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无锡缫丝一厂党委中的老干部积极培养新干部成长
在江苏省无锡缫丝一厂,老干部帮助新干部成长,已成为一种传统。近两年来,这个厂原来担任一、二把手的老干部先后调到了上级领导机关,在这些老干部帮助下成长起来的新干部,象他们的前任那样,积极地挑起了培养新干部的重担。目前,这个厂党委的十五名委员中,从工人中提拔的新干部占十一名;全厂十一个党支部的二十二个正副书记中,不脱产的工人干部有十七名。
这个厂的新干部为什么成长得这样快?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新干部们总是说:这全靠党的教育培养,靠老干部的热情帮助。老干部们却谦逊地回答:我们是互相帮助。为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们为培养新干部多做些工作,是应尽的责任。我们在这方面的自觉性,也是逐步提高的。
于是,我们就从怎样提高培养新干部的自觉性谈起来了。
挑起培养新干部的重担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厂里原来的几个老干部,担任了党委的主要领导职务,一些工人出身的新干部也被选进了党委。当时,有些新干部认为,老干部是党委中的顶梁柱,自己经验少,凡事还得多靠老干部。老干部也想,我们受党的教育时间比新干部长,应该多做些工作,多负些责任。再说,自己过去虽然犯过一些错误,经过群众的批评帮助,改正了错误,党和群众还是信任和支持自己,只有更加勤勤恳恳地工作,才对得起党和群众。因此,他们在一个时期内,事无巨细样样抓。结果,尽管起早摸黑,仍然感到时间不够用,有的累得病倒了。而一些新干部却感到插不上手,跟着干着急。
这些现象引起了党委成员思考:随着党的干部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老干部得到合理的使用,想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这种心情是好的。但是,在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中,老干部的积极性,不仅要表现在工作中起骨干作用,而且还要负起培养和帮助新干部成长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新老干部的团结合作,全面发挥老干部的骨干作用。于是,他们注意了培养新干部。
为了帮助新干部学会做领导工作,老干部除了和他们一起看书学习,介绍工作情况外,还作了具体分工,每人带两三个新干部,让他们跟着自己熟悉领导工作。八岁就当童工的郭根娣,是个有三十年工龄的新干部。四年前,她刚担任党委委员时,党委分工让她和副书记苏惠芬一起抓全厂的党课教育。苏惠芬为了锻炼郭根娣的独立工作能力,有意识地让她单独给党员上党课。郭根娣想,自己识不了几个字,更没有学过理论,怎样给大家讲课?感到十分为难。苏惠芬一面鼓励她不用怕,一面帮助她准备讲课提纲,耐心地听她试讲。这样备一次课,往往要用两三天时间。郭根娣有点过意不去,感到自己给老干部添了很大麻烦。苏惠芬觉察到这一点,就用前一辈老干部帮助自己成长的经历,热情鼓励她说:“革命队伍里的每个同志,应该互相帮助。比起当年来,你现在比我强多了。”在苏惠芬的热情鼓励和耐心帮助下,郭根娣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很快提高了工作能力。前年,苏惠芬调到上级机关担任领导工作后,郭根娣担任了厂党委副书记。
放 手 让 他 们 挑 担 子
老干部挑起培养新干部的担子后,怎样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呢?党委从杨明珍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启示。
在党委成员中,杨明珍年纪最轻,今年才二十六岁。她原是选茧车间的青年工人,文化大革命中,被推上领导岗位。为了帮助她提高工作能力,老干部就把她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她。经过一段时间,她学到了一些领导方法,但要独立工作还有困难。一次,工人们听了她讲的路线教育课,反映说:明珍讲得“远”,道理“深”,不象老干部他们讲得好懂好记,听着亲切。
党委中的几位老干部,从群众对小杨的反映中意识到:象小杨这样刚从工人中提拔起来的年轻的新干部,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在一定的时间内,带在身边跟着干,是必要的。但是革命的经验是必须亲身参加革命斗争的实践才能取得的。为了提高她的独立工作能力,还应该放手让她挑担子。
前年九月,全厂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只有复摇车间上不去。党委决定派小杨去解决问题。这时,有人议论:复摇车间直接影响全厂生产,在关键时刻还是派个老干部去保险一点。还有人怀疑:复摇车间的问题几次没有解决,明珍去解决得了吗?在种种议论面前,党委中的老干部坚持认为,新干部是要在斗争的风浪中锻炼的。不把艰巨的工作“压”给他们,他们怎么能炼硬肩膀,挑得起重担呢?在老干部的支持下,小杨来到了复摇车间。起初,和工人交谈,往往谈不到人家的心坎上;处理问题,又分不大清那是主要矛盾。但是,小杨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她坚持跟班劳动,认真学习《矛盾论》,找到了复摇车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和支部成员一起,狠抓路线教育,增强了党内外的团结,扭转了生产上的被动局面。
几年来,小杨从最基层的事情做起,逐渐地挑起了实际工作的重担,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人们高兴地说:“明珍这两年变得能干了。”
从新干部的弱点看到自己的责任
厂党委委员、新干部吴阿芬工作积极肯干,大胆泼辣,但在执行政策上缺乏经验。她负责保卫工作以后,在对待个别后进工人说的一些错话、做的一些错事时,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此,群众有意见。也有人说:这些新干部政策拿不稳,做领导工作不行。
但是,党委中的老干部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新干部由于缺乏经验,在工作中出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凡事从不会到会,都有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谁能一开始就十全十美呢?作为一个老干部,应该从新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弱点,看到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不但主动地为新干部承担责任,而且热情地帮助新干部总结经验教训。
为了帮助吴阿芬提高政策水平,分工和她一起抓保卫工作的党委委员、老干部秦贞濂一次次跟阿芬促膝谈心,把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告诉她,使她懂得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只有认真执行政策,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打击敌人。
从此,阿芬认真攻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努力用党的政策思想武装头脑,坚决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有一段时间,有的车间干部对少数犯错误的人,老是训斥。阿芬发现后,对这些干部进行党的政策教育,帮助他们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满怀无产阶级感情,做好后进人的思想转化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老干部的帮助下,这个厂的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注意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他们每周参加两天劳动,定期实行开门整风,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得到群众的好评。
欢迎和支持新干部超过自己
厂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周阿香,在全国解放初期,就从一个普通缫丝女工当了干部。她先后担任过工厂的工会主席、副厂长、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她是最早结合进领导班子的老干部。现在厂领导成员中,好多人过去是她的下级。这些新干部比起周阿香来,年纪轻,资历浅,经验少,级别低。但是,周阿香严格要求自己,不摆老干部的架子。她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毛主席关于“一切老干部应该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的指示。
一九七○年八月,改选厂党委,她积极提议让党委成员中做过车间领导工作的两位新干部,担任党委副书记。
一九七一年七月,厂党委书记调走了,有人对她说:“阿香,该你来挑重担了。”她回答:“不能单纯地用职务的高低来衡量担子的轻重。”当上级党组织征求意见时,她积极推荐司炉工出身的党委副书记史法泉担任第一把手。
周阿香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出发,不仅主动推荐经过锻炼的新干部担任比自己更加重要的职务,而且热情支持这些同志的工作。去年上半年,新建的自动缫丝车间,生丝质量不稳定,史法泉十分焦急,一时缺少办法。周阿香主动要求到自动缫丝车间去蹲点。通过参加劳动,她发现自动缫丝车间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法,先进机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她向党委反映了这个情况,又跟史法泉来到这个车间,发动群众一起摸索自动缫丝车的操作规律,总结出一套操作法,有效地提高了生丝质量。
在工作中,周阿香和新干部也发生过一些矛盾,出现过一些争执,有时还受到新干部的批评。可是,周阿香并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从革命利益出发,坚决支持新干部的正确意见。有一次,党委成员围绕一种新的集绪器“上马”和“下马”的问题,发生了争论。周阿香感到自己是分管生产的,生丝质量有波动,自己要负责,就建议暂时恢复老的集绪器。可是,有的新干部批评她“顶不住风浪”,不去积极设法改进新的集绪器。党委书记史法泉也冲了她几句。周阿香虽然一时想不通,但看到新干部为了扶植新鲜事物,敢于对自己提出尖锐批评,从心眼里感到高兴。她的意见被否定后,便诚心诚意地执行大家通过的决议。第二天一早,她来到“三结合”革新小组,和大家仔细分析出现糙丝的原因。在党委的支持下,她依靠群众,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糙丝问题,提高了生丝质量。
事后,周阿香在总结这一经验时,深切感到新干部政治上敏感,接受新鲜事物快,富有革命朝气。这些,正是自己所缺乏的。因此,她在决心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总是乐呵呵地说:“大批新干部迅速成长起来,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表现。我们应该热情欢迎和支持他们超过自己。”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广通机务段党委教育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
热情关怀帮助新选拔的工人干部
新华社昆明电 昆明铁路局广通机务段的老干部,热情关心从工人中选拔的新干部,帮助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迅速成长。
近两年来,广通机务段先后选拔了十九名老工人担任车间和段、室的领导工作。机务段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如果没有广大的新干部同老干部一致合作,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所以一切老干部应该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的教导,经常教育老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关心新干部,对他们言传身教,热情培养。原来是老车工、现在担任了党委委员、人事室主任的段美仙,到机关工作后整天忙于具体事务,不注意看书学习。段党委书记、老干部姜惠文发现这个情况,就同她一道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对她进行启发、教育。经过这样的帮助,段美仙进步很快。有段时间,一些部门提出要从外地或职工家属中招收一部分生产人员。段美仙认为生产任务紧是事实,但随便增加生产人员不符合党的政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对各车间、部门的人员安排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建议党委做了合理的调整,使全机务段在没有增加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一九七二年的主要运输任务。
这个机务段运转车间的车间主任鄂学功,也是从工人中选拔的新干部。为了帮助他解决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中遇到的问题,车间党总支书记、老干部王金城多次同鄂学功谈心,并同他一起到各个包乘组去了解规章制度执行的情况,发动群众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最后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制订了包括出工、出勤、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技术操作制、安全制度等在内的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过程守则,使车间的企业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改进。这件事对鄂学功和其他新干部的教育都很深。以后他们在工作中也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受到了工人的好评。
广通机务段的老干部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工人新干部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段革委会副主任、老干部那相文五十多岁了,生活上艰苦朴素,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论分管什么工作,他总是亲自动手同大伙一块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许多工人新干部在那相文的影响下,也注意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与群众同甘共苦,团结战斗。担任设备车间主任的老工人赵学敏,自觉地向那相文学习,那里艰苦那里上。一次在安装油库时,由于短途运输工具一时跟不上,几十根近百斤重的油管需要人工搬运,安装进度受到影响。面对这个困难,赵学敏带头参加搬运,同大伙一道,抬的抬,扛的扛,很快把油管运送到安装地点,按时完成了油库的安装任务。


第3版()
专栏:

永坪供销社认真培养青年职工
从政治上热情关心 在业务上耐心帮助
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省延川县永坪供销社认真对青年职工进行培养教育,从政治上热情关心他们,在业务上耐心帮助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永坪供销社的十六名职工中,有七名是一九七一年新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这些青年职工刚来的时候,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不安心做商业工作,有时服务态度不够好。供销社党支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经常对青年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人民服务》等著作,请老工人忆苦思甜,搞革命大批判,学习先进商业单位处处方便顾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学习青年中的先进人物,并以老职工作榜样教育他们。在党支部的教育和老职工的帮助下,青年职工们进一步认识到商业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改进了服务态度和提高了工作质量,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永坪公社有两条大川、四条小沟。青年职工不怕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努力完成了大部分送货下乡的任务。他们把生产队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日用百货,用架子车及时送上门,有时一天要跑七八十里路。工作虽然艰苦,可是青年职工都以苦为乐,抢着拉车下乡。有时下乡后,发现有些社员需要的货物没有带来,他们又往返几十里,当天回供销社把货物取来。青年职工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受到社员群众的热烈赞扬。
永坪供销社党支部在关心青年职工政治上成长的同时,还关心他们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带领他们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开始,这些青年职工不会打算盘,不会记帐,不了解进货销货的关系。党支部组织老职工采取“一个带一个”的方法,手把手地教他们。在老职工帮助下,这些青年职工都认真刻苦学习业务。经过几个月时间,青年职工就可以独立工作了。


第3版()
专栏:

天津卷烟厂党委,在带头认真看书学习的同时,狠抓青年工人的理论学习,使他们迅速成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突击力量。这是厂党委书记马西元(左)向青年讲认真看书学习和批修整风的伟大意义。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县委带动各级党委加强青年工作
昌邑县插队知识青年茁壮成长
新华社济南电 中共山东省昌邑县委认真做好对知识青年再教育的工作,使广大知识青年茁壮成长。
近几年来,青岛市的一千四百多名知识青年陆续来昌邑县农村插队落户。几年来,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这些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现在,他们当中已有六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百一十四人加入了共青团,十五人担任了县、公社团委、妇委的领导职务,一百九十三人被选为大队和生产队干部,还有许多人当了“赤脚医生”、教师、生产队会计以及技术员等。
昌邑县委很重视对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县委分工一名副书记专门抓这项工作,县委其他领导成员也很关心知识青年的成长。他们不论是下乡检查工作或是蹲点,都亲自到各生产队看望知识青年,了解他们的劳动和思想情况,发现好的典型,及时表扬推广。在县委的带动下,各公社、大队党组织也很重视知识青年的工作,这个县十五个公社中,有十三个公社是党委书记亲自抓,八十八个大队由党支部的正副书记亲自当知识青年小组的带班人。流河公社西郭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李连平,为了更好地帮助知识青年成长,把铺盖搬到知识青年小组,和青年们住在一起,知识青年们亲切地称他是“俺们的好班长”。
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昌邑县各级党组织重视发挥知识青年的积极作用。许多知识青年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都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在流河公社松元大队插队的十一名知识青年,两年来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使这个历史上有名的东南洼一跃成为先进单位,今年粮食平均亩产量达到了八百斤。现在这个大队的十一名青年已有五人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石埠公社葛西大队的十名下乡知识青年,大搞科学实验活动,为夺取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饮马公社西北村大队下乡女知识青年、“赤脚医生”张环,通过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针,掌握了针灸技术,为贫农张大娘治好了十五年的瘫痪病,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
昌邑县委和知识青年的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每年都组织县、社、大队干部和下乡知识青年参加的报告团,到青岛市向家长汇报知识青年们成长的情况,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县委还和青岛市革委会配合建立了同知识青年家长联系的有关组织,协助大队共同做好对知识青年的再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