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红小兵管天
——记湖南省洪江镇幸福路学校红小兵气象站
在滔滔的沅水河畔,巍巍的雪峰山下,有一个深受群众称赞的气象站——洪江镇幸福路学校红小兵气象站。
这个气象站,是一九六四年办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学校更加自觉地引导青少年开展科研活动,把办好气象站作为贯彻执行《五·七指示》的重要内容。气象站越办越好。参加气象观测活动的,一般是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由一位老师辅导。九年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参加气象观测活动的学生,轮流值班,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观测气象变化。一九六五年以后,他们正式担任了本地区的气象预报工作,为革命预测风云。
洪江地区,气候变化多端。开始建站时,由于学生缺乏气象知识,没有掌握山区气象的特点,常常有报错的情况。但他们没有灰心,决心继续好好学习,刻苦实践,努力掌握各项气象变化要素的相依关系,把握它的变化规律,做好气象预报工作。为此,他们建立了气象观测记录,认真收集整理气象资料,并饲养了小鱼、蚂蟥、鳅鱼等动物,进行物象观测。还经常利用假日走访老船工、老农民,收集民间看天经验和农谚一千多条。他们把天象观测、物象观测、看天民谚和大台预报结合起来,逐步掌握了及时、准确预报天气变化的主动权。
一天晚上,上级气象台发布了强风警报。小气象员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大台的气象预报,只能帮助掌握大范围天气变化情况,但由于各地地形、气象要素不同,天气变化也有很大的地方性。因此,当晚洪江有没有强风,取决于当地气压、气温的变化。他们经过仔细观测和分析,确认当晚本地气压变化小。群众有一条经验说,“热极生风”,可是白天并不闷热,气温也不高。物象观测也没有天气变化的象征。根据这些情况,小气象员们否定了本地区有强风的可能性。结果,正如他们的预测,当晚没有强风,避免了因为预报上的差错而可能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还有一次,是一个晴天的中午,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寒潮规律分析气象,发布了寒潮的预报。有的人说:“出这么大的太阳,那有什么大风雪。”结果,当天天气突变,乌云密布,大风夹着大雪铺天盖地而来。由于及时做了预报,加强了防范措施,减轻了寒潮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群众赞扬说:“红小兵真了不起,天上的事都被他们管住了。”
为革命管天贵在坚持。红小兵气象站的观测场设在学校附近一个陡峭的山坡上。九年来,小气象员为了收集完整的气象资料,摸索天气变化的规律,不论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风里来,雨里去,坚持每日三次观测。一天晚上,电闪雷鸣,雨暴风狂,但为了获得暴雨中各项气象要素指标,小站长带领几个红小兵,遵照毛主席关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手挽着手,顶风冒雨奔赴观测场。经过一场艰苦的奋战,胜利地完成了观测任务。
红小兵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收集整理了一册《洪江地区气候资料汇编》,创造出日温度变化和气压、湿度、温度四折线图,做到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并能做中期(三至十天)、长期(十天以上)的天气预报。九年来,参加天气观测活动的红小兵有二百多人。他们通过观测气象的实践,增强了为工农业服务的好思想,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磨练了革命意志,养成了热爱科学实验的习惯,学到了许多从课堂上学不到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寻“小雷锋”记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向大家说一个河南太康县寻找“小雷锋”的故事。
红小兵留下了一封信
“五一”劳动节的晚上,我们在大街上碰见县中心粮站的通讯员小李同志。他说,前两天有几个红小兵到粮站做好事,粮站想表扬他们,可就是不知道他们是谁。不过他们临走时留下了一封没有姓名的信,不知你们能不能找到这些“小雷锋”。
那封信是这样写的:中心粮站的阿姨叔叔们:
你们的工作是很忙的,每天都是很辛苦的。
在学习雷锋叔叔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你们为人民服务连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想到了,真为你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这几天,我们收集了服务油瓶五十一个,抽空捻扎面袋的麻绳一千七百多根。还用拾废纸卖的钱买针一包,线两支,可以为群众补面袋用。这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是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结果,也是你们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对我们教育的结果。
此致
革命敬礼
红小兵
四月二十八日
信的署名是“红小兵”,不用说,这是他们学雷锋叔叔的榜样,办了好事不留姓名。可是,红小兵有千千万,到那里才能找到这几个“小雷锋”呢!
寻找四个“小雷锋”
营业员张卫青、王爱荣等同志回忆说,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她们正在忙着卖面,没有在意几个小朋友抬着两筐东西进院来。当她们走出门外看时,四个小朋友已经把麻绳、油瓶和针线整整齐齐靠墙摆在门口。张卫青问小朋友们干什么,是那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他们避而不答。其中一个笑着说:“给你们一封信!”说完都跑了,只记得两个较高,两个较矮,年纪不过十二、三岁,脖子上戴着红领巾。
十二、三岁,红领巾,根据这两点,可以初步肯定是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太康县城关镇共有三所小学——西街小学、北街小学和东风小学。
首先来到西街小学。这个学校有二十个班,一千多名同学,各班都在上课。校园里的布告栏上,写着红小兵大队部的布告:“三年级四班陈维兴同学拾到人民币九元;一年级二班马红飞同学拾到人民币两元。……他们学习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拾金不昧,大家要向他们学习。”校革委会的李主任和潘老师还介绍了学雷锋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二年级四班红小兵王玉莲在西关大桥头拾到人民币二十六元,千方百计送给失主;各班同学为了支援农业,不怕脏,不怕累,到处拾粪,前几天利用拉练的机会,把二十多车粪送到城郊公社刘化匠大队……真是红小兵个个心里红,人人都象“小雷锋”。但这一千多个“小雷锋”中,有没有到中心粮站办好事的那四个“小雷锋”呢?经过调查,证明没有。
接着又到北街小学。北街小学的老师们谈了红小兵帮助城关镇植树造林,帮助过路人推车过桥,帮助军烈属和五保户打水、扫地、拾柴禾……,可就是没有谈到红小兵到中心粮站办好事的情况。
最后终于在东风小学找到了这几个“小雷锋”。原来是一群“小雷锋”
那是四月二十三日的上午。红小兵小队长刘余粮和哥哥到中心粮站去买面,他看到服务台上的扎面袋绳子快没有了,服务油瓶也只剩了几个。在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想:每天有那么多人到中心粮站去买面、买油,要是谁家的面袋上没有扎口绳,或者买油忘了带瓶子,那可怎么办呢?他想着想着,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马上跑到学校,找班长徐翠荣商量。
徐翠荣听了刘余粮关于发动全班红小兵和同学拾碎麻、破绳头捻麻绳,把家中没有用的瓶子刷刷当油瓶,为群众多办好事的建议,十分高兴。她说:“咱还可以用卖碎纸的钱买点针线,送给中心粮站,让群众缝面袋用。”
在班委会上,刘余粮、徐翠荣谈了这个建议,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马上向张老师汇报,张老师非常赞成,立即召开了全班会议,二十二名红小兵带头响应这个倡议,同学们也都积极拥护。学雷锋,见行动,说干就干。从四月二十四日起,五年级二班的三十七名同学,在课外活动的时间里,有的到处拾碎麻和破绳头捻麻绳,有的到处找用不着的旧酒瓶和旧油瓶,看他们的劲头,就象投入一场战斗一样。
这就一切都明白了:干这件好事的不只是四个“小雷锋”,而是一群“小雷锋”。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互助友爱
在最近一次测验中,邵汝胜同学得到了优异成绩,老师表扬了他。他立即站起来说:“老师,应该表扬张金兰。”……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一段红小兵张金兰帮助小同学邵汝胜“赶队”的故事。
小张、小邵都是山西临汾市东方红小学三年级学生。这学期一开学,小邵就得了病,四十多天没到校上课。病好返校后,老师讲课听不懂,布置作业不会做。他发愁得整天噘着小嘴。小张看到这种情况,决心帮小邵补习功课。
一天,她看到小邵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正在发愁,立即走上前去,帮助解答。做完作业后,她又给小邵讲了雷锋叔叔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的故事。小邵听了很感动,决心象雷锋叔叔那样,不怕困难,顽强学习。为了帮助小邵跟上队伍,小张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放学回家以后,少休息,不玩耍,挤时间给他补习功课。
一次,小张帮助小邵做算术乘法习题,小邵由于缺课太多,一下掌握不了方法,尽管小张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他还是不会做。小张有点急躁了。这时候,小朋友们正在跳皮筋,笑声、歌声一阵阵传进她的耳朵里,她也想跳皮筋了,心想:“花了这么大劲,你还不懂,干脆算了。”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她就想起老师讲过的“雷锋叔叔帮助小齐学文化”的故事,立即振奋精神,集中精力,继续给小邵讲解。当她发现小邵不会做习题,主要是乘法口诀不熟时,马上凭自己的记忆背写一份给小邵,教他念。一遍又一遍,小邵终于背熟了口诀……就这样,在小张热心的帮助下,小邵误下的功课很快就补起来了。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照镜子的“秘密”
去年寒假的一天,广东省德庆县朝阳学校初中二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回校去看英语学期考试成绩。陈秀梅同学的英语成绩是全班第一。这消息一传开,同学们都感到惊讶。这个在一年级英语考试常常不及格的同学,这个学期怎么会跃到全班第一?
其实,事情一点也不奇怪。正是雷锋叔叔在学习上的“钉子”精神,鼓舞她去克服困难,学好英语。
有好几次,秀梅的妈妈下班回来,都撞见秀梅在照镜子。可是她一见妈妈,就把镜子挂了起来。她妈心里嘀咕:“这丫头,小小年纪,就这么爱打扮!”她想找个机会刹一刹她的“资产阶级思想”。后来有一次,她妈远远看见秀梅又在照镜子,便悄悄地进了家,仔细一看,发现女儿对着镜子既不梳头,也不整领,而是在张嘴弄舌,发着阿阿喔喔的声音,一问才知道,她原来是对着镜子学英语音标的发音哩。
初学英语时,秀梅最怕学音标,音标没学好,基础没打牢,就感到越学越难学,甚至想扔掉这科不学了。后来,她想起了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感到要学好英语必须有这么一股“挤劲”和“钻劲”才行。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从难处下手突破。为了学好音标,她根据每个音标的发音要领,对着镜子逐个学习发音,认真矫正口形。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终于全部熟练地掌握了这些音标的发音。
攻下了音标,她又觉得那些长的英语单词难掌握。要学好这些单词,就要多念多写。她一家五口人,爸妈上班,哥哥上高中,妹妹又小,她的家务比较重,要善于“挤”时间学习才行。于是,她把每课的单词写在一个小本子里,一边烧火做饭,一边读记单词,甚至连洗碗洗? 的时间也用上了。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她参加欢送解放军的晚会回来,已经快十点了。妈妈叫她睡觉,作业留到明天做。她说:“今天作业今天完,明天还有明天的工作。”她坚持完成了作业。由于学习了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陈秀梅不仅英语学得好,其他各科也都得到了优良的成绩,成为全班学习的榜样。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新校风
河南省南阳市第十小学,学习雷锋见行动,形成了一种新校风。
全校二十个教学班,班班都有图书箱,共藏书两千多本,平均每个小同学两本书。购买图书的资金哪里来?一是自己动手,勤工俭学搞来的;二是拣破烂,废物变宝换来的;三是省吃俭用,你一本他两本捐献的。
五年级一班的红小兵周粮,把平时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积少成多,先后购买了《雷锋日记》、《高玉宝》、《刘胡兰》等书捐献给学校。说起她积钱的事来,可真是不容易。去年割麦季节,周粮和同学们一块到市郊帮助生产队割麦子,她妈妈给了她五分钱,叫她买个冰糕吃。天热得人舌干口渴,可她没有把这五分钱轻易花掉。有的同学劝她说:“买一个冰糕止止渴吧,才五分钱啦!”周粮说:“雷锋叔叔对一分钱都十分珍惜,我们也要节约每一分钱。”
在十小学区的路上,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个个小朋友瞅着地面走路,好象在寻找自己丢掉的东西。真是掉了什么东西吗?不是的,这是他们在为革命拣破烂,星星点点地为国家增加财富。
二年级二班朱一卒和二年级三班王瑞峰两个小同学,人小志气大,他们俩在班里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劳动也跑在头里,全班数他俩拣来的废铁块、锈铁钉、烂废纸、骨头、烂塑料布最多。每逢星期日,朱一卒做好家庭作业后,就到处拾破烂。星期一上学时,书包里总是装得满满的。如果你问小朋友们怕脏不怕,他们就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说:“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能炼思想;手脏了可以洗,怕什么?”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朵朵红花向阳开
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小学校,根据贫下中农的需要,开办学龄前儿童班,组织儿童学习和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图为儿童们在进行拔河比赛。
本报通讯员摄
湖北省宜昌市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毛泽东思想阳光照耀下,健康地成长。这是一部分儿童在玩小飞机。
本报通讯员摄
山东省长岛县隍城公社南隍城小学,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方针进行教育,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这是一年级小学生孙焱在算术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