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天津市第一轧钢厂发动群众挖掘潜力做到减人又增产
新华社天津电 天津市第一轧钢厂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群众挖掘劳动潜力,做到了减人又增产。一九七二年,这个厂在减少四十多个劳动力的情况下,提前七十五天完成了国家计划,钢材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八,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之十三。今年一至四月份,这个厂又月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又有提高。
去年,这个厂不仅生产任务增加,而且还要新建一个镀锌管车间和一个氢气站。根据这种情况,厂里有关部门经过计算认为,最少得增加二百九十多人才能完成任务。劳动力从那里来?对这个问题,在干部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几年年年挖潜力,劳动潜力已经挖得差不多了;一种认为还有潜力可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厂党委一面举办学习班,组织车间以上的干部学习毛主席有关增产节约的指示,提高大家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自觉性;一面总结推广热带车间挖掘劳动潜力的经验。这个车间从一九六三年以来,人员几乎没有增加,而钢材产量却增加了三点五倍。热带车间的经验,使大家受到了很大启发,认识到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只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样,原来伸手要人的车间,都改变了计划,决心发动群众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焊管车间在学习了热带车间的经验以后,党支部用总路线精神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一九七二年不仅没有增人,还调出了八十多人和几台设备支援新建车间,钢材产量和品种规格都超过了一九七一年的水平。今年第一季度,这个车间又全面均衡地完成了国家计划。
这个厂在加强企业管理、挖掘劳动潜力的过程中,注意加强班、组建设,充分发挥老工人的作用。现在,全厂有许多老工人担任了班、组长,他们在生产中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带领群众抓革命,促生产。在老工人的模范行动带领下,工人们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全厂出勤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机器的台时利用率不断提高。
这个厂还把开展技术革新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去年,全厂共搞成技术革新三十八项,对促进生产起了很大作用。热带车间包装工段因为缺乏人力和吊装设备,不能及时地把轧好的钢材运出去,影响了整个车间的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车间的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制造了两台跨度十七米的天车,做到了随轧随运,使整个车间钢材的班产量比过去提高了一倍。接着,他们又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制造了加热炉天车等设备,实现了加热炉上料机械化。经过几次改造,这个车间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每班钢材的产量由原来的四十吨提高到一百吨以上。


第2版()
专栏:

大搞技术革新 挖掘生产潜力
株洲车辆工厂把分散的技术革新成果配套成龙,在生产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株洲车辆工厂党委,在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过程中,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分散的技术革新成果,不断地进行完善提高,配套成龙,使它们在生产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全厂先后搞成了三条冷、热加工机械化自动线,十条焊接、组装、铸造流水线,十六台自动、半自动组合机床,一百零三台专用设备,并推广应用了数字程序控制射流和可控硅等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自一九六六年以来,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一九七二年与一九六六年比较,产值增长了二点四九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八十二点九五,上交利润增长了六倍。今年一至四月,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又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百分之十六点一和百分之十四点七。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株洲车辆工厂的生产任务一年比一年增加,生产能力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这就给厂党委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发展生产?是靠增人、增设备、增投资,还是依靠群众,通过技术革新来挖掘生产潜力?围绕这个问题,党委组织厂的领导成员认真学习了“鞍钢宪法”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通过大批判,大家认识到大搞技术革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厂党委把技术革新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过去,这个厂开展技术革新活动,都是一台机床、一件工具的革新,没有配套成龙,因而收效不十分显著。这个工厂的台车车间担负着车辆走行部分的加工和组装任务。工人们每年都有一些技术革新,但是因为不配套,生产能力仍然没有显著提高。于是,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对每一台设备、每一道工序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制订了革新计划,在兄弟单位的帮助下,先后搞成了两条加工自动线,自己设计、制造了十二台专用设备和组合机床,终于使加工能力提高了一点三倍,人员减少百分之二十四,赢得了生产的主动权。厂党委总结了这个车间的经验,并且结合本厂实际进行讨论。他们认识到,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抓住一些重大项目,逐步配套成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接着,党委成员深入到各车间,发动群众,围绕生产关键,有计划、有步骤地大搞组合机床、专用设备和流水生产线。轴箱,是车辆上用量最大、加工复杂的重要配件。过去由十几台机床按一道道工序加工,要花两个多小时才能加工一个。厂党委和车间领导一方面发动群众从工艺、操作、装备上加以改进,另一方面组织专门班子,集中群众的智慧,用一年多时间,搞成功了一条加工自动线,使加工轴箱的效率提高了十三倍,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车辆车间是全厂最大的一个车间,过去劳动强度大,手工操作多。厂党委和车间党支部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发动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先后搞成了七条流水生产线,二十多台专用设备和较大的工艺装备,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在任务不断增加,人员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株洲车辆工厂在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中,既注意解决当前生产的需要,又注意长远发展的需要。这个厂的板材下料工序,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后来职工们自制了一台板材下料机,效率有所提高,劳动强度也有所减轻,但下料长短仍要人工测量,数量、尺寸不便计算和控制,材料利用率不高。这从工厂的长远发展来看,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于是,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经过反复试验,又设计制造成功了一台数字程序控制下料机,进一步改变了这一工序的落后面貌。
为了使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株洲车辆工厂始终坚持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注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每一项较大的技术革新项目,从定方案、设计到安装投产,都组织一定数量的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参加,一起研究,虚心听取工人的意见,并且合理安排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2版()
专栏: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铝厂开展技术革新,挖掘设备潜力。他们对四个回转窑进行了改造,使氧化铝的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这是“三结合”小组成员研究进一步革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大量节约机车用煤
兰州铁路局大力开展节约机车用煤活动,取得良好成绩。据这个局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每台机车每万吨公里的耗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十。全季度共为国家节约煤炭一万九千多吨。
兰州铁路局对节煤工作抓得很紧。今年以来,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各分局和机务段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节煤工作的领导。局党委在布置、检查和总结全局工作时,都要布置、检查和总结机车节煤工作。不少分局和机务段还举办节煤学习班,组织职工进行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大家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革命精神,提高了节约煤炭的自觉性。
兰州铁路局在开展节煤工作中,还建立、健全了合理的消耗定额等项制度,加强了煤炭使用管理和供应工作。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大型农用水泵成批投产
一种具有强大排灌能力的大型农用水泵,已由湖北省有关工厂企业通过社会主义大协作制造成功,并且成批投入了生产。目前,有二十六台这种型号的水泵安装到了湖北省沔阳、洪湖、汉川、孝感等县的大型电力排灌站,在农业生产上积极发挥作用。
这种大型农用水泵,是我国自己设计的。它体高八米多,重达五十多吨,出水口径为二点八米,起名叫二米八大型轴滚农用泵。它同上海制造的一千六百瓩电动机配套组成大机组,能排能灌。
这种大泵机组安装使用以后,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位于江汉平原腹部的沔阳县排湖排灌站,已安装了四台二米八大泵机组。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当地降雨量达二百零五毫米,两台大泵机组投入排涝,使十万亩农田解除涝灾。八月间逢大旱,又开动三台机组运行十一天,使四十四万亩农田得到灌溉。


第2版()
专栏:

利用“三废”生产化肥
旅大市化工系统去年以来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生产化肥一万五千多吨,支援了农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市的化工系统不仅成功地从“三废”中提取了大量的化工原料、药品和稀有金属等产品,还注意利用“三废”生产化肥。
大连石油七厂工人们自己动手建成了一套以“三废”为原料生产化肥的装置,每年生产硫铵一千多吨。大连化工实验厂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今年以来共用本厂排出的“三废”生产出化肥八百多吨。
在旅大市化工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化工系统现在已经有五个工厂的十三个车间利用“三废”生产出了化肥,每年产量达一万二千多吨,相当于一个小化肥厂的产量。


第2版()
专栏:

落实党的政策,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作用
宾阳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业品
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业品,更好地适应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需要。
这个县生产少数民族手工业品,已有悠久的历史,主要有壮锦、陶瓷器、竹木制品、雨伞、雨帽等。其中具有民族风格的壮锦,图案精巧,花纹美观,色调鲜艳,深受国内各族人民的喜爱。目前,全县生产这些手工业品的专业厂、社有好几十个,产品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增长。
宾阳县委和县革委会的领导同志很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业品的发展。他们经常深入厂、社,帮助职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同时,他们帮助各厂、社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作用。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许多厂、社建立了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老艺人参加的“三结合”工艺创作小组。创作小组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征求群众意见,创造新产品、新工艺。壮锦过去只有十多个品种,现在已增加到八十多种。新创作的壮锦《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桂林山水》、《南京长江大桥》和《粮棉丰收》等,生动活泼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生产瓷器的各厂、社,除开继续生产传统日用瓷器之外,还生产了许多工业用瓷。各种竹木制品的花色品种也比过去增多了。


第2版()
专栏:

古牧道上气象新
初春,当天山北部的草原上依然覆盖着冰雪的时候,在伊犁地区主要牧道之一的三台一果子沟牧道上,却已呈现出一幅繁荣兴旺的春牧图景。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天山牧道上,哈萨克族牧民的羊群象朵朵白云在山坡上浮动,枣红马和黄牛成群地散布在沟谷里,各种畜群组成一条斑烂的彩带,从山顶弯弯曲曲地飘到山下。跟随着畜群的哈萨克族牧民,跃马扬鞭,放声歌唱。宽阔的通道上,为转场的牧民搬家和给牲畜供应草料的汽车、拖拉机、马车,熙来攘往,络绎不绝。
在这畜群从冬牧场转往春牧场的季节里,沿着牧道进入天山深处,人们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边疆各族牧民的亲切关怀。在漫长的深山牧道上,有三十多个专门为牧民设置的食宿站。每到夜晚,食宿站温暖的板房里分外热闹,牧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馕饼和手抓羊肉,喝着喷香的奶茶,畅谈今年牧业生产的大好形势和牧民的幸福生活。一些哈萨克族牧民,常常情不自禁地弹起冬不拉,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食宿站比较集中的果子沟口,还有电影队和文艺宣传队,为牧民放映电影和演出民族歌舞节目;临时广播站的高音喇叭,播送着县领导机关给牧民的慰问信以及转场途中为革命放牧的好人好事。
转场期间,各县、各公社的医院都派出医生跟随畜群转场,他们和各个牧业队的医生一起防病治病。产妇和需要住院的病人,还有救护车及时把他们送到附近的医院里去。各单位还派了汽车或拖拉机,把哈萨克老人和儿童直接送到春牧场居住,使他们不必骑马乘牛在牧道上来往颠簸。牧道上设立的十几个“流动商店”,日夜都在为牧民服务。商店里摆着哈萨克牧民喜爱的各种绸缎、毛料、条绒、皮靴、套鞋、长腰袜、方头巾等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烟、酒、茶、糖、点心等。看到这一切,牧民们满怀深情地说:“旧社会转场如过鬼门关,新社会转场就象赶‘巴札’(集市)。国家越是关怀我们,我们越要为国家多作贡献!”
转移牧场,是哈萨克牧民放牧牲畜的一种传统经验。每当畜群在背风向阳的冬草场安全越冬之后,就要转移到水草充裕的春草场增膘复壮、产羔育幼。这种长途转移,必须在母畜产羔前半个月左右完毕。但是,这个时期仍然是北疆地区寒流较多,风雪较大的季节,伊宁、霍城等县的二十多万头牲畜从赛里木湖畔转向伊犁河谷,必须通过天山峡谷三台—果子沟牧道,这一带瞬息多变的天气和千回百转的山路,给转场带来了重重困难。
解放前,哈萨克牧民把这条古牧道称为凶多吉少的“送命路”。那时,牧民们赶着畜群,拖儿带女,在牧道上日夜跋涉十几天,才能到达春草场。在一百多公里的牧道上,没有一个可供食宿的地方,人们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吃一把雪,干粮吃完了就只能吸吮羊奶充饥。夜里寒风呼啸,雪片纷飞,牧民们不是在几块破毡下过夜,就是蹲在羊群里取暖。果子沟牧场六十八岁的哈萨克牧民艾外里汗,激动地回顾了这条古牧道悲惨的过去。他说,四十年前的一个初春,这条牧道上曾发生过一次特大风雪灾害,走在牧道上的近十万头牲畜死了六万多头,他给牧主放的一千只羊就死了七百多头。许多牧民被冻死冻伤,家破人亡。那时候,漫长的牧道上,到处洒遍了贫苦牧民的血和泪。谈到今天,艾外里汗老人高兴地说:“解放以后,社会变了,牧道也变了。有党和国家的关怀,有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再大的暴风雪我们也不怕!现在畜有棚圈、人有住房。积雪封了路,政府就派来了推土机把雪推掉,使我们在大雪天也可以通行。这正是两种制度,两个世界!”去年这条牧道又遇到四十年前那么大的暴风雪,霍城县的十四万多头牲畜,仅仅死了三百多头,牧民没有一个伤亡。
今天,这条牧道上到处洋溢着各族干部和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深情厚谊。每当转场季节到来的时候,大批汉、回、维吾尔、蒙古、锡伯和哈萨克等各民族的干部,骑着马或步行同哈萨克牧民一起赶着畜群转场。据统计,今年就有一百多名州、县、社和牧场干部来到这条牧道上,和牧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共霍城县委书记和副书记,带领全县各级干部奔波在牧道上,他们携带着县领导机关的慰问信和砖茶、方块糖、烧酒等慰问品,把党的关怀送到牧民们的心坎里。全县还在沿途为牲畜准备饲草三万七千多捆,饲料十七万四千多斤,为牧民烤馕饼五千多个。哈萨克牧民说:“毛主席教育的干部和牧民心连心,为了让我们转好场,他们比我们自己想得还周到。在旧社会,有谁管我们哈萨克牧人的死活!”在红旗公社牧民的住宿点上,哈萨克牧民对公社党委书记武晓途赞不绝口。这位汉族干部穿一身黑条绒衣服,腰间扎着黑布腰带,和哈萨克牧民一个样。他是在一九五三年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工作的,今年五十多岁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总是满腔热忱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在转场途中,他白天同牧民一起?赶牲畜,夜里帮牧民守夜,那里艰苦他就出现在那里。去年转场遇到暴风雪时,他冒着严寒,不畏艰险,同牧民日夜奋战,保证了人畜的安全。一天夜里,哈萨克老牧民库纳斯巴衣的羊群被暴风雪围困在山里,几只带头山羊被暴风吹跑了,羊群挤成一团怎么也赶不走。武晓途爬陡坡、跨沟河,奋力追赶散失的山羊。他几次被暴风刮倒,几次从陡坡上滑进山沟,可是始终顽强地同风雪搏斗着,终于找回了山羊,同老人赶着羊群来到了食宿站。他把老人安顿在站里吃饭过夜,自己又匆忙赶往别的畜群。今年转场开始时,武晓途正在县里开会,会议刚结束他就骑马日夜兼程一百多公里赶到牧道上。当他听说公社为转场牧民准备的面粉还没有全部运到,就连夜赶回县城,亲自运回了面粉。哈萨克牧民看他为赶运面粉和追赶转场的畜群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两眼熬得通红,都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牧道上,民族团结的动人事例,何止千万。那些运送牧草的马车驭手,载着哈萨克老人、妇女、儿童飞驰的汽车、拖拉机上的司机,大多是汉族、维吾尔族、锡伯族社员;在沿途的食宿站里,经常看到回、维吾尔等族社员在为哈萨克牧民烧茶备饭。在这个地区,各民族社员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已成为新的风尚,大家都乐意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尽力。芦草沟人民公社从事农业生产的汉、回、维吾尔族社员,每年都要多打草、多储备草料支援从事牧业生产的哈萨克族社员,还抽出技术好的木匠到冬、春牧场帮助哈萨克兄弟修建住房和产羔棚圈。现在,这个公社牧场的九十多户哈萨克族社员,都住上了敞亮温暖的新房,每群产羔母羊都有产羔棚圈,畜牧业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有的汉族干部还经常带着汉族社员到哈萨克牧民家里问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哈萨克牧民也处处为从事农业生产的汉、回、维吾尔族社员着想,每年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羊粪和耕畜,促进农业连年丰收。红旗公社六十二岁的哈萨克牧民可得尔汗满怀深情说:“毛主席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在社会主义祖国的边疆,我们子子孙孙都要辛勤浇水,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