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繁花似锦 枝叶相连
——天山脚下阿克苏公社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事迹
在新疆巍峨的天山脚下,富饶的伊犁河谷,霍城县阿克苏公社的哈萨克、维吾尔、回、汉、锡伯、东乡等民族的社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亲如一家,团结战斗,使这里的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美好。阿克苏公社,这朵民族团结的鲜花,在祖国边疆的大地上正越开越鲜艳。
亲如一家
在阿克苏公社二大队以回、汉族社员为主的第四生产队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红色的锦旗,旗上写着“学习你们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十三个金色大字。这面锦旗,是一大队以维吾尔族社员为主的第二生产队送给他们的。这面锦旗,凝结着这两个队的社员在去年热火朝天的夏收季节里结下的兄弟友谊。
去年七月,阿克苏公社的田野里,麦浪滚滚,一片金黄。各族干部、社员满怀丰收的喜悦开镰收割,麦地里人欢马叫,机器轰鸣。二大队四队的社员们干劲冲天,不怕烈日暴晒,不怕连续作战,全队一千一百多亩小麦,只用五天半的时间就收割完了。
正当麦收在紧张地进行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恶劣起来。暴风雨夹着冰雹,已经毁坏了局部地区的庄稼,而一大队二队的两千五百多亩小麦,收割的还不到一半。正当一大队二队的社员们心急如焚的时刻,二大队四队派出技术最好的年轻小伙子组成突击组,带着镰刀,驾着收割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一大队二队的地里。顿时,田野里沸腾起来了,许多社员激动得热泪盈眶,到处响起了“向二大队四队的贫下中农学习”的口号声。
二大队四队的共产主义风格,使一大队二队的干部和社员深受感动。队干部立即召开地头会,号召大家以快收快拉的实际行动,感谢兄弟队的支援。全队各族男女老少齐上阵,起早贪黑,你追我赶,大大加快了麦收的进度。以维吾尔族姑娘布海尔卡姆为班长的七名年轻姑娘,过去一天捆四、五十亩地的小麦,后来她们一天可以捆九十亩。这个队的全部麦子本来计划二十天才能割完,有了兄弟队的支援,结果只用十四天就割完了。为了向二大队四队的各族兄弟表示谢意,他们赠送了这面锦旗。
阿克苏公社的各族人民,就是这样亲如一家,互相支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九七○年,以维吾尔族社员为主的一大队第二、三、四生产队种的小麦受灾减产,社员们虽然口粮不缺,但分到的细粮减少了。以哈萨克、回、汉等族社员为主的二大队第一、三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知道后,立即套上马车,把仓库里最好的麦子装上送到一大队去和他们调换粗粮。一大队的许多维吾尔族老大爷看到这一情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说,在旧社会,穷人遇到灾荒,连出外乞讨都不易要到一口粮食;在新社会,有了毛主席的领导,我们的生活就象是到了天堂。如今,我们的粮食堆成山,吃不愁,穿不愁,只是缺少一点点细粮,民族兄弟就想着我们,支援我们,这真是各兄弟民族一家亲啊!
“团结桥”
横跨在阿克苏公社大西沟河上的“团结桥”,就象一大队二队送给二大队四队的锦旗一样,是这个公社各族社员团结战斗的一个见证。
水流湍急的大西沟河,把阿克苏公社劈成两半,严重阻碍着公社的交通。公社党委根据群众的愿望,一九七○年冬天决定组织大家在河上修一座桥。
听说要修大桥,各族社员兴高采烈。有的社员进山打花岗石准备砌桥墩,有的社员就地拣石头烧石灰,积极为修桥备料。七十多岁的回族老大爷良茂当过石匠,也为修大桥献出了自己的一身手艺。架桥需要木料,公社党委成员带领各族社员,带上干粮,冒着大风雪进深山老林伐木。在各族干部、社员的共同努力下,河心里耸立起四个花岗石砌成的桥墩,全长二十多米的大桥终于在一九七一年五月上旬修成了。为了纪念各族社员并肩辛勤劳动的成果,大家把这座桥叫做“团结桥”。
“团结桥”刚刚建成,就遇上接连几天的大雨夹大雪。特大山洪暴发了,汹涌的洪水卷着石块从上游滚滚而来,威胁着“团结桥”的安全。正在公社开党代会的各族共产党员,闻讯后立即奔赴大桥,投入护桥的战斗。为了减轻洪水对大桥的威胁,他们决定在“团结桥”的上游截流分水。他们把用粗木扎成的三角架和装上石头的麻袋投入水中堵水。但是,一个个三角架、一麻袋一麻袋的石头,投入水中就被洪水冲跑了,再放,又被冲跑了。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大桥就有被洪水冲垮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六十多岁的共产党员、哈萨克族的木哈江和乌拉孜别克,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激流中,用自己的身体来阻挡洪水。接着,各族共产党员象是听到了冲锋号一样,一个个都跃进了水中。有的人被洪水冲跑了,一救上来,马上又跳了下去。大家手挽着手,在急流中筑起了一道人墙。他们把一个个三角架牢固地扎下去,把装满石头的麻袋一袋袋堆起来,经过十二个小时的紧张搏斗,终于截住急流,让大量的洪水流到了不长庄稼的戈壁滩上,减少了流过桥下的水量,保住了“团结桥”。
“团结桥”,把阿克苏公社的两个部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把公社的各族社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桥下的流水,日夜歌唱着公社各族社员的友谊。
春天的花朵
阿克苏公社牧业队社员的帐篷外、住房前,堆着一堆堆肥料。在山坡上、河谷里,牧民们一边放牧,一边还在努力积肥。一次,几个远道来到边疆访问的人走进牧民们的毡房,好奇地问起不种庄稼的牧业队为什么要积这么多肥料。哈萨克族老贫牧艾尼克眼里滚动着泪花,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风雪在一九六八年冬天袭击了伊犁地区,平地积雪一米多深,出现了“冻死黄羊,饿死乌鸦”的罕见情景。阿克苏公社牧业队所在的山区,不少地方积雪厚达三米。牧业队的大批牲畜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就在这样的时刻,同样遭到风雪灾害的公社各个农业队的各族贫下中农,响应党的号召,向公社牧业队的各族兄弟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公社农业队二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社员们,在共产党员、老队长、哈萨克族的乌拉孜别克的带领下,扒雪开路,从雪窝里救出了牧业队九十多头快要冻饿而死的大牲畜。他们把这些大牲畜赶到队里,推选出优秀的贫下中农来饲养。为了救活患病和体弱的牲畜,有的社员把自己的口粮熬成糊给牲口吃。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这些大牲畜头头膘肥体壮,母畜还产了仔。到冰化雪消、春暖花开的时候,乌拉孜别克领了几个人,带着自己队各族社员对牧业队社员的问候,把这些牲畜全部送回给牧业队。当时,牧业队的哈萨克族社员们象接待亲人一样地把农业队的各族兄弟迎进毡房,捧上一碗碗香喷喷的奶茶,高兴得不知怎样来感谢兄弟队的情谊。
经过这次抗灾保畜斗争,牧业队和农业队各民族社员之间团结得更紧了。为了回答农业队各族社员的关怀,为了支援农业生产,牧业队的社员们自觉地为农业队积开了肥。
艾尼克老人的话音刚落,毡房里接着响起了悠扬的琴声。老人的女儿萨瓦特感到父亲的话没有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情,弹起冬不拉激动地放声唱道:
拨动冬不拉的琴弦,
歌唱我们的新生活。
各族人民亲如手足、团结战斗的事迹,
胜似春天的花朵。
手中的冬不拉不停地响,
唱不完我们心里的话。
敬爱的毛主席啊
您是祖国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
各族人民
是枝叶相连的繁花。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全国人大代表、原教育部部长
何伟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周总理,国务院、中共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送了花圈
纪登奎同志等出席 刘皑风同志主持 刘西尧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十六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教育部部长何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三年三月九日晚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何伟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周恩来总理,国务院以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送了花圈。
出席追悼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纪登奎,中共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何伟同志的生前友好郭玉峰、方毅、刘西尧、迟群、刘皑风、乔冠华、韩念龙、狄福才、陈仁洪、吴庆彤、丁国钰、杨春甫、王维群、安平生、雍文涛、张根生、罗叔章、陈此生、杨东莼、朱穆之、李人俊、黄庆熙、刘仰峤、杜星垣、杨立功、郝中士、彭敏、夏之栩、黄辛白、胡耀邦、刘季平、钱信忠、冯纪新等。有关单位的干部、群众代表也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刘皑风同志主持,刘西尧同志致悼词。
悼词中说:“何伟同志一九三六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历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鄂豫皖区党委组织部长,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主任,哈尔滨市委书记,牡丹江省委书记,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全国解放以后,曾任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大使,中共河南省委第二书记,教育部部长。
何伟同志参加革命几十年来,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何伟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同志,老战友,是我党的一个损失。我们悼念何伟同志,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纪登奎同志和参加追悼会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何伟同志的家属孙以瑾同志及其子女,表示亲切的慰问。(附图片)
何伟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
布鲁斯将出任驻北京联络处主任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十六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尼克松三月十五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美国大约将在五月一日设立驻北京联络处,“戴维·布鲁斯大使将出任联络处主任”,艾尔弗雷德·詹金斯、约翰·霍尔德里奇为他的高级助理。
尼克松总统说,他相信,他去年二月的中国之行“是一个更长的旅程的开端;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将有分歧,但是,在这一旅程中,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美国可以在它们利益一致的地方,为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事业以及建立更好的关系而共同努力”。
尼克松在宣布时指出,布鲁斯曾先后担任过美国驻法国大使、驻西德大使和驻英国大使;詹金斯是美国国务院研究中、美关系的高级专家之一,霍尔德里奇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充当这方面的顾问的高级人士。
同一天,白宫还发表了关于美国驻北京联络处的公告。公告说:“总统认为,建立这种联络处是在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中向前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它将便于进行联系并且加速我们两国之间已经相当大的贸易和交流计划。”
中、美两国互相在对方首都建立联络处,是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在今年二月十五日到十九日访问中国期间商定的。


第3版()
专栏:

朝鲜平壤市友好代表团离开杭州前往南京访问
新华社杭州一九七三年三月十六日电 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行政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昌仁为团长的平壤市友好代表团结束了在杭州的参观访问,由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绍文陪同,今天上午乘火车离开杭州前往南京访问。
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赖可可,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王子达,市革委会副主任周峰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到车站送行。
平壤市友好代表团三月十四日从上海乘火车到达杭州时,在车站受到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中共杭州市委和市革委会领导同志以及一千多名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天晚上,中共杭州市委和市革委会举行宴会,欢迎朝鲜战友。朝鲜战友在杭州期间,参观了杭州织锦厂,游览了西湖,参观了灵隐寺、六和塔等名胜古迹。
十五日晚上,代表团观看了杭州市红小兵演出的文艺节目。


第3版()
专栏:

陈慕华宴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执行主任拉赫曼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十六日讯 外经部副部长陈慕华今晚设宴欢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执行主任易卜拉辛·海尔弥·阿卜杜勒—拉赫曼,以及该组织官员卡斯特格雷和乌帕蒂雅。
埃及驻中国大使阿卜德应邀出席了宴会。


第3版()
专栏:

朝鲜人民军“二·八”足球队回国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十六日讯 以郑玉勋为领队、柳容镐为副领队的朝鲜人民军“二·八”足球队,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有关方面负责人翟鸣武、赵春正、朱仄、牟作云,以及我解放军运动员到机场欢送。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宰弼、副武官车动环上校也到机场送行。
朝鲜人民军“二·八”足球队在我国期间,先后访问了北京、长沙、韶山、广州、上海、南京等地。


第3版()
专栏:

结束在我国的友好访问
秘鲁海军“独立”号练习舰离开上海
行前,佩雷斯舰长在练习舰上举行告别酒会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三年三月十六日电 秘鲁共和国海军“独立”号练习舰官兵结束了在中国的友好访问,今天傍晚离开上海。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周纯麟,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冯国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王学清,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部队有关方面负责人刘文学、杜彪、康庄、杨新亚、张振亚、杜长德、徐同彦等,以及专程从北京来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来光祖,国防部外事局副局长尹佐珍前往扬子江码头欢送。
秘鲁驻中国大使巴尔德斯和大使馆外交官员也前往送行。
秘鲁海军“独立”号练习舰舰长佩雷斯海军上校和官兵们在码头上同欢送的人们一一握手道别。聚集在码头上的群众挥动花束和彩带,跳起狮子舞,热烈欢送秘鲁客人,祝“独立”号练习舰一帆风顺。佩雷斯舰长和官兵们站在甲板上向欢送的人们挥动军帽,齐声欢呼:“再见!再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二○九号护卫舰护送下,“独立”号练习舰徐徐驶向吴淞口外。
今天中午,佩雷斯舰长在“独立”号练习舰上举行告别酒会。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部队有关方面负责人周纯麟、冯国柱、王学清等,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来光祖、国防部外事局副局长尹佐珍,应邀出席酒会,回拜佩雷斯海军上校。巴尔德斯大使和大使馆外交官员出席酒会作陪。在洋溢着热烈友好气氛的酒会上,佩雷斯舰长和周纯麟副主任先后祝酒,并相互赠送了礼品。
秘鲁海军“独立”号练习舰官兵们连日来在上海的工厂、公社、工人新村和少年宫等进行了参观访问,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十二日,佩雷斯舰长和官兵们访问了海军东海舰队舰艇部队。王学清副司令员陪同秘鲁客人参观了我国自己制造的舰艇。秘鲁海军官兵们同中国海军指战员共进午餐,并在一起联欢,演出文艺节目。当中国海军指战员演唱秘鲁歌曲时,秘鲁海军官兵们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高呼“秘鲁和中国之间的友谊万岁!”
秘鲁海军官兵们在十五日上午观看了上海民兵举行的军事表演。佩雷斯舰长热情赞扬表演成功。
上海的少年儿童十五日下午分别在市少年宫和几个区少年宫,热烈欢迎秘鲁海军官兵们前来参观。一位女孩子特地穿上贝拉斯科总统夫人赠送的秘鲁服装,为客人们表演了文艺节目。小朋友们请客人们转达中国少年儿童对贝拉斯科总统和夫人,以及秘鲁少年儿童的亲切问候。
秘鲁客人们在上海期间,还观看了上海市舞蹈学校演出的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
“独立”号练习舰停泊在黄浦江期间,上海的工人、民兵、机关干部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应邀登舰参观,受到“独立”号练习舰官兵们热烈欢迎。
佩雷斯舰长等秘鲁客人是在访问杭州后于十四日晚返回上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