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坚持社会主义内容和各民族艺术形式的统一
乌兰塔拉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随着革命样板戏日益广泛的普及,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同全国一样,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个群众性的革命文艺创作运动正在兴起。坚持社会主义内容和各民族艺术形式的统一,是发展无产阶级文艺的一个重要原则。革命样板戏把无产阶级的政治内容和民族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成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典范。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是为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学习革命样板戏,正确处理政治内容和民族艺术形式的关系,就要把表现社会主义的内容放在首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各民族的革命文艺尽管形式、风格千差万别,但是作为人民生活的反映,都应当满腔热情地表现和讴歌各族劳动人民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观察社会现实,观察民族问题,描绘各民族人民群众在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新的斗争生活,塑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才能正确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出社会主义必定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以革命样板戏为榜样,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努力表现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创作了一些较好的文艺作品。如描绘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新的一代英雄人物茁壮成长的京剧《草原小姐妹》,经过多次加工,主题思想更加鲜明;反映草原人民的战斗生活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经过贫下中牧和文艺工作者的修改,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毛主席、对共产党无比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阶级情谊;美术作品《踏遍草原送赞歌》,用生动的画面,热情歌颂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受到各族人民欢迎的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密切配合三大革命运动,创作和演出了大量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推动内蒙古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战斗作用。实践证明,表现社会主义内容,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我国各民族社会主义文艺的共性。离开这种共性,离开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离开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离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斗争,离开马克思主义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强调什么少数民族地区文艺的“特殊论”,就会走到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邪路上去。
不同民族的文艺,都有不同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这是因为文艺是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的表现,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我国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只有同各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艺术形式,才能够为各民族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达到为工农兵、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目的。革命样板戏之所以家喻户晓,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不仅在于它的革命的政治内容,而且也在于它遵照毛主席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吸收新的营养和学习其他民族好的东西,创造了完美的民族艺术形式。它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也不同于外国的,它是中国的、现代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派。
批判地继承,是文艺发展史上的普遍规律。毛主席指出:“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革命现代京剧以毛主席的教导为指针,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旧京剧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剔除那些污蔑劳动群众、颂扬地主资产阶级的糟粕,改革那些不适于表现社会主义时代工农兵新生活的旧形式,既保留了京剧的基本特色,更赋予它新的生命。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文艺,对本民族传统的文艺形式和表现手法,也应该象革命样板戏那样,根据社会主义内容的需要,进行“推陈出新”,破除那些有害于表现无产阶级新思想、妨碍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的旧传统、旧手法,吸收其有生命力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艺术形式。决不能对旧形式兼收并蓄,也不能怕费气力而不愿做艰苦细致的改造工作,以旧充新,损害革命的政治内容。如蒙古族人民爱好的马头琴,经过大胆革新,扩大音域,增强音量,稳定音高,丰富演奏方法,在保留它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提高表现新生活的能力,使马头琴不仅能用来演奏蒙古族乐曲,而且还能演奏难度较大的革命样板戏中的音乐选段。优秀革命歌曲《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吸取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传统音调,在舒展开阔的曲调中加进了富有动力的节奏因素,深刻地表达了工农(牧)兵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革命到底的无产阶级激情,既有鲜明的民族风味和草原气息,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而受到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喜爱。
批判继承是为了革新创造。不断地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概括和提炼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是发展各民族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主要途径。各民族的艺术形式,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不停的新陈代谢中演进变革。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勇于创新,促进民族艺术形式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对蒙古族舞蹈艺术,进行了广泛搜集和加工整理,使这个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有了新的发展。比如舞蹈的肩部动作由解放初期的三种增加到十种,“马步”的舞蹈动作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十种增加到十八种,丰富了舞蹈语汇,产生了《草原女民兵》、《欢乐的挤奶员》等表现社会主义内容的新作品。
各个民族的文学艺术不能孤立地发展,它们从来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革命样板戏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艺方面做出了榜样。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文艺,必须向国内各兄弟民族的艺术形式学习,向外国好的艺术形式学习。但是这种学习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取消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传统。小提琴和蒙古民族的马头琴,它们之间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却不能互相代替。学习其他民族的艺术形式,是为了同本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按照自己民族的艺术发展规律,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时代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我们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艺术传统,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向其他民族学习,都是为了一个政治目的,就是尽可能完美地表达社会主义内容和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只有正确的政治内容而缺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的文艺作品,是没有艺术力量的,工农兵群众也是不欢迎的。坚持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艺术形式的统一的原则,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之陈,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新,是发展我国各民族无产阶级文艺的唯一正确道路。
刘少奇和林彪一类骗子,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立场上,极力对抗毛主席的文艺路线和文艺方针,时而以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为借口,大力兜售民族复古主义的“全盘继承论”,主张“凡是民族的都是好的”,妄图把地主资产阶级的腐朽文艺统统地保留下来;时而又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鼓吹民族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论”,主张割断历史,一笔抹杀各民族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的优秀艺术传统,妄图把各民族的文学艺术领域变成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阵地。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批林整风运动,紧紧抓住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进一步批判他们在文艺战线上散布的反革命谬论,搞好文艺革命,在斗争中推动各民族社会主义文艺向前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艺术形式的统一,是党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贯方针,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我们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丰富经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文艺,必将放射出更加绚烂瑰丽的光彩。


第3版()
专栏:

翻身农奴歌声美
——记西藏堆龙德庆县业余文艺宣传队
袁光厚
西藏拉萨河谷的场院、田野和牧场,活跃着一批翻身农奴出身的青年业余文艺积极分子。他们是堆龙德庆县的业余文艺队队员。这个县的三十四个人民公社都建立了青年业余文艺宣传队,参加活动的青年有六百多人。这些人在旧社会被领主污蔑为“会说话的牲口”,如今不仅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而且成了文化活动的骨干。每逢政治运动、喜庆节日,或劳动之余,他们就在公社或者附近工厂和驻军营房,演出自己编写的文艺节目。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激励起翻身农奴青年占领革命文艺阵地的志气,县里党组织又通过举办文艺创作演出学习班、组织业余文艺会演、参观访问等多种办法,帮助他们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和文化艺术水平。一支翻身农奴出身的青年业余文艺队伍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了。
从小就光着脚丫子随同母亲给寺庙支差的赤列丹增,民主改革以后挣脱了奴隶的枷锁,一直站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前列。文化大革命中被选为那嘎公社革委会委员。他在民主改革以后才上过很短时间的民办小学,过去也没有搞过文艺创作。学习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和文化艺术知识后,毛主席关于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的讲话启发了他。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他同社员一起登上拔海四千多米的高山开山修渠,打眼放炮,修了一条约十里长的环山水渠,把深山里的雪水引出灌溉了公社的梯田,夺得了丰收。这一火热的斗争生活,激励他写了一首新民歌:
在洁白的雪山顶上,
有一个深蓝的湖。
不知有多少年了,
她静静地躺在彩云深处。
千百个新时代的“愚公”,
高举起“农业学大寨”的红旗:
开山的炮声震撼雪山,
冰湖从沉睡中惊起。
湖水沿着革命路线,
高高兴兴地流进新渠。
欢迎高山上的幸福水呵,
绿色的庄稼笑咪咪。
湖水象一条银色的哈达,
流进我们的心窝里。
心窝里飞出激情的赞歌:
歌颂恩人毛主席!
赤列丹增用自己的作品鼓舞了社员们改造自然的热情。最近,他又编了一个歌舞,在公社和区里演出,表扬青年们在修渠斗争中的革命干劲。斗争的生活给他开拓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今年开春,在雪花飞舞的门堆牧场的帐篷旁边,头戴花缎毛帽、脚穿黑色皮靴的小伙子们,挥着响亮的牛毛鞭子,伴随牧笛吹出的草原晨曲,以欢快、豪放的舞步,为牧民们表演了小歌舞《春风吹到了牧场》。
春风把白云吹上蓝天,
公社的牛羊漫卷草原。
大寨红花牧场开遍,
翻身牧民怎能不舞步翩翩!
这个受到牧民喜爱的节目是羊达公社的巴珠和另外几个牧民青年集体创作的。多数翻身农奴出身的青年文化程度低,又是利用业余时间搞文艺活动,生活有局限性。巴珠在民主改革后读了两年民办小学,又去拉萨师范学校学习了四个月,回公社担任了民办小学教师,负责领导公社业余文艺宣传队。他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文艺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导,为了同其他青年一起克服文化低、生活有局限的缺陷,他一面组织大家努力学习革命文艺基本理论知识,一面尽量采取集体创作的办法,用集体智慧编写文艺节目。
东嘎公社的青年在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帮助公社“五保户”修建房屋。巴珠感到这个题材很好,但他对具体情况不熟悉。他就同东嘎公社共青团支部委员次仁顿丹一起,集体创作了歌舞《盖新房》,生动地表现了正在翻身农奴青年中发扬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老贫农对新社会的无限热爱。歌舞中老贫农格桑唱道:
旧社会奴隶哪有房,
驴圈里边把身藏。
盖的是驮粪的麻袋,
照的是天空的星光。
公社给我盖新房,
度着金子一样的时光;
团员帮我盖新房,
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新房里挂上毛主席像,
红太阳日夜放红光。
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日子越过越兴旺!
能歌善舞是西藏劳动人民的传统。民主改革期间,他们围着烧毁地契、债券的熊熊火焰,通宵达旦地欢跳着民间的舞蹈,表达翻身的喜悦和对共产党的热爱。以后,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翻身农牧民总要围着篝火,在场院尽情地唱歌跳舞。平时,就是在打场、戽水、打酥油茶时,也往往伴随着热闹的歌声。这种丰富的民间歌舞,成为青年业余文艺积极分子良好的创作素材。
宽敞的舞台上,帷幕徐徐拉开。随着时而轻快、时而悠扬的音乐,一个老爷爷“跃马扬鞭”和两个红小兵活蹦欢跳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以风趣而又自豪的歌舞,争相报告公社新近发生的各种喜事:
喜事一件接一件,
好象珍珠一串串。
穷山变成幸福坡,
日子越过越是甜。
树有根,水有源;
毛主席光辉照高原。
百万农奴掌政权,
喜事代代唱不完。
这是去年堆龙德庆县业余文艺宣传队在拉萨市文艺会演时演出的小歌舞《翻身农奴喜事多》。这个歌舞的主要作曲者是东嘎公社翻身农奴的儿子年扎。年扎参加公社业余文艺宣传队后,写了一些曲子,翻身农牧民听后摇头说不懂。后来,他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懂得了批判地继承文学艺术遗产和要注意运用民族形式的道理,便利用到各社队演出和其他机会,虚心地向老人们采集民间歌曲。有段时间,有些县的农牧民到东嘎公社附近修水电站,经常在月光下,围着帐篷唱歌跳舞。每当他们歌舞时,年扎就去细心观察和记谱,不明白的就去请教。他采集了三十多首具有不同风格的藏族民歌,它们反映了西藏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苦难和悲愤,也表现了今天的欢乐和幸福。在党组织培养下,年扎又学得了一些作曲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了运用音乐语汇和形象表现主题。他以民间曲子为基础,为宣传队的歌舞节目谱写歌曲。不少曲子感情朴实、雄健、欢乐,既有西藏民间歌曲的风格,又充实了新的时代音韵。翻身农牧民看了他们演出后,常常情不自禁地牵起手,在场院里欢舞歌唱起来。


第3版()
专栏:创作杂谈

精雕细琢
陈俊生
“玉不琢,不成器”,把粗玉雕成精美的器具,需要付出一番精雕细琢的功夫。精粹的文艺作品,也是经过千锤百炼、不断修改才产生出来的。要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就要有一股反复锤炼作品的“牛劲”。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里要求我们,“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鲁迅的每一篇文章,即使一篇短文,也是反复构思、琢磨的结果。他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应该成为我们修改文章的座右铭。每个革命样板戏都是经历了千锤百炼,集中了广大群众的智慧,精益求精,反复琢磨,才“磨”成无产阶级艺术明珠的。
许许多多工农兵业余作者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正带着一股“闯劲”从事文艺创作,也带着一股“牛劲”不断地修改作品。由于他们的艰苦努力,已经写出了一批好的或较好的作品,同时,又有一大批各种形式的作品,以琢玉成器的劲头正在加工修改。这是可喜的现象。我们在努力创作新的文艺作品的同时,应该重视修改好原来有一定基础的作品,把它改好。决不要轻易“撂了它”,写一个扔一个,那样对繁荣创作是不利的,对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也是不利的。
要把作品修改好,首先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明确方向,在内容上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这就需要深入生活。作品的不足,多半是缺乏丰富的生活所造成的,改作品就要从这个根本入手。其次,要努力提高艺术技巧,这也是关系到文艺作品如何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在生活的实践和创作的实践中,长期地刻苦磨练,磨练得多了,功夫深了,自然熟能生巧。
对大作品要精益求精,对中、小型作品,同样也要用革命的“牛劲”去反复修改。小作品虽然不能要求它反映出整个时代的全豹,但应该精心地描出它的一斑。所以,再小的作品也需要一丝不苟、精心修改,任何粗心大意都是要不得的。在创作和修改作品中,要纠正“重大轻小”的片面看法。


第3版()
专栏:

手牵河水绕山岗
〔中国画〕
中央民族学院 周秀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