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无产阶级战士的政治本色
——记前进中的“南京路上好八连”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女干部,就要出差到上海。临走的时候,她的在小学读书的女儿,向她提了个要求:“妈妈,你到上海,可一定要到南京路去,看看好八连的叔叔们,回来多给我讲几个他们的故事……。”
一个首都儿童朴素的要求,表达了人们对好八连的深厚感情。
在人民解放军的各个部队里,这种感情就更为强烈。“象好八连那样,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建设我们的连队!”早已成了广大指战员的普遍愿望。
“南京路上好八连”从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命名到现在,整整十年了。这十年里,多少连队,多少地方单位,象好八连那样,牢记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前进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
那么,八连这十年来,情况又怎样呢?
为红旗增光添采
这些年里,八连继续在南京路上执过勤,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完成党和人民的嘱托,经受了新的磨练。他们曾经开赴山区,以草棚为家,进行了为时一年的野营训练。他们也曾和兄弟连队一道,在海滩上垦出大片良田。他们还到工厂、农村和学校,支持左派广大群众,为落实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各项政策而战斗。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粉碎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阴谋的斗争关键时刻,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几项重要任务,表现了警卫战士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路线斗争觉悟。
象当年老同志们一样,八连一茬一茬的新同志,时刻牢记毛主席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茁壮地成长起来。
当年,老战士为国家注意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寸布;今天,新战士坚持到井边洗衣洗脸,节约自来水,工具箱象接力棒一样传到了第十个新同志,理发手艺差不多人人都会,……
当年,老战士看到天旱,蔬菜供应困难,就把辛勤生产的鲜菜送到市场,自己悄悄地吃卷心菜叶。今天,新战士从广播中收听到四川甘孜地区发生地震的消息,饭也咽不下去,用各种方式向受灾人民表示自己的心意。
当年,老战士常常走出营房,为群众扫街推车,修理家具;今天,新战士经常到工厂、海港和农村,为社会主义建设洒汗水,为支援亚、非、拉人民出力量。
黄明光,这个来自井冈山地区的民兵骨干,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入党的优秀青年。入伍前,他在家乡就习惯穿草鞋干活。刚到八连,他走进连史室,见到了当年老战士穿过的草鞋,联想起在长冈乡展览馆里也曾见过革命前辈穿过的一双草鞋,立刻意识到,草鞋里面有精神。他决心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八连战士,为连队的红旗增添新的光采。到连队第七天,他就参加了千里野营。行军路上,他没有把自己当个新兵,而是处处学习八连老一代的战士,不怕苦,不怕累,一会儿帮这个同志背背包,一会儿帮那个同志扛机枪。很快,他就成了连队的骨干。
八连同志说:艰苦奋斗的思想不是自然产生的。每个战士的成长,都经历过一番斗争。新战士刘华芝,入伍前是语文教师。好八连艰苦奋斗的事迹,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就从课本上读过它;参军临走那天,又刚好把这课书给学生讲完。这样一个青年对接受好八连的传统,该不会有什么“矛盾”了吧!事实不然。到连队那天晚上,连里开了欢迎会。按照老规矩,每逢开这样的会,都要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郑重地向每个新战友赠送三件礼物:一双草鞋、一个针线包和一叠自糊的信封。这次的欢迎仪式,使刘华芝很兴奋。可是事过之后,他想:现在形势好了,东西多了,还有必要这样小抠小算吗?就在这些想法冒出不久,接连有几件事情使他受到震动。
头一次是在一天午饭后,副指导员戴大喜从桌上、地下拾起四十二颗饭粒,给全连算了一笔细账:一两大米大约一千八百几十粒。要是每人每天能省下一粒米,全国人民一年节约的粮食,就够几千人吃十年。第二次是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一个还不知道他在好八连当兵的同学写的,信上说:“看到你用的是自己糊的信封,使我想起好八连。说明你向好八连学得不错。”另一封是他叔叔寄来的,意味深长的是,这位老革命干部用的信封,也是自己糊的。
刘华芝开始懂得:一粒米、一分钱,看来不起眼,算起来很显眼。从此,刘华芝下决心接过连队艰苦奋斗的红旗,永葆革命战士的本色。他象老同志那样,拿着针线包,这里缝缝,那里补补,一点一滴地节约,再也不觉得这是没有意义的了。
但是,重复老同志做过的事情,还是不够的。只有真正学到老同志的思想,才能使艰苦奋斗精神在头脑里扎根。七班副班长张林海有这样一段经历。他一到八连,就接过了工具箱,学着干木匠活,干着干着,两个虎口、两个食指尖起了泡。有时自己在屋里干活,别人在外面打球,那哨子声,跳跃声,吆喝声,一个劲往耳朵里钻,简直叫他坐不住了。这个变化是细微的,但还是被班长王守新察觉了。王守新和他肩靠着肩,学习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还给他讲了当年工具箱的第三个主人、有名的“闲不住”——李祖根同志的事迹。李祖根最爱讲这样一句话:“革命战士常常想的,是让国家对自己的负担尽量小些,自己对国家的贡献尽量大些。”这正是李祖根成为“闲不住”的思想基础。这是一次知心的长谈。张林海慢慢懂得了,接过工具箱,还要接老同志的好思想,点点滴滴培养艰苦奋斗的意志,使我军的光荣传统永不失传。从此,张林海有空就为连队修补器具,尽力为革命多做好事。两年来,他为连队修了各种凳子、桌子、枪架、窗子等一百二十多件,做了报夹、畚箕、牙缸架、木马、跳高架,以及各种训练、文娱器材八十多件,成了好八连新一代的“闲不住”。
大风浪更显本色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八连是一次新的战斗考验。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八连的同志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们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批判文章,痛斥为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的《海瑞罢官》等毒草。红卫兵运动蓬勃兴起,他们热烈支持小将们的革命行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在一九六七年一月革命风暴中光荣诞生了,他们冒着风寒,巡逻在浦江两岸,保卫着新生的革命委员会。
从一九六七年夏季起,八连开到了支左第一线。他们最先去的是一个化工厂。工人同志们听说亲人解放军要来,早就腾出一座楼。可是八连同志环视周围,见到厂里房子并不宽裕。他们没有急于安家,先在厂里转了一圈。当他们走到一座小库房前时,指导员王传友说:“我们就住在这里!”这个小库房的墙壁是泥抹的,房顶是油毛毡搭的,太阳一晒,象个火炉。工人们说什么也不让他们住。指导员恳切地说:“还是这里好,离车间近,参加劳动,向工人同志学习,都很方便。”说完,战士们便挽着工人的手臂,要去跟班劳动。工人同志看看这个又矮又小的库房,再看看八连同志们一个个诚恳的面容,虽然还是初次见面,心却那么自然地贴在一起了。
盛夏的锅炉房里,高温炙人,战士们拣最苦最累的活干,往锅炉房跑得最勤。厂里要发给战士工作服,战士们说:“工作服是国家发给工人的防护用品,军装就是人民给我们的工作服。”到了晚上,一天的紧张工作完了,战士们象在连队一样,三三两两坐在灯下,有的看书读报,有的缝补衣裳。就在这个时候,下了班的工人也来到小库房串门。小小库房,成了战士和工人谈心交心的场所,成了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成了批判修正主义路线的战场。八连同志用语言,用行动,团结和鼓舞革命群众,工人们亲切地说:“看看你们的行动,我们就知道应当怎样干了。”就这样,广大革命职工和八连指战员,按照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团结战斗,迅速发展了全厂的大好形势,不到三个月,厂革命委员会就宣告成立了。
一九六八年秋天,八连又高擎红旗,脚穿草鞋,开进上海徐汇区八十五所中、小学,配合工人宣传队,投入了占领教育阵地的新战斗。
一场对资产阶级“世袭阵地”占领和反占领的斗争展开了。躲在阴暗角落的一小撮阶级敌人,恶毒攻击说:“大老粗不懂数理化,想占领教育阵地,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面对阶级敌人的叫嚣,八连党支部组织全连同志回忆了连队第一次进驻南京路的情景。那时,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不也是这样咒骂吗:“看你们红的进来,黑的出去!”但是,敌人的梦想破灭了。回忆这段历史,八连同志更加斗志昂扬。他们和工人宣传队亲密团结,带领广大革命师生向阶级敌人主动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有的同志识字不多,他们依靠革命师生,出主意,想办法,努力探索,为教育革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有的学校还成了比较先进的单位。
好八连在教育革命战线上的贡献,还不仅是这些。他们坚持两个“务必”的行动,带来了更为重要的成果。新战士张跃孔在学校里,仍然是身带针线包,有空就缝补衣服,处处勤俭节约。老战士张国栋带领小组住在学校,门口就是公共汽车站。可是,他们回连部开会学习,往返十几里,不管风里雨里,从来都是步行。有的战士还把理发工具、“木工箱”带到学校,给同学理发,为学校修理门窗。这些事情有力地感染着学生。学校里的木工组、理发组纷纷出现,缝补衣服,打草鞋,成了师生们喜爱的活动。这些活动,改变着同学们对劳动的认识。班长朱永寿经常带着学生扫马路。他发现有个女同学,每次扫马路都要在口袋装上一本书。原来那位同学认为扫马路“不体面”,身上装本书,别人就不会误认自己是清洁工人。为了帮助这位同学端正认识,朱永寿走访了她的家庭,恰巧她母亲就是清洁工人。朱永寿便和她母亲一起,对这个女青年进行阶级教育,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对青年一代的毒害,使她懂得:体面不体面,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看法。这位同学很快觉悟了,毕业分配的时候,她主动要求到清洁管理站工作,接好母亲的班。象这个女同学一样,大批毕业生在分配工作的时候,都积极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后来,在祖国北部内蒙古草原上,出现了一个被誉为“风雪草原好八连”的集体。他们就是这八十五所学校的一批中学生。这些青年是带着八连战士赠送的草鞋去支援边疆建设的。至今,人们还记得他们出发时的豪迈誓言:“好八连穿草鞋,把‘香风’臭气全踢开;红卫兵穿草鞋,艰苦奋斗传万代。”从轻视劳动,到热爱劳动,有谁能说,这不是教育革命的一个光辉成果!八连在这场斗争中,为人民立了新功,经受了锻炼,有四十九名同志在这一期间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意志坚阔步向前
在全国深入开展批修整风的新形势下,八连的同志们如饥似渴地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把革命大批判的烈火烧得更旺。
八连党支部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了今日南京路的状况。南京路,经过二十多年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已经面貌一新。站在营房的阳台上,他们想过去,看今天,深深感到,八连老一代“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绝不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搞什么“闭门修养”那一套;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坚持实行两个“务必”的结果。今天,南京路充满了社会主义的新气象,更应该让战士们投身于这个火热的斗争中,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八连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伟大教导,展开了一个学新风、学人民的活动。战士们到沸腾的海港,学习码头工人的革命干劲;到造船厂,参观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建造的远洋巨轮;到电机厂,了解工人们艰苦奋斗造出大型电机的先进事迹;到钢铁厂参加劳动,亲眼看看炼钢工人战高温、夺高产的动人情景。战士们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一件件精美的产品,展示了上海工业战线宏伟的建设画图……
上海工人阶级创造的伟大业绩,使八连战士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也更加激起他们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无比愤怒。战士们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严厉驳斥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污蔑我国国民经济的无耻谰言,批判了他们否定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批判了他们否定人的认识和才能来源于实践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揭穿了他们鼓吹天才论,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实质。
学习人民,深入批修,使八连同志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更加懂得了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两个“务必”更自觉了。
一次千里野营刚刚结束,八连又接到命令:再进行一次千里行军。为了锻炼连队,他们连续几十天不煮饭,不烧菜,每顿都吃干粮。战士刘瑞仿开头几天不适应,一吃就吐。领导上几次要给他另外做点吃的,可是他说:“这比老红军吃草根好多了!”他坚持锻炼,从不适应到适应,越走越有劲。一天,连队冒雨强行军,年纪最小的战士顾建基跟着大家走了一百三十多里。大家休息时,顾建基累得不想动,连长王振华给他讲了八连在战争年代连续行军四十多天的故事。小顾决心把最后几十里当作磨练意志的硬仗来打,紧跟着队伍继续前进。同志们要夺他的背包,他紧紧拽着背包带,踏着泥泞,大步向前。
八连在两次千里行军之后,又奔向东海边,和兄弟部队一道围海造田。八连战士面对滔滔大海,想起钢铁工人炉前奋战的紧张情景,个个浑身是劲。他们挑起大筐,飞步前往工地。海滩上,芦苇丛生,根茬交错。许多同志脚上、腿上划破一道道血口,仍然坚持不下“火线”。在二十多天紧张劳动中,战士们成天浸在泥水里,每天劳动十多个小时,挑着上百斤的担子往返奔走。无论风雨交加,还是海潮袭击,没有人叫一声苦;肩膀压肿了,没有人歇一下肩。兄弟单位赞扬说:“好八连在霓虹灯下是英雄好汉,千里行军是‘飞毛腿’,围海造田又练出了铁肩膀!”
坚持两个“务必”,决心千锤百炼。如今,好八连的干部和战士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阔步向前!
新华社通讯员 《人民前线》报记者
《解放军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好八连战士们帮助菜场职工推车过桥。新华社稿
好八连党支部委员、副连长俞昌盛,在军事训练中和战士们一起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守备鼓浪屿的连队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百倍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
新华社福州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五日电 人民解放军福州部队某部守备连,在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中,组织干部战士认真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努力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推动了连队的革命化建设。
这个连队驻守在厦门市的鼓浪屿上。这个小岛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同时与敌占岛屿只一水之隔。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连队党支部带领干部战士深入工厂、街道,调查岛上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斗争实际,组织大家重温毛主席的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开展向好八连学习的活动。干部战士们说,“南京路上好八连”之所以能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脚跟站得稳、方向辨得明,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就是因为他们保持和发扬了我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我们一定要象好八连那样,用艰苦奋斗的精神,随时准备粉碎对面拿枪的敌人的破坏活动,百倍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完成守岛任务,搞好连队建设。许多战士把刊有好八连先进思想和事迹的报刊剪贴在本子上,经常阅读,对照找差距,激励自己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
这个连的六班原来在一所疗养院执勤。这里沙发椅、钢丝床等设备齐全,但战士们从不动用一件。他们住房的电灯泡原来都是一百瓦的,战士们全都给换上了二十五瓦的。这里室内屋外到处安装着自来水龙头,用水非常方便,而战士们坚持从井里提水用。大家都把为人民节省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作为培养艰苦奋斗作风、执行人民军队建军宗旨的实际行动。不久前,六班移防到了一个只有三间破房子的新执勤点,战士们拿起泥刀抹墙壁,上山劈来石头修厕所、砌猪圈,为国家节省了开支。守备连驻地附近的街上,各种修理店、缝纫铺应有尽有,但全连战士还是针线包不离身,衣服、鞋袜破了自己补。连队开展军事体育活动时,战士们又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木马、双杠等三百多件。
连队过去吃的青菜,大部分是从外地运去的。战士们学习好八连在上海坚持开荒种菜的好思想、好作风,决心在乱石坡、荒海滩上造田种菜,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作风。他们利用战备执勤的间隙,在山沟里、礁石旁、海滩边找到了二十多块荒地,又一起挥动铁锹搬掉石头,移走海沙,运来沃土,开出了两亩多菜地。现在,每当蔬菜旺季,连队吃菜自给有余,还能支援其他单位。去年,战士们又在海滩上开出了一亩二分水田,种下了水稻,一季就收稻谷九百五十多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