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要创出“油田大寨”!
——记大庆油田党委委员、职工家属薛桂芳的先进事迹
当人们乘坐汽车进入大庆油田,行驶在矿区公路上,就会看到整个矿区一排排油井,一片片农田,农田、油井交相辉映。走进这个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型矿区,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开发这个油田的闯将铁人王进喜。在这里,也会听到人们一致称赞着一位鬓发斑白的职工家属——薛桂芳老妈妈。
一九六二年春天,正是大庆油田会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一伙妄图在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阻止石油工人前进的步伐。油田党委号召广大职工家属组织起来,开荒种地,把会战打上去。贫农出身的薛桂芳,挺身而出,响应党委号召,带领四名妇女,扛上五把铁锹,迎着七级大风,在这块处女地上点燃了工矿区农业生产的第一个火把。不久,广大职工家属相继跟上。她们和工人一起开垦了大片的土地,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和蔬菜,盖起了数千栋的“干打垒”土房,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工农新村。大庆油田会战的革命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
从那时候算起,十一年过去了,现在大庆矿区已经开垦荒地近三十万亩,年产粮食四千多万斤,基本上做到了蔬菜自给,为国家减轻了商品粮和副食品供应的负担。
在六十年代,薛桂芳第一个站出来带领职工家属闹革命,对建设大庆油田作出了贡献,在七十年代里,她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她为发展大庆,建设大庆又有了哪些新的贡献?“人有年老的时候,革命没有到头的时候”
薛桂芳现在是大庆油田党委委员,创业庄家属第一生产队的政治指导员,今年已经六十岁了。现在她还和当年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虽然担任了领导工作,去年,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时间仍然达到三百一十多天。
一九七○年冬天,从大寨大队参观学习回来的一些干部和家属,带来了大寨贫下中农接连夺取农业生产新胜利的喜讯,薛桂芳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她一连几个夜晚睡不着觉,想了许多事情。她想:毛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我们大庆应当怎么办?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我们搞农业的大庆家属应当怎么办?在她们这个生产队里耕种的几百亩土地,大部分是沙岗和碱洼。真是风来漫天沙,雨来湿洼洼,无雨干巴巴。几年来,她带领家属们不断同干旱、风沙和涝灾斗争着。但是,成效并不很大。她问自己,难道咱们亲手开垦出来的大片土地,就这样任凭“老天爷”摆布吗?
一九七○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她来到于桂荣的家里,同几个家属一起收听了一九七一年元旦社论的广播之后,薛桂芳向大家提出: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我们搞农业生产的大庆家属要不要学大寨?怎样学大寨?七、八个家属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下定决心改造自然,建设旱涝保收的农田。薛桂芳看着这些充满革命豪情的家属,信心更加坚定了。
接着,在领导骨干会上她提出了根治“三害”的设想。修灌溉渠,挖排水沟,平整沙岗,栽树挡风等等,她都想得很周到。这些设想经过党支部研究之后,又在创业庄的群众大会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薛桂芳激动地对大家说:“我们大庆家属六十年代五把铁锹闹革命,七十年代要继续艰苦奋斗,创出油田大寨来!”
元旦的早上,朝霞映红了油田。薛桂芳和家属们拿着锹镐,担着筐子,踏上了被冰雪覆盖着的土地。修水渠的战斗从这一天开始了。大地冰冻如铁,镐刨下去,上面只留下一道白印,震得两手发麻。薛桂芳和家属们拣来柴禾,烧起火,把冻土融化了,然后再挖。家属们知道薛桂芳年老体弱,都关切地劝她:“薛妈妈,你那么大年岁了,身体又不好,还是回队里去料理其他事情吧!往后,地里的活由我们来干。”她听了这些话以后,意味深长地回答:“人有年老的时候,革命没有到头的时候。我们学大寨就要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光说不干,怎能算是革命呢?”说完,她同家属们一起干起来。汗水润湿了她的衣裳,热气从头上冒出来,头巾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家属们看见这些,好象听到了无声的命令,一个个都想走在战斗行列的前头。她们奋战了一段时间,一条一米多宽,三百多米长的灌溉渠修成了。
几年来,薛桂芳带领家属们植树造林,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土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抗旱排涝的能力逐年提高。去年,她们生产队在遇到几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好收成。粮食平均亩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以上。薛桂芳和家属们在试验田里种植的玉米,亩产达到了九百二十六斤。创业庄其他生产队的家属们在薛桂芳和她所在的生产队的影响下,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到一九七二年,她们平整了土地一百三十多亩,兴修了各种水渠四千九百多米,使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到六、七百亩。同时,她们还营造了二百多亩固沙林带,建成了八米宽、总长一万三千多米的防护林带。去年,创业庄的粮食产量比收成较好的一九七一年还增加了十一万斤。
自从薛桂芳提出要在七十年代创出“油田大寨”的奋斗目标以后,这个新的战斗口号象春风吹遍了广阔的油田。广大职工家属为薛桂芳和她所在的生产队的革命干劲所鼓舞,都意气风发地投入了学大寨的运动,现在大庆油田已经出现了一批粮食亩产上《纲要》的家属生产队。让“五把铁锹闹革命”的精神传下去
大庆油田的职工家属们,异口同声地把薛桂芳叫作薛妈妈。“薛妈妈”,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包含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无产阶级情谊。有人生病了,她风里雨里给找医生,甚至住到医院,帮助护理。有人生孩子了,她把自己的大米、白面、红糖给送去,还帮助洗尿布,倒脏水。逢年过节,有的家属出不去,她亲自给买一些新鲜蔬菜送到家里。无论哪个职工家属有困难,她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家属们称赞她是“帮百家忙,管千家事”。她总想到应该把新社会的温暖,亲手送给更多的阶级姐妹,让她们更加热爱革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如果说薛桂芳十分关心阶级姐妹的生活,那么,她更加关心的却是她们在政治上、思想上的进步。
夏天的创业庄,成荫的绿树,环抱着一个中心村和五个居民点。一排排“干打垒”和红砖房,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商店、学校、医院、托儿所、浴池等设施,应有尽有。远处,透过那红红的高粱,金黄的小麦和成片的果园,可以看到高高的钻塔,奔驰的汽车。从早到晚,拖拉机等机器的轰鸣声此伏彼起。
每当薛桂芳看到眼前的变化,同时想起有的职工家属有不想再继续艰苦奋斗的思想苗头,她就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想:要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要创“油田大寨”,就得把“五把铁锹闹革命”的精神传下去。
薛桂芳和党支部研究后决定,向职工家属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薛桂芳带头现身说法。她对大家说:“条件好了,可不能忘了艰苦奋斗,要扛着红旗继续往前闯啊!”革命传统教育,振奋了很多家属的革命精神。有一个贫农出身的职工家属、共产党员高德英,已经在另一个生产队找到了房子,决定离开这个经常受累的“标杆”生产队。她受到这些教育之后,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薛桂芳这时来到她的跟前,对她说:“德英啊!咱们都是党员,应当听毛主席的话,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要学大寨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把油田的农业生产搞得好上加好。”薛桂芳的话虽不多,却使高德英心里打开了一扇窗户,她决心在创业庄干下去,于是她主动让爱人辞退了房子。不久,她当了干部,成了队里的骨干。前年七月,连雨几天之后,又下了一场暴雨,创业庄平地上积水半尺深。天刚亮,高德英就带领十几个家属,扛着铁锹,提着水桶,来到地里排水。她的行动,使很多家属受到激励,经过大家的努力,战胜了涝灾,夺得了好收成。
几年来,很多年轻的职工家属陆续来到这里。薛桂芳更注意提高她们的思想觉悟。有个家属张翠兰,是个高中生。她参加劳动那天,正赶上队里挑土、和泥修房子。她手里的泥板就象有千斤重。才干了一天,手腕子就累得又酸又痛。回到家里,她觉得十来年的书白念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晚上,薛桂芳推门进来,坐在她的身边。问她在劳动中的感受,问她以前的家庭情况,又和她一起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勉励她要听毛主席的话,努力锻炼自己。经过薛桂芳的帮助,张翠兰向薛桂芳坚定地表示:“薛妈妈,党和人民给了我文化,我一定把文化献给党,献给人民!”从此,张翠兰表现很好,她很快就担任了青年突击队队长,以后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平时,她经常帮助大家学习文化,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在学大寨当中,她不怕脏和累,坚持科学种田,亲自实验,使四十亩试验田的玉米亩产达到六百多斤。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妇女(图片)
中共中央委员、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东北机器制造厂女工尉凤英(左三)和她原来所在车间的党支部成员,交流学习马克思著作《法兰西内战》的心得体会。
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干部迅速成长。这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西藏自治区加查县先锋公社社长央宗,同干部一起讨论如何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南海前哨的西岛女民兵,既是守卫海岛的战士,又是生产劳动的突击手。这是她们在撒网捕鱼。
山东省昌邑县插队知识青年赵辉华是流河公社杨家桥大队的“赤脚医生”。
武汉供电局武昌工区“三八”作业班多次出色完成任务,被称为降伏“电老虎”的女闯将。
从城市来到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安家落户的女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不断成长。
《河南日报》稿
我国第一批的女飞行员武秀梅在党的培养下迅速成长,现已担任了北京空军某部副中队长。
本报记者摄本栏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