学员们越能自觉地去划清界限,肃清流毒。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员在单元小结和期终学习小结时,抓住路线斗争中的主要问题和继续革命道路上的共同性问题,从世界观上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这对提高学员的路线觉悟和继续革命的觉悟,起了良好作用。
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的原则,不
断提高读书学习的自觉性。
学员进校以后,我们就组织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为反对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散布的各种谬论,使大家从路线斗争的高度,认清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重要性。市委委员马秀英同志,原来是清洁工人,文化水平比较低。进干校以后,由于进一步提高了为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早起晚睡,刻苦自学,虚心求教,不仅掌握了所学马列著作的基本精神,而且学会了五百多个生字。回到工作岗位以后,继续坚持刻苦学习。有的学员原来有依赖辅导的思想,经过自学原著,尝到了甜头。他们深有体会地说:“马列主义是个宝,不用气力学不到。认真刻苦钻下去,越学越是劲头高。”
在学员们自学的基础上,我们还注意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开展群众性的互教互学活动。具体抓了三个环节:一是引导每个学员反复读原著,随读随想,领会原著的精神实质,提出不懂的问题。二是组织互助活动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扫除难点,抓住重点,弄懂基本观点。三是以支部为单位,组织部分学员上讲台,谈学习体会,作批修的发言,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强调“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是不是不要辅导呢?根据我们两期轮训的体验,坚持这一原则,并不排斥必要的辅导,相反,对辅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在辅导时,就不能按照现成辅导材料去“灌”,必须根据学员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帮”;不能着重解释名词、概念,而要着重讲清基本观点;不能从理论到理论抽象地解释词句,而是要联系现实斗争说明马克思主义原理,帮助学员学会运用革命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文化水平低的学员,还要多做具体帮助。
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把参加生产
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作为重要课程。
“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是我党干部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按照《五·七指示》的精神轮训干部的重要内容。我们在两期入学教育中,都集中进行了“五·七”道路的教育。学员们经过学习《五·七指示》,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污蔑干部下放劳动的反革命谬论,参观校史展览,听老学员谈体会等,逐步认清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性。原来准备“在干校集中读书,回去再补劳动”的同志,也提高了路线觉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我们除了在校内安排一些生产劳动,还组织学员走出校门,和贫下中农一起挖河,抢收,抢种,并且访问贫下中农家庭,请他们通过回忆对比等方式,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大家反映,到贫下中农中去,对比有差距,学习有榜样;在生产队劳动一天,就能增加一分劳动人民的感情。有个老干部通过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回想起在战争年代,有一次负了伤,农民抬着担架走两百里路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可是,进城以后,自己对贫下中农的感情却渐渐淡薄了。他表示一定要心不离群众,为人民立新功。来自工业战线的学员,通过到农村劳动,更加体会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决心为支援农业多贡献力量。
学员们除了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还到食堂帮厨,打扫教室,打扫厕所。大家感到,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这些平凡的劳动,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干群关系很有益处。


第3版()
专栏:

上好插队锻炼这一课
武汉市“五·七”干校
根据我们四年多来办校的体会,插队锻炼是“五·七”干校教育干部的一个重要课目。转入轮训在职干部以后,也应当坚持上好这一课。
插队锻炼 必不可少
在准备轮训在职干部时,我们曾经讨论过:每期轮训的时间不长,既要参加生产劳动,又要多读一些书,还要不要组织学员到农村去插队呢?后来,总结了前几年的办校经验,根据我们干校的具体情况,组织学员出去插队锻炼几个月,进校读书和劳动几个月。实践说明,上好插队锻炼这一课,不仅有利于转变学员的思想作风,而且能使学员更好地学习党的路线和政策,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学员到农村去插队锻炼,在克服官、暮、骄、娇四气,增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方面,作用非常明显。例如:有个老干部,在战争年代同群众的关系很亲密;进城以后,受到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滋长了官僚主义作风,逐渐同群众的关系疏远了。插队期间,他重温了“老八路”的生活,劳动时和贫下中农一块战天斗地,休息时为群众挑水、扫地,和贫下中农促膝谈心,思想感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回到机关以后,他主动关心群众,热情对待群众,受到所属单位广大职工的好评。
广大学员在插队期间,受到了生动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他们通过在农村参加阶级斗争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具体了解到,被打倒的地主阶级人还在,心不死。刘少奇一类骗子在上面刮妖风,地主、富农就在下面掀恶浪。他们的罪恶目的,都是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这就使学员们对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员们还亲眼看到,贫下中农在党的领导下,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农业生产就大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就进一步巩固。这使学员们进一步懂得了路线决定一切的道理,更加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学员们在插队期间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看书学习时,就便于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加深理解。例如:经过几个月插队,学员们掌握了不少现实阶级斗争的材料。学习《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时,胸中有敌情,手中有典型,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领会得较为深刻。有的“三门”干部,过去学习《哥达纲领批判》时,对马克思关于“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论述,似懂非懂,理解不深。经过插队锻炼,联系有些老贫农在解放前想种地无地可种,只得为地主当牛作马,甚至乞讨为生的悲惨生活,再学《哥达纲领批判》,就认识到:在旧社会,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不给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者做奴隶,便不能劳动,也不能创造财富。马克思的论述揭示了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惨遭剥削的事实,而拉萨尔之流避开生产资料所有制,空谈什么“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为剥削阶级打掩护。
许多干部在结业以后,念念不忘到农村插队的收获。展望今后的轮训工作,都说:插队锻炼,必不可少!
路线为纲 思想领先
怎样才能上好插队锻炼这一课呢?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坚持以路线为纲,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从准备插队锻炼的时候起,我们就抓紧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在入学教育中,我们组织学员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闭门修养”等修正主义谬论,使大家划清两条干部教育路线的界限,认清插队锻炼的意义,提高走“五·七”道路的自觉性。
在插队锻炼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批修整风这件头等大事。教育学员克服“插队只劳动,进校再读书”的片面想法,坚持每周一天学习日的制度,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批修整风的指示和《实践论》等光辉著作,经常同贫下中农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我们还组织学员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参加打击阶级敌人的斗争,宣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群众运动中经风雨,见世面。
调查研究,是插队锻炼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项活动中,我们要求学员抓住重点,着重调查阶级斗争的情况,调查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的经验。
由于插队锻炼期间坚持以路线为纲,就使学员们较快地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
毛主席教导我们:“现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厂农村去,结果是有的有收获,有的就没有收获。这中间有一个立场问题或者态度问题”。到农村插队,为学员思想革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要取得较大的收获,需要抓紧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员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
我们组织学员在插队锻炼期间,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有关教导,使大家端正态度,放下架子,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许多学员对照贫下中农的高大形象,严格解剖自己,看到了思想差距,找出了继续革命的障碍。他们说:“不看不比,骄傲‘有理’;一看一比,惭愧不已。”我们还组织学员向贫下中农汇报思想改造的收获,请贫下中农进行评议。这都促使学员更加自觉地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
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插队锻炼期间的主要活动。为了使学员在生产劳动中更好地锻炼思想作风,我们对学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既反对害怕艰苦的思想,又反对埋头劳动不注意思想改造的倾向。绝大多数学员自觉经历了苦、累、脏、险的考验,取得了思想上的丰收。学员们还学习和发扬我党的革命传统,为贫下中农挑水、扫院子,积极做群众工作。在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下,广大学员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


第3版()
专栏:

教育干部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发扬延安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
西安市“五·七”干校办在延安南泥湾。这个干校,坚持对学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注意在学员中培养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每期学员入学后的第一课,就是瞻仰毛主席在延安的旧居,学习毛主席在陕北的伟大革命实践,听革命老前辈讲述当年延安军民跟随伟大领袖毛主席艰苦奋斗闹革命的英雄事迹。在看书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也不断学习延安精神。老同志重温过去的战斗生活,青年同志学习了党的光荣传统,普遍提高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增强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毛主席关于“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在这所干校已经深入人心。从生产到生活,到处可以看到自力更生的丰硕成果。去年,学员们自己动手,砖、灰自己烧,石、沙自己运,用了六个月时间,建成了一座六十孔的两层窑楼。为了克服当地吃水方面的困难,学员们自己动手,在一百四十多米高的山坡上,建成了储水一百吨的高地水塔,使干校和附近贫下中农用上了简易自来水。学员们回顾勤俭建校的收获时说:“我们流了汗,出了力,延安精神在心里扎了根。”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接过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北湾“五·七”干校,遵照毛主席关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教导,把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列为干校经常的教育内容。
他们的做法是:一、引导学员通过看书学习,认清保持艰苦奋斗政治本色的重大意义。二、引导学员在参加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地磨练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三、组织学员走出校门,学习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四、坚持勤俭办校的方针,用实际行动教育学员。
学员们经过在校内学习、锻炼,到校外参观贫下中农劈山造田、引水上山等工程,在插队期间又亲眼看到贫下中农勤劳节俭的先进事迹,思想认识有很大提高。许多人表示要接过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克勤克俭建设社会主义。不少干部回到工作岗位以后,朝气蓬勃,艰苦奋斗,受到周围同志的好评。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