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半分田”上夺高产 “九山”之上绘新图
——河北兴隆县委认真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取得显著成绩
今日兴隆,五业兴旺。粮食生产连年超《纲要》,集体副业已发展到五百多种。副业收入为农业提供越来越多的资金,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社员收入也逐年增加。
全面规划 农副业齐发展
兴隆县地处燕山深处,气候寒冷,无霜期短,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区。几年来,这个县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粮食生产逐年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革委会有的领导成员认为粮食产量不低了,再从“半分田”上做文章油水不大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副业上,向“九山”进军。另一些领导成员则认为:“半分田”的亩产量虽然比以前进了一大步,但比起先进单位还很落后,还得在“半分田”上使劲,因而忽视了山区副业生产。两种意见争论很激烈,谁也说不服谁。针对这个问题,县委、县革委会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挂兰峪公社的太平村大队,前几年由于只搞副业,不抓粮食,扔掉了几沟山坡地,冲毁了几十亩梯田,粮食产量显著下降,只能向国家伸手要粮。与太平村相隔一道山梁的二甸子大队,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大搞闸沟治坡,填土造田,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养猪、养羊、养蚕等多种经营,为农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显著增加。这两个大队,条件相似,由于执行的路线不同,结果就大不一样。这件事使县领导成员深受启发。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是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唯一正确的途径。
认识提高以后,县委、县革委会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组织县、社、队各级领导成员纷纷下去调查研究,走遍山山岭岭,发掘农业增产潜力,摸清副业生产资源。然后经过广大贫下中农讨论,上下结合,反复酝酿,制定发展山区生产建设规划,做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山上松树盖顶,山间果树缠腰,山下梯田盘脚;沟底垒坝造田,沟门兴修水库,沟外河滩变稻田,真是“半分田”上夺高产,“九山”之上绘新图。
树立典型 指导面上工作
兴隆县委、县革委会在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时,注意结合本地特点,树立各类典型,指导面上的工作。八卦岭公社冷咀头大队,每人平均只有五分三厘地,却取得了粮果双丰收。县委、县革委会认为这对那些条件相似的社、队很有启发性,便组织有关社、队去参观学习。冷咀头大队的经验很快在长城沿线开花结果。
这个县有相当一部分社、队处在荒山野岭上,土质瘠薄,副业很少。在这样的地方能不能做到“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四拨子公社的四拨子大队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们组成山区创业队,坚持常年开山造田,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把一个乱石滚滚的荒山沟,建设成梯田层层、渠水长流的米粮川,实现了“种塞北地,打江南粮”。与此同时,他们栽果育桑,发展养猪养蚕,副业收入逐年增加。县委用四拨子这个典型教育全县人民,指出前进方向,一个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面建设山区的群众运动,在全县范围内蓬勃展开。
落实政策 解决具体矛盾
兴隆县委、县革委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确保“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必须狠抓政策落实。他们发现一些社、队由于养猪政策不落实,影响社员养猪积极性,便总结推广养猪方面的先进典型。红旗公社大山大队制定了养猪积肥按质论价、合理付酬和交售肥猪等办法,促使养猪事业很快发展。前苇塘大队坚持队繁户养,推行醣化饲料,做到猪多、肥多、粮多。这些经验在全县推广后,使全县养猪事业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全县生猪存栏数达到九万多头,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两倍多;每亩地施的农家肥料从过去的五、六千斤增加到八千多斤。
这个县山区资源丰富,但是过去由于没有很好地落实党的政策,混淆了资本主义倾向和正当家庭副业的界限,一度影响了百“宝”下山。后来,他们提高了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发动群众既批判了“三自一包”等修正主义黑货,又保证在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允许社员经营正当的家庭副业。如荆条、柄把等大宗副业,坚持生产队集体经营;采药、拣树籽等小宗副业,以生产队为主,同时组织社员经营。这样既防止了资本主义倾向,又调动了社员从事家庭副业的积极性。
县委还十分注意及时解决在落实政策中出现的具体矛盾和实际问题。如在落实农副业政策时,为了解决粮、果争劳力、争土地、争时间的矛盾,他们采取了果树上山,好地种庄稼,改造树影子地,扩大农作物面积等方法,既发展了果树,又增产了粮食。为了解决农副业争劳力、争时间的矛盾,他们发动群众修公路,搞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去年全县各社、队依靠自己力量修的公路达一千五百多里,基本上做到队队通汽车,初步改变了人背肩挑的落后现象,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各地还充分挖掘劳动潜力,组织妇女、老人、学生参加适当的农副业生产,并根据粮、果成熟早晚,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农活,不违农时,适时采摘,扭转了过去收粮失果,收果损粮的现象。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思想短评

全面安排才能全面发展
洪波
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各社、队正在发动群众制订一九七三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为夺取农业生产的丰收而努力。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正确处理农业同林、牧、副、渔各业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的全面发展,对于实现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具有重大意义。
要有全面发展的结果,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思想认识正确了,才能作好全面安排。许多地方在制订全年农业生产计划时,因地制宜地对农、林、牧、副、渔和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进行了全面安排,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同志,对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有片面性,在制订计划时不能很好地体现全面发展的精神。
有的同志说: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必须抓紧粮食这个“纲”,多种经营顾不上。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抓紧粮食生产,是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中心环节。但是,决不应当把首先抓好粮食生产,误认为孤立地抓粮食生产,而不注意多种经营。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只抓粮食,搞单一经济,就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农业和林牧副渔各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不全面发展林、牧、副、渔,粮食生产也不能有持续的大幅度的增长。有人担心搞多种经营会影响粮食生产,这种担心是片面思想的反映。实践证明,在党的路线指引下,在以粮为纲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副业生产,不但能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够为粮食生产提供资金和肥料,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把农副业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还有些同志认为:要以粮为纲,要夺取粮食高产,就必须多种高粱、玉米等“高产作物”,少种小麦、谷子、豆类等“低产作物”。这种在粮食生产上的单打一思想也是错误的。
单纯追求产量,使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失调,就会影响人民生活的安排和国家计划的完成。而且所谓“高产作物”和“低产作物”,只是相对而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全面贯彻执行“八字宪法”,“低产”也会变为高产。在许多地方,早已取得谷子,小麦大面积高产,有的亩产超过千斤,就是有力的证明。因此,确定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时,也必须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全局出发,实行全面安排。
在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过程中,会遇到思想斗争。必须在批修整风的带动下,提高思想、路线觉悟,全面安排今年农业生产计划,为夺取全年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而努力!


第2版()
专栏:

农林牧业齐发展
正白前二大队位于黑龙江省望奎县城东。这里无山,无河,漫岗起伏,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只能搞粮食单一生产,不能实行多种经营的地方。一九六六年以来,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用实践打破了这种保守观念。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和“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大搞饲料生产,发展养猪事业。林多,猪多,肥多,粮多。现在全大队共有林三千九百多亩,平均每户七亩多;养猪三千多头,平均每人一点一头;粮食亩产连续两年超过《纲要》,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正白前二大队把农、林、牧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是在斗争中逐步认识的。
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们就开始植树造林,人民公社化后又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开始他们只是为了解决烧柴问题,还不懂得林业同农业、牧业的关系。一九六二年,在刘少奇一伙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砍掉了大队的苗圃,毁掉了大批薪炭林,开荒种地,以为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结果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由过去的亩产三百斤下降到二百六十斤。群众的烧柴也成了问题。
挫折教育了他们。一九六五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这个大队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教导,边学边对照,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有两件事使他们受到很大触动。一件是:第四生产队有一百八十亩柳条,一直保护得很好,每年采伐一部分做烧柴,腾出秸秆和格荛造肥,粮食亩产三百多斤,比别的队高六十多斤。另一件是:一九六四年,全大队种了两千七百亩谷子,刚播完种,被一场大风扒了两千三百多亩,造成大面积减产;唯有第五生产队的三百二十亩谷子,借助护村林的保护,没受风灾,获得好收成。
有林和无林那种好那种不好,一比较就清楚了。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两年间,他们对剩下来的柳条进行了采伐更新,同时插柳六百多亩;在保证社员烧柴的前提下,又利用秸秆、乱草大搞高温造肥。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亩产达到三百七十斤,比历史上最高的一九五八年的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十六。
认识了真理,要坚持下去,还需要有一个很大的干劲。开始,他们把林业和农业放在同等地位来抓,遇到了争时间、争劳力等很多困难。但是,大队党总支认准了这条路,坚定不移。经过三年实践,他们摸索出利用伏天挂锄的空隙时间植树的经验,解决了林业同农业争时间、争劳力的矛盾。一九六六年以来,他们共造林三千多亩,等于文化大革命前造林面积总和的六点八倍。
过去这个大队的生猪曾发展到一千多头,因为饲料不足,集体和社员养猪都减少了,以后很长时间不敢多养猪。直到一九六八年,林业发展起来以后,烧柴问题解决了,这才使他们有可能把原来用作烧柴的作物秸秆,除部分造肥外,其余的用来做醣化饲料。饲料来源解决了,集体和社员养猪都得到很大发展,一九七○年就实现了一人一猪。在发展养猪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发展大牲畜。现在共有马、牛、骡、驴三百一十八头,奶牛十七头。
正白前二大队由于正确地处理了农、林、牧三者的关系,林多、猪多、肥多,给农业的增产创造了条件。他们每年都用秸秆、格荛、乱草高温造肥一千八百万斤左右,加上大量猪粪肥,这样,就由过去的一半耕地施肥发展到施满肥,使粮食显著增产。目前全大队公共积累达九十多万元,储备粮三十五万斤,还买了饲料粉碎机、脱谷机等机械。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河南西峡县走马岗大队正确处理林牧矛盾,林业牧业齐发展。这是大队的羊群。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长短结合
江苏省南通县恒兴公社闸东大队地处黄海滩边,原是一片荡田,水咸土碱。几年来,他们因地制宜发展了三十多亩果园、四十多亩胡桑和其它林园竹园,办起了一个养蜂场。过去这里不大养猪,鸡、鸭也很少,现在平均每户养猪两头多,并养了一千二百只鸡、鸭。一九七一年以来,又利用沟河养鱼。多种经营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社员生活。
在发展多种经营过程中,这个大队曾经发生过两种偏向。一种偏向是:有人只重视当年收益的项目,不重视需要几年才能收益的项目,说什么:“桃三杏四梨五年,下了本钱拿欠钱”。一九七○年,这个大队就有三个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把种在沟沟沿沿的胡桑挖掉了一部分,种上了粮食,只有第一生产队没有挖。结果挖了胡桑种粮食的,好比“得了便宜草,烧了夹底锅”,粮食并未增产。第一生产队以胡桑养蚕,卖了蚕茧,增加了现金收入,还有化肥奖励;蚕沙也是好肥料。另外,蚕吃剩下的断茎碎叶还可作猪的青饲料;多养了猪,又增加了猪粪肥。由于肥料足,粮食增了产。事实使大家受到教育,纠正了偏向。
一般地说,多种经营中,长远利益项目收入较多,而某些当前利益项目盈利较少。必须长短结合,农副结合。可是有的人不能正确对待这两者的关系,曾把副业看成单纯为了赚钱的“富业”,因此一度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只抓“桃树梨树”,不抓“白猪、黑猪”,影响了养猪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搞好多种经营特别是发展养猪的一系列指示和唯物辩证法,逐步统一了思想。大家认识到,某些盈利少的当前利益项目,如养猪,符合以副养农原则,也就体现了长远利益。“养猪少盈利,回头看田力”。猪养多了,肥料增加了,就能促进农业和其它副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实行长短结合,以副养农。
方向明,路子正,克服了偏向,增添了干劲。各队都积极发展短期即可收益的副业,如用蚕豆做粉丝,蚕豆水浆既可作肥料,又可作猪饲料,节约了粮食,又降低了养猪成本。
现在,闸东大队有一支二十多人的大队专业副业组。大队按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要求,统一规划,落实有关政策,大大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千方百计地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努力搞好多种经营。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争”变为“促”
去年春天,湖北省阳新县白沙公社红星大队向阳生产队队委会,根据附近厂矿和机关的需要,办起了一个种菜小组。正当早稻狠抓三类苗升级的时候,蔬菜提苗也急需追肥。队长刘春华和抓蔬菜生产的副队长刘修文为了肥料问题,发生了争执,找大队党支部评理。
一个说:“粮食是个纲,早稻追肥要紧,你要让路!”
另一个说:“多种经营不能少,蔬菜不追肥提苗,减了产,你要负责!”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党支部组织队委会干部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提高对“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认识,树立全局观点,并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了用肥。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矛盾,他们还充分发动群众,大积土杂肥,从养猪、养鱼等各个方面开辟肥源。全队去年每户平均养猪三头,出猪粪一万二千多担;十口养鱼塘出塘泥四万五千多担。去年二季稻培育时,这个队用蔬菜的收入买了一千斤化肥,促进了二季稻的生长。猪多、鱼多、肥多,去年蔬菜总产量由前年的五千四百斤增加到十万斤,早稻单产由前年的六百零三斤增加到七百零二斤。
争肥矛盾的解决,使大家认识到:粮食和多种经营有互相矛盾的一面,又有互相促进的一面。只要认识了这个规律,充分发挥它们互相促进的作用,就能掌握生产的主动权,使“争”转化为“促”,真正实现“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来信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我们大队位于山区,茶叶是这里的传统产品,人们对茶叶的种植、管理摸索了一套经验。在发展多种经营中,我们大队的多数生产队,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发展茶叶生产为主,相应地发展其他经济作物。特别是卯山生产队,集中主要力量搞茶园,兼顾其他经济作物,抓得较好。
可是,有些队就不注意抓重点。如第八队就有人认为:发展多种经营,就是要样样都抓一点,多种经营项目增到九个,在人力、技术上都遇到困难。结果不但其他多种经营项目发展不起来,连茶叶这项传统产品也减产了。
这两个生产队的对比,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发展多种经营中,要因地制宜,有主有次,首先搞好重点产品的生产,适当地经营其他产品,不要贪多求全,样样抓一点,样样都抓不起来。我们组织群众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全大队各生产队都因地制宜地调整了多种经营的布局,加强了组织领导,健全了管理制度,使茶叶生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湖南省平江县佐源大队党支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