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社会主义农村的新社员
——记会宁县下乡落户的城镇居民
甘肃省会宁县的一批城镇居民胸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壮志,发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的战斗誓言,从一九六八年七月开始,先后奔赴农村安家落户。几年来,这批下乡落户的城镇居民,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艰苦奋战,作出了积极贡献,精神面貌有了深刻变化,广大贫下中农高兴地称她们是“社会主义农村的新社员”。
她硬是闯出来了
初春的早晨,寒气袭人,可是,会宁县治理东河的工地上,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其中,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妇女,迈着刚健的步子,来回拉车运石,满脸汗水淋淋。工地指挥所的同志告诉我们:她就是下乡落户的城镇居民,鸡儿咀大队民兵连副连长王淑芳。
一九六九年十月,结婚不到一年的工人家属王淑芳,愉快地来到城关公社鸡儿咀大队安家落户。鸡儿咀,是一个半山半川的地方,水缺土瘦,十年九旱,过去流传的一首民谣,就是这地方的真实写照:“鸡儿川铁板川,十年里头九年旱,日晒地皮裂开口,风起土雾遮住天”。
王淑芳刚下乡那阵,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正在酝酿着一场治河修渠的新战斗。大队党支部集中群众意见,决定抽调人马修通北川渠和西河渠,引河水灌地。在研究成立水利专业队的社员大会上,王淑芳豁地站起来说:“我算一个!”这时,场上成百双眼睛一齐投向这个年轻妇女,有的表示钦佩,有的表示怀疑。生产队长问她:“修渠打坝可是出力气的活计,你能行?”她坚定地回答说:“图松快我就不下乡来了!”生产队长看看她那倔强的样子,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天麻麻亮,王淑芳随同修渠大军来到工地,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开头几天,她累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收工回来往炕上一躺,全身的骨头象散了架似的,两只胳膊火辣辣地疼。有天晚上,一位贫农老大爷见她那劳累的样子,劝她说:“淑芳,别打犟劲,歇两天再干吧!”可是第二天早上,她牙关一咬,又奔向了工地。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她还把妇女组织起来一起苦干。后来,她怕往返回家误了做工时间,又带领姑娘们在工地住宿。年终总结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王淑芳干得出色,并推选她担任了大队民兵连副连长。
一九七一年初,西河渠通水了。但是,新修的渠道不断发生塌方,严重影响春灌。王淑芳又按照大队党支部的决定,带领四十多个女民兵赶到西河渠护坝抢灌。她白天和战友们一起奋战,晚上别人休息了,她还要扛着铁锹沿渠巡视。渠道的张家坝地段,地层结构复杂,先后塌方十八次,她带领大伙抢修了十八次。每次她都带头跳进泥水里干,终于治服了这个
“无底洞”,使渠水乖乖地流向鸡儿川,胜利完成了春灌任务。
在改天换地的斗争中,王淑芳一天也没有脱离战斗。平田整地,她走在妇女前头;修坝筑堤,她带头下水清基;积肥送粪,她抢先拉车掌辕,那里紧张她在那里干,那里艰苦她往那里冲。一位贫农大娘摸着王淑芳结满茧花的双手说:“好媳妇,你硬是闯出来了!”
她是集体的好当家
最近,在会宁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上,一个穿戴朴素、脸膛黑红的中年妇女,在畅谈了五年来的农村战斗生活之后,感慨地说:“农村可真是个锻炼人的战场!”这位妇女是下乡落户的城镇居民、头寨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张春花。
张春花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从小受到党的关怀和培养,曾经担任过会宁县城关镇第四居委会主任。刚下乡那阵子,社员们看着她那身板,担心她务不了农活。张春花心里暗暗憋着一股劲:“不缺胳膊不少腿,为啥不能务庄稼?”她下决心从头学起,从头干起。春耕到来了,她埋头拉车运粪;夏收开始了,她积极上阵抢收,还把自己的孩子领到地里给集体拾麦穗。队里要修一段渠道,她见男劳力紧张,便自动串连六个妇女承担了修建渠道的任务。但是,就在第四个跌水斗门快要修好的时候,天气突然变了。深夜,正在甜睡的张春花被一声闷雷惊醒。她急忙起身冲出门去,只见黑沉沉的乌云从对面山上压了过来,随着一道刺目的闪电,天空象裂开一道口子似的下起了瓢泼大雨。倾刻之间,凶猛的洪水翻滚着泥浪冲入新修的渠道,直奔第四个跌水斗门。张春花心急如火,抓起一把铁锹冲了过去。当社员们赶来时,只见她象个泥人,正在奋勇地同洪水搏斗。大伙急忙跳进洪水,和她一起垒木、砌石、垫草压土,直到把洪水治服。
艰苦的斗争锤炼了张春花的革命意志,使她变得有能耐了,就象社员们说的那样,“她是集体的好当家”。一九七一年,她担任了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兼大队妇联主任。从此,她更加把心拴在发展集体生产上。头寨大队是全县发展水地比较早的一个队,但是粮食平均亩产一直停留在二百斤上下。张春花经过调查了解,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土地没有平整好,二是肥料没有赶上去。她便积极向大队党支部建议,在加快平整土地的同时,狠抓积肥。她同干部一起,在会上动员,会下串户发动,领导大家很快办起了八个集体养猪场,并且鼓励社员家家户户都养猪,还组织妇女成立了积肥小组。这样做的结果,使全大队一年增加了一百六十多万斤好肥,一九七二年粮食平均亩产比一九七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四。
她两只手总不得闲
一提到下乡的城镇居民,人们就会想到带领全家首批到河畔公社九二大队落户的王秀兰老大娘。
王秀兰今年六十岁了,过去就是人们公认的“老带头”。经过批修整风运动,她的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了,继续革命的劲头更大了。十冬腊月,她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地为集体拾粪;六月酷暑,她头顶烈日,和社员一起抢收小麦。胳膊肿了,用羊毛绳扎起来再干;手磨破了,用破布包起来再拔。贫下中农称赞她,说她一门心思扑在集体上,两只手总不得闲。王秀兰说:“我老了也要干革命,不能从城里搬到农村吃闲饭!”
闲不住的王秀兰不仅为集体操心,她还把心操在贫下中农身上。逢雨天,过假日,她出东家,进西家,到贫下中农炕头问寒问暖,促膝谈心。贫协代表王国权的爱人有病,需要用贝母作药,她连忙把自己准备配药的贝母全部拿出来送上门去;民兵排长牛正福的爱人坐月子,她赶去侍候产妇,给孩子缝洗衣服;社员师洪如的小儿子住医院,她提着积攒下的一篮子鸡蛋,跑二十多里地去探望。当大家感激她的时候,她却乐呵呵地说:“是毛主席教导我这样做的!”
王秀兰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队里召开革命大批判会,她总是带头发言,用自己在旧社会受苦受难和在新社会当家做主的经历,痛斥刘少奇一类骗子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无耻谰言。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有力地证明了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无比正确,无限宽广。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石家庄地区大幅度增产支农产品
新华社石家庄电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工业战线的干部和职工,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今年以来各种支农产品有了更快的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全地区柴油机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七点二倍,化肥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四十一点七,拖拉机、内燃机配件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六十七,其他如打井机械、水泵、化学农药等的产量,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成本和消耗有所降低。
去年,石家庄地区工业战线集中人力物力支援农业打井抗旱,为在大旱之年夺得农业丰收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共石家庄地委认真总结了去年工业支援农业的经验,向工业部门提出今年支援农业主要是抓好柴油机和化肥的生产,要求工业部门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柴油机、化肥以及其他支农产品,进一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
在组织工业支援农业的过程中,石家庄地委以批修整风为纲,发动广大职工抓住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实质,深入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在提高职工路线觉悟的基础上,地委及时召开全区工业支援农业的会议,落实了计划,制定了措施,各县也都发动工人群众进一步鼓起革命干劲搞好支农生产,从而使全区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平山县化肥厂职工人人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了稳产高产,全厂今年第一季度的化肥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二点五倍。
为了使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做得更好,石家庄地区各工业部门展开了广泛的社会主义协作。这个地区生产的柴油机,是由二十六个工厂协作生产的。正定县机械厂担负着全区柴油机机体的铸造任务,由于铸工技术力量薄弱,影响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束鹿县辛集汽缸盖厂就派出自己的技术骨干前去支援,两个厂的铸工同心协力,使柴油机机体的产量和质量很快达到了计划要求,保证了柴油机的组装。为柴油机生产配件的各个工厂,也都抢困难、让方便,对配件生产做到优先安排、优先供应,为主机厂组装创造了良好条件。(附图片)
浙江省金华县地方工业积极为农村生产小水电设备。这个县的水轮机厂先后制成了十多种不同型号的水轮机,有力地支援了全县小水电事业的发展。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莺歌海盐场喜获丰收
广东省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莺歌海盐场喜获丰收。今年第一季度,超额百分之四十三完成了原盐生产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十多。盐的质量显著提高,优质盐和一级盐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莺歌海盐场地处海南岛西南端,盐产量约占广东全省国营盐场产量的一半。在批修整风运动中,这个盐场党委组织职工认真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家积极为国家多产盐,产好盐。
今年第一季度,海南岛气温较高,日照强,降雨量少。莺歌海盐场工人充分利用这个盐业生产上的有利条件,苦干加巧干,提高原盐产量。
目前,这个盐场生产的海盐,正运送到广东和贵州、河南、湖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许多地方,供应城乡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第3版()
专栏:

庄河县早春渔业丰收
黄海岸边的辽宁省庄河县今年早春渔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到四月上旬,全县的总捕鱼量比去年同期超过了百分之二百七十六,创造了历史同期产量的最高纪录。
今年的春汛生产是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展开的。庄河县委和沿海社队的党组织在春汛到来之前,向广大渔民普遍进行路线教育,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实质,认真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渔民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焕发了为革命打鱼的积极性。尖山公社大张大队十二只三人班船,二月下旬抵达远海渔场,经过三十天的艰苦奋战,捕鱼近二十万斤,平均单船产量一万六千多斤,已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百分之六十八。远海捕鱼生产的胜利喜讯,鼓舞了近海渔业生产,出现了远海、近海齐丰收的喜人局面。(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