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非洲统一组织行政秘书长恩加基发表文告
非洲在团结战斗中胜利前进
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主张建立非洲和阿拉伯被压迫者联盟消除外国统治
突尼斯分别同象牙海岸和塞内加尔签署联合公报支持非洲的解放运动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非洲统一组织行政秘书长恩佐·埃卡·恩加基十二月二十八日在亚的斯亚贝巴发表的新年文告中指出,一九七三年非洲人民在军事、外交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成就。
文告说:“在这一年里,加强了外交方面和军事方面的争取解放的斗争。尽管阿·卡布拉尔被卑鄙地杀害了,但是几内亚(比绍)获得了解放,并在一致通过的情况下被接纳为非洲统一组织的第四十二个成员国。莫三鼻给和安哥拉的许多地区获得了解放,甚至是整个省获得了解放。”
文告说,民族主义力量冲击着在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阿扎尼亚的殖民统治。
文告说:“在这一年里,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事务中起了新的作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一起反对各种人对人的残暴行为的共同决心,实现了非洲和阿拉伯的团结。”
文告说:“在经济战线上,关于合作、发展和经济独立的非洲宣言的通过产生了直接的成果。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增加了,区域性合作方面的努力加强了,关于最终建立非洲共同市场问题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
据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电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十二月十七日在开罗对埃及广播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将建立起非洲民族和阿拉伯世界被压迫者的联盟,以消除耻辱、剥削和外国统治。”
蒙博托总统说:“阿拉伯民族的领土被占领着,非洲民族正在为反对外国统治和剥削而斗争,这两个民族和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权利和义务一起建立被压迫者的联盟,以便赶走占领者并且重新成为他们祖先的领土的主人。”
据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讯 阿比让消息: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在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和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先后访问了象牙海岸和塞内加尔,并分别签署了联合公报。
两个联合公报都表示赞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重申他们支持非洲的解放运动。突尼斯和塞内加尔联合公报说:“非洲国家在非洲统一组织范围内一致表示支持正在为解放自己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而斗争的阿拉伯各国人民。两国元首对此表示敬意,并且深信,这是在朝着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之间实现日益美好的合作的前景中迈出的第一步。”象牙海岸总统博瓦尼在公报中重申支持阿拉伯国家和人民为收复被占领的土地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而进行的斗争。(附图片)
沸腾的非洲


第6版()
专栏:

科威特外交部次官评“中东和平会议”
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
据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科威特外交部次官拉希德·阿卜杜勒·阿齐兹·拉希德最近重申,必须捍卫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以色列侵略者必须撤出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
拉希德在十二月二十七日会见《舆论报》记者谈到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时指出,解决中东问题必须包括下列三个主要因素:
“第一、以色列必须撤出所有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第二、必须恢复耶路撒冷市的本来地位;第三、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必须得到捍卫。”


第6版()
专栏:

新西兰总理柯克在新德里发表讲话指出
超级大国鼓吹“和缓”争夺未已
印度报刊强烈不满苏联阻挠印度勘探石油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讯 新德里消息: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新西兰总理诺曼·柯克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他并不相信“和缓”已经解决了世界上的问题,超级大国仍然在争夺。
柯克说,超级大国所鼓吹的“和缓”是它们“借以实现其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的目标的一种手段。它们的目的依然是维护和加强它们自己的利益,并使世界其余的地方按照它们的意愿加以塑造。这种各自的不同目标迄今仍然在争斗着。”
在谈到东南亚等地区的问题时,他要求采取措施以确保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区域能够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管理自己的事务。
柯克是在十二月二十七日到达印度访问的。
据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报刊最近发表文章,对苏联阻挠印度勘探沿海石油表示强烈的不满。
印度《组织家》周报十二月十五日报道说:“这里的政界人士越来越感到,俄国在阻挠印度的石油勘探”,“俄国显然是别有企图的,而不是帮助印度”。
这家报纸援引能源专家贾·库马尔的话说:“印度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印度是贫油国家这种印象,是认为不去开发这些资源是有利的那些人和受他们欺骗的人制造出来的。”
报道指出:“我们的俄国朋友同旧时的英国统治者一样,有着他们的既得利益,因为他们现在是出口石油的。他们之所以没有发现石油,是因为如果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他们的收入也就增加,因此俄国对在印度发现石油并不特别感兴趣。”
印度《民族前进》周刊早些时候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一九七○年,苏联排挤掉别的外国公司,包揽了印度在阿利亚贝特沿海的石油勘探工作。“苏联大吹大擂地在阿利亚贝特附近海上树起了一台钻机”。可是事实表明,“所谓的俄国‘专家’对于他们的工作毫无所知。事实上他们是那样不称职,以至于不能把钻机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报道指出,其结果是,在印度总理主持开钻典礼后大约二十分钟,机器就坏了。但是“俄国人坚持,不论能否找到石油,印度都必须负担苏联进行勘探工作的全部费用。”报道说:“我们让俄国专家们闲逛了一场,花掉了我国几十亿卢比”。


第6版()
专栏:

苏修同以色列酝酿复交
表明苏修自称阿拉伯人民的“朋友”是何等虚伪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讯 在二十多个非洲国家相继宣布同以色列断交的时候,苏修领导集团却同以色列酝酿恢复外交关系。
据报道,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十二月二十一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谈,曾就苏、以恢复外交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以色列《新消息报》驻日内瓦记者报道说,苏、以外长就双方复交问题“进行了私下会谈”。报道说,一俟以色列军队从西奈大部分地区撤走,苏联将同以色列恢复外交关系。据埃及《消息报》报道,在会谈中,葛罗米柯对埃班说:“(苏、以)两国恢复关系可能取决于日内瓦会议取得的进展”。
苏修想同以色列复交的举动,使以色列当局十分高兴。以色列外长埃班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我同他(葛罗米柯)的会谈表明,以色列、苏联关系中有积极的方面”。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总理梅厄对葛罗米柯和埃班的会谈“表示满意”。她说:“我希望在他们会谈中所创造的良好气氛将占上风。”在此以前,梅厄还表示,她“欢迎苏联采取恢复外交关系的任何行动”。
苏修同以色列的勾搭,并非今日始。在一九六七年“六·五”战争后,苏修虽然玩弄了同以色列“断交”的花招,但仍然与以色列保持着贸易和文化方面的关系。苏、以之间曾互派各种代表团进行访问。披着记者外衣的苏修特务维克托·路易斯曾多次接受特殊使命,被克里姆林宫派往以色列进行秘密活动。近年来,苏修加紧向以色列移民,每年在三万人以上,其中包括技术和军事人员。为了拉拢以色列,苏修最近还在所谓“对边界稍作更动”的名义下,企图牺牲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主权,以满足以色列所谓“安全边界”的要求。
这些事实表明,苏修口口声声自称是阿拉伯人民的“朋友”,并发誓要帮助阿拉伯人民“消除以色列侵略后果”等等,是何等的虚伪。


第6版()
专栏: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严重困境
石基平
一九七三年,资本主义世界度过了经济上极其动荡的一年。风潮迭起的货币金融危机、无法遏止的通货膨胀、第四次中东战争引起的石油短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剧烈地冲击着本来就已经十分虚弱的资本主义经济,使整个西方世界陷于一片混乱。
货币危机无法解脱
从年初起,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剧烈动荡就使美元危机不断深化。在货币投机和抢购黄金风潮的严重冲击下,二月十二日,美国政府被迫在不到十四个月的时期内实行第二次美元贬值。但是,美元再度贬值仍不足以使混乱的金融市场稳定下来。在货币投机风潮更加猛烈发展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在二十天内两次关闭外汇市场。最后,经过一番紧急磋商,西方各国的金融当局终于决定割断本国货币同美元保持的固定汇率联系,纷纷使他们的货币兑换率实行联合浮动或单独浮动。二次大战以后建立的以美元为轴心、各国货币通过和美元挂钩、彼此保持固定汇率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就这样宣告垮台。
固定汇率制度被抛弃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比价更加涨落不定,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继续动荡。
美元第二次贬值以后,黄金的官价从一盎司黄金兑换三十八美元改为四十二点二二美元。可是到五月中旬,西方黄金自由市场上一盎司黄金的价格就突破了一百美元的大关,到六、七月间,黄金的自由市场价格上涨到近一百三十美元一盎司。
在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的同时,英国的英镑和意大利的里拉同样处于日益疲软的困境。三月初,美元危机严重的时候,西欧共同市场九个国家曾决定使它们的货币汇率共同浮动,但是英镑和里拉却因本身虚弱而不能参加,只能单独浮动。以后这两种货币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状态。
最近,西欧各国由于石油短缺,经济前景更加暗淡。伦敦、苏黎世等地已经出现了抢购黄金的风潮。除了英镑汇价大幅度下跌,荷兰盾的比价下降外,一向看涨的西德马克和日元也开始出现不稳。
为了解决货币危机、重建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制度,西方国家六月间曾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举行会议,讨论解决办法。但是由于存在深刻的利害矛盾和分歧,会议毫无结果而散。
通货膨胀日益严重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经济危机,普遍实行赤字财政,增加政府开支,扩充信贷,人为地制造所谓“经济增长”的虚假繁荣;其结果出现了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无法遏制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货币危机的发展。
据西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到一九七三年十月底为止的过去一年中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日本达百分之十四点四,英国为百分之九点九,法国为百分之八点一,美国为百分之七点九,西德为百分之六点六。所有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其速度和规模都是战后二十多年来所少见的。
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是物价暴涨,而且批发价格比零售价格涨得更快,食品和原料价格比一般商品价格涨得更高,因而物价以不可遏止之势全面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和物价猛涨直接影响了人民生活,降低了人民购买力,使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从而也为未来的经济危机制造了条件。
为了制止通货膨胀,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去年以来都不同程度地、分阶段地先后实行了冻结工资、物价、租金、红利等应急措施。同时,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竞相大幅度地提高银行利率,企图借此控制信贷、收缩通货,有的国家,如英国、意大利,还以此来控制短期资金外流以维护本国货币的地位。目前西欧各国的中央银行几乎都把它们的利率逐步提高到历史上的最高峰,英国的银行利率达百分之十三,法国为百分之十一,日本为百分之九,西德为百分之七;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从一月到八月中旬连续十几次提高贴现率:从去年年底的百分之四提高到百分之七点五,各大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即对最有信用的大客户的放款利率)达到百分之九点七五的历史最高纪录。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竞相提高利率,其结果一方面是与人民生活有关的消费信贷(赊购)和短期贷款利息高得惊人,大大加重人民负担,从而压缩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利率猛增,又必然加重生产成本,使企业的固定投资减少,从而使失业增加,引起经济的急剧下降。
在货币危机与通货膨胀的相互作用下,西方经济界从年中以来,就纷纷估计,到一九七四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目前的虚假繁荣将告结束,一次新的经济危机将到来。
石油短缺影响深远
在十月份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阿拉伯国家和一些产油国家决定削减石油生产,提高石油价格,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这些措施剧烈地震动了西方经济,使它陷入了极大的混乱。
中东和北非地区生产的石油,占世界总产油量的百分之四十一,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向西欧、日本、美国等出口。一九七二年,中东、北非出口的石油,在西欧和日本进口的石油中都占百分之八十多,在美国进口的石油中占百分之三十三。石油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经济瘫痪,因此,它在西方引起了普遍的恐慌。
这种恐慌首先表现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股票暴跌的现象,反映了资本家对经济前景的不安。十一月十九日,美国的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出现了十一年来幅度最大的下跌,而以石油公司、汽车公司和化学公司的股票下跌最大。到十二月份,各国的股票价格指数,与过去的最高点相比,意大利下跌了百分之五十,英国和西德下跌了百分之四十左右,美国、日本和法国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
国际石油垄断公司乘机急剧提高石油产品价格,获得的利润急剧增加,使商品生产成本、运输费用等全面提高,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美国十一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百分之零点八,折合年率达到百分之九点六,比一年前上涨了百分之八点四。据报道,日本十一月份消费物价比一年前上涨了百分之十四点八。有一千二百种商品涨价,涨价率达百分之二十到五十;同往年涨价的情况相比,品种数目增加十倍,涨价幅度增加五倍。西欧国家的通货膨胀也普遍加剧。十一月份英国消费物价比一年前上涨了百分之十点四,西德上涨了百分之七点四。
在石油短缺造成的“能源危机”影响下,美国、日本和西欧许多国家已经被迫限制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消费,广大人民由于缺少取暖用的油和电力,冬天的日子非常困难。
展望明年前景暗淡
西方普遍认为,一九七三年是西方经济动荡不安的一年,而一九七四年的前景看来将更加暗淡。
美国的经济学家和报刊估计,由于能源短缺,一九七四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将减少二百五十亿到三百亿美元,通货膨胀和失业将更加严重,失业率将超过百分之六,钢可能减产七百万吨到一千二百万吨,石油化学、塑料、炼铝、炼铜、航空工业、汽车工业、化肥工业都将受严重打击。由于缺乏化肥和农业机械用油,对农业生产将产生广泛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界人士估计,美国明年很可能出现一场新的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界估计,一九七四年度日本的经济实际增长率将降低百分之五点二,物价上涨率将不低于百分之十九点五。日本官方估计,日本的生产活动将要缩小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许多工业品出口将减少,对外贸易规模缩小,国际收支恶化,外汇储备减少。
西欧国家也普遍预测明年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将上升。日本通产省的一名官员说,如果明年日本、美国、西欧同时出现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将出现大萧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将在这样一片阴暗的乌云笼罩下跨入一九七四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