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县委书记札记

同“群众落后论”作斗争
中共河北省固安县委书记 张训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要真正看到这种积极性,却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
(一)
去年久旱无雨,渠沟公社铁工厂的工人和当地群众在抽水抗旱中,试验
“一机带双泵”成功了。我们觉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投资很少,如果全部水泵照此安装,全县一天就能多浇一万多亩地,给国家节约七万多度电。我们立即成立了专办这事的机构,还组织人员采购了大量电容器供应各单位。尽管这样,大多数单位却表现不积极。这使我们很着急,有的同志就埋怨“群众落后”。
我们下去进一步调查,才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片面性。我们看到,广大群众为了克服机具、水源不足的困难,男女老少总动员,车拉人担,昼夜奋战。不少社员腿累肿了不歇工,肩压肿了坚持干。他们豪迈地说:“老天不低头,扁担不离肩,大干苦干战干旱,气死龙王斗倒天!”当时全县仅挑水点种一项,约计挑了两千七百万担水,每人平均一百多担。这怎么能说群众抗旱的积极性不高呢?那么,为什么他们对抗旱十分有利的新经验不热情呢?他们说:
“一机带双泵是个新鲜事,到底怎么样啊,还是看看再说,免得落个鸡飞蛋打,反而耽误了抗旱。”这说明,当群众对新经验还没有把握的时候,他们要经过实践来看看是否可靠,这决不是落后的思想。如果我们今天认识了的东西,明天就要大多数群众都认识,不允许人家经过实践来取得正确的认识,动不动就给人家戴上“保守落后”的帽子,这不是唯心主义的吗!再读毛主席的《实践论》,越想越觉得过去我们想法错了。于是,我们狠批了自己头脑中的“群众落后论”,改变了作法。我们一边普遍宣传“一机带双泵”的好处,一边召开现场会,请有实践经验的群众当老师,带着大家看实物,看成果;同时,又派出小分队下去作技术指导。这样,这种新技术很快在全县推广了。
(二)
有人说:“要改造一个后进单位可真难啊!别的都好说,就是人的思想落后不好弄。”那时,我也这样想。后来在郑东内大队蹲点,经过反复地学习、调查、实践、思考,才认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郑东内大队过去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粮食亩产长期处于一、二百斤的落后状态。经过几次运动都没有解决问题。我和县委常委马秀兰等同志来到这个大队,干部、群众一致希望我们尽快地帮助他们改变大队的面貌。老贫农王玉普说:“我们早就盼着你们来呀!哪个贫下中农不怕复辟资本主义,再吃二遍苦啊!这回你们来了,就好了!”这使我们受到了教育。贫下中农是多么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有什么理由责备他们“落后”呢!
可是,在了解到这个大队的问题以后,思想上又出现了新的矛盾:说不是干部、群众落后,为什么有些人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有的干部阶级界限不清,生活作风不正;有的社员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等等。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看书学习,才想通了。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还时时刻刻在发生影响。在少数人身上出现资本主义倾向和自私自利行为,是不足为怪的。但是,绝不能一叶障目,绝不能为一些现象所迷惑,光看一个后进队这样那样的消极因素;而是要首先看到绝大多数干部、群众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即使犯了严重错误的人,经过教育而自己又愿意改正错误,也能为革命作出贡献。这是主流,这是本质。
于是,我们就组织干部、群众认真看书学习,以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武装头脑,狠批“阶级斗争熄灭论”,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提高了干部、群众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阶级斗争促进了生产斗争,这个大队一跃成为全县的先进典型。
(三)
只有相信群众,才能把自己从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里解放出来。
今年初,我们根据今年春天地温回升早的特点,要求各社队比往年提前七天浇了小麦返青水。第一遍水后,发现地湿仍然没有达到小麦生长的需要,又要求各社队接着浇二遍水。可是,一部分生产队不先浇第二遍水,而是先松土。这是什么原因呢?开始我们觉得他们不听话,想进行批评。可是一了解,群众说:“根据今年地干的特点,好苗好地应该接着浇二遍水,有利于小麦返青。但是碱地就不行。因为碱地没化通,接着再浇水就容易返碱。”我们到一些队调查,发现有的碱地浇了二遍水,果真麦苗就一片片地死了。我们赶快纠正了“一刀切”的错误,才避免了大的损失。这个教训使我们体会到,当群众的行动和我们的号召不一致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的主意就是完全正确的,而要向群众请教,这样就可以少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第3版()
专栏:

困难大到九十九,难不倒我们一双手!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的事迹
粤东山区的五华县,有一百四十多万亩山地,过去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崩山和河流淤积,流沙侵蚀着大片农田。如今的五华,八成以上的山地,披上了绿装;大部分水土流失的地区和一万多处崩岗,经过治理,基本上得到控制;成千上万亩被沙石覆盖的农田已经复耕。十年间,全县建设起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二十八万亩,占全县现有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五点四。全县粮食平均亩产量一九六九年就跨过了《纲要》,去年粮食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一斤,今年粮食产量又有增长。林、牧、副、渔各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从乌陂河的变迁看路线斗争
一九六四年,五华县委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决心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学大寨,努力改造旧山河,从根本上改变五华的生产条件。可是,面对满目疮痍的群山和流沙侵蚀着的大片农田,有些人摇头泄气,说:“五华自然条件太差,要变难上难!”在县委成员中,也有一些人缺乏信心。为了统一认识,县委成员分头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天,县委几个成员来到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华城公社乌陂河流域。他们看到,原来因严重淤积而高出地面的乌陂河河床,有了明显的下降;虽然已经久不下雨,河水却没有断流;从前被水土流失侵蚀成耙齿般的光山秃岭,已经长满了树木和青草;原来陡峭的崩岗,被削成平整的梯级;一级级用大石垒成的坝护卫着山下大片农田。看着这幅动人图景,县委同志喜出望外,便找干部一起研究,找社员一起谈心,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
早在一九五二年,乌陂河流域的华城公社齐乐大队,就和县里的水土保持试验站一起,选择蚨蜞窝的一个大崩岗,开始了征山治水的试验。开始他们在崩山口上修筑起一道二米多高的谷坊,想把从崩山口冲刷下来的泥沙堵住;可是没多久,就被一场暴雨冲垮了。他们没有气馁,又从山上搬来大石,砌成了一道坚固的石坝。不到一年,便淤得满满的,黄泥沙石溢过坝面,照样往田里冲。这时,刘少奇一伙鼓吹单干的妖风刮到了五华,阶级敌人乘机跳出来,诬蔑堵崩岗是“劳民伤财”,煽动一些社员外出捞现钱,妄图破坏这场改造自然的斗争。在严峻的两条道路斗争中,齐乐大队党支部把全体贫下中农召集在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教导,回忆旧社会崩山流沙毁灭田园,被迫逃荒讨饭的悲惨生活,批判和抵制了修正主义路线,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决定给崩岗动“大手术”,在崩口峭壁上削坡开级,植树造林。在悬崖峭壁上施工,困难千百重。生产队长王佑达带领民兵、青年,用绳索系着身子登上了峭壁,凌空挥锄,一直斗争了几个月,终于征服了蚨蜞窝这个大崩岗。乌陂河流域的人民,就是这样依靠集体力量,坚持不懈,顽强斗争,把一个个崩岗治住了,一片片荒山绿化了。
乌陂河的变迁,给了县委以深刻的启示:领导群众治山治水,也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的斗争。只有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狠抓阶级斗争,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艰苦奋斗改造旧山河。
从此,五华县委带领全县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劈山填谷治崩岗,把一千多处崩山峭壁削成了梯级缓坡,治理了一万多个崩山口,修筑了十七万座大小水土保持工程。
从实践中探索治山的经验
五华县人民治理崩山的斗争赢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一遇暴雨河水依然那么浑浊;许多小河河床虽然开始下降,但琴江和五华河两条干流的河床却还在继续升高。这是为什么?
为了解开这个“谜”,五华县委组织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进行了普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水土流失还来自一百四十万亩没有植被的光山秃岭。要全面控制水土流失,还必须广泛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可是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不是沙质岩风化土,就是赤色叶岩风化层,在那里植树造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多年来,年年植树不成林。
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上,真的没有办法造林吗?县委决定亲自去探索,亲自去实践。他们选择了寸草不生的“顽岭顶”进行植树造林的试验。县里的机关干部、职工一千多人上了顽岭顶。他们从山下挑来泥土,填入新开的沙穴,栽上树苗。又在山上开挖鱼鳞坑,蓄水土保幼苗。遇上天旱,他们还从山下挑水浇苗。结果,在顽岭顶上用汗水浇出了满山幼苗。
顽岭顶上成功的实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吸引了全县的人民。油田公社油田大队的社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爬上了已经五次造林失败的黄沙径,进行第六次植树造林。黄沙径,人称“火焰山”,山上不见树木不见草,满山都是碎石粗沙。他们在山头上掘石挖坑,从山下挑水上山,育苗植树,给黄沙径披上了绿色新装。油田大队的社员坚持年年造林,已营造了水土保持林一万七千多亩,使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得到根治,山下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泉。
现在,绿化荒山,全面控制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全县人民自觉的行动。每年都有二十多万群众投入植树造林。最近四年,全县造林一百二十七万亩,在水土流失区种下各种苗木二千一百六十多万株。
把流沙侵蚀的农田夺回来
控制水土流失斗争的胜利,使县委领导成员更加深刻地看到了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决心进一步带领全县人民大修水利工程,把被侵毁的农田重新夺回来,扩大耕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吃尽了水旱灾害苦头的广大社员群众,听说县委要领导大家兴修水利,全都来了劲。他们说:“困难大到九十九,难不倒我们一双手!”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几十万人投入了征山治水的新战斗。不到一年时间,蓄水八百万立米的三渡水水库建设起来了;又不到一年时间,蓄水一千五百万立米的桂田水库也建设起来了,第二年就配起套,把水送到灌区三个公社。一九七一年冬天,一座蓄水一亿五千万立米的大型水库又上了马。同时,在每个水库区的上游,都发动群众治山造林,控制水土,涵养水源,保持库水清洁。
各社队也自力更生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安流公社福岭大队的干部、社员,一九七一年以来,在深山兴建了三座水库,开通了一万七千多米长的引水渠,把一百五十亩山坡地变为水田,开荒扩大耕地三百二十亩。他们还学习大寨大队移山填沟造平原的革命精神,从去年冬天开始,一连苦战了几个月,搬平了三个山头,填起两个深谷,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头上,开出了一个一百亩面积的“大寨式小平原”,今春试种的二十五亩早稻,已经收获稻谷近万斤。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五华县广大干部、群众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在全县新建大小水利工程一千五百多项,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一九七二年和一九六八年对比,全县耕地灌溉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三,旱涝保收田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六。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孤柳成密林 荒滩变良田
——保安大队在两条道路斗争中胜利前进
在吉林省通辽县科尔沁草原西辽河畔,有一个蒙古族、汉族贫下中农聚居的村庄——保安。长期以来,这个大队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已成为我国东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学大寨的一面鲜艳红旗。
从数字看变化
一九四九年以前,保安的各族个体农民,在瘠薄的荒滩上,东一垄,西一块地开垦出一些小片耕地,粮食平均亩产不到一百斤。如今,近七千亩耕地,连成三十二块平平整整的方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变成高产稳产农田。一九七二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零七斤,过了“黄河”,平均每人向国家交售的粮食达一千一百五十斤。今年又是丰收年成。
二十多年前,在保安一万多亩的大地上,只有一棵老柳树,蒙古语叫“嘎斯毛都”(意即孤树)。如今,全大队植树二千七百亩,一百多万棵,平均每人有一千棵树。一条条笔直的林带形成绿色的屏障,保护着田园和村庄。在从前的沙包碱土上,营造了大面积的防风固沙林、用材林、经济林,开辟了果园和苗圃。
二十多年前,当他们筹备成立第一个互助组时,只有四头小毛驴。如今,全大队拥有大牲畜四百头,拖拉机三台和各种农业机械一百多台(件),翻地、灌溉、脱谷、农副产品加工实现了机械化。全大队拥有公共积累六十二万元,集体储备粮五十二万斤,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社员有存款。
二十多年前,除了原来的地主、巫神能够阅读蒙古文和汉文外,全保安没有一个贫下中农上过学、认识字。如今,大队自己办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七年一贯制学校,适龄青少年都入了学,还有二十六人上了高中,四人上了大学。大队自己设有广播室、卫生所。
这些数字,反映了保安二十多年来发生的深刻、巨大的变化,也记载着保安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进行的艰苦复杂的斗争。
组织起来,改天换地
在保安人民踏上合作化道路之前,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贫穷和荒凉,洪水、干旱、风沙交相为害。当他们一旦组织起来,就找到了征服大自然的力量和途径,他们在国家的支援下,同邻村合作,治住了西辽河的水害。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了,他们又提出了“征服风沙干旱,向老天爷宣战”的豪迈口号。
优秀的蒙古族共产党员、党支部书记海玉琛从二十多里外背回几十捆树苗,准备在“风道口”营造防风林。听说海玉琛要治风,有的人就摇头说:“这不是老虎想吃天吗!”海玉琛说:“有了人民公社,从前办不到的事,今天就能办到!”第一次,海玉琛和大家用插条的办法,刚种上一万多棵树苗,就被连续几天的狂风刮走了一大半。第二次补种,又大部分旱死。有人劝告说:“咱保安要是能长树,就不会只留下那么一棵孤柳,在这风道口上栽树和沙漠上栽花一样难,不要白费力气了。”海玉琛毫不动摇,说:“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组织起来,就能改天换地!”
秋天,海玉琛细心察看了剩下几棵幼树的林地,他发现一棵被风刮倒、横卧在沙滩里的枝干,发出了嫩绿的幼苗。他想,用这种“卧干”的办法种树,再大的风也吹不跑。于是,组织大家进行试验,果然成功了。几年之后,他们用这种办法营造成功了大面积的防风固沙林。
一九六四年,在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下,保安大队对农田、水利、林网、村庄、道路的建设作了全面安排。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社员们焕发出更大的干劲,抓革命,促生产,奋战两个冬春,营造了二十五条农田防护林带,建成了有四台大型水泵的电力扬水站和全长五十里的二十四条水渠。一九六九年冬,又打响了开发地下水的战斗。有人说:“天这么冷,歇歇再干吧!”海玉琛说:“干社会主义不能分春夏秋冬,不能怕天寒地冻!”,他带头上阵,奋战三个冬春,打成十八眼电机井。
保安大队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初步实现了土地方田化、林网化和水利化。风沙和干旱被初步征服。一九七二年,连续一百五十多天大旱,刮了五十多次大风,却获得了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大丰收,在干旱的草原上粮食亩产量过了“黄河”。
斗垮“妖魔”,制服“神明”
保安大队是在激烈的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前进的。一九六一年,当保安人民掀起治理风沙干旱的热潮时,刘少奇一伙派人到保安推销“三自一包”的黑货。在这股妖风煽动下,有人把已经成活的幼树林砍掉,开起荒来。海玉琛把支部委员们带到被砍掉的幼树林旁,说:“我们辛辛苦苦栽起来的树木,没有被狂风吹倒,却有被这股资本主义妖风吹倒的危险。咱们一定要顶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决不准跑资本主义的车!”党支部领导社员们批判了“分地到户”的修正主义路线,然后把砍掉的林地重新栽上树,继续坚持集体造林,扩大林带。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反党集团又变换手法,用新的伪装继续煽动资本主义妖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一小撮阶级敌人公然叫嚷要动用集体储备粮,要滥花公共积累,要砍掉林带,要填平水渠。大队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同这股新的妖风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纷纷挺身而出保护了林带和水渠。
社员们回顾保安大队的斗争历史,深有体会地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同阶级敌人斗,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只有斗垮地上的“妖魔”,才能制服天上的“神明”!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送粮忙 〔木刻〕 庞钟霖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