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
中共合肥市委调查组
五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我们党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加速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五年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的推动下,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革命洪流,奔腾向前。合肥市已经有三万五千多名知识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奔赴淮北平原和皖南山区,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宽广道路。
几年来的实践,使市委深刻地认识到,做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动员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根本问题在路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和革命青年,思想觉悟迅速提高,革命正气大大发扬。这一切,都为上山下乡高潮的出现,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仅一九六八年冬和一九六九年春,全市就有一万五千多名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占应下乡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同其他的革命新生事物一样,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林彪一伙,散布“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带头搞“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加之,在一段时间内,市委对毛主席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理解不深,贯彻执行不够有力,影响了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今年初,在深入开展批林整风运动中,市委重温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市委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提到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分析,认识到:我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出现马鞍形,并不是偶然的。根本问题在路线。市委从抓批林整风入手,加强了对干部的路线教育。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学校、街道和厂矿单位,到处开展革命大批判,掀起了上山下乡的新高潮,有四千多名知识青年下乡和回乡,占今年应下乡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
加强党的领导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全党全民的大事。搞好这一工作,要加强党的领导。前两年,市委对这项工作,有单纯的任务观点,从路线上抓得不够;批林整风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结合得不够;把动员工作交给办事机构去抓,党委,特别是一、二把手抓得不够。今年以来,市委总结经验后,决定由市委常委直接领导这一工作。市委书记魏建章挂帅,副书记钟嘉华具体抓,并由一位市革委会副主任和一位常委加强办事机构的领导。今年三月以来,市委、市革委会先后召开了十多次常委会议,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论述,研究和部署全市的动员工作。市委还多次召开了县、区、局主要负责人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市委还要求各单位第一把手亲自抓,分管的负责人具体抓,克服了过去有的单位无人负责,互相推诿的现象。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很快地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办事机构。学校、机关、工厂和街道密切配合,全市出现了一个全党动手、全民动员的大好局面。市商业系统职工子女今年应下乡五百多人,由于局党委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很好地完成了动员工作,对上山下乡物资的供应工作也比往年做得好。
干部必须带头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带头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决定这场革命胜败的重要因素。我市一九六九年动员工作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送子女务农。前两、三年中,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有的干部搞了些不正之风,影响了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在批林整风中,市委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加强了对干部的思想路线教育,坚决纠正不正之风。首先,在市委领导班子中明确规定:有应下乡子女的,要带头送子女下乡,做出样子;没有下乡对象的,要带头宣传,当促进派。领导干部只有做动员工作的义务,没有“走后门”的权利。省、市单位的领导同志,都纷纷带头动员自己的子女上山下乡。他们的行动,对全市的动员工作推动很大。接着,市委把全市县、团以上干部子女的动员作为重点来抓,大会动员,小会座谈,逐人落实。有一个机械厂,共有下乡对象十六人,开始,由于厂里两位领导干部的子女没有带头报名,影响了全厂的动员进度。我们及时在大会上批评了这两个干部,会后又做他们的工作,既教育了干部,又鼓舞了群众。由于市委重点抓了干部带头,抵制不正之风,全市市属县、团以上干部今年应下乡的子女有五十余人,全部下乡了,从而推动了动员工作。
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前几年,有些政策不够落实,挫伤了一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如有些应下乡的知识青年留在城里不下去。对待这部分人采取什么态度,直接影响到今年的动员工作。市委决定:凡已确定的下乡对象,要坚决动员下乡。这一决定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在一段时间内,全市出现了应届、历届毕业生竞相报名下乡的热潮。
落实政策的过程是斗争的过程。只有抵制不正之风,才能做好工作。在动员工作中,市委发现有一个工厂的党委书记“走后门”将女儿送到某单位当了学员。市委认为,如果在一个人面前失去了原则,就会在多数人面前失去说服力。市委抓住这一事例,通报全市,坚决动员下乡。市委还对社队干部进行教育,抵制不正之风,反对有些干部“开后门”把下乡知识青年弄到城里来,并且作了具体规定。这样做,受到了广大知识青年和家长的欢迎。
落实党的政策,还必须城乡配合,切实抓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和再教育工作。在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之前,市委先派人与接收地区联系,选择领导力量比较强,政治条件比较好,生产潜力比较大的社队作为接收点,及时调拨了经费、物资,做好接收准备。市委还组织了安置工作检查团,到农村检查落实情况,统筹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管理教育工作,市委还决定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公社,都配备一名专职干部,负责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最近,又从全市有关部门抽调了一百多名干部,包括一定数量的女干部,派往安置地区带领下乡知识青年,实行定期轮换。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第2版()
专栏:

株洲市委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
发动厂矿企业都关心上山下乡工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株洲市先后有一万四千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些知识青年在农村广阔天地里,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为了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党的十大以后,中共株洲市委领导成员分头到农村、工厂、学校、街道,实地调查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情况。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到株洲县黄龙、龙凤、王十万、古岳峰等公社,访问了在那里落户的知识青年,同下乡知识青年、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进行了广泛的座谈讨论。市委还组织全体委员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到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石峰山知识青年队参观,并派出七个调查组,到基层去帮助总结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经验。
过去,株洲市区各有关单位只负责把知识青年动员到农村去,而把知识青年到达农村后的安置和教育工作,全部交给了接受知识青年的社、队。后来,市委考虑到株洲是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大部分是工矿企业职工的子女,因此,发动各工矿企业都来关心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教育、培养和安置工作,对知识青年在农村更好地成长,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于是,市委通过召开各厂矿企业负责人会议和推广典型经验等方法,使各厂矿企业党委提高了认识,积极行动起来和农村一起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许多工矿企业的党组织,不仅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作向职工进行经常性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本单位职工子女中应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去农村的动员和组织工作,还选派工人、干部给这些知识青年带队,配合农村解决安置和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有的厂矿企业还和农村社、队一起,采取领导互访、工农互访、定期座谈、节日慰问等形式,密切配合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
在株洲市委的领导下,现在全市各厂矿企业都进一步充实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领导力量。最近城市各单位配合农村社、队,对下乡知识青年的住房进行了全面检查,协助农村为知识青年新建、改建了住房五百多间。市委在进一步发挥工矿企业的作用,配合农村做好安置、教育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发挥城市其他部门的作用。现在,许多中小学不仅做好校内的教学工作,还派出一定的力量下乡,指导下乡知识青年学习政治和文化。市里的文艺团体经常下乡为知识青年演出。农业、科研、卫生、财贸部门,也积极举办一些专业技术学习班,以便把更多的下乡知识青年培养成各种专业技术人材。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做上山下乡的促进派
解放军二七○医院外科主任 郭亨
最近一个时期,我从报纸上经常看到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在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的事迹,心情十分激动。
我在部队医院工作。前几年,我参加过医院组织的巡回医疗队,在农村生活一年多。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且为贫下中农治病。我亲眼看到了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和关心集体的高尚品德,它鞭策我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为革命多做贡献。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金光大道。我们的农村,是社会主义农村,广大贫下中农,是我们的阶级兄弟,他们有很多高贵品质。我们家长应该勇于送子女上山下乡,切不可扯子女的后腿,否则,若干年以后,我们会引以为憾的。
今年,我的大女儿高中毕业了。我和爱人耐心地给女儿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讲述我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感受,讲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使孩子深受教育,积极报名到农村去安家落户。
女儿临走时,我送给她《毛泽东选集》四卷,要求她认真学习。并且鼓励她树立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为消灭“三大差别”努力奋斗,做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第2版()
专栏:

教女儿在农村安家落户
——记共产党员李艺林夫妇
中共沈阳市委委员、沈阳电缆厂党委副书记李艺林和他的爱人、电缆厂机关支部书记于兰芝,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把女儿送到乡下去,教女儿扎根农村干革命。群众赞扬他们是“教女务农的带头人”。
一九六五年八月,李艺林的大女儿国珍初中毕业了,她决心向邢燕子、侯隽学习,报名到农村去。当时,老师看她身体不太好,要她跟爸妈商量商量。国珍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愿望对爸妈讲了。老李看孩子听毛主席的话,有建设新农村的志向,心里很高兴。可是,身体不太好是个实际问题。是支持她去,还是留她?他想起自己的革命经历:一九四一年冬季在河北沧县打游击时,斗争激烈,环境恶劣,两腿长满了黄水疮。是一位贫农老大爷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封锁线,把自己送到敌占区医院治好了病。一九四二年,在沧县工作时,一次到曲庄发动群众搞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村庄被鬼子和汉奸包围了,在这紧要关头,又是贫下中农骗走了敌人,保护了自己的生命……。贫下中农为什么这样舍生忘死保护我?是为了革命!因为有了千百万农民群众的支持,中国革命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为加快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支持孩子到农村去,把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孩子身体不太好,可也没有大病,劳动锻炼锻炼会健康起来。李艺林和于兰芝都支持女儿到农村去,全家开了欢送会。
李艺林夫妇把国珍送到农村后,经常注意她的成长,教育她扎根农村,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国珍二十五岁的时候,有些人给她介绍对象,这给李艺林夫妇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老李想,处理个人问题一定要服从革命的大目标,叫孩子在城里找对象,就会动摇她扎根农村的决心,应该动员她在农村安家。他和老于商量,老于说:“咱是共产党员,又是干部,应该鼓励孩子在农村落户。”
一天,国珍回到家里,妈妈问她:“你年龄不小了,婚姻问题打算怎么办啊?”国珍想:要是找个农民就得在农村生活一辈子;要是找个工人,将来也许能回城。一时犹豫不决。老于看出女儿的思想在斗争,便鼓励她说:“看眼前农村艰苦点,你既有改造农村的远大志向,就要奋斗到底!”妈妈的话,坚定了她在农村安家的思想。
后来,国珍和本队一个青年农民谈了恋爱,这消息很快传开了。有的说:“爸爸是领导干部,自己是党员,怎么找个农民?”也有的说:“别听噪噪,人家不会在咱这里结婚。”听了这些话,李艺林怕女儿动摇,便启发她说:“旧社会是官贵民贱,现在干部和农民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干部子女也可以嫁给农民,咱要打破旧的传统观念。”爸爸的话,给了她很大力量。不久她就结了婚。
国珍婚后生了孩子,在家里养猪喂鸡,做饭带孩子,繁忙的家务把她缠住了,一度没有出来工作。李艺林夫妇知道这种情况后,心里很不安,觉得女儿关心小家庭多了,干革命的劲头少了,决定把国珍叫回城里进行教育。
一天晚上,李艺林夫妇给国珍讲了家史。他们家原在山东宁津县,一九三七年,李艺林为了抗日救国,离开了五十多岁的母亲和年轻的妻子,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抗日队伍,扛起枪来到河北沧县。由于紧张的战斗和敌人的严密封锁,他几年没有回过一次家,也没给家里捎过一封信。直到一九四五年赶走了日本鬼子,他才回家呆了一天。接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内战,李艺林又在沧县继续战斗。一九四七年,于兰芝也毅然走出家门,来到沧县参加了革命。为了迎接全国解放,当时,国珍很小,紧张的战斗和繁忙的工作不允许他们照顾孩子,便把孩子送到一个贫农老大娘家里,是贫下中农的奶水把她喂大了。直到全国解放,他们家才团聚了。
讲到这里,老于感慨地说:“那时不是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顾不得孩子啊!”老李接着说:“不要忘记,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的是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不要忘记,用奶水把你喂大的贫下中农,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父母的回忆,使国珍深受教育。回到生产队以后,她立即向党支部汇报了自己的思想,要求工作。党支部支持她的要求,派她到小学校当领导小组成员。从此,她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工作越干越有劲,在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贡献,被评为区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本报通讯员
编后
这个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后,在婚姻问题上有两点值得赞扬:一个是干部女儿愿意同农民结婚,正如她父亲说的,打破了官贵民贱的旧传统观念;二是晚婚,同早婚的旧习惯决裂。这都是破旧立新,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在农村中的影响是很大的。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应当向她学习,革命家长也应当支持子女的这种革命行动。


第2版()
专栏:

到农村去     王广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