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既提出任务,又注意工作方法
山西省榆次县委加强对下乡蹲点干部的领导
山西省榆次县委坚持以批修整风为纲,既加强对下乡蹲点干部的思想教育,明确任务,交代政策,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方法问题,充分发挥了蹲点干部的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发展。
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议后,榆次县委在广泛传达、深入贯彻执行会议精神的同时,照镜子,找差距,订措施。他们认为抽调干部下乡蹲点,象昔阳干部那样,同群众一起吃大苦,耐大劳,才能改天地,易山河,大变快变。于是,县委从县级机关抽调出一百一十名干部,由县委领导同志亲自带队,分赴全县十个公社的三十六个大队和八个先进单位蹲点。干部们把下乡蹲点,看做是落实毛主席的“抓好三分之一”指示的重大措施,因而,决心大,热情高,干劲足,很快打开了局面,做出了成绩。
但是,有少数干部,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没有走好群众路线,工作不过细,步伐不快,变化不大。县委及时召开了常委会议,进行研究分析。去年,县委也曾组织干部下去蹲点,但由于忽视了加强思想领导工作,交代任务多,不注意解决工作方法问题,结果,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下乡一阵风,不久点上人走空,群众有意见,工作受影响。从去年的教训中,县委认识到:必须既抓下乡,又抓思想;既给任务,又注意工作方法,才能帮助点上的同志树雄心,立壮志,蹲好点,带好面。
正确的工作方法哪里来?县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各方面的典型经验。把面上的问题带到点里去研究,把点里的经验拿到面上去推广。县委先后总结了三个点的经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指导运动。
一是北田大队工作组“先抓方向路线,面貌大变快变”的经验。北田大队是个有近万亩土地、三千口人的大队。工作组入村后,坚持以批修整风为纲,抓住这个大队的方向路线问题,发动群众,联系实际,深入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纠正了资本主义倾向,帮助干部群众划清两条道路的界限。与此同时,工作组和干部们一起深入现场,制订了一个抗旱抓水的规划,把广大群众在批修整风中焕发出来的革命积极性及时引导到生产上来。全大队八百名劳力齐上阵,大干快干,建成了一条长达八华里的防渗渠道,北水南调,扩大水地面积四千亩。群众说:摆正方向路线,就能大干快变!
二是西范大队工作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经验。西范大队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队,去年,虽然天大旱,仍保持粮棉双跨“长江”的成绩。今年要更上一层楼,把粮食、棉花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此,工作组和党支部成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认为打井抓水不能停,棉田铺砂不能误,那末劳力不够怎么办?他们把问题交给群众。贫下中农说:打井、铺砂两不误,长远、当前要兼顾,有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就有使不完的力气。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了工效,五百亩棉田全部铺砂,打成了五眼深井,修复了五眼旧井,各样农活干得很出色。事实使工作组深深体会到: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多快好省。
三是东长寿大队工作组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同群众一起苦干实干的经验。工作组到这个大队后,坚持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第一线,狠抓关键活,与群众泥里水里战斗在一起。群众夸他们是带头实干的新社员,科学种田的技术员,深入实际的指挥员,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工作组的同志,哪里艰苦到哪里,什么活紧干什么。他们说:“战斗在第一线,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快。”这个大队的经验再次证明:要想河山变,就得艰苦干。
此外,县委还总结了柏林头、龙白、田乔等大队工作组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员模范带头作用,虚心学习先进大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经验。
不怕有问题,就怕没典型。榆次县委最近举办全县下乡蹲点干部学习班,以批修整风为纲,狠抓了思想路线教育,认真推广了北田、西范、东长寿等大队工作组的经验。同时,对于个别工作组的个别同志存在的包办代替、瞎指挥、特殊化等不正之风,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帮助。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学到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增强了长期蹲点的认识,决心尽快地改变所在大队的面貌。
本报通讯员
(附图片)
河北省怀安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杜宏林同志同景泉堡大队的社员在劳动休息时研究工作。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第2版()
专栏:

坚持面向基层
江苏省仪征县委在批修整风运动中,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面向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地工作,取得了成效。
仪征县委经常有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在基层蹲点。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作任务逐渐增多,要求也更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忙于应付日常事务,很少深入基层。一度出现“电话接不了,走路有人拦,下班有人找”的现象,群众要办的事情往往不能及时办。这些问题引起了县委领导同志的重视,他们以批修整风为纲,帮助大家认识浮在上面,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害,警惕官僚主义作风的抬头。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动全体干部提意见,排除下不去的障碍,讨论落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基层的措施。通过批修整风,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路线觉悟,自觉地走出机关,落脚在基层,把工作做到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县委常委除留一人轮流值班外,其余的都坚持深入下去,分片定点,以点带面。县委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干部,经常在基层工作。
仪征县委的干部走出机关,深入群众,对工作实施正确的领导。他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大力精简会议、文件、表报,腾出更多的时间到基层去工作。仪征县委的干部,从过去的实际工作中深深感到,如果整天泡在会议里,忙在文件、表报上,就会滋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因此,对文件、表报,尽量减少,不是十分必要的,不往基层发。县委对会议注意精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就不开,能够合并开的会就不分散开,通过小会能解决问题的就不开大会,各部门需要开的会都要经过值班常委统一安排,严格控制。今年以来,这个县只开了一次三级干部会议,主要是统一思想,大办农业。为了开好这次会,他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重点明确,结果只花了两天时间,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于上级的指示,他们一般都是采取分片传达的办法,直接贯彻下去。
明确分工负责,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仪征县委总结了在工作中包揽一切,束缚干部积极性的经验教训。通过批修整风,他们坚持发挥部门的积极性,有事分头办理,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县委有个领导成员一度陷在事务圈子里,走不下去。后来,他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著作,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片面性,注意摆脱事务,争取更多时间走下去作实际调查,抓关键问题。去年以来,他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时间用于调查研究。仪征是个丘陵山区县,几年来,兴修了许多塘坝、水库,蓄水很多。可是到了灌溉季节,有些水库蓄的水不能全部用上,还得从数十里以外引长江水灌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和水利部门的同志调查了三十二座水库,发现一部分水库因为缺乏提水设备,蓄的水提不上来,成了死库,在雨水正常的年景,死库存水一千二百多万方,却不能用于灌溉。他把调查的情况向县委做了汇报。今年春天,县农机部门根据县委要求来到这些地区,认真帮助解决水库提水工具的配套问题,使死库变成了活库。
领导通过抓点取得第一手材料,指导运动。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仪征县委的干部在深入基层中,曾有过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在基层往往蹲不住,担心在点上时间长了会影响面上的工作。因此,刚下去不久又飘了起来。针对这一情况,县委领导同志帮助大家认识蹲点、抓典型的重要性,正确处理点和面的关系,打消怕抓了点丢了面的顾虑,坚持在基层蹲点蹲到底。许多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亲自动手抓典型,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县委有几个干部在朴席公社新集大队长期蹲点,对下面的情况比较熟悉,摸索了这个地区的生产规律,通过在点上解剖麻雀,有效地指导了面上工作。
本报通讯员
编后
本版发表的榆次县等几篇报道说明,在党的领导工作中,既要十分注意政策,也要十分注意工作方法。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在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党在每提出一个新的战斗任务的时候,除了规定明确的方针政策外,还总是提醒我们要注意工作方法。
我们不论办任何事情,都要采用某种方法,不是正确的方法,就是错误的方法。毛主席一贯倡导的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路线、方针问题,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方法问题,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针。
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认识论的问题,世界观的问题。各级领导同志,在批修整风运动中,都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毛主席有关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指示,提高领导艺术,努力做好工作。


第2版()
专栏:

干部新风
福建省长汀县广大干部坚持蹲点,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下面介绍的是几个片断:
每事问群众
解放前受尽压迫和剥削的童养媳王金秀同志,现在是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成长为县一级领导干部。职位一变再变,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她下乡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参加劳动,密切联系群众。
王金秀在馆前公社马坪大队蹲点时,通过蹲点取得第一手材料,指导工作,效果显著。今年开春,什么时候播种才不误农时?大队首先征求广大贫下中农的意见。有的说:“要保证全年丰收,就必须适时早播”。也有的说:“正月蛤蟆叫,谷种要两套”。今年正月蛤蟆就叫了,说明一定有倒春寒,主张要迟一些,到惊蛰前几天再下种,两种意见争执不下。这时,大家都请王金秀表示态度。王金秀想起前几天,在第二队和社员一起浸种、播种中,曾向贫下中农请教过今年能不能适当提早播种、育秧的问题。当时贫下中农指着刚刚露出点芽尖的桃树说:“去年冬天没下雪,现在桃树又萌芽了,蛤蟆也叫了,这些都说明地温高,季节到。今年适当地提早播种、插秧是可以的。”于是,她把大伙带到第二队的秧田里参观。大家听了第二队的介绍,看了吐绿的秧苗。大家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思想问题解决了,全大队的下种、插秧和田管工作都比往年提早了,掌握了全年两季丰收的主动权。
手不离粪筐
在馆前公社洋陈大队,人们经常发现有一个干部,不论是下地劳动,或是检查生产,总带着一只粪筐,走到哪里就拣到哪里。社员们都称赞他是个手不离粪筐的干部。他名叫戴伟,是馆前公社党委委员。
今年一月,党委派戴伟到洋陈大队蹲点。他来到坑口生产队时,发现这里的土地缺少肥料,影响产量的提高。可是,他又看到田头、路边许多牛粪、狗粪却没有人拣。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有人说什么:牛粪沤了会生虫,蚀坏粪坑。他想,广辟肥源多积肥,这是增产的重要措施。牛粪丢在那里没人要,多可惜啊。第二天一清早他就起来,带着粪筐边检查生产边拣牛粪,一个早上就拾了四十多斤。他亲自做了牛粪沤积法的示范。大家看到沤在粪坑里的牛粪根本没有生虫,更没有蚀坏粪坑,都说,可惜以前把它当成无用的了。在干部带头下,村里村外有许多人提着粪筐拾粪了。不到两个月,队里就收到两千多斤牛粪,粪坑都沤得满满的。这时,有人对他说:“你带头拾粪的目的达到了,现在粪筐可以收起来了”。他说:“坚持参加集体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这是毛主席对我们干部的一贯教导。我手里的粪筐不能放下来”。
锄头和棕衣
年近半百的黄树生,是河田公社革委会生产组副组长,在他房间里,整齐地摆着一把山锄、一把镢头、一件棕衣。
一次,黄树生带领备耕生产检查组来到偏僻的罗坑头大队。一天,有位老贫农对他说:“看样子,你也是种田人出身,现在怎么看不见你手上的老茧?”老贫农的批评使黄树生很受教育,他想,是啊,自己原来也是种田的,可是当上干部后,光动口不动手,不象个种田人了。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清早,向群众借来了锄头,同社员一道去积肥,手上磨起了血泡,也坚持照样干。他一连干了七天。后来,他特地买了一把山锄,一把镢头,一件棕衣,以后又逐步添制了耘田耙、粪筐、粪夹。他坚持白天劳动,晚上工作。遇上雨天,就披上棕衣和社员一起战斗在田头。这样,干群关系更密切了,群众干劲更大了,老落后的罗坑头大队改变了面貌,迅速跃进到先进行列。近四年多来,他每年参加集体劳动的时间都在二百一十天以上。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快
辽宁省敖汉旗种羊场五分场党支部书记赵乃勤说:“步行比骑驴快!”
他怎么得出这一结论呢?事情是这样的。
一九六二年,赵乃勤调到五分场工作。这个分场以养羊为主,兼种饲草和饲料,是个风沙大、水源缺、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后进单位。分场有六个生产队,分布在东西十五里,南北八里的草原上。赵乃勤恐怕工作抓得不及时、不全面,就骑着毛驴,从这个队转到那个队,一天到晚布置工作,检查工作。可是,忙了几年,饲料基地的基本建设没有动,草场退化越来越严重,饲料还是不能自给,年年需总场调拨。
整党建党运动中,群众批评他脱离实际,工作不扎实,不过细。这使赵乃勤受到很大震动,他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导,想到自己虽有满腔热忱,但是工作不深入,脱离了群众,抓不到问题的实质,办法出不到点子上,话说不到群众的心坎里,虽然骑驴到处走,赶路的进度快了,实际上工作的进程慢了。找到了根子,赵乃勤决心转变作风,毅然抛掉四条腿的驴,用自己的两条腿走路。他走到哪里就和群众一块劳动,调查研究。群众有话就向他说,有情况就向他反映。这样,赵乃勤掌握的情况多了、深了、细了,能够比较正确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生产,调动了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去年,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到了秋八月,草还没长到脚面子高。一些人认为一九七二年还得调草。可是,赵乃勤在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了解到饲草过去不能自给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落实党的按劳分配政策,影响了群众打草的积极性。于是,他走遍各个草场,在同群众一起打草中,亲自订出各类草场打草的合理计酬办法,使劳动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七十,饲草贮备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了自给。第四生产队,过去每年都得调进三万多斤饲草,去年不但没调进,反而调出了三万七千多斤。
赵乃勤深入各个牧场、生产队,把在面上发现的普遍性的问题,带到一个点上,认真解决,取得经验,全面推广。这个分场种植的饲草和饲料,长期以来,靠天等雨,饲草和饲料收成不好。场部号召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牧场。赵乃勤骑驴喊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起色。一九七一年春,他带着这个问题到第一生产队蹲点,带头批判懦夫懒汉世界观,检查自己过去不深入实际的错误,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种了二十一亩高产饲草田,平均亩产饲草八千多斤,比一般田提高二十倍。这个事实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并为科学种田打开了局面。一九七二年全分场打了十几眼井,搞起了四百亩高产畦田。
赵乃勤感慨地说:“步行两年办出来的事情,骑驴十年没有办到啊!”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