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时间的凯歌
太原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炉前纪事
正当全国人民焕发精神,鼓足干劲,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时刻,我们来到了太原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一进厂门,立刻就感到了抢时间,争速度的时代脉搏。庞大的炼钢炉前,钢花四溅,烈焰飞腾;快速旋转的装料机紧张地给炉子装料;掠空而过的天车紧张地赶运铁水;炉前工人精神抖擞,挥汗抡锹,紧张地操作着。火光照耀中,墙头的竞赛牌上记录着炉前战斗的成绩。
采用快速炼钢,省时间!
傍晚,在红光闪射的三号平炉前,老炼钢班长庞三货,一边观察炉温的变化,一边想:支援农业需要钢,发展工业需要钢,加强国防需要钢,冶炼时间能不能更短一些呢?他把全班同志集合到炉前说:
“同志们,咱们合计合计。争取下班前再出一炉钢,怎么样?”
“行啊!我们要创造个新纪录!”
“不过,”有人提醒老班长:“时间太紧张了吧!”
庞三货望望墙头的电钟,时针已指向十八点五十三分,离下班时间仅仅剩下五小时零七分钟了。他毫不动摇地说:
“时间是紧张的,但是,干革命,就是要和时间赛跑!怕紧张怎么行呢?”
“对!”全班同志一致同意了老班长的意见,开始了紧张的夺钢战斗。炉门升起,巨大的装料机,冲破狂放的火舌,将一斗斗原料送进炉膛。接着是烧料,装铁水……每道工序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
不料,第一个试样报来了意外的结果:钢中含碳量高达百分之一点○八,大大超过了规定的百分之○点三七的标准。“怎么办?”一双双焦急的眼光投向老班长。
庞三货了望一下炉门窥视孔,沉着地说:“加铁矿石降碳!”可是,这时装料机正在给一号炉装料,顾不了三号炉。小伙子们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人工加矿!”庞三货当机立断,第一个撮满一锹铁矿石,冲向炉门。大家纷纷紧跟,挥锹上阵。
炉门开处,条条火舌直扑炉外,热浪袭人。工人们端着堆满矿石的铁锹,嘴里咬着从脖子围过来的汗巾,争先恐后地冲近炉门,飞快地把矿石投入炉内,敏捷地举起左臂,挡住面孔,迅速退回。
共产党员、负责温度的二助手杨铁岗看着老班长湿透了的劳保服直冒热气,想压低一点温度,保护大家操作。他双手紧握油门阀,征求班长的意见。
“炼钢要紧,继续升温!”三货坚决地命令着:“时间就是钢,快!”他一边说,一边再次向炉门冲去。
炉温进一步升高,钢水剧烈沸腾,含碳量迅速下降。
“碳,三十六个,其它化学元素也全部合格!”
老班长听到含碳量已经降到百分之○点三六了,立即命令:“出钢!”
“当!当……”钟声起处,那奔腾出炉的钢水,象两条银色的巨龙,直扑盛钢大罐。这时候,时针刚刚指向二十三点五十七分。这个班创造了五小时零四分炼一炉钢的新纪录。
从此,快速炼钢在全厂推广了。一九七二年,仅仅由于缩短炼钢时间,就为国家增产九千五百多吨钢。
大家同心协力,抢时间!
平炉值班调度室里,热气腾腾,值班长张杰,正在向生产班长们布置当班任务:
“今天咱们要争取日出十炉钢,拿下日产一千吨,……”顿时,满屋子的人象煮开了的水,沸腾起来。
有人说:“还‘争取’干什么,坚决要出十炉钢!”
又有人说:“保证突破千吨关!”
“别急,大家让我把话说完!”值班长用大嗓门压住众人喧嚷的声音,继续说:“今天高炉铁水大部分要供应兄弟钢厂,咱们主要靠冷料,装料时间更长,这是一;第二,今天盛钢大罐不够,钢水往哪儿装?”几句话使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冷却下来了。
很快,原料班长、铸钢班长、锭模班长、电机班长纷纷表示,为了保证炼钢需要,坚决克服一切困难。
盛钢大罐不够怎么办?热装!
共产党员武威把湿毛巾往头上一缠,只露着一双眼睛,第一个跳进还没有冷却的大罐,清理起残余的钢渣来。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武师傅快出去!”
工人们一个个地轮番跳了下去。清理装配好盛钢的大罐,过去要用两个小时,这次只用了二十分钟。
装料时间更长怎么办?抢装!
天车吊装来不及,装料工人就用铁锹撮,用双手拣,把几百吨废钢、生铁、矿石和合金,按时搬到了炉前。装料司机实行高温快速装料,那炮筒似的料扦在火网钢花中翻腾出入,将一斗又一斗原料送进炉膛,大大缩短了每炉钢的装料时间。
全体职工通通动员起来了,人人争时间,个个抢速度,化验人员上炉取试样,医务人员送医到平台,炊事人员把一碗碗的热菜热饭端到炼钢工人的手上……。
大家鼓足干劲,各方同心协力,终于在一天之内炼出了十炉钢,突破了千吨关。
严格保证质量,夺时间!
一天早上,一号平炉出了一炉快速钢,但是由于钢水温度偏低,无法按原来规定的钢种浇铸,被迫把一炉高温合金钢改为普通炭素钢。想快,反而慢了——浪费了人力物力,也浪费了时间。
“对!质量里面有时间啊!”大伙儿把质量和时间联系在一起了。老工人说:“我看就是对总路线精神理解不全面,没有作到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青年工人说:“对!快和好本来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只强调了快,忽视了好,结果出了个慢!”
班长郝福喜趁热打铁,讲了他在一个产品展览会上看到的两个齿轮:一个由于钢材质量不好,只用了一个月,便被送进废品库;另一个已经使用了两年又一个月了,还在继续使用。
“这两个齿轮的对比说明什么呢?”郝福喜语意深长地说:“这说明没有质量,也就没有数量;离开了好省,就谈不上多快啊!”
从此,郝福喜班的同志们,对操作一丝不苟,对质量严格把关,好中求快,从提高质量中夺时间。
又是一炉快速炼钢在进行。郝福喜班的同志们接班后,正赶上要出钢,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二十五分钟。
郝福喜冷静地观察着炉膛内翻腾的火云,操起钢勺,迅速取出一勺钢水,快步奔向化验室。
“磷,五十七个!”化验单上的数字使他倒抽了一口气——含磷超过四十五个就要影响质量了。
现在,其它成分都合格,钢已炼成,如果再除磷,就要提温、加矿,几乎等于重炼,那就要大大拖长时间。怎么办?
“质量第一,咱们从头来!”
于是,大家投入了保证质量的紧张战斗。重新提温,重新加矿,重新造渣除磷。第二次出钢的钟声响起,全炉冶炼时间延长了七十分钟,质量达到百分之百。
他们虽然多用了几十分钟,实际上却夺得了几个小时,不!夺得了那个优质齿轮的两年以上的时间。
充分挖掘潜力,挤时间!
一九七二年初,国家向第一炼钢厂下达的钢产量计划,比一九七一年增长百分之十四,就是说,他们必须在三百六十五天之外,再挖出五十一天时间。
五十一天,这对分分秒秒都紧钉密铆的炼钢生产来说,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啊!时钟不能倒转,日历不能重翻,这时间从哪儿来?
在厂里一次讨论计划的会议上,有人提出:向部里要新设备。有人提出:向公司要劳动力。还有人提出:请上级减任务。……
“不!”老炼钢工人出身的厂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薛金山说:
“设备、劳动力通通不能要;今年的任务,一定要完成!”
“五十一天时间从哪儿来?”
“挖潜力!扩大平炉装入量,提高炉产量。”薛金山胸有成竹地说。
这个厂的炼钢平炉,大多是三十年代的老设备,解放后,已将炉膛容积扩大了三次,炉产量提高了三倍。现在还要扩大装入量,炉膛容得了么?盛钢罐装得了么?天车受得了么?一系列尖锐的问题提到会议桌上,同志们又是高兴,又是担心。党委书记王天坤提议:把这个问题交给群众。
当天,整个炼钢厂象一炉沸腾的钢水,一千多人围绕“扩大平炉装入量”问题,热烈讨论起来。炼钢工人在平台铁板上画了一个斗大的炉型,计算炉膛容积,研究怎样装料,怎样放渣,怎样控制化学元素;天车工人对机器进行严格检查,拧紧每一颗螺丝,试验每一根钢缆,直到完全合格;铸钢工人巧妙地给盛钢罐口焊了一条三百毫米的“围脖”,增加容量,解决了平炉扩大装入量的问题。
依靠群众作出结论,依靠群众投入试验。
为了给完成计划争取时间,薛金山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连续二十多个小时,跟了一班,又跟一班,高温中来,灼热里去,同工人一起挥锹加料,一起补炉放渣,一起浇铸钢水。汽笛一声长鸣,浇钢车开出厂房,奔向轧钢厂,试验宣告成功。薛金山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经过苦战获得胜利的微笑。
年终,全厂没有调进一台设备,没有增加一个劳动力,提前十一天超额百分之四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钢产量不是比一九七一年增长百分之十四,而是百分之十八点六。就是说,在三百六十五天之外,用挖潜力的办法又挖出了六十八天的时间。
太钢的炼钢工人们,就是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冲天的干劲,挖掘无穷的潜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吉林热电厂革委会副主任、总工程师刘焕长(左二),深入生产第一线,积极依靠群众,提高劳动生产率。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鼓干劲 争速度
公冶平
太原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广大工人在炼钢中争分夺秒的动人事迹,是时间的凯歌,是干劲的凯歌,是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凯歌。
为了尽快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国家的落后面貌,尽快地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要求我们的建设一定要高速度!
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也要求我们的建设一定要高速度!
因此,速度问题,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重大问题。
归根到底,鼓足干劲,就是要鼓足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力争上游,就是要力争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上游。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奋起力争,建设社会主义就会出现高速度。
我们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建设经验,已经打下了加快建设速度的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人们的路线觉悟更高了,革命干劲更大了。这说明,以更高的速度建设社会主义,不但有需要,而且有可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这几年生产建设的大发展,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人人有责。企业的职工,特别是领导人,应当有高度的时间观念,强烈的速度观念。应当在劳动中和工作中,发扬雷厉风行,分秒必争的战斗风格,克服慢慢腾腾、磨磨蹭蹭的疲沓作风,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加快建设速度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家计划,是根据客观和主观条件制订的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对国家计划负责,也就是对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负责。因此,我们还应当有强烈的完成国家计划的观念,力争超过计划的观念。只要我们千方百计抢时间,争速度,这是完全可能办到的。
形势大好,形势逼人。一切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人们,应当焕发革命精神,鼓足革命干劲,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更高的速度前进!


第2版()
专栏:

减人又增产 关键在干劲
广西平桂矿务局里松矿上皇采矿场班长 卢月珍
今年以来,我们班劳动力减少百分之十,但第一季度却超额百分之八完成了生产计划。人减了,产量反而增了。我们是怎样做到减人又增产的呢?
关键是狠抓了总路线的教育,提高了同志们的路线觉悟,人人鼓干劲,个个争上游。同志们经常自豪地说:“我们是矿山的主人,出更多的矿,出更好的矿,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同心协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多做贡献。”同志们说得到,也做得到。
过去,由于分工过细,一人只会干一个工种的活,选矿工不会采矿,采矿工也不能选矿。有时,一人误班,这台机器就得停转,因而影响生产。今年以来,随着大家觉悟的提高,迫切要求一专多能。我们就有计划地抽调少量采矿工到选矿组顶班,抽调少量选矿工到采矿组顶班,手把手地帮助他们掌握采矿和选矿技术。现在,我们班每个人都学会了几个工种的活,做到了一专多能。
大家提高了思想觉悟,又掌握了技术,在生产中就更主动了。采矿跟不上,选矿组就自觉协助采矿;选矿组收矿来不及,采矿组就自动帮助选矿。由于大家团结协作,人员少了,干劲大了,产量也就高了。


第2版()
专栏:

鼓干劲 促生产
团结协作 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本报讯 本溪钢铁公司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的职工群众,大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提前八天完成今年首季国家计划,铁的质量已连续二十六个月达到百分之百,创造了建炉以来的最好水平。
今年二月,由于重油里的水份处理得不干净,喷吹到高炉里,造成炉温下降,发生了悬料的危险。共产党员白景富发现这一情况后,首先考虑的不是维持本班的生产,而是想到如何提高炉温,保证整个高炉的正常生产。他采取了加大喷吹量、提高炉温的措施,结果本班少产二十多吨铁,但在交班时,炉况全部恢复正常,为下一班创造了条件,又多产了四十多吨铁。炉外增矽,是保证质量、降低消耗的一项新技术。但是增矽需要冒着上千度的高温进行操作。每次增矽时,工人们总是不怕汗水湿透衣裳,不怕高温炙人,全炉同志总动员,大家一齐上,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发动群众 努力加快掘进速度
本报讯 湖南新晃汞矿党委用总路线精神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今年三月份,达到了独头平巷月进一次成巷七百零七米的先进水平。
他们担负的这项重点工程,断面五点七五平方米,岩石硬度七到十级,而且断层多、破碎带也多。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矿党委引导广大群众在加快掘进速度上想办法、用气力。运输上的调车是影响掘进速度的一个关键问题。党委就组织“三结合”攻关小组,发动群众挖掘潜力,试制成功了一台七米和一台十六米的皮带转载出渣机,节约劳动力二十多人。他们还针对枕木钉轨跟不上快速掘进的情况,发动群众出谋献策。一位从事钉轨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师傅,提出用扁铁代枕木实行预制辅轨的建议,立即被工程指挥部采纳。通过实践,这种钉轨方法比过去提高工效八倍多。
狠抓基层 超额完成首季任务
本报讯 蚌埠轧钢厂的领导干部,不断改进领导作风,狠抓基层工作,促进生产发展,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生产计划。
今年第一季度,蚌埠轧钢厂的革命和生产形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群众的干劲很大,但人员少,任务重,一度煤炭供应不足。厂领导发现这个问题后,就迅速组织科室人员出去拉煤,还从厂里煤场四角挖零散的陈煤,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二月份,轧机上有些备品配件供应不够。厂革委会副主任就到机修车间蹲点,既抓生产,更抓思想,帮助他们采取措施,组织力量,把一天开一班,调整为一天开两班,结果加工了大量的备品配件,保障了轧机的正常运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