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第1版()
专栏:

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五年来八百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讯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在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下,我国广大知识青年意气风发,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五年来全国已有八百多万城镇知识青年投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千百万知识青年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我国青年运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青年们怀着豪情壮志“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的足迹遍及祖国四面八方,贫下中农热情欢迎他们到农村去。广大知识青年结合农村斗争实践,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积极参加农村的三大革命运动,特别是发挥他们有文化的长处,在进行科学实验、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和移风易俗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好的贡献。青年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许多人在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中,学到了过去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做出了过去想不到的成绩。他们豪迈地说:革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理想,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就有前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会做出贡献。经过几年斗争的锻炼,有近六万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八十三万多人参加了共青团,二十四万多人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象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邢燕子、侯隽、朱克家等成了广大知识青年学习的先进榜样。
河北省文安县马武营大队,原是一个生产较差的后进队。八十多名天津下乡知识青年来到这里安家落户,他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同贫下中农一起开荒造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使这个大队的生产条件年年变,农业产量年年长,一九七三年实现了粮、棉、猪上《纲要》,向国家缴售公粮和余粮八十多万斤,平均每户上缴万斤粮,成为当地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
在安徽省霍丘县平岗公社红旗大队插队的上海、合肥、六安、霍丘等地的知识青年,同贫下中农一起,狠抓阶级斗争,战天斗地,奋战三年,使这个大队粮食亩产量由一九六八年的三百多斤增加到一千多斤。社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对国家贡献一年比一年大。现在这个大队共储备粮食三十九万斤。现有的四十四名知识青年中,有三人入了党,三十人入了团,八人分别担任了党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和生产队副队长,还有的担任了民校教师、农业技术员、气象员、电工和拖拉机手。
黑龙江省宾县新立大队的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积极培育良种,一九七○年培育出大豆良种——白脐大豆王,具有秆粗、荚多、粒大、早熟、抗倒伏、适于间作、含油量高的特点。种植这一良种,平均亩产大豆四百多斤。
贵州省玉屏县回乡知识青年熊朝键,同干部、老农组成科研小组,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培育出“玉南”水稻良种,比本地良种增产百分之二十以上。这一良种在一九七二年全国农林科技展览会上,被评为水稻优良品种之一,推广到十四个省一百多个地区。
被称为“十姐妹养猪小组”的辽宁省沈阳市高花公社车家大队的十个下乡女知识青年,不怕脏,不怕累,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使这个大队的生猪存栏数由一九六九年建猪场时的十四头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四百多头。过去是“车家车家,沙丘涝洼,只听蛤蟆叫,不见长庄稼”;现在,这个大队猪满圈,稻谷香,粮食亩产跨“黄河”,生产大发展。
在陕西省延川县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孙立哲,一心为贫下中农着想,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办起了合作医疗站,当了赤脚医生。为了给贫下中农防病治病,他刻苦学习医疗技术,几年来,和其他赤脚医生一起,医治病人两万多人次,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做了肠梗阻、子宫切除等较大手术一百五十多例。一九七二年,孙立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海市下乡知识青年沈芬娣,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田头、场地、茶馆、街头,大讲革命故事,宣传毛泽东思想。在她带动下,她所在大队的不少知识青年成了故事员。他们先后编写了许多革命故事,讲了八百多场次。群众夸他们是“红色宣传员”。今年二月,沈芬娣参加了上海市团代会,被选为团市委副书记。
在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的北京知识青年王桂香,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办学。谁学习差,她就到谁家去作辅导;有的学生家务负担重,她就去帮助洗衣、做饭、带孩子,让学生腾出时间学习。她克服各种困难,满腔热情地教聋哑孩子学文化,并且学习针灸,给孩子治病,使聋哑孩子喊出了“毛主席万岁!”王桂香的事迹受到贫下中农的热情赞扬,建设部队党委给她记功表扬。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刚满十八岁的王桂香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今年,她出席了黑龙江省团代会,被选为团省委委员。
知识青年中的先进事迹,象烂漫的山花,开放在祖国的大地。它生动地说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风雨,见世面,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新生事物的成长是要经过斗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股革命洪流,冲刷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轻视农业劳动、看不起农民的旧思想、旧习惯,是一场深刻的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这场革命充满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疯狂破坏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散布“读书做官”、“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妄图毒害和争夺青年一代。在这场斗争面前,广大知识青年、工农群众、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系列指示,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自觉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许多干部和群众用自己在旧社会的苦难家史和斗争经历教育子女,积极送子女下乡务农,抵制不正之风。许多老党员、老红军、革命老干部给子女讲党的光荣传统,教育他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四川省达县地区知识青年办公室主任、老红军宋国仕,把自己四个孩子都送到农村安家落户。山西省晋东南地区、长治市和当地驻军有四十一名主要领导干部,今年带头把子女送到了农村。中共陕西省委委员、西北农学院教授赵洪璋,先后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六个子女送到农村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送子下乡,务农光荣,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新的社会风尚。
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批林整风运动中,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领导。今年以来,很多省、市、自治区召开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和长远规划。许多地区的县以上党委建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并由一名书记主管,组织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做好这项工作。有些地方还根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带队干部,进行具体指导。各级党委的领导同志以很高的革命热情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关心下乡知识青年的健康成长。他们深入基层,访问知识青年,及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注意发挥知识青年的作用。山东省昌邑县、招远县、茌平县县委的领导同志亲自挂帅,抓好知识青年工作,做到议事日程有安排,领导成员有分工,管理教育有措施,执行情况有检查。上海等地的出版部门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出版了青年丛书,供给青年们学习。各地区还积极培养和及时表扬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注意对女青年的培养使用,认真落实“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政策,鼓励他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今后,我国每年都将有大批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知识青年决心同贫下中农一起,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版()
专栏:

革命的好后代
——记北京下乡知识青年董良翮
我们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向大家推荐这篇通讯,希望认真一读。
董良翮是革命干部的后代。下乡插队前夕,父母亲勉励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四年多来,董良翮遵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扎根农村,努力奋斗,逐渐成长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农民。广大下乡知识青年,特别是革命干部的子女,应当从董良翮进步的事迹中受到启示,鞭策自己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广大革命干部同样应当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已经下乡的子女向董良翮这样的同志学习,教育还没有下乡的子女热烈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
——编者
北京下乡知识青年董良翮,到河北省晋县周头公社贺家寨大队插队落户,已经四年多了。董良翮是革命的好后代。他在高中毕业以后,得到父母的支持,坚决上山下乡,走毛主席指引的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如今,他在贫下中农的培养下,正在迅速成长。
一九六九年五月,董良翮在离开北京的前夕,父母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父亲送他一套《毛泽东选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红蓝铅笔,勉励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父亲还特别送给他一块自己在革命战争年代使用多年、已经破了又缝补起来的旧毛巾,叮嘱他说:“革命的后代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和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高人一等。”母亲对他进行了忆苦教育:在旧社会,外祖父给地主扛活,家里穷得没有一个完整的碗,有五年没有吃过盐。有一次,外祖父给地主盖房摔伤了腿,没钱医治。为了一家人糊口,还得带着伤,忍着痛,挣扎着继续给地主做活。后来,劳累过度,昏倒在地上。一家人把他抬回来,腿上的伤口已生了蛆了。母亲含着眼泪,用树枝把蛆一个个挑出来。买不起药,就到山上找些中草药,慢慢治好了,外祖父还得去讨饭养活一家人。有一年中秋节,孩子们围着外祖父要月饼。糊口的饭都没有,那儿有钱买月饼啊!一家人哭成了一团。外祖父实在养不活全家人,后来被迫把良翮的二舅卖给了人家。外祖父讨饭时活活饿死在深山里。……
母亲的忆苦,给董良翮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北京。行前他表示,一定要牢记阶级苦,永远不忘本,到农村去就是回到了“娘家”,要在那里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做一个毛主席的好农民。
贺家寨当时是晋县的一个后进队,地方比较偏僻。董良翮和同学们来到这里,在社员临时腾出的一间小土屋里安了家。他们把行李卷往土炕上一放,就忙着给房东大娘挑水扫院子,第二天一早就找队干部要求下地干活。
董良翮被分配到第三生产队。他热情很高,什么活都抢着干,可是,由于不熟悉农村,不会劳动,也出了不少笑话。人们见他握着锄头,东耪一锄,西耪一锄,忽远忽近,有时锄掉壮苗,留下了弱苗。贫下中农耐心地手把手教他,并鼓励说:“良翮!庄稼活并不难,只要舍得吃苦,肯学习就行。”听了贫下中农鼓励的话,董良翮心里很热乎,更加刻苦地学习。经过几年的磨练,他泥里来水里去,同大家滚在一起,现在已经学会了耕、锄、耪、耙等多种农活。有一次在三夏大忙季节,他腿上生了疖子,大腿红肿起来,还是坚持劳动,直到由于推车使劲过猛,疖子破了,鲜血直流,他仍旧不肯休息。这一切,对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的青年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但是,每当他想起母亲苦难的家史,想起父母跟随毛主席长征时所经受的艰苦生活,他就浑身增添了力量,坚定了扎根农村的决心。
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斗争。董良翮和他的同学到贺家寨后不久,有的人就吹出一股风,说什么“村子小,放不下大材料”、“住不了几天,充充样子就走了”。董良翮和知识青年们驳斥了这种言论。为了表示决心,他们自己砌起了猪圈,养了猪和鸡,又在屋前栽上了“扎根树”。有的同学来信,劝董良翮去参军或上大学。董良翮回信说:“农村生活是艰苦些,但是,广大贫下中农都这样生活,我不经过这样的锻炼,就不会理解他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忘本,就不能当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决心我是下定了。”
四年的斗争生活,使董良翮爱上了贺家寨,爱上了这里的贫下中农,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他常说,“干着当前,要想着长远”。他同干部和贫下中农经常议论改造贺家寨的远景规划。他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群众治病不方便,便抽空学会了针灸,随时给贫下中农治病。一次,村里韩大婶牙痛得睡不好觉,董良翮就去给她扎针。韩大婶听说要扎脚,难为情地说:“我的脚怪脏的,别扎了!”董良翮细心地给大婶做思想工作,打消她的顾虑,经过针灸把她的牙痛治好了。贫农社员贺大叔在劳动中把脚砍破,鲜血直流,董良翮立即背到卫生所去急救。贺大叔养伤期间,他多次去看望照顾。大叔感动地逢人就说:“良翮这孩子真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后代,和咱贫下中农是一个心眼。”
一九七一年麦收后,董良翮年迈的母亲、一位参加过长征的革命老干部,来到贺家寨看望儿子。母亲到达那天,董良翮本想找个大车去接她,又怕影响生产。正巧,队里要到车站拉化肥,董良翮就把这个任务接过来,一事两就。他拉着车走了三十多里路,在车站上接到了母亲。母子俩见面格外高兴。董良翮让母亲坐上装化肥的小车,自己拉着回贺家寨。不凑巧,走到半路车胎突然压崩了,这时天已黑下来,老母亲下车徒步赶路,董良翮为了不使车胎被轧坏,用手抬着坏了的车脚,一个轮子着地,走了八里路回到了贺家寨。
董良翮的母亲从这些细小的地方,看到儿子思想感情的变化,她感谢贫下中农对孩子的培养。白天,这位革命老人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拿着筐打猪草;晚上,走东家,串西家,和贫下中农促膝谈心。母亲保持着老红军的这种优良传统,也深深地教育和影响了董良翮。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贫下中农的关怀教育下,董良翮于一九七○年十二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七一年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一九七二年又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这个时候,六十多岁的原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向他赠送了这样几句话:“要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样才不会脱离群众,才能永远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父亲也在百忙中写来一封信,告诫良翮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这些话,都使董良翮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董良翮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贫下中农对他满怀着希望,鼓励他说:“良翮啊!咱们不能光靠吃国家的统销粮过日子,可得变变样啊!”贫下中农的期望,对他是一个很大的鞭策。担子这么重,自己又缺少工作经验,怎么办?他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并且虚心地向贫下中农和老干部请教。
为改变落后面貌,董良翮到后进的第一生产队去蹲点。经过调查研究,他首先抓了生产队领导班子的建设,帮助干部增强信心,克服撂挑子的思想;同时,对社员进行路线教育,发动大家开展“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是依靠外援,向国家伸手”的大讨论,克服资本主义倾向,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对于生活上确实有困难的社员,切实帮助解决。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齐心协力,团结战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这个生产队的生产面貌很快改变。去年亩产量由原来的五百二十斤猛增到八百二十斤,摘掉了落后帽子。
董良翮担任干部以后,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紧张的劳动中,有时负了伤,他坚持不下火线。队里缺肥料,他带领群众想方设法扩大肥源;缺乏优良品种,他和社员一起精心培育;他还发动群众积极扩种小麦,大搞间作套种,实行科学种田。农忙紧张时节,他早上摸黑下地,晚上披着星星回来。贫下中农说,良翮为了工作,经常吃不到应时饭,睡不上囫囵觉。贺家寨有这样的带头人,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和关怀下,董良翮和贫下中农一起,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奋斗,使贺家寨这个昔日缺粮少资金的后进队,变成了队队有储备,户户有余粮的先进队。两个冬春,全大队开荒造地八十亩,平整土地六百多亩,实现了百亩一眼井,还购置了拖拉机、脱粒机、粉碎机、电动机等,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去年虽然遇到很严重的干旱,仍然夺得粮、棉、果、菜全面丰收。全大队粮食亩产量由原来的五百四十九斤,增加到九百一十九斤,向国家交售了十六万斤征购粮。
今年八月,董良翮担任了公社党委书记兼贺家寨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挑起了新的革命重担,在毛主席指引的光辉大道上,迈开了更大的步伐。
《河北日报》记者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1版()
专栏:

坚持办好政治夜校
一九六七年初,上海市奉贤县光明公社光明三队办起了政治夜校。六年多来,这所夜校一直坚持,从不间断,做到学理论和学文化互相促进。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深入发展,全队男女社员都自觉参加夜校学习,一些老年人也积极参加夜校的学习。大家一边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一边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几年来,政治夜校由于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进行革命形势教育,使大家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牢固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这所政治夜校经常组织干部、社员学习国内外大好形势,学习中央两报一刊的重要社论和文章,认清大好形势,激发革命热情,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原来有些青年不安心农业生产,经过学形势、谈理想,树立起“胸怀世界干革命,脚踏田头搞生产”的雄心壮志,积极投入农村三大革命运动。
(二)进行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引导大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前几年,有的社员没有处理好集体生产和社员家庭副业生产的关系,把精力过多地用于家庭副业;有的干部、社员在分配时,主张多分一点,少留一点,忽视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针对这些问题,政治夜校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讨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批判林彪一伙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干部、社员通过学习和批判,自觉地向大寨贫下中农学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社员三者的关系,积极为革命种田,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三)进行破旧立新的思想教育,发扬革命的新风尚。干部、社员经常在政治夜校里学习、讨论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批判剥削阶级的“四旧”,同旧的思想、习惯势力作斗争。由于不断进行破旧立新的教育,社员形成了勤俭节约的好风气。
政治夜校还组织干部、社员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总结经验,促进了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


第1版()
专栏:

一个受群众欢迎的农村图书室
新疆塔城县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塔城县郊区公社六大队一生产队,有一个深受群众欢迎的图书室。这个图书室是适应批林整风运动的需要和各族知识青年的迫切要求,于一九七一年底建立的。两年来,这个图书室对于活跃社员的文化生活,促进批林整风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这个生产队共有各种政治理论、文学艺术、农业科学常识等方面的书籍三百本,其中少数民族文字的书籍占四分之一。这些书是利用生产队的公益金购买的。此外,队委会还到县文化馆借了一批书,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保证图书室流动的书籍在四百本以上。图书室还订了一些报纸杂志。工余时间,社员们可以到图书室学习,也可以借书回家去看。图书室里,人常常挤得满满的,不仅青壮年社员来借阅自己喜爱的读物,有些不识字的社员也喜欢来这里坐一坐,让青年给他们念念报纸。


第1版()
专栏:

积极开展讲革命故事的活动
去年春耕时节,中共四川省温江县委在三圣、永胜等公社发现一小撮阶级敌人,暗地里拿一些有害的图书给青少年传阅;有的甚至借田间、地头讲荒诞淫秽故事,毒害青少年,腐蚀群众。这种情况引起了县委的重视,认为这是城乡思想文化阵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城乡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于是先后召开了两次有公社党委分管文教工作的负责同志和革命故事员、业余作者参加的会议,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联系本地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狠批林彪一类骗子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使大家认识到,积极开展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是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
会后,各级党委都积极采取措施,把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讲革命故事活动。
为了使讲革命故事的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温江县委培养了一支革命化的业余故事员队伍。他们对故事员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提高故事员讲革命故事的自觉性。同时,组织文化馆、图书馆的同志,经常深入基层,帮助故事员学习革命理论,向他们提供革命故事资料。有时还利用逢场天作示范宣讲,提高故事员讲革命故事的能力。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县委认识到,要保证讲革命故事的活动经常、持久地开展,必须抓好故事脚本的创作。在抓创作中,他们组织创作人员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坚持文艺为工农兵、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向,密切配合三大革命运动,立足本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创作活动。通过创作和宣讲革命故事,狠揭猛批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和他们散布的种种反动谬论,打击了敌人的破坏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