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快步伐赶昔阳
——青海贵德县苦战两三年粮食上《纲要》
贵德,是八千里滔滔黄河源头的一个农业县,地高天寒,无霜期短,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庄稼。
一九七○年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中共贵德县委大力加强对农业的领导,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艰苦奋斗两年多,使这个县成为青海高原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一九七二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超过四百斤,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林、牧、副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加快步伐必须狠抓路线
一九七○年,贵德制订全县农业发展规划的时候,县里多数领导成员,决心发动群众,树雄心,鼓干劲,学大寨,赶昔阳,苦战三、五年,改变贵德面貌。少数人却说:“这里是穷山沟,干滩滩,十年九旱,三年五载难改变。”也有的说:“贵德这几年干得有成绩,有大史家大队这面学大寨的红旗,粮食亩产量是全省最高的,搞不好会把旧摊摊踢掉;还是慢慢来,稳稳当当地干。”
贵德低产的面貌到底能不能较快地改变?
县委开门整风,请来县、社、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贫下中农代表,揭矛盾,提意见,认真分析贵德形势。大家把一件件生动的事实摆到县委面前:这个县的河阴公社大史家大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党支部的领导权曾一度被阶级敌人篡夺,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粮食产量很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揪出了阶级敌人,夺回了领导权。新的党支部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粮食亩产量连年过“黄河”,成为青海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河西公社红岩大队,过去有严重的三害——草荒、盐碱和虫灾,历来粮食产量很低,吃粮靠回销,花钱靠贷款,是全县有名的低产队。后来,党支部带领各族社员群众,艰苦奋斗三年,制服了“三害”,粮食大幅度增产,一九七○年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了一倍多,从低产队变成了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这些事实教育了县委领导成员,大家议论纷纷:为什么同样条件差,有些就能快变,有些就变得不快?大史家大队为什么能变?就是因为他们狠抓了阶级斗争,夺回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红岩大队为什么能变?是因为他们的领导班子能带领群众大干、苦干。这些事实证明:只要县委真正弄通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路线,大干、苦干,贵德面貌就不难改变。“慢慢来”,“稳稳当当干”,实际上是慢而不来,稳而不干,是懦夫懒汉思想,是路线觉悟不高的表现。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为了加快发展农业,贵德县委提出“远学大寨,近学大史家”的口号,同时县委领导成员分头深入基层,总结各种不同类型的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推动全县。
河西公社黎明三大队群众劳动积极性不高,粮食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公社党委书记杭荣发,三次深入这个队调查情况,发现社员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按劳分配政策不落实,多劳不能多得;对社员正当的家庭副业与资本主义倾向没有划清界限,影响多种经营的发展。他抓住这个问题,教育干部群众划清政策界限,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群众发动起来,大干一年,就扔掉落后帽,粮食亩产量猛增到六百多斤。这个经验在全公社推广后,干部群众干劲倍增,去年全公社粮食平均亩产五百五十多斤,总产量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一倍。
东沟公社由于过去受到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干扰,党委有的负责同志没有正确执行“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以致这里的粮食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在批修整风中,县委和公社党委一起,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正确认识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的关系。接着,公社党委就带领全社干部、社员,狠抓农业生产上的关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建成大寨田三千四百多亩,改善了水利灌溉条件。一九七二年,这个公社粮食平均亩产由一九六九年的二百九十八斤猛增到四百多斤,成为比较先进的公社。
县委从河西公社和东沟公社的变化认识到,要把先进经验推开,必须在政治统帅下,认真落实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尽快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
各类典型经验逐步推开了,全县出现了层层抓典型,社社有样板的新局面。一九七二年,全县涌现出二十九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大史家大队也继续前进,粮食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三斤,跨过了“长江”。
深入实际 具体领导
贵德县委认真转变作风,加强对农业的具体领导。县委书记和其他县委成员,深入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一九七一年,贵德大旱,县委领导成员分头带领干部群众翻山越岭,跨沟过河,找水源,看地形,绘制水利建设蓝图。县委书记和一位委员,来到海拔三千七百多米的尕让公社农春渠水利工地。他们在工地上开起了“诸葛亮会”,同大家一起研究攻克塌方、流沙渗透等办法,鼓舞了大家的干劲。经过四十六天的艰苦奋斗,修成了四十八里长的农春渠,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两千二百亩。这个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五沟、六梁、十二坡上,地面高低不平,难以浇水。各社队大力平整土地,深翻改土。现在全县平均每人有一亩四分水浇地。
贵德县有不少山区还沿用一些落后的耕作技术和低产的老品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县委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及时总结推广了当地科学种田创高产的经验,采取办学习班、现场观摩等方法,培养农民技术员。全县绝大多数生产队组织起干部、社员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
贵德县大面积种植的春小麦优良品种“阿勃”,增产效果很好。可是,后来这个良种发生了退化现象。县委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和社员一起,经过多次研究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防止“阿勃”退化、提纯复壮的经验。
随着科学实验活动的深入开展,贵德县改革了许多落后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比如改晚播为适时早播,改撒播为条播,改迟浇水和少浇水为早浇水和适当多浇水等。同时,一批新型的农民科学技术人员,也在茁壮成长。现在全县已有农民技术员九百多名,平均每个大队十名。他们已成为科学种田、夺取农业高产的一支生力军。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青海乐都县共和公社大庄大队以路线斗争为纲,坚持梯田建设。图为这个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正在修梯田。
 《青海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要大干,领导作风要大变
中共黑龙江省海伦县委员会
几年来,我们海伦县年年讲学大寨,赶昔阳,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成效不大。海伦县的土质比大寨、昔阳好得多,全县三百七十万亩耕地,大部分是平原,黑土层一般都在二三尺左右。可是,亩产量总是上不了《纲要》,对国家贡献不大。问题到底在那里?在批修整风中,我们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认识到:学大寨、赶昔阳的步子迈得不大,主要原因是县委头脑中有保守思想。强调摊子大,困难多,缺乏改天换地的革命气魄。
昔阳县委大破保守思想,把“怕”字、“懒”字换成“敢”字、“干”字,重新安排山河。结果,赖地变成了好地,山坡变成了良田,沟沟岔岔乱石滩变成了米粮川。我们海伦县有个东风公社,自然条件也不好,九万多亩耕地,分布在近百个山丘上,每到雨季,山水倾泻,坡地冲成“鸡爪岗”,水土流失严重,平均亩产量仅一百多斤。可是,东风公社党委以大寨为榜样,树立起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大搞治山治水,实行了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几年来完成了水利建设的土方量达五百多万立方米。他们还修水库、塘坝、扬水站,开挖截流沟和灌溉渠,栽果树,修梯田,使这个沟壑纵横的山沟,变成了梯田满山、果树飘香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一些条件比东风好的公社,由于领导思想作风变得慢,面貌改变就不大。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生产上要大变,首先领导思想要大变,一般的变不行,必须大变。我们批判了头脑中的保守思想和怕苦怕累的懒汉懦夫世界观,决心迎头赶上,增产更多的粮食,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思想统一后,我们先后召开了五千人的大会和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县委在会上作了认真的检查,听取了广大贫下中农的批评意见,进一步同头脑中的保守思想和懒汉懦夫世界观展开斗争。我们下定决心,彻底转变作风,放手发动群众,加快步伐学大寨赶昔阳。县委将全县二十八个公社,划分成七个战区。县委会十三名常委,除值班的外,分头带领三百多名干部,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彻底改变海伦县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争取粮豆大幅度增产而斗争。


第2版()
专栏:

认识群众力量 依靠群众战斗
中共甘肃省张掖县委员会
我们县委的领导成员反复学习了《人民日报》报道的昔阳县学大寨的经验。陈永贵同志充满着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的讲话,使我们受到很深刻的教育。对照大寨、昔阳的经验,总结我们过去的工作,比较深刻的一点体会是:要大干,必须充分认识群众的力量,依靠群众去战斗。
一九七一年,我们县遇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灾,大河水少,小河断流,两个多月未落滴雨。在严重干旱面前,新墩公社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挖掘潜力,在搞好春耕生产的同时,抽调部分劳力在黑河滩上修建水库,蓄水抗旱。当时,我们对群众的力量认识不足,怕修水库影响春耕生产,没有积极支持他们。这个公社的社员群众齐心协力,大干苦干了四个月,建成可蓄一百万方水的水库,在大旱之年发挥了效益,夺得了农业生产的好收成。后来,我们联系实际认真读书,从路线斗争的高度认识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狠狠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反动的“天才论”,对伟大导师列宁指出的“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的论断,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决心改变领导作风,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我们及时总结和推广群众中的新经验,推动了农业生产。
最近,我们县委在学习陈永贵同志讲话中,和昔阳比条件、比产量、比贡献,从比较中看路线,看干劲。大家看到:昔阳是山地,张掖是平展展的水浇地,但张掖粮食增产比昔阳慢得多,贡献也比昔阳小得多。为什么条件比昔阳好,差距这么大呢?关键在于我们路线觉悟不够高,缺乏一个很大的革命干劲。我们提出“要不要大干?能不能大干?怎么大干?”这样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大家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到过去没有象昔阳那样大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认识不足,因而不敢大干。为了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我们带领干部到三闸公社红沙窝大队第一生产队的水利工地上,请贫下中农给我们上课,用群众大干所创造的成绩教育干部。这个生产队在沙漠腹地,自然条件很差,严重缺水。离这个队十几里外山谷里有一股泉水。在大寨精神鼓舞下,这个队的社员群众自一九七一年六月开始,组织专业队开山凿石,挖渠引水,整整干了二十一个月,在悬崖峭壁上修成十一华里长的水渠,引水下山,开荒种地。大家攀悬崖、爬陡坡,参观了水渠,听了贫下中农的介绍,受到了很现实的教育。认识到群众是要大干的,我们领导敢不敢带领群众大干,是一个相信不相信群众的问题。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带领群众前进。
目前,我们正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陈永贵同志的讲话,决心继续抓好批修整风这个头等大事,领导班子来一个作风大转变,和群众一起大干。


第2版()
专栏:蹲点体会

当前,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成千上万的农村工作干部,纷纷走上农业第一线,蹲点劳动,调查研究,和广大群众战斗在一起,鼓足干劲学大寨,加快步伐赶昔阳,发展了农业战线的大好形势。他们在蹲点劳动的实践中,有许多经验和体会。在这个小专栏里,将陆续选登一些片断。
——编者
“蹲点”中要抓什么?
中共陕西省咸阳市联盟公社委员会书记 黄玉成
以前,我曾几次下去蹲点。但是,蹲下来抓什么?思想不明确,实践中走过一些弯路。
一次,我到一个村去蹲点,刚放下行李,就找干部谈生产计划,向社员了解增产措施。每天下地早去晚归,社员上工我去叫,安排劳力我也管。有些社员说:“老黄比咱队长还管得细。”有的干部说:“老黄来了咱可省事。”我起早摸黑地忙,结果问题越抓越多。我和蹲点的同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教导,联系这段蹲点实践进行讨论,有些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带头实干是好的,但我们蹲点并不是为了给队上增加个劳动力,也不是来当队长。我们主要任务是帮助干部和社员提高路线觉悟,掌握好方向盘。总结点上的经验,在面上推广。抓不住路线这个纲,蹲点就起不了应有的作用。”这次学习,使我开了心窍。我便遵照毛主席关于解剖麻雀的教导,调查分析了一些队领导班子的情况,针对一些队干部想撂挑子的问题,逐个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原来这些干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缺乏远大理想,在工作中碰了钉子,就想打“退堂鼓”;大队对他们使用多,帮助少。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分别办了路线教育学习班,提高他们的路线斗争觉悟。干部纷纷表示:为革命挑重担,永不换肩。我向公社党委作了汇报,使党委重视基层干部思想革命化中的问题,举办了基层干部的学习班,情况很快有了改变。这使我们体会到:对待干部主要应从思想上“帮”,而不是从组织上“换”。
这段实践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下去蹲点抓思想抓路线是根本,但也不能放松参加劳动,抓好生产。一天,我从公社开会回生产队,发现四队三十五亩棉苗被“地老虎”吃了一半。我就立即召开干部会,发动了一百名社员,一晌就捉了十一万只“地老虎”,并用移栽的办法补齐了被虫吃掉的棉苗。我把这一经验加以总结,又召开全社大队干部、生产队长、防虫员参加的现场会,分析了一个点,教育了一大片。会后,全社共出动一万多人,掀起了灭虫保苗运动,使全社七千亩棉苗免遭虫灾。
实践使我认识到:蹲点“满把抓”,纲目颠倒效果差;蹲点首先抓路线,才能抓好革命,促好生产。蹲点并不是只要下去就能蹲好,这里有许多经验教训需要好好总结。


第2版()
专栏: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浙江金华县汤溪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双田在谈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体会。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蹲下去”和“浮上来”
中共河北省广平县江庄公社委员会
我们江庄公社党委从备耕开始以来,结合批修整风,学习了山西昔阳县县委蹲点劳动、以点带面的经验,克服了“会议上喊喊,骑着车子转转,催着群众干干”的作风,深入下去蹲点包队。但是,刚下去不久,又上来开这个会那个会,会议事务缠住了手脚,浮上来,下不去了。
要蹲得住,首先要解决“浮上来”的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几项措施:一、定期组织干部认真看书学习,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二、科学安排时间,一周一天学习,四天蹲点劳动,一天转面,一天研究工作,既蹲在点上,又能通观全局;三、狠狠精简会议,坚持少开会、开短会,能在点上开的会,不在机关开。这样,公社党委领导成员和一般干部跳出了会议圈子,摆脱了琐事缠身。在蹲点时,能够蹲得住,带领群众大干,而且能及时发现问题。一位党委委员和社员并肩劳动,抡镐、拉车,带动了广大社员。他在劳动中发现:江庄大队在春耕大忙季节使用大量劳动力、畜力搞副业。他就帮助干部群众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摆正了农、副业的关系,把劳力、物力集中用到农业上。同时组织一些辅助劳力搞副业,使农、副业生产搞得都很好。由于认真转变了领导作风,加强了对生产的领导,全公社春耕生产进度快、质量好。


第2版()
专栏:

找出差距 立即行动
在山西省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议精神鼓舞下,山西垣曲县委对本县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进行了检查。大家一致认为,垣曲县农业学大寨运动形势大好,但差距也很大。主要表现在县委领导成员改变山河面貌的决心没有大寨和昔阳大。要想山河变,领导作风必须变。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立即行动起来。县委从县级机构工作人员中抽调三分之二深入到全县三分之一的生产大队,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并联系农村中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深入批修整风。革命大批判的开展,激发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了当前生产。
县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张戈同志,在皋东大队蹲点劳动中,发现小麦发生了病虫害,他立即发动群众防治,并在全县推广了这个队的经验,使全县七万多亩有虫害的小麦得到及时治理。在王茅大队蹲点的副书记李广义同志,充分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扩浇小麦六百余亩。副主任王健恒同志和群众一起担水抗旱浇麦,肩膀压肿了,脚上磨起了血泡,仍然坚持劳动。领导带头干,鼓舞了群众的干劲。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