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三股劲
解放军某部 黄芥田
攻读马列要有“三股劲”:挤劲、钻劲、韧劲。
“获得时间靠挤劲”。革命工作总是很忙,“忙”,是革命的常规。但越忙越要认真读书,弄通马克思主义,才能忙出成效来。这就存在一个争取时间读书,解决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的问题。鲁迅就说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雷锋也讲过:“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有的人,总希望有一段专门的时间,坐下来读书,或者离职学习,不懂得到海绵里去取“水”,一味站在那里空喊“忙”,“忙”,“忙”,结果,让本来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象水一样一点一滴地流去。挤劲,是“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的体现。有了这股劲,时间就会变零为整,积少成多。常言道:“滴水成渠”。长江大河,不正是涓涓细流的汇总吗?!
“读懂弄通靠钻劲”。要读懂弄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有些同志过去马列的书读得不多,基础较差,历史知识也缺乏,乍学起来感到困难,这是很自然的。怎么解决?下苦功钻进去。列宁说:“谁怕用工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钻劲,就是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刻苦钻研,那种浅尝辄止的态度是肯定学不懂,弄不通的。钻劲,就是不怕动脑,不怕吃苦,舍得花气力,就是那种为了钻研一个问题,锲而不舍、非弄通不可的劲头,雷锋管它叫“钉子”精神。有了这种钻劲,就勤于用脑,勇于实践;有了这种钻劲,就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长期坚持靠韧劲”。在一段时间内做到挤和钻,并不太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时间一长,往往容易产生松劲情绪、自满情绪,以为读了几本书,也懂得了一些道理,满足于一知半解,一孔之见,一得之功,不再虚心好学,更上一层楼……。这是非常有害的,是缺乏韧劲的表现。韧劲,是坚毅不拔,迎难而进,胜不骄、败不馁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反映。有了这股劲,就能学而不厌,谦虚谨慎,不辞劳苦,永不懈怠。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确的态度应是用长期的、耐心的、艰苦的努力去攻克它。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要坚持这三股劲,首先要有一个为革命而学的正确认识,要有那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学到老、学到死的精神。


第4版()
专栏:

“要赶快做”
王重
一九三六年,鲁迅先生病笃时,一位外国的肺病专家诊断:如果是欧洲人,早五年就死亡了。但是鲁迅先生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当他知道得了严重的肺病时,便给自己下了更大的决心——“要赶快做”。这就是他对病魔的有力的回答。他要象一支两头点亮的蜡烛一样,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为革命奋斗却没有止境。如果能够节省时间,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无异延长了生命。“要赶快做”,就是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为人民多做工作,为革命多作一分贡献。鲁迅在平时就曾经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就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即性命”。《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也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我们干着前人未干过的伟大事业,我们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抓紧去做,更应该“重寸之阴”,更应该具备鲁迅“要赶快做”的奋斗精神。鲁迅在病危时提出“要赶快做”,正说明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是想为人民多做工作的,都是想对人类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的。
“要赶快做”,表现了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极端忠诚、高度责任感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鲁迅的一生,是为了谋取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正象他自己比喻过的:“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无限热爱人民,无限忠于人民,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也是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进行勇猛搏斗的一生。他曾经有一句豪言,他希望延长生命,“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半乃是为了我的敌人”。活着就是为了跟敌人战斗,就是为了跟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斗争。在阶级斗争中勇往直前,毫不妥协,在路线斗争中坚持原则,永不休战。把个人生死、疾病,都置之度外,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分钟。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要赶快做”这句名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在革命的万里征途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焕发精神,努力工作。


第4版()
专栏:

坚强的人民 战斗的艺术
——赞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全民皆兵》画展
韩 柯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全民皆兵》画展正在北京展出。我们有机会欣赏来自兄弟的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们的作品,感到十分亲切,十分高兴。
这个展览会的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阿尔巴尼亚人民在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下,拿起武器,同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依靠自己力量解放祖国的情景。我们还看到今天阿尔巴尼亚人民常备不懈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面貌。阿尔巴尼亚的艺术家们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激情和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精心创作出来的战斗的艺术作品,给观众留下强烈的印象。
古利·马基的油画《成立总司令部》描绘的是一个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一九四三年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组织人民武装向敌人进攻,根据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即现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倡议,七月十日在爱尔巴桑的拉比诺特召开了民族解放军全国委员会的代表和主要游击队的代表会议,成立了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为领导的民族解放军总司令部。从此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斗争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阿尔巴尼亚人民在霍查同志领导下,终于彻底消灭了德、意法西斯匪徒,解放了全部国土。艺术家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伟大史实。看到画中情景,我们仿佛听到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军总司令部正在发出“消灭法西斯!”的动员令。从法特米尔·哈奇的油画《在春季攻势的日子里》,我们看到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和战友们在前线视察阵地,部署向敌人发动进攻,准备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画中人物那种坚毅自信的神态,使人深深感到为解放祖国而战斗的人民具有无穷的威力。同一作者的油画《英雄的海卡尔人》是一幅优秀的革命历史画。作者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的心情,描绘英雄的海卡尔村人民委员会的委员们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壮烈场面。烈士们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观众。我们从海卡尔的英雄们的眼光中看到这样坚定的信念:胜利一定属于阿尔巴尼亚人民!在艺术处理上,画家很好地运用环境烘托主题。天空中阴沉厚重的云层,孕育着即将迸发的风雷,巍峨坚硬的岩石,象征着英雄人民的钢铁意志:阿尔巴尼亚是不可战胜的!萨里·希耶库的《维果英雄们》是歌颂阿尔巴尼亚人民英雄的一幅好作品。被敌人包围的维果五壮士,为祖国解放战斗到最后。画家在艺术处理上使用的色彩和面对敌人的构图是有深刻含意的。看了这幅画,恍如身临其境,使人感到有这样的英雄捍卫前方,正如铜墙铁壁一样,是任何反动派也打不破的。
在反抗德、意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艰苦年代里,阿尔巴尼亚人民为了消灭那些凶狠而残酷的敌人,男女老少一齐投入战斗,这是当时战争的需要,更是阿尔巴尼亚人民坚强民族革命意志的表现,也是人民革命战争的特点。这一点,在展览会的作品中表现得非常鲜明。那刚劲有力的版画,如努姆多里·兹拉米的《我们的道路》和麦沙·加里的《我们也在战斗》就是很好的例子。奇利里姆·奇卡的油画《三代人》也以此作为画的主题。这幅画表现游击队行进在群山之中,前景画的是老、中、少三代游击队员荷枪前进,构图简洁,寓意深远。这三代人英姿勃勃奋勇前进的画面,构成阿尔巴尼亚人民战争的缩影。
这些描绘革命战争的历史画,描绘的不仅是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战斗经历,描绘得更突出的是革命的阿尔巴尼亚人——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每一件作品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阿尔巴尼亚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他们奋勇战斗;胜利后,他们又以同样的战斗精神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为创造理想的世界而劳动,为保卫革命胜利成果而紧握着武器。涅奇曼丁·兹依姆的油画《在国境线上》描绘一位女民兵紧握着手中枪,警惕地守卫在国境线上。画中人物性格鲜明,刚健有力,高度地概括了“全民皆兵”这一主题,成功地塑造了武装起来的劳动群众的英雄形象。邦迪·梅来的油画《革命战士》、斯坎德尔·柯姆拜尔的油画《潜艇返回基地》、斯皮罗·克里斯托的油画《飞行的日子》等作品,都是表现阿尔巴尼亚人民常备不懈保卫祖国,“全民皆兵”这一重大主题的。由此我们体会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坚定地站在反帝反修的前列,时刻警惕着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不管敌人从哪里来,都逃不出英雄人民的眼睛,逃不脱人民的巨掌。
阿尔巴尼亚艺术家法特米尔·哈奇和斯坎德尔·柯姆拜尔同志在北京访问期间,热情地接触工农群众,深入体验生活,画了不少写生画。这些作品都显示着阿尔巴尼亚艺术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为促进中阿友谊增添了绚丽的花朵。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要求作品反映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民生活,用艺术来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事业服务。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们的作品教育和鼓舞着阿尔巴尼亚人民,也同样鼓舞着我们前进。这个展览会,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兄弟的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斗争生活,增进了中阿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为中国美术工作者向阿尔巴尼亚艺术家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衷心祝贺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全民皆兵》画展展出成功!(附图片)下:英雄的海卡尔人
国家奖金获得者法特米尔·哈奇上:在国境线上
功勋画家涅奇曼丁·兹依姆


第4版()
专栏:

形象鲜明 性格丰满
——读短篇小说集《号声嘹亮》
吴功正
打开短篇小说集《号声嘹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批性格鲜明、风采各异的英雄人物形象便跳跃在我们的面前。他们当中有耿耿丹心绘新图、铮铮铁骨志不摧的工人形象,有凌空展翅飞翔的女机长,有战天斗地、移山填海的贫下中农,有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永葆战斗青春的革命干部,有茁壮成长的一代新人……作者们大多是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的工人、社员、战士或基层干部,比较注意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素材,分析生活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从这些闪光的“矿藏”中提炼典型化的艺术情节,多方面地运用艺术表现手法,结合个性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胸怀,因而较为生动和丰满地反映了时代生活的风貌。
小说集的作者们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的革命精神,努力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本质的社会冲突,扎扎实实地刻画他们的性格,因而显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女机长》在突出主人公洪英的形象时,安排飞机运送援外物资途中预料不到的险恶环境,不但有乌云、闪电、暴雨、雷声的自然障碍,而且有起落架放不下来的意外变故。作者对这一切都是浓墨泼注,在人与环境的矛盾中,在飞行途中遇到的重重困难面前刻画洪英的政治素质,通过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情节来展视人物的崇高精神。
为了塑造工人阶级的典型黄班长的形象,《志气》围绕“向老牛拉床宣战”的事件,以英雄人物为中心,来构思作品,展开情节,表现了无产阶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的革命精神。小说通过黄班长善于吃苦,勇于实践,敢于“宣战”的描写,并以黄班长情挚意切的日记和针锋相对的斗争,写出工程技术人员贾若虹受到影响、教育而思想转变的历程,成功地反映了黄班长“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共产主义宽阔胸怀。
小说的作者们着眼于揭示英雄人物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揭示英雄人物思想形成的根源,以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
《号声嘹亮》以铜号来历的精巧构思,把小军的形象扎根于中朝友谊的土壤里,来滋养他的性格,以《国际歌》词谱的代代相传,来点透小说的主题,因而使形象的突出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窗》里的阿姣,所以能把铁铲刺到鲨鱼嘴里,率领民兵常备不懈,就在于她有血泪的家史,旧社会的辛酸,强烈的阶级仇恨凝结成满腔的怒火。《一代新人》避免了生产技术过程的描写,而着重描写年轻一代工人李炯、红莲的路线斗争觉悟,加深了形象的思想意义。《金色的朝霞》通过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老陈,如何帮助生产队长友华端正农业学大寨态度,展现了老陈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政治觉悟。老陈洞察细微,循循善诱,“象一个坚毅而细心的水手,轻上篙,慢打桨”,把友华这只“一度迷在芦苇中的小舟,继续引向革命的航线上”,使得友华踊跃带领群众,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去。《区委副书记》的作者没有把主人公苗俊敏的优秀品质写成一般的工作作风问题,而是努力揭示她把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提到路线斗争高度来严格解剖自己的崇高精神,使人们看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新干部茁壮成长的剪影,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色彩。
小说集的作者们学习了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比较恰当、合理地处理了主要英雄人物和其他正面人物的辩证关系。《“贴心”》里通过叙写新干部铁明如何解决不贴群众心的矛盾的过程,烘托了县委书记高洪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本色。他不仅有言教,而且更注重身教。社员们对老高热情招呼的叫声,劳动中火热、融洽的动人情景,老高对社员生活的关怀,尤其是向连阳大伯征求丰收措施意见时的谦虚态度……这些场面细节的朴实描绘,有力地勾勒出老高的品质。铁明的转变,也是紧扣主题,以铁明处处铺垫老高,以老高来处处指引铁明。群山逶迤,主峰峥嵘,既凸现了主要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又使年轻的党支部副书记的作风转变水到渠成,取得绿叶扶红花的艺术效果。
这本小说集有的作品铺排矛盾不够,尤其是赋予冲突的社会意义不够,因而形象单薄。有的作品囿于真人真事,揭示英雄成长的必然性使力不足。有的作品线条粗疏,结构平直,少有跌宕,因而感人不深。这些缺点是会随着作者们生活实践的积累,创作经验的丰富而得到克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