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无穷无尽的力量
——江西省乐平县、星子县、清江县见闻
在学习十大文件的热烈气氛中,我们访问了江西省乐平县、星子县、清江县。这三个县今夏都遇到大水灾,但看不到什么灾情。早稻有点损失,晚稻产量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乐平县从一九七一年起连续三年粮食亩产超《纲要》;星子县从一九七○年起超《纲要》,水稻超千斤,还达到了一人一猪;清江县的粮食产量也年年上升,今年每个农业人口生产一千多斤粮食,交售给国家一亿多斤,猪、水果等普遍增产。
在这三个县,我们不断听到群众在议论领导的好作风,而领导则把成绩归功于群众。正如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十大的报告中所指出的:“被林彪破坏了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得到发扬。”
真正相信群众,要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
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在口头上,谁也不反对这一点;但是,一接触实际,看法就各不相同。有的同志在这一次相信了群众,在新的情况下又会动摇。
当群众和领导意见比较一致时,问题不大。当群众不同意领导意见时,“群众落后论”就容易抬头。一九七○年乐平县推广一种晚稻新品种,群众不愿意用,领导上批评了一些基层干部,强行推广。结果,这一年使用这种新品种的地方普遍减产。原因很简单,这种新品种不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领导上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群众,把好事办成了坏事。这次教训使县委虚心起来,一九七一年,他们采用另一种新品种,先在一个地区试种,发现一部分不结穗。县委向老农请教,老农说,这种子可以用,但种植方法要改变。经过反复研究,总结出一套新技术。第二年普遍推广,群众都很欢迎。种子不够,群众自己去找种子来种上。县委的同志说,强迫命令推广一种新技术往往失败,原因就是不相信群众。凡事同群众商量,事情就可以办好。
先进队的群众可以依靠,后进队的群众能不能依靠呢?在实际工作中这也是常遇到的一个思想障碍。有些人不愿去后进队,说那里的群众“难弄”。其实,正是这种观点影响了后进队群众的积极性。星子县有个东光大队,问题较多,如何解决?有的同志认为应该先整群众中的不正之风。但是县委不同意,认为首先应当整顿领导班子。县委第一把手下去了,首先自己承担责任,然后整顿了领导班子。这样一来,群众搞好集体生产的信心提高了,自觉地起来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生产面貌很快有了转变。乐平县有个鸣山大队,以前大家都说落后难变。县委第一把手去了,发现多数贫下中农迫切希望改变生产面貌,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只是少数人,问题是没有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根据这种情况,向群众进行了基本路线教育,批斗了搞破坏活动的阶级敌人。于是干部和群众的眼睛亮了,干劲起来了,团结一致,苦战一年,粮食亩产量就跨过了《纲要》。这两件事说明,在后进队的群众中同样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相信他们,然后才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来调动这种积极性。如果只是简单地批评和指责,只能挫伤这种积极性。
在困难面前,有的领导自己信心不足,往往容易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群众的想法,过低估计群众的积极性。事实常是和自己估计的相反,群众却走在自己前面。清江县委今年就遇到三件出乎意料的事:一件是大灾之年,原来认为必然会减产,结果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五;另一件是去年兴修水利,全县全年只挖土五十万方,今年还不到冬季就挖土一百四十万方,预计可挖土六百万方;第三件是由于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柑桔连年大减产,原认为需要五年到八年才能恢复到历史上最高水平,结果今年一年就达到了,产量比去年翻了三番。为什么会感到意外?因为用了“小脚女人走路”的眼光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群众。清江县委的同志说,不大破某些领导干部的小农经济思想,就不能真正相信群众,就一定落在群众后面。
先从群众中来,然后才能到群众中去
领导的正确的意见和办法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并不是每个领导者一开始就明白的。有的领导人往往想到的是自己如何教育群众,而很少想到自己首先要接受群众的教育。事实上,不先当好群众的学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领导。
三个县的领导同志回顾了这几年的工作,进一步理解到,各项重大的生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无不是群众智慧的结晶。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确是无穷无尽的。领导的任务不是闭门设想一套办法强加于群众,而是把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集中起来,加以总结,加以推广。乐平县委的同志说,他们做每一件事都用典型开路。有了典型,县委才有发言权;而典型正是群众智慧的集中表现。县委抓典型,首先不是用来教育群众,而首先是教育领导本身。今年水灾以后,晚稻需要很快下种。在清江县委面前有一大堆问题:种子不够,肥料不够,饲料不够,怎么办?他们非常焦急。有人主张向上报灾,等待支援。县委没有这样做,而是到基层去了解。一到大桥公社松湖大队,发现那里的群众自己想出各种办法,群策群力,把种子、肥料、饲料问题统统解决了。群众算了一笔账,说今年不会减产,还能增产,提出了“一片汪洋夺丰产”的豪迈口号。看到这种情况,县委感到生产自救不但有了可能,而且有了办法,于是立即总结了这个大队的经验,向全县推广。清江县委的同志说:事实证明,只要依靠群众,我们没有想到的事可以想到,没有办到的事可以办到,想办的事可以办得更好。
在县委领导同志之间,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争执不下,是常有的事。如何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到群众中去做调查。下去了再上来讨论,意见就比较一致了。下去愈多,领导的思想愈能趋向统一。这是三个县委共有的一条经验。
乐平县计划修一条一百四十多华里长的总干渠,预计要三年完成。这条渠造价五百万元,需要钢筋三百多吨,木材二千多立方米,水泥三千多吨。究竟修不修?县委讨论了三年,思想不统一,做不出结论。一九七一年冬,县委的同志们步行一千四百里,就这个问题同沿途的贫下中农、基层干部商量,群众一致要干。县委摆了一下困难,群众说:“没有资金大家筹,没有钢筋我们打石头代替,没有水泥我们建个小水泥厂。”这样,没有信心的有了信心,县委的思想逐步统一了。结果只花了一年半时间,二百万元造价,就把总干渠修成了,还造了一个年产一万多吨的水泥厂。
这三个县委的领导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县委领导思想不统一,往往反映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而后来能够统一,是接受群众教育的结果。因此,有的同志说:“下去不光带着领导的意图,更要带着自我改造的愿望。”
依靠群众和依靠基层干部是完全一致的,不能把他们对立起来。基层干部是贫下中农中的骨干分子,是领导联系群众的纽带。他们的意见要认真地听,有事先同他们商量。这三个县委的领导同志都在基层干部中找到了知心朋友,遇到了难题就去请教他们。这样,他们能够不断地克服“领导高明”论,洗刷唯心精神,及时地发现群众中的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
少数人抓路线,还是多数人抓路线?
在农村中,不时听到有人说:“上面管路线,下面管生产。”这种思想群众中有,领导干部中也有。但事实证明,有这种思想,是不能把路线抓好的。有的地方,上面派干部到基层去抓路线,一时看抓出了成绩,但上面的干部一走,下面还是老样子。原因就在于没有用路线武装群众,没有发动群众来抓路线。
首先应该看到,绝大多数贫下中农,特别是老贫农,对路线斗争都有具体的体会。他们有执行正确路线的经验,有些人也吃过错误路线的苦头,因而通过教育,能够自觉地反对资本主义倾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清江县临江公社发动群众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下面有没有路线问题?”通过讨论,贫下中农认识到自己的身边许多事情都同路线斗争有关,既然有关,那么大家都该抓。群众自己起来抵制资本主义倾向,比少数人发号施令有效得多。这个公社一个生产队,有一些人私下发豆芽到外地去卖,不顾集体生产。队里发动群众讨论:这是不是资本主义倾向?大家认为,家家都出去卖豆芽,集体田里的活还有谁干?同集体争劳力,这当然是资本主义倾向。通过讨论,很快煞住了这股风。星子县委的同志说,要善于把路线教育同农民本身的经历结合起来。领导上只要把党的路线向群众讲清楚,把正反两方面的材料摆出来,让群众自己去比较,自己去鉴别,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结论。
掌握了党的路线的群众,创造了一片大好形势。三个县委的同志认为,随着革命和生产形势的发展,迫切地要求县委提高领导水平。一方面要抓紧批林整风,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要更紧密地依靠群众。只有正确地对待群众,才能正确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群众观点的树立,决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今后实践中不断经受考验,不断加深认识。这里仍然会有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每个人都要主动进行这种斗争。
本报记者(附图片)
江西星子县隘口公社社员正在晒谷储粮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金塔迈新步
甘肃河西走廊的西头,有一个金塔县。过去,这里农业发展的步伐慢慢腾腾。近三年来,由于正确地贯彻了党的基本路线,全县农业生产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一九七一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九七二年,粮食总产又比一九七一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五点二,亩产第一次跨过了《纲要》。今年,夏秋两季都获得了好收成。
由坐得住到坐不住
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风大沙多,雨量稀少;但是也有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土地大都平坦肥沃,又有祁连山的雪水灌溉。然而,过去金塔县委有的领导成员却认为:“金塔条件差,年年多少增产点也就不错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国许多地区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形势逼人,特别是邻近的敦煌县粮食亩产上《纲要》的事迹,使县委领导成员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
他们看到一个平日不在意的情况:在全县增产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却有不少社、队大踏步前进。三合公社谭家湾大队就是一例。那里的干部和群众学习大寨,树雄心,鼓干劲,移沙造田,改造盐碱,努力改变“三面沙窝湾,一面碱湖滩”的生产条件。两年时间,粮食平均亩产就上了《纲要》。一九七○年,粮食亩产提高到五百一十五斤,过了“黄河”。
这个事实教育了县委领导成员。他们认识到全县的农业生产能不能上去,关键在于县委领导能否正确执行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有没有一个很大的革命干劲,能不能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前进。他们决心向自己脑子里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作为的懦夫世界观斗争。一九七一年春天,金塔县委发动群众向县委领导提出批评和建议。群众尖锐地指出:过去县委没有集中力量攥紧拳头狠抓农业,而是把农业当做“稍戏唱”;领导不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而是蹲在机关,浮在上面,泡在会议里;领导不是干着指挥,而是站着指挥。群众的批评,使县委“一班人”更加清醒了,他们决心端正方向,改进作风,集中主要精力抓农业。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大部分负责干部都下去蹲点跑面,面对面地领导生产。
从站着指挥到干着指挥
由于深入实际,金塔县委领导成员对全县农业生产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发现,全县虽然有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讨赖河的雪水灌溉,但是这里位于两河下游,水量极不稳定,又加上降雨量很少,蒸发量却很大,所以,干旱仍然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县委抓住这个关键问题,带领全县人民向大自然开战。
一九七一年春耕刚过,黑河断流了。县委组织黑河两岸四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展开了打井抗旱斗争。县委副书记黄忠义身临第一线,他一方面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开展路线教育,批判那种“眼望祁连山,坐等黑河水”的懦夫懒汉思想,一方面和群众一起打井抗旱。两年中,这四个公社共打成机井三百五十多眼,土井五百五十多眼;还新修和加固了原有中小型水库十一个,蓄水量由过去的一千五百万方提高到两千一百六十万方。现在,井、库、塘、坝交织成网,象葡萄串一样铺展在黑河两岸的土地上。
同时,县委领导讨赖河系的七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展开了另一场攻坚战,夜以继日地修筑号称“沙漠平湖”的解放村水库。解放村原是一片荒漠,四面沙丘起伏。过去鸳鸯池水库淌下来的冬闲水漫滩横流,而附近七个公社的大片土地常常受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一九七○年一月,县里就动手在鸳鸯池水库下游另修一座蓄水三千万方的水库。一九七一年春旱严重,县委提出了“三年工程,两年完成;头年施工,二年见效”的战斗口号,抽派干部,加强领导。这些干部在工地上,同广大群众一起顶烈日,斗风沙,艰苦奋战。群众说:“领导带头不怕苦,我们干劲使不完。”广大干部和群众发扬大寨精神,大干苦干,使原计划三年的工程,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工,扩大了有效灌溉面积三万亩,可保证十五万亩耕地每年多灌一次水,初步改变了讨赖河系七个公社的干旱面貌。
旧的矛盾开始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金塔县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库水、井水,减轻了干旱的压力。可是,由于水位上升,讨赖河系七个公社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盐碱的回升。去年春耕以后,县委领导成员带领工作组到四个公社作了调查,发动群众挖渠排碱。一年内,全县挖成了总长二百零五公里的排水渠,有效地减轻了盐碱的危害。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路线教育结合实际
——陕西省眉县杨家大队进行基本路线教育片断
怎样向农民群众进行生动具体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最近,我们在陕西省眉县车站公社杨家大队做调查,发现他们有许多好的做法。下面就是他们抓路线教育的片断。
从平静中看到不平静
杨家大队党支部抓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是密切结合当地阶级斗争实际进行的。他们经常教育社员一刻也不要放松对阶级敌人的警惕性。可是,在日常的平静的生活中,不少人很容易松懈下来。
这个大队的每个生产队,都有几亩菜园。因为种菜这活,一般都是分配老年社员去干,而且一个菜园一般只要一两个人,于是有的干部就觉得菜园是生产队里“最平静”的地方。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第一生产队竟把一个六十多岁的反革命分子派到菜园种菜,还让他管账。这家伙上工下工胳膊不离粪筐,见到干部社员笑脸相迎,要啥菜给啥菜,把秤称得旺旺的,还当着面把菜账一记。有人看到这种情况,说这家伙“老实多了”。可是,一天擦黑,几名社员发现这家伙手提粪筐由菜园往家里走的时候,东张西望,神色不正。大家起了疑心,到跟前一看,粪筐上面是草,下面是菜。原来这个反革命分子利用种菜的机会,经常偷菜,还把菜账搞得一塌糊涂,从中给自己少记菜款。
大队党支部立即组织群众对这家伙进行了批斗。并抓住这个活的反面教材,组织干部社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讨论“阶级敌人是不是真的老实了?”大家从平静中看到了不平静,懂得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第一生产队的干部感慨地说,决不能被阶级敌人制造的假象所蒙蔽,他们人还在,心不死,阶级斗争的“弦”一时一刻都放松不得!
抓住苗头 防微杜渐
党支部经常教育大队、生产队干部,抓路线教育要具体要及时,才能防微杜渐,深入人心。
今年“三秋”开始,杨家大队第三生产队发生了两件事:一是队上规定收高粱按穗过秤记工分,有的人为了加大高粱穗的重量,把穗把留得过长;二是场里二十多亩玉米棒遭雨淋,有发霉的危险,大部分社员急得了不得,冒雨剥棒夹仓,但有的社员却不着急,而忙着收自家饲料地的庄稼。
看到这种情况,生产队召集社员开会,就“高粱穗把留的长与短”、“心急与不急”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有的说,高粱把留的长,目的是为了多记工分,这是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是“工分挂帅”的余毒没有肃清的反映;有的说,看起来,这是件小事,但发展下去就会害人害己害革命,走到资本主义邪路上去。所以,高粱穗把留的短与长,反映了路线觉悟高与低。在讨论“心急与不急”的问题时,许多社员说:在阴雨连绵时刻,大部分人冒雨剥棒夹仓,是为搞好集体经济而急;少数人忙于收自家饲料地里的庄稼,是为担心个人的利益受损失而急。两种不同的“急”,反映了公与私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经过这样的讨论,大家提高了觉悟。有的社员主动检查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思想根源,表示今后要认真学习,破私立公,为革命种田。
榜样最有说服力
党支部发现个别干部热衷于为小家庭谋利益,不愿为集体大干苦干的思想倾向时,用表扬先进的办法来提高干部的路线觉悟。党支部表扬了第三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杨加祥朝气蓬勃干革命的模范事迹。杨加祥当队长二十年来,勤勤恳恳,一心为公,贫下中农都称赞他是“原则队长”。队里养猪,车站酒厂供应酒糟。当时,杨加祥家里的猪正没有糠喂。他拿上介绍信给队里猪场买糟,却没给自己买一斤。有人说:“你为什么不顺便给自己买点呢?”杨加祥笑着说:“公是公,私是私,咱不能以集体的名义来给个人谋方便。”杨加祥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专拣重担子挑,群众又称赞他是“实干队长”。他为啥干劲这么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经常把现在和过去比。他说:“和旧社会比,越比越感到现在幸福,越比越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再苦再累也心甘!”杨加祥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对所有干部是一次生动的路线教育。原来有当干部“吃亏”思想的同志说,咱错就错在经常和别人比有没有大房住,有没有好家具使,越比眼光越短,干劲越小。大家一致表示:要不忘旧社会的苦,牢记今日甜,胸怀共产主义大目标,当好继续革命的带头人。
几年来,杨家大队党支部不断向社员群众生动具体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深入推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人变、地变、产量变。全大队干部社员,一心为公,大干苦干搞农田基本建设,使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一九七二年粮食亩产达到九百四十一斤,过了“长江”。今年又是个大丰收年成。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