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
俞彤
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重要保证。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我们党更加纯洁、更加巩固、更加坚强。广大老干部经历了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锻炼,振奋了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了骨干作用。一大批新干部从革命群众中涌现出来,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为党的干部队伍增添了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新老干部团结一致,紧密合作,共同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努力奋斗,保卫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夺取了各条战线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我们干部队伍出现的这种新气象,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达兴旺的重要标志,是党的“九大”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这一号召的进一步落实。我们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干部路线和政策,进一步搞好干部队伍的建设。
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历来非常重视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谆谆教导我们必须从无产阶级政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从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主席明确指出了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首先是政治路线问题。指导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要有一个革命的党,要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了正确的路线,还要有懂得党的路线、精通党的路线,并且善于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的干部队伍。党依靠广大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和实行正确的领导,把党的路线和具体斗争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之所以成为决定的因素,正是由于他们保证着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因此,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都把能否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标准,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并且通过党内多次的整风运动,对全党进行了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教育,使我们的干部队伍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不断得到加强。
毛主席提出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根本上解决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和怎样建设干部队伍的问题。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是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提出来的,也只有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离开了党的基本路线,干部队伍的建设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按照毛主席提出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基本原则来建设我们的干部队伍,使广大干部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增强对于修正主义、对于分裂倾向、对于阴谋诡计的识别能力,增强对于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识别能力,坚决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世界观,反对资产阶级世界观。只有这样的干部队伍,才能够担当起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任务,实现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才能够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
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干部,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到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任何工作岗位上去。毛主席指出:“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要使“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并指出:“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执行毛主席这项指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广大干部精神面貌的革命化,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我们今后应当把这项工作,包括办好“五·七”干校在内,坚持下去,做得更好。我们的干部要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脱离群众的倾向。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项重要的经验。
为了建设一支能够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干部队伍,各级领导班子要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
“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是党的干部建设的宝贵经验。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我们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极其艰苦、极其复杂的斗争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逐步地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干部队伍。正因为有这样一个队伍,使我们党在艰难曲折的斗争条件下,始终保持了坚强的领导骨干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保证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贯彻执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毛主席总结了我们党培养干部队伍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革命实践所提供的经验,指出建立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班子要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这是我们建设党的干部队伍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领导班子中的“老、中、青”几方面,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实行了“老、中、青”三结合,使新干部在老干部的言传身教下,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变为自己的宝贵财富,补充自己经验不足的短处,在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过程中,避免或少走弯路。同时,也使老干部向青年干部学习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永葆革命的青春。这样,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合,使前辈人不脱离群众,使青年人得到锻炼,就能使党的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遵循毛主席为我党制定的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有步骤地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远大目标——共产主义,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也不是一代两代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许多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就是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从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使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工作,在组织上得到保证。培养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不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的问题。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革命的老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宝贵的财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证明,在我们党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经过这次运动,广大老干部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加强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要认真培养和选拔新生力量。毛主席《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说过:“在土地改革和整党的伟大的群众斗争中,教育了和产生了成万的积极分子和工作干部。他们是联系群众的,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极可宝贵的财富。今后应当加强对于他们的教育,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获得进步。同时,应当向他们提出警告,决不可以因为成功,因为受到奖励,而骄傲自满。”毛主席这个重要教导,是我们党对待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干部的正确方针。新干部也是党的宝贵的财富,我们应当加强对新干部的教育,切实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并把工农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毛主席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指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也应增加工人和贫农的成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并努力从产业工人中培养干部。贫下中农是工人阶级巩固的同盟军,妇女占人口的一半,因此,也要注意从贫下中农中,从妇女中培养干部。还要注意从少数民族中培养干部。这些都是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要把新干部放到群众斗争中去,放到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放手让他们参加革命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得到锻炼。要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指挥战斗,掌握政策,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敢于负责,帮助他们用毛主席历来坚持的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总结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提高领导艺术,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我们培养出来的新干部,要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支持革命的新生事物,识别和抵制错误倾向。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斗争实践才能锻炼出来。各级领导对他们要有严格的要求,适时地给以指导,妥善地安排他们的学习、工作、调查研究和参加劳动,使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搞好新老干部之间的革命团结,是实现“老、中、青”三结合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老、中、青”三结合,就是要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把三股绳拧成一股绳,变成一个整体,不能搞三分离。搞好团结要有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目标。新老干部团结的共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共同的革命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离开了这个基础和这个目标,就不可能有共同的语言,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毛主席指出:“新老干部应该是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便团结一致,进行共同的事业,而防止宗派主义的倾向。”我们的干部,不论新老,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工作的,都要看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个大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基础上,以大局为重,讲路线,讲团结,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积极参加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批修整风运动,共同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顾革命大局,拉山头,搞宗派,闹独立性,就必然要破坏团结,影响党和革命的事业。当然,新老干部相互尊重不等于不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都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要怕分歧意见,不要怕争论。应该看到,新老干部对革命事业的创造能力,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精神,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革命积极性的具体表现。只有在争论中,才能分清路线是非,批评错误的意见,集中正确的意见,从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真正实现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基础上的团结。
当前,批修整风运动正在深入进行。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看书学习和路线教育,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对干部状况的调查研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使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坚定地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继续前进,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三年第六期)


第2版()
专栏:

狠抓路线教育 认真治理“三废”
——上海燎原化工厂的调查
上海燎原化工厂党委,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开展综合利用的教导,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治理“三废”,取得了除害兴利的显著成效。近两年来,已完成四十五项综合利用项目,有力地制止了“三废”危害,改善了环境卫生,每年可回收各种化工原材料一万多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他们治理“三废”的主要经验,是狠抓了领导班子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着重清除了治理“三废”和开展综合利用的几个思想障碍。
“三废”是可治可不治还是非治不可?
燎原化工厂是一个生产烧碱和氯气的老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液和废渣。过去,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这个厂长期没有解决“三废”为害的问题。近年来,革命职工决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但是,有的领导干部还存在“三废治理可有可无”的思想。
针对这种思想,党委举办了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和综合利用的教导,并由党委正副书记带领各级干部、工人代表和技术人员到厂内主要的“三废”现场去调查研究,摆情况,查危害。这个厂每天有大量污水流入苏州河,毒化河水,腐蚀船舶;每天有大量废气排出,污染环境。这些不但影响职工和群众的健康,而且许多宝贵的化工原料也白白流失。他们召开现场批判会,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通过思想和路线教育,他们认识到,不治理“三废”,一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二影响工农业生产,三浪费宝贵资源。治理“三废”是关系到加强工农联盟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对“三废”的治理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是对人民不负责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对于危害人民的事,不闻不问,这就背离了我们革命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方向。
由于在思想和政治路线上提高了觉悟,厂党委领导全厂职工迅速掀起了一场战“三废”、大搞综合利用的群众运动。
治理“三废”是妨碍生产还是促进生产?
过去,有的同志认为,治理“三废”会妨碍生产,把发展生产与治理“三废”对立起来,说什么“生产任务紧,治理‘三废’插不进”,“生产任务是硬指标,治理‘三废’是软指标”。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治理“三废”和综合利用总是排不上队,挂不上号,有的即使列了项目,在材料、设备和维修等方面也得不到相应的保证,不能顺利实现。
治理“三废”会不会妨碍生产?燎原化工厂的实践回答是:治理“三废”不仅可以做到不妨碍生产,而且还能促进生产的发展。首先,“三废”与生产息息相关,“三废”治理不好,就要影响生产进行。聚氯乙烯车间的氯乙烯水洗后,排出大量废酸,每天达二十吨,不仅污染河流,而且腐蚀下水道,造成排水不通,损坏厂房基础,影响生产。一九七一年,车间党支部带领革命职工,奋战半月,安装了水洗塔,回收盐酸,基本上不再排放废酸,保护了下水道,保证了生产,既除了害,又兴了利。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开展“三废”综合利用,是增产节约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烧碱车间盐水精制,每年需要国家拨给八百吨纯碱,大部分要由外地供应。这次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一起,反复进行科学实验,成功地利用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制成纯碱,既保证了车间纯碱的自给,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化工原料。
治理“三废”首先应考虑利润还是除害兴利?
在治理“三废”中,有的同志只愿意搞那些收益大、利润高、易解决的项目,而对影响工人群众的身体健康,但收益少的项目不够重视。
在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过程中,职工们批评了这种错误思想。大家认识到,随着近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三废”危害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大问题。在资本主义世界,由于资产阶级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顾人民健康,“三废”形成了严重危害。我们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坚决消除“三废”的危害。那种不顾“三废”对人民的危害,而只是“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思想,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反映。
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对于“兴利”,不但要从一个厂去看,而且要从国家去看。认真治理“三废”,减少和消除“三废”的危害,保护工人和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这是国家的大利;减少“三废”对江河的污染,更好地发展渔业生产,是国家的大利;治理“三废”,减少废水废气对农业的危害,保证农业生产,加强工农联盟,更是国家的大利。我们不能只看到本厂几个项目收利不多,而看不到人民健康和国家的利益。
这个厂动力车间锅炉烟囱除尘,是个“老大难”问题。长期来,烟灰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附近居民反映“衣服不能晒,淘米要打伞”。但过去有的人认为回收煤粉价值不大,不积极去解决。一九七一年,车间工人批判了这种错误思想,组织了“三结合”小组,到兄弟厂学习。他们利用重力除尘原理,土法上马,建成了烟灰回收装置,除尘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年可回收煤粉一千多吨,基本上消除了烟尘的污染,改善了环境卫生。附近居民感动地说:“过去认为做燎原厂的邻居倒霉一辈子;今天,你们战‘三废’,消除了烟尘,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这件事使全厂职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认识到,治理“三废”,决不能只看到自己工厂这块小天地,而必须看到广大的群众,看到整个国家,要为人民除害兴利,为子孙后代造福。
治理“三废”是靠少数人还是靠大家动手?
过去,一提起治理“三废”,有的同志就认为这是技术工作,“人多不出活”,只靠少数专家来研究,只靠上级给材料给设备。他们看不见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就使一些不难解决的“三废”综合利用项目长期得不到解决。
在这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厂领导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批判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树立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唯物史观。他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大搞战“三废”的群众运动,做到人人明白,大家动手。实践表明,群众起来了,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
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在生产聚氯乙烯时,每聚合一次,聚合釜中都要剩余二十几立方米的氯乙烯气体。过去这种气体长期放空,不仅污染大气,威胁工人安全,而且每年放掉了相当于二百五十吨的聚氯乙烯,价值几十万元。文化大革命前,厂里也搞过回收,但只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翻本本,查文献,拍脑袋,想当然,费了不少时间,花了不少钱,搞了一套装置,结果不能使用。这次车间领导发动群众,群策群力,采用了简单易行的“灌水排气”法,在出料之后,将水压入釜中,用水将残留的氯乙烯气体赶入气柜,使生产处于密闭状态。既保证了工人的安全生产,又回收了氯乙烯气体,每年可增产聚氯乙烯树脂二百五十吨。
燎原化工厂在治理“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工作中,还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清查废旧设备、材料,能修的修,能改的改,能代用的代用,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例如,回收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制纯碱的装置,买新的需要六万元,但是烧碱车间化盐工段几位老师傅和技术人员一起,在保全组的协助下,从全厂各个角落搜集废旧材料设备,制成这个装置,仅花了六千元。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