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把理论学习提高一步
——记中共平陆县委的一次读书总结
反复学习 首先从理论上弄通
中共山西平陆县委领导成员在坚持自学为主,攻读原著的基础上,采取交谈学习心得,集体讨论的办法进行总结,正确领会马列主义原著的精神实质,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谬论,进一步增强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这个县委的领导成员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他们逐段攻读,请人辅导,独立思考后,还写出读书心得。为了切实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把理论学习提高一步,他们读完一本书或一个重要章节,就回过头来逐段讨论,逐章研究,然后结合两条路线斗争实际,写出学习总结。他们把自己学习,逐段攻读比作“蚂蚁啃骨头,一口一口吃”;把集体讨论,全面总结称为“反复咀嚼,系统消化”。
他们从去年五月开始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章,并在十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之间进行学习总结。总结开始时,大家先畅谈学习收获,感到第四章内容极其丰富。恩格斯在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时,首先论证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接着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并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发展过程,同时阐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这些观点都是各从一个侧面论证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揭示了社会矛盾的各个方面。但是究竟那一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是起统帅作用的,大家在学习总结中,开始认识不一致。经过多次讨论,他们认识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矛盾的基础。阶级斗争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革命阶级本身就是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革命阶级推翻反革命阶级及其所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代之以新的生产关系,就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但人民群众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服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个规律的。由此可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矛盾。只有联系这个基本矛盾,才能深刻领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深入批修 从路线上分清是非
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后,接着,他们对新老机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谬论展开了革命大批判。
这个县委领导成员中的多数同志有多年的革命经历。他们在革命实践中,曾经受过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有比较深刻的经验教训。在学习批判中,大家回忆了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到人民公社化的发展的历史,认识到,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地变革,变革后新的生产关系,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否认这一点,或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夸大某一方面,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割裂开来,势必导致错误的路线。刘少奇一类骗子,正是出于反动的阶级本性,不断变换手法,企图篡改和歪曲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统一论。他们一方面继承老机会主义者布哈林、托洛茨基的衣钵,散布反动的“唯生产力论”,胡说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反对和破坏社会主义改造,提倡“物质刺激”、“利润挂帅”,大搞“三自一包”;另一方面,他们又故意歪曲夸大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鼓吹“割私有制尾巴”,胡说共产主义就是“公”产主义,破坏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经济政策。刘少奇一类骗子之所以极力歪曲和篡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统一论,就是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复辟资本主义。因此,必须彻底戳穿他们的阴谋诡计,捍卫马列主义这个真理。
他们联系路线斗争实际开展大批判,划清了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界限,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原著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解,深深感到在道理上懂得了,心底踏实了。县委书记刘子光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也学过一些马列的著作,背会了不少词句,以为自己理论学得还不错。但是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他却识别不了,结果推销了“物质刺激”、“工分挂帅”的黑货。文化大革命中,在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割私有制尾巴”的谬论影响下,有些地方违背现阶段的农村经济政策,开始他也分辨不清,后来学习了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论述,才端正了认识。在这次学习批判时,他回顾了这些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党在现阶段的路线和政策,是毛主席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和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而制定的。因此,只有刻苦读书,深入批修,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识别和抵制错误路线,坚定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他们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其它几个重要论点,针锋相对地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谬论。例如,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狠批了“阶级斗争熄灭论”,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树立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观点;运用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群众落后论”和把历史歪曲为少数人搞政变的历史的反动谬论,树立起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观点。
应用原理 说明当前实际问题
这个县委的领导成员,应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统一论划清了路线是非界限,又对本县执行路线和政策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九七二年开春,平陆县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和社员群众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等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但是,因为没有弄通现阶段为什么只能实行这样的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政策,所以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时,有些人就又划不清界限,分不清是非,产生动摇。这次学习总结中,他们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这个问题,调查研究了落实政策较早的杜马公社向东大队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全县的形势。
向东大队,三面临沟,水源奇缺,土地瘠薄,解放前粮食亩产量不过百把十斤。合作化以来,由于正确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这个大队的粮食产量稳步上升;但是,前几年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违背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挫伤了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农业生产下降。一九七○年冬季,他们开展革命大批判,坚决贯彻执行了现阶段党的农村人民公社经济政策,在劳动计酬和物质分配上,都体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结果大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生产迅速发展,去年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年增长了两倍多。从全县来看,也是这样。凡是认真落实了农村经济政策的社队,生产就发展,产量就上升;凡是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些政策的社队,生产就受影响,产量就下降。
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并把这些具体材料拿到学习总结中来加以分析,平陆县委的同志们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论是制订路线和政策的依据。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反映,它基本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了客观规律。贯彻执行这些政策,就能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只能执行这样的政策,而不能执行别的政策。任何与这种政策相违背或超越的作法都得不到好结果。县委副书记、人武部政委蒋利文,在杜马、后窑公社和群众一起落实党的政策时,发现有些干部划不清“按劳分配”和“工分挂帅”的界限,把“多劳多得”误认为是“物质刺激”,把“定额管理”误认为是“工分挂帅”。当时他也感到难以分辨,说不出个道理来。通过学习总结,他从理论上弄清了这个问题,政策观念更加明确。他深有感触地说:“对党的政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执行起来就会含糊不清。理论上弄通弄懂,执行党的政策就能更加自觉、更加坚定。”
毛主席教导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平陆县委这种读书总结方法,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刻苦学习,进一步提高马列主义水平大有好处。他们深有体会地说:总结的过程,就是深入读原著,学习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过程;是深入批修,从路线上分清是非的过程;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说明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用辯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指导农业生产
中共江苏省徐州地区委员会
近两年来,我们认真学习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坚持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指导农业生产,取得了一些成果。一九七一年全区粮食总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九七二年又比一九七一年增长一成多,初步改变了我区多灾低产的面貌。
调查研究 正确地认识自然
徐州地区处于沂、沭、泗河下游,是鲁南排泄洪水的走廊,历来易涝易旱。三分之一以上土地是泡沙盐碱地,农业产量一直低而不稳,正常年景,粮食亩产只有二百来斤。长期以来,有的人说徐州地区
“穷在水上,苦在碱上,难以改变”。徐州地区的面貌能不能改变,怎样改变呢?这是摆在面前的尖锐问题。
恩格斯指出:“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反复学习这个唯物主义观点,觉得要想改变徐州地区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首先要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徐州地区的情况,才能提出方针和计划。这就是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办事。
我们深入基层,同各级干部一道走访有经验的老农,察看各县的主要山头、河道和洪水走向,查阅了二十多年来的有关资料。我们全区一千二百多万亩耕地,百分之二十是丘陵山区,百分之五十是平原坡地,百分之三十是洼地。徐州地区东部年平均降雨量八百至一千毫米,西部六百至八百毫米,大都集中在七、八月份,常常造成数百万亩农田成灾。所以,每逢雨季,洼地受涝,平原坡地受渍,而旱时又受碱。旱、涝、碱,归根结底是个“水”害。群众形容说:“俺这里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可见,水的问题是我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要改变我区多灾低产面貌,关键是要变水害为水利。
怎样变水害为水利呢?我们总结了湖洼地区的后行大队、沙碱地区的小贺生产队和丘陵山区的黑林公社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的经验,用典型来指导全面。
新沂县后行大队地势低洼,两千多亩土地,分布在三个洼湖里,十年九淹。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开挖排灌渠道,平整土地,改种水稻。一九七○年粮食亩产闯过千斤关,过去的“锅底洼”、“蛙子汪”,变成了排灌配套的稳产高产田。
睢宁县高作公社小贺生产队的土地是个盐碱窝。一九六四年以来,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沟洗碱,破土扒碱,把一百多亩重碱地扒了半尺到一尺深,接着又修渠打井,做到排灌配套,旱涝保收,一九七○年粮食亩产跨过了“长江”。
赣榆县黑林公社,全部耕地分布在三百六十七座岭头上和一千一百多条山沟里,百分之七十是石渣地和包浆土,过去常年产量不过百十斤。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大搞以深翻整地修梯田为中心的水土保持工程,对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整修梯田一万五千多亩,兴修小型水库、塘坝一百一十三座,挖环岭渠道六十四条,基本上实现了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昔日荒山秃岭,今日林茂粮丰。
这些先进单位的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是消极被动,为水所害,还是兴修水利,改造自然,叫水为我所用?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认识论。如果只看到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看不到广大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只看到洪水和内涝的危害,看不到通过治理可以除害兴利,就只能屈服于大自然的压力,做大自然的奴隶;反之,以大寨为榜样,依靠群众,正确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多灾低产的面貌是完全可以改变的。那种所谓“难以改变”的悲观论调,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是从广大干部和群众同大自然作斗争的革命实践出发,而是从自己主观臆断的所谓“原则”出发,并企图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这个“原则”,听命于大自然的摆布,这在认识路线上是完全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下决心认真推广后行、小贺、黑林等单位的经验,努力改变我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实践 能动地改造自然
《反杜林论》和《实践论》告诉我们,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认识到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要认识自然离不开实践,要改造自然更离不开实践。
我们从调查研究中感到,实行耕作制度的改革,因地制宜地把旱田改成水田,是改变我区落后面貌的重要措施。在旱改水的过程中,充满了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有的人因循守旧,怕苦畏难,不敢变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动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讨论。大家分析了本地区、本单位的自然条件,学习了后行大队等先进单位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经验,决心利用一切水源,开沟、挖渠、打井、扒泉,努力创造条件,把旱地改成水田。铜山县塔山公社头一年大面积种植水稻,由于没有经验,许多稻秧发黄,逐渐枯死。公社负责同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正确的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的伟大教导,亲口尝了三十六个生产队的秧板土,终于找出死秧的原因,主要是水太浅,碱性大。于是,他们发动群众引水洗碱,及时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广大干部、群众的革命干劲和智慧鼓舞了我们,并使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是三大革命运动的主人,是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只要我们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就能克服困难,夺取旱改水的胜利。敢不敢于实践,是坚持唯物论还是搞唯心论的一个分水岭。因循守旧、怕苦畏难的人,不敢变革,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认识路线上必然导致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在兴修农田水利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开始,有的同志认为,既然我们这儿是“洪水走廊”,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就应该是排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地方出现了重排轻灌的倾向,造成一些水利工程排灌不配套,现有水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有些地方洪水排除之后又需要抗旱。近两年来,我们同干部、群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治水方案。例如:骆马湖边和中运河两岸的一百九十四万亩土地,上游洪水下泄,这里首当其冲,洪涝灾害频繁。我们加强了对这个地区水利建设的领导,注意排灌结合。每到冬春,就组织民工投入治水战斗,疏浚主干河道,整修险工险段,加固复堤,机电排灌动力增了一倍,基本上实现了大灾不减收,小灾能丰收。一九五七年上游来水不到五千流量,这里已是一片汪洋。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注入骆马湖的水,大大超过五千流量,这里却是丰收。这件事说明,排和灌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只有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排与灌结合起来,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两年多来,全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两湖(微山湖、骆马湖)、两库(石良河水库、塔山水库)、四河(沂河、沭河、新沭河、大运河)和一个分洪道(运河分洪道),继续进行了治理。根据我区的地形特点,从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长远观点出发,本着“小型为主,配套为主,自办为主,当年受益”的精神,注意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区旱涝保收农田增加了三倍,初步治服了盐碱,战胜了水害。过去为水所害,现在水为我用,这是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勇于实践的结果。总结经验 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化的,即不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比较全面。我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也是由不够全面到比较全面,逐步深化的。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加深认识,才能掌握领导生产的主动权。
我们在总结一九七一年的农业生产经验时,首先肯定了旱改水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看到,在作物布局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少数地方,由于没有能够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水旱兼顾注意不够。我们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正确的坚持下去,不合理的得到纠正。在安排作物布局时,强调既要有革命精神,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因地制宜,正确处理水旱关系。在巩固提高旱改水成果,有条件的适当发展水稻面积的同时,种足种好了三麦、玉米、山芋、棉花、油料等旱作物。东海县一九七一年种植八十万亩水稻,获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比一九七○年增长两成。一九七二年,我们和县委一起研究,合理调整了水旱作物布局,东部湖荡地区缩小了旱作物面积,扩大了水稻面积,西部丘陵地区减少了水稻面积,扩大了旱作物面积。这一年仍然种植八十万亩水稻,粮食产量比丰收的一九七一年又增长两成。去年春天,丰县县委研究作物布局时,我们先后两次和县委、公社党委的同志一起,看地形、查水源,经生产队讨论,重新修订了作物布局方案,把原打算种植十九万亩水稻的计划改为种十五万亩。结果,这个县的水稻和各种旱作物都获得了丰收,粮食平均亩产第一次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就这样,一九七二年,由于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全区战胜旱、涝、风、雹、低温等各种自然灾害,不仅水稻获得了好收成,旱作物也有较大幅度的增产,实现了水旱作物双丰收。全区粮食总产比上一年增长一成多,棉花增长六成,油料增长四成多。事实有力地说明,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条唯一正确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只有认识事物的必然性,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行动才能获得自由,达到预期的目的。回顾几年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斗争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人们的认识永远没有止境。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学好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不断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武装头脑,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成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