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第1版()
专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促进生产大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丰收
广大牧民怀着喜悦的心情,踊跃向国家交售牲畜和各种畜产品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一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大规模的草原建设,给内蒙古牧区带来繁荣和兴旺。不久以前,我们访问了内蒙古草原,行程万里,沿途所见,大好形势令人鼓舞。
今年,内蒙古全区畜牧业丰收,牲畜增加了四百八十多万头。在十六个牧业旗中,有五个旗牲畜总增超过百分之二十(同去年相比,下同),四个旗超过百分之二十五。镶黄旗战胜严重旱灾和风雪,牲畜总增百分之二十九点九,全旗牲畜总头数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现在,辽阔的草原上牛羊肥壮,牧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踊跃向国家交售牲畜和各种畜产品。在草原公路上满载羊毛、畜皮的汽车,络绎不绝,赶往国家收购站的牲畜,一群接着一群,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以来,内蒙古草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牧业学大寨运动。被称为“牧区大寨”的乌审召公社,成了牧民们学习的先进样板。远学大寨,近赶乌审召,成百上千的牧业公社和生产队一个接着一个地赶上来,大寨红花盛开在祖国北部边疆草原。
就在乌审召公社所在的毛乌素沙漠中,出现了片片绿洲,充满了生气。一些公社和生产队经过艰苦奋斗,改造自然,已经和乌审召并驾齐驱。在沙尔利格公社,我们看到沙漠上的树林,一片连着一片,饲草饲料基地内,粮草繁茂,渠水淙淙,昔日干旱荒漠的面貌已经完全改变。公社党委书记谈起沙尔利格公社学大寨的情况时,兴致勃勃地说,这个公社的五千多蒙古、汉族人民,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焕发出冲天干劲。他们在荒沙滚滚的荒原上,种草植树,打井开渠,很多人吃在野外,睡在沙窝,经过三年奋战,全公社治沙达一万五千多亩,有三千多亩饲草饲料基地全部实现水利化。草原建设的发展,使畜牧业生产连年持续上升。全公社的牲畜从一九七一年以来,每年都净增一万多头,今年已经发展到十四万三千多头。
进入锡林郭勒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宝力格公社,眼前呈现出一幅崭新的牧区建设的图景。在这个辽阔的牧场上,用水车和机器抽水的水井,星罗棋布。有了水,就给草原带来了生气。走进冬春放牧营地,那里有牧民们建起的许多漂亮的住房和设备完善的牲畜棚圈。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到处是个大体壮的乌珠穆沁马和长得肥胖的牛羊。这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艰苦奋斗学大寨,进行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修盖棚圈、植树造林和建筑房屋的战斗,几年之内就使全公社的面貌变了样,牲畜头数比一九五八年合作化时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草原上,几乎社社有工程,队队搞建设,人们为改造大自然,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这几年,内蒙古草原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历史上没有的。过去一个旗办不到的事情,现在一个公社就办起来了;过去几年办不到的,现在几个月就办成了。今年上半年,内蒙古牧区新建草库联六十多万亩,植树十一万八千多亩,还打了大批牧业用井,这一切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在阴山北麓的边境地区,有一个那仁宝力格公社,这个公社仅有整、半劳动力八百一十二人。他们一面放牧五万多头牲畜,又一年四季进行草原建设。去年一年和今年上半年,牧民们经过苦干,筑起拦洪坝两道,完成截流工程一处,打井四十三眼,造林一百九十亩,建设牲畜棚圈五十四处、草库联和饲草饲料基地四千多亩,一年半的建设成就,超过了解放以来的二十多年。
有些地方,人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工程。在正镶白旗草原上,筑起了许多漫长的石墙和土墙,有些石墙穿山越梁,蜿蜒起伏,蔚为壮观。在这些“城墙”里面,牧草被封存起来,有的由于得到水利灌溉,长得十分茂盛。原来,这就是当地牧民专门建设的草库联。这个旗的各族人民,为了抗御自然灾害,给牲畜提供更多的饲草,队队建起了封滩育草的草库联,小者几百亩,大者近万亩。全旗共建一百八十多处,面积达二十三万多亩。每处草库联都用土墙或石墙围起来。全旗围墙总长度达到六百二十多华里,其中石墙就有四百五十多华里,远看犹如万里长城出现在这里。这些草库联,成了抗灾保畜的重要基地。
记者来到内蒙古北部边境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旗革委会的所在地在百灵庙),到这个旗的白彦花公社社员家里去作客。在这里,纯朴好客的蒙古族牧民,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他们在言谈中流露出来的自豪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放前,这是一个贫瘠荒凉的地带。在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有一半以上的面积缺水,只有耐旱的骆驼偶尔来到这个地方。现在,经过大力建设,草原面貌完全变了。缺水草原得到开发,建起了大批机井、棚圈、住房和其它设施。今年全公社新繁殖的仔畜达到一万一千七百多头,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两倍多。
在访问时,一个大队的会计告诉我们,他们大队社员劳动日分值,一九七二年比一九六六年增加一倍以上。这个队的一个名叫关其格尼玛的普通贫牧社员,全家五口人两个劳动力,从一九六六年以来,每年平均劳动收入一千多元,除去全家一年的吃穿等花销外,在银行里存款四百多元。而在解放前,他们夫妇俩都是当地王公的奴隶,穷得连吃饭的碗都没有。
商业供销部门的同志介绍说,现在,白彦花公社每个大队都设立了分销店,经营着一千多种商品。全公社每人每年的平均购买力,一九五四年是三十元到四十元,现在已经提高到一百五十元到二百元。
二十四年前,草原上疾病蔓延,许多妇女失去了生育能力,蒙古族人口逐年下降。解放前夕,白彦花公社范围内的蒙古族人口只剩下三百九十五人。解放以来,国家派来医疗队,为边疆少数民族免费治疗,建立了医院,培养了医务人员,牧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这个公社蒙古族人口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草原上贫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白彦花”——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的丘陵”。但是,这个美好的名称,在过去只是人们的一种向往,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第1版()
专栏:

为明年生产更多的煤炭做好准备
开滦煤矿抓革命,促生产,挖掘老矿潜力,争取煤炭产量继续大幅度增长
新华社石家庄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三十日电 开滦煤矿党委领导广大职工,在大幅度增产煤炭的同时,积极做好生产准备工作,为明年进一步挖掘潜力,更多地增产煤炭创造条件。
连续几年实现高产稳产的开滦煤矿,今年又月月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一至十月的原煤产量超过国家计划百分之四点七,比去年同期提高百分之十一点七。
开滦煤矿党委会和革委会领导成员认为,要持续高速度地发展煤炭生产,必须做到当前生产和长远发展两手抓。他们在领导广大职工学习党的十大文件的过程中,认真讨论了国内外大好形势的发展对煤炭工人提出的要求。许多工人说,要把十大关于“把我们中国的事情办好”这一号召落实到行动中去,就要鼓足更大的干劲,抓革命,促生产,挖掘老矿潜力,使明年的煤炭产量再来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要使明年的煤炭生产继续增长,搞好采掘衔接,准备出一定数量的采煤工作面,是很重要的一环。开滦煤矿党委会和革委会根据明年增产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开拓掘进工作的部署,具体安排了采掘工程,组织了开拓掘进工程会战。广大职工深入批判林彪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及其对我国大好形势的诬蔑,鼓足干劲,学习先进经验,推行新技术,不断创造开拓掘进的新纪录。目前,全矿区已有十七个开拓队达到了全国快速队的水平,开拓掘进的进尺速度大大加快。唐山矿和马家沟矿都已提前完成了今年全年的开拓工程计划,马家沟矿正在开发的一个关键工程可以提前一年半投入生产,在明年开始采煤。整个开滦煤矿的开拓、准备、回采三个煤量,继续稳定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上。明年需要增加的采煤工作面,现在已有百分之五十准备就绪;备用采煤工作面也完成了三分之一。
机修、物资供应等部门正在积极准备明年需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器材。开滦煤矿机修厂的职工,为了满足明年井下运输的需要,决心在第四季度赶制出一千五百辆矿车。十月份已生产出六百五十辆矿车的铸件,组装好四百辆新矿车。这个厂的干部、职工还到各矿厂对二百多个检修项目进行了调查,把检修需要的部件和配件,提前作了安排,开始加工制造。各矿普遍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推广不停产检修大型矿井设备的经验,尽量缩短检修的停产时间,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


第1版()
专栏:

凡事出以公心
——记苗族女支部书记王素珍
贵州省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旗洋公社塔山大队党支部书记、苗族女干部王素珍,凡事出以公心,她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了改变塔山的贫困面貌,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塔山的社员群众称赞她是一个好带头人。
毛主席在全国解放初期曾指示说:“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解放后二十多年来,通过各种斗争的锻炼,我们党已经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王素珍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路线斗争中奋不顾身
王素珍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常说:“毛主席教导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我们要朝着毛主席指引的金光大道走。谁要想掉头往回转,就要坚决斗到底!”
旧社会的苦难,在这个苗族妇女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阶级烙印。正是因为这样,她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那万恶的旧社会,王素珍一家五口被逼死三口,她自己从七岁起就被迫给地主当奴隶,受尽了欺凌。她牢记血泪仇,解放后一心一意奔社会主义,一九五二年参加了共产党,带头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号召,带领十三户贫下中农办起塔山第一个互助组。在合作化运动中,她带领塔山贫下中农办起第一个初级社,以后又冲破“砍社”的黑风,办起了高级社。在毛主席发出“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以后,她又高举红旗走在最前面。
在前进的道路上,王素珍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经受了考验。一九六一年,刘少奇竭力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修正主义黑货。这股妖风刮到了偏僻的贵州少数民族山寨塔山,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活动。这年的冬天,塔山两个坏家伙趁王素珍带领一部分社员外出修水库的机会,公然叫嚷要开仓分掉集体的储备粮。王素珍知道后,同几个党员赶回寨里,连夜召开社员大会,跟阶级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这股妖风是从哪里刮来的?为什么阶级敌人这样嚣张?王素珍听说是上面有人同意的。她在会上斩钉截铁地说:“违反毛主席的教导,破坏集体经济,不论是什么人同意也不行!”
经过贫下中农的坚决抵制,打击了阶级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集体经济。可是,斗争没有结束,一封控告信送到了县里,说王素珍“反抗上级”。县里有人不经过调查,气冲冲地来到塔山,当众宣布撤销王素珍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撤职吓不倒王素珍。她想,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有党和毛主席领导,有群众支持,就不怕打击,不怕撤职。她决心团结群众坚持斗争,顶住这股妖风。
王素珍被撤职以后不久,塔山几个坏家伙秘密策划分田到户,搞单干。王素珍把全大队的共产党员找在一起,说:“我们共产党员,要跟毛主席革命到底,实现共产主义。可是,现在有人要掉头转,搞单干,怎么办?”党员们都很愤慨,齐声说:“坚决同他们斗争!”王素珍又发动社员讨论这件事,大家都表示要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走回头路。群众的决心,给予王素珍很大鼓舞和支持。
一场激烈的斗争展开了。几个坏家伙公开叫嚷:“你王素珍不当支部书记了,这事你管不着。”王素珍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见了违反社会主义的事,就是要管,就是要斗!”
在王素珍带领下,塔山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团结一致,坚决斗争,这股资本主义复辟的妖风被粉碎了。事后,王素珍向上级党委报告了塔山斗争的情况,党委派人调查后,恢复了王素珍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支持了贫下中农,使塔山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向前跨进了一步。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塔山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少数阶级敌人在运动中趁机破坏,王素珍经受了严重的考验。但是,她在最困难的时候,始终相信群众,相信党。她对阶级敌人的干扰和破坏,当面痛加驳斥,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在群众面前,她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地对待群众,团结了干部和贫下中农。在支委会上,王素珍对大家说:“共产党员如果自己有错误,就要改正;如果自己做对了,合乎党的政策,合乎毛主席的路线,就要坚持。”有一个时期,由于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塔山出现了一股潮流,有人要改变党在农村的现阶段经济政策,阶级敌人趁机兴风作浪。王素珍认为这不符合毛主席的政策,就和群众一起坚决抵制。有人劝她“何苦再去招惹是非”?王素珍坚定不移地回答说:“不管是什么人叫搞的,也不管他的官有多大,只要违反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就要顶。共产党员连死都不怕,还怕打击?”
回顾塔山这一桩桩斗争的经历,王素珍脑子里不断翻腾:为什么塔山这样不平静?为什么斗争这样错综复杂?她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革命人民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基本路线。谈起这一点,王素珍体会非常深刻。在批林整风中,她同干部和社员多次举办党的基本路线学习班。她身上带的小本子,她家墙壁上贴着的大红纸,上面都写着党的基本路线。虽然字数不多,但是,通过斗争认识到了的真理,在她的脑海里是永志不忘的。依靠党的基本路线这个指路明灯,王素珍越干越有劲,带领着塔山各族社员不断前进。
艰苦奋斗学大寨
通过批林整风运动,总结历史经验,塔山贫下中农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党支部在王素珍领导下,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这种大好的革命形势,有力地推动了塔山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塔山有六个生产队,聚居着苗、布依、汉三个民族的社员。塔山的后山土质瘦薄,是一个荒山坡;前面有条干河,雨季山洪暴发,耕地常被洪水冲刷。党的九大以后,王素珍带领各族社员重新安排塔山山河,在荒坡上造梯地,并着手改造干河。
经过深入动员以后,党支部的同志们同社员群众一起,冒着夏天的烈日,炸石开山,担土填地,苦战两个多月,在荒坡上造了三十多亩梯地。又经过一个冬春,治理好了河道。治山改河的战斗,使上游减少了水土流失,下游消除了水患。一九七一年,粮食获得了大幅度增产。一九七二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彻底改变塔山面貌,王素珍又和队干部一起调查研究,制订规划,组织社员投入了修建纳山岗右干渠纳牛干渠工程。这两项工程修好后,塔山就能实现旱涝保收。开工后,她每天都同社员一起劳动。打炮眼遇到困难,她带头抡起大锤,一打就是几个小时;抬石头的活很艰苦,她扎起裙子和大家一起抬,半天不休息。在工程迅速进展的时候,王素珍因为过度劳累,有一次昏倒在工地上。社员们把她送回寨里,医生要她去医院治疗,她坚决不去,晚上又同社员们一起开批判大会。
王素珍的病情不断发展,社员们又说服不了她,最后,公社党委“强迫”她住进了医院。由于没日没夜地奔忙,王素珍得了严重的胸膜炎。她身上发烧,胸部疼痛,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但是住院第二天,她就要求回塔山。医生说,根据她的病情,最少也得两个月才能出院。王素珍躺在病床上,急得就象在针毡上一样难受。
贞丰县委和兴义地委的领导同志来看望她,村里的各族贫下中农也派代表来探望她,劝她安心养病。每次来人,她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想起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象自己这样饱受苦难的奴隶,有谁这样关心过?她想起自己一九五三年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时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情景,那情景使她永生难忘。毛主席和党对自己的培养与教育,塔山的两条路线斗争和改变塔山面貌的艰巨任务,使她越想越是心情不安。春耕的战鼓擂响了,王素珍的病还没有好,她再也躺不住了,便托人去向县委“说情”,恳切要求出院。县委领导同志给医院讲:“实在劝不住就让她回去看看吧,不然,她心里着急,会使病情加重的。”第二天,县委把她接到塔山。一回家,她就拄着拐杖从这个寨走到那个寨,从这块田走到那块田,热情地向社员们问长问短。晚上,她又到生产队同社员们一起开批判会,同队干部一起商量工作。本来医生只同意她离院一天,她却在塔山工作了五天。回到医院,她坚持要出院,医生只好给她配些药,亲自送她回家,并且再三嘱咐她要好好休息一个时期。可是,医生刚走,她就下队工作,半个月以后,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她就扛着犁头下田去了。
王素珍忘我的革命精神,使干部和各族社员深受感动,大家团结在党支部周围,进一步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塔山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今年平均亩产过了《纲要》,达到八百零七斤。林牧副渔也有了发展。
三天不下田,就没有发言权
这几年,王素珍先后被选为省、地区革委会委员,中共兴义地委、贞丰县委委员。地位变了,荣誉多了,但她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没有变。二十多年来,她除了到外地开会以外,每年出勤的天数都达到强劳动力的标准。她认为当干部如果脱离了劳动,就会脱离群众,走上修正主义道路。王素珍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也用这种好作风来教育培养青年一代。
苗族女青年潘德英,入党后被选为公社党委委员。她认为自己出身好,年纪轻,又有文化,骄傲起来,参加劳动少了。王素珍主动到潘德英家里,同她一起学习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入党了,更要随时用这五条标准来衡量自己。如果三天不下田,就没有发言权,不积极参加生产劳动,说话就没人听,就会脱离群众。”在王素珍的影响和帮助下,潘德英改正了缺点,一心为公,积极参加劳动,大家又选她当了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一九七○年十二月,一批知识青年来到塔山。王素珍高兴地说:“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是我们的责任,来多少都欢迎。”她同贫下中农一起,热心地对这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给他们讲村史、家史,讲塔山两条路线斗争史,帮助他们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挑粪下田,肩膀磨肿了,脚上打起血泡,王素珍勉励他们说:“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接好革命的班。”知识青年看到老支书王素珍赤着双脚挑粪奔走的情景,受到很大鼓舞,浑身增添了力量。大家不怕苦和累,和贫下中农一起挥汗建设新农村,迅速成长起来。三年多来,塔山已有八名青年参加了共产党,十四名青年加入了共青团,二十三名青年分别担任了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
王素珍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一心一意为革命。经过批林整风,在党的十大精神的光辉指引下,她更加意气风发,带领塔山各族社员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阔步向前。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王素珍满腔热忱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她对知识青年做到在政治上热情帮助,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妥善安排。这是她同女知识青年谈心。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